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遊戲

怎樣解釋蒙古帝國這一逆天的存在?蒙古帝國強大的武力之源究竟何在?

作者:由 數學老師 發表于 遊戲時間:2019-04-05

實際上,

在冷兵器時代,擁有大量馬匹的蠻族在古代戰爭中本來就有很大的優勢,機動性和後勤補給上優勢實在太大了。他們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內部的組織度問題。

拿鮮卑舉例,檀石槐死後,鮮卑第一汗國馬上土崩瓦解,重新崛起是十六國時代,並且是分為數部了。

成吉思汗雖然屠城成性,據說還開創了將死老鼠用投石機投入城裡引發鼠疫的人口毀滅手段,但是這讓人往往忽略了他政治上的天才。

蒙古帝國在組織上,吸取了匈奴、突厥、女真的成功經驗,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成吉思汗用95個千戶打破舊部落,增強了蒙古人的組織度,提高了動員效率和凝聚力。

與此同時,成吉思汗利用通天巫將孛兒只斤家族神聖化,建立黃金家族的神聖性之後,又將通天巫處死,使得再無人可以與黃金家族爭奪神聖性。

另外,在組建核心力量時,成吉思汗更重視忠誠而非戰鬥力。

著名的怯薛軍並不以戰鬥力著稱,作用更類似一個人質機構。

怯薛軍的成員原先大多是蒙古貴族中的二代,成吉思汗規定蒙古貴族必須讓自己的子弟到怯薛軍中服役,誰不交誰就是潛在的叛徒。

在戰爭中,怯薛保護大汗安全的職能,大於作戰。而

怯薛軍的成員在職位晉升上,也有極大的利好,使得黃金家族與眾多蒙古貴族形成利益共同體。

相對而言,成吉思汗更重視蒙古軍的整體戰力。

金末蒙古人數量接近200萬,作為蠻族已經頗為龐大了。但野狐嶺之戰時,蒙古軍數量僅9萬左右,據說到成吉思汗去世也才膨脹到12。9萬,這個徵兵比例著實不高,但也確保了每個士兵都分到足夠的資源,保證單兵戰鬥力。戰鬥力較強的蒙古軍,能夠震懾龐大的其他民族人口和投誠的實力派,使得他們不敢輕易反抗或自立。

同時,在大軍出征時,蒙古草原本土還能有大量預備役士兵鎮守,確保了老巢的穩定。

蒙古人擅長使用僕從軍,僕從軍並不只是炮灰。相比起

突厥人更喜歡將僕從軍完全當炮灰使用,而蒙古人麾下有大量優質的僕從軍。

蒙古人屠城並不只是獲取補給和財寶,更是起到屠一城降十城的效果。

蒙古人的屠城,讓絕大多數人忽略了蒙古人對於效忠者的優待。

投降蒙古人的實力派和領主,往往能保全自己的部曲和領地,更能在征戰中繼續擴充加增

,這些優質僕從軍在蒙古帝國的擴張期能獲得巨大的擴張紅利,是以樂於效勞。於是

蒙古軍在擴張過程中,往往是以眾擊寡

蒙古人的行軍能力不宜太過高估。在劫掠作戰中,他們行軍確實很快。但如果是穩固徵服則大為不同。

以長子西征(蒙古第二次西征)為例,蒙軍1235年出發,1237年抵達俄羅斯邊境,1240年攻陷基輔,這個行軍速度可以說慢如蝸牛了。

因為蒙古人要建立穩定征服,不得不趕著大批牛羊行動,一邊征服,一邊要讓牛羊得以繁衍。同時還要收納僕從軍,扶持代理人(金帳汗國的直屬領地主要是欽察草原北部和烏克蘭草原,對於羅斯諸國基本上都是間接統治,只派人徵收稅賦),西征軍出發時僅5萬人(包括在西域和中亞招募的軍隊,蒙古兵不過2-3萬),經過收納欽察和羅斯僕從軍,數量膨脹到12-15萬,才攻入波蘭、匈牙利諸國。

但是蒙古人對於地方實力派的優待,不可能沒有後遺症。

就元王朝而言,忽必烈依靠優越的政治手腕,削除了漢軍世侯的封地,避免了遭到地方實力派的直接反噬。但是元朝因為不得不優待豪強,地方豪強勢力龐大,導致收不上賦稅,依靠印刷鈔票解決財政,於是百年而亡。

一直解決不了地方實力派問題的伊利汗國,則因為突厥土豪的反噬而土崩瓦解

,滅亡得比元朝更早。

察合臺汗國和金帳汗國能延續較長時間,是因為這兩國都擁有龐大的草場。蒙古人與同為遊牧民族的欽察人融合成韃靼人,提供了壓制數量優勢並不大的農耕人口之基本盤。

但是統治的鬆散性,仍然是這兩國衰亡的重要原因。

當然,

蒙古帝國崛起時全世界性的疲弱

,屬於老生常談的問題,這裡就不多說了。一個帝國的命運,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也要考慮到歷史的程序。

成吉思汗經過建立使得蒙古帝國取得的政治成就,是蠻族政權在依然將遊牧/漁獵人口當做基本盤的前提下,所能達到的巔峰了。蠻族的落後性、碎片性註定了其長久成就不可能高於定居化的農耕民族。

不過,蒙古草原上所有的遊牧部族被鐵木真整合成統一的蒙古族,依然給後來的明王朝以極大的困擾,在調略瓦解時難度巨大。

不可否認蒙古各部落也會相互攻殺,但是它們之間存在的共同向心力,是匈奴、突厥時代幾乎不可能找到的。

總得來說,

蒙古帝國的成功源於其政治上的成功

。而軍事方面,無論是騎射無敵論,還是偽退戰術逆天論,都已經受到廣泛的質疑。尤其是騎射論,騎射並非蒙古人首創,突厥人的騎射就不在蒙古人之下,且重騎兵的質量更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