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遊戲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作者:由 什麼值得買 發表于 遊戲時間:2020-10-30

玄冰帶矽脂嗎

散熱器的強弱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頗具爭論的話題,因為傳統的效能硬體比如CPU、顯示卡、他們都可以很方便的進行量化排名,甚至你透過不同的文章都能看出強弱的差異,但散熱器卻很難透過單篇文章,去建立正確的優劣概念。

因為測試平臺的不同,環境溫度的不同,甚至是測試時CPU調教的不同,都會影響到散熱器的成績,並且很多單篇文章中作者並不一定會交代清楚這些變數。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在不斷的爭論中,我也萌生出了自己實測橫評的想法,將測試平臺、環境溫度、CPU調教全部確定,在同一時間段內測試多款相同價位段的產品,以供有需求的朋友做購買參考。由於資金有限,第一篇就先用150元以內的散熱器來試試水好了,即便是這個價位段並且蹲好價再買這次橫評也花了我接近千元了。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二、做工展示

雖然散熱器的成績很重要,但是散熱能力只是一款散熱器的一大重點,我們除了為效能買單之外,產品本身的用料做工、扣具的易用程度、附贈矽脂的優劣、噪音等等都是我們值得考量的重要參考,所以我這次我也會對以上內容進行展示,那我們就開始吧

九州風神玄冰400

玄冰400應該是這個價位段的絕對王者,JD66萬+的評價註定了他是一款我繞不過去的產品,玄冰400是經典的單風扇單塔4熱管散熱器,散熱高度155mm剛好卡在大多數機箱的相容高度上,我這次選擇的是最親民的版本,日常京東售價為89,雙十一應該可以做到69甚至更低的價格。

除此之外,它還有各種衍生版本不過效能應該類似,所以各位如果有顏值方面的需求選購玄冰400系列的衍生產品,也可以拿基礎款的效能來做參考。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玄冰400沒有特殊頂蓋設計,頂部可以看到有4根原色銅管,不過也可以看到這四根熱管排布很密集,不知道這一點會不會影響到鰭片的利用效率。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散熱塔側面使用了雙排扣fin來加固鰭片,鰭片的穩定性不錯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玄冰400的鰭片邊緣打磨的非常出色,鰭片邊緣光滑無毛刺,轉角也全部採用了圓角過度,雖然不少人號稱被玄冰400割傷過,但就這次的10款散熱器看九州風神的散熱片工藝絕對是第一梯隊,大廠實力不容小覷。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玄冰400熱管與鰭片的連線方式為穿fin工藝,這個工藝的實際效果完全看廠家水平,穿fin做的好可以打一下回流焊,做不好效能會非常崩,玄冰400的熱管沒有進行鍍鎳處理,後期應該會氧化發黑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玄冰400的底面採用的是熱管直觸設計,壓平後又再次使用銑刀進行了純平處理,實測確實非常平整。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矽脂方面就比較拉胯了,一小包袋裝矽脂,基本也只夠用一次。具體型號未知只有一個品牌LOGO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鑫谷T5

這款散熱器可能比較冷門,我一開始也沒接觸過,是成都的魅達看到我要做橫評後送給我的,我一看是一款不多見的百元5熱管產品,確實比較有意思就收下了,不過這款產品其實比較雞賊,因為在這次測試的所有散熱器中它最矮,身高僅有148mm,這雖然讓其機箱相容性很出色,但是規模小其實也是有劣勢的,這款散熱器日常99元活動價甚至可以低至69,如果效能不錯的話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T5的頂部採用了無頂蓋設計,甚至鰭片衝壓花紋都沒怎麼做,看起來很素,熱管排布與玄冰400類似,非常密集。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T5的側面可以看到採用了雙排扣fin的設計,底部的區域性鰭片有削減現象,不知道是為了省料還是為了方便鰭片安裝,鰭片規模再次縮減,但願多一根熱管的它能有個好成績吧。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T5的鰭片打磨其實在這次的所有風冷中也就是中等水平,主要是T5在一些細節的處理上還是有所欠缺,比如途中左邊區域切割後明顯留下了銳利的小夾角邊緣,這可能會在裝機時讓使用者受到傷害。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熱管與鰭片的連線工藝依舊是穿Fin,熱管無鍍鎳易氧化。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底座採用了熱管直觸方案,並且有做銑純平處理,底座工藝不錯。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附送的矽脂方面就比較拉胯了,和九州風神一樣的小包裝矽脂,但是鑫谷連LOGO都沒打上一個。甚至沒有標識告訴你它是矽脂。。。。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雅浚G3

這款散熱器被很多人號稱是新晉的百元王者,在各路大佬的測試中你經常能看到這款散熱器大殺四方,幹翻價格數倍於自己的產品,以往我也只是透過單個測試瞭解到它很強,這次就讓我們看看他在同價位中能強出什麼水平吧,設計方面G3採用的也是單風扇四熱管單塔的經典設計,全高153mm可以很好地平衡相容性與效能。

這款散熱器JD日常119,雙十一應該可以殺價到89甚至更低。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G3的頂部同樣沒有頂蓋設計,熱管排布相較於前兩款散熱器要分開一些,值得注意的是G3對熱管進行了鍍鎳處理,這可以有效防止熱管氧化造成後期的效率下降。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G3的側面採用了一道很寬的折fin加固,這個設計可以穩固鰭片又能約束氣流。提高散熱塔的熱交換效率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G3的鰭片邊緣處理在10款散熱器中大約處於中游偏上的水平,鰭片邊緣無明顯毛刺,鰭片所有過度均由鈍角圓角完成,需要特別一提的是G3包裝中有附送一雙安裝手套。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G3的熱管與鰭片連結依舊採用了穿Fin工藝。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G3底面採用了焊接銅底設計,這可以對將區域性高熱攤開讓邊緣熱管的利用率得到提高,並且為了抗氧化銅底進行了鍍鎳處理,從鍍鎳層的光影可以看到G3的銅底有采用銑刀走過,不過神奇的是他的底是微凸的,要知道銑微凸可比銑平更難操作,所以這個散熱底面應該是全場最佳。也許這就是G3強的秘訣也說不定。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G3標配一隻雅浚的W13矽脂,根據反饋這款矽脂的效能不錯,並且相對好塗抹。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利民AS120

利民AS120這款散熱器也是目前很火的一款網紅產品了,154mm的單塔高度算是目前相容性與效能的最優解,不過坊間傳聞它換了新的代工廠,恰好我的這款AS120就是剛買的最新批次,所以這次就讓我們來檢驗一下它有沒有效能上的縮水好了,這款散熱器日常售價129,不過最近已經出現過好幾次93塊的好價了,我想雙十一應該能重新整理一波史低。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AS120的頂部同樣沒有頂蓋設計,熱管排布與G3類似,熱管同樣有進行了鍍鎳處理,這可以有效防止熱管氧化造成後期的效率下降。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AS120的鰭片採用了兩排扣fin固定的方案,鰭片穩定性不錯。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AS120鰭片的切割痕跡很光滑,不過在切痕邊緣會有細微的齒狀突出,這稍微影響了一些鰭片邊緣的光滑度,摸起來手感稍微有些澀,不過遠沒有達到刮手的程度,在四款散熱器中屬於中游偏下的水準。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AS120同樣採用的是穿fin的方式來連線熱管與鰭片。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底座方面AS120採用了熱管直觸銑純平的方案,不過在一眾類似的方案中,利民熱管與鋁塊之間的間隙是最大的。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矽脂方面利民也很大方直接給了一隻標準的TF7矽脂,這款矽脂雖然很硬也不太粘CPU頂蓋,不過效能確實是沒得說,網傳這款矽脂其實就是稍稍改動過的信越7921。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ID SE40

這款散熱器是我稿子寫到一半的時候釋出的產品,由於正在熱度上,加上首發購買真的很便宜(79)我思考了幾秒就買了。ID-Cooling是國內很大的一個代工廠萬景華的自有品牌,而萬景華又是之前利民AS120的代工廠,所以你應該就知道為啥這貨那麼像AS120了,我拿到手看了一圈這基本就是初代AS120的復刻版,高度同樣是154mm,相容性不錯,目前官方價格是129,首發返50E卡,你們看到文章的時候應該還有這優惠。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SE40的頂蓋有些特別,它既不是塑膠頂蓋也不是金屬衝壓頂蓋,ID非常雞賊的給最上面一層鰭片貼上了一張黑色的PVC貼,實際上我並沒有覺得這種做法離譜,這是一種成本低廉又能很好的美化散熱器頂蓋的做法,我建議百元級散熱器都可以借鑑一下。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SE40的鰭片採用了兩排扣fin固定的方案,鰭片穩定性不錯。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鰭片工藝方面ID的處理屬於中等水準,邊緣無衝壓毛刺,但也能看到衝壓痕跡,手指摸過去感覺略微有點澀澀的感覺,但不割手。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SE40同樣採用的是穿fin的方式來連線熱管與鰭片,熱管有鍍鎳處理,講道理這個熱管排列方式與AS120基本是一樣的我是看不出差別。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SE40同樣採用的是熱管直觸銑純平的底,值得注意的是我發現SE40這個底動過兩次銑刀,並且方向不一樣。你可以看到熱管上有一些黑色的區域,實際上就是兩次不同方向的銑刀交叉留下的X形印記。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矽脂方面ID還是挺大方的直接送了一隻TG25,雖然不知道他是啥效能,不過比他更低端的TG15也要賣到30一支,再看看雙風扇,散熱塔四捨五入就是白送,是不是感覺挺值的。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利民AX120

利民在200元以內的散熱器領域內產品細分真的超級厲害,AX120下有去掉銅底的AS120,上有多一個熱管的AK120,配合單雙風扇的搭配幾乎可以說是10塊一個檔,這款散熱器同樣高度154mm,日常JD售價139,雙十一應該能做到119甚至更低。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你多出了十幾塊利民就給你做了頂蓋黑化處理,雖然只是最上方一個鰭片的黑化,但散熱器的視覺整體性提高了一節,實際上單單黑化一個頂蓋,在安裝後已經不太能看到鋁的原色了,這是一個性價比很高的美化方案。另外從頂部可以看到AX120的熱管分得更開了,不知這樣對溫度有什麼樣的影響。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AX120的鰭片採用了折fin加固,鰭片手捏牢固穩定。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AX120的鰭片雖然看起來似乎有些不完美,不過其邊緣沒有那種凸起的毛刺,所以手感上是比較順滑的。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AX120的熱管同樣有使用鍍鎳工藝,這可以避免熱管氧化從而效率降低。鰭片與熱管的連線方式依舊是穿Fin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AX120的底座為焊接銅底,銅底有鍍鎳,表面為磨砂質感,實測為純平底面,做工出色。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雖然機加工師傅確實乾的出色,但是這個銅底焊接卻有明顯的瑕疵,你可以很輕鬆的看到好幾個熱管邊緣都存在空焊的現象。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實際上這也不是這也不是我第一次遇到這個現象,我手裡的FS140同樣有這個問題,別忘了我一共就買過利民三款銅底散熱器(TS120還沒拆),這個品控確實需要好好把握一下了。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矽脂方面利民依舊很大方的給了一隻全新包裝的TF7,這個矽脂我上面介紹過了就不多提了。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賽普雷冷山RT400

這款散熱器說實話也很冷門,我選他的原因是因為這是這個價位中為數不多可以做到頂蓋風扇都具備RGB,且可同步的散熱器,要知道他平時的價格也就139,而我是在119的價格買到的,我想在雙十一大促期間他的價格還能更低,這款散熱器的高度也僅有153mm,相容性不足為慮。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這款散熱器的頂蓋設計在同價位中確實非常有檔次,不同角度切面的加入,讓他的視覺層次感很強。黑化的頂蓋配合黑框風扇,散熱器整體性很高。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這款散熱器雖然只是一個四薄單塔,不過其依舊採用了一些高階散熱器上才能見到的歪脖子設計,透過對熱管的整形,可以看到整個散熱塔都向右退了一節,甚至散熱器風扇都已經退到了扣具範圍內,這不但可以方便帶著風扇直接安裝散熱器,還能有很好的記憶體條相容性。賽普雷這款散熱器採用了內部折fin加固的設計這還挺特別的,他在鰭片內部打孔彎折鰭片來做折fin,並且這種折fin一共有兩排。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然而事與願違的是,打孔折fin處非但沒有加強結構,反而因為打孔成了一個容易彎折的點,由於鰭片材質又比較軟,所以我這個拿到手的時候已經撞歪了一些鰭片組了,實屬騷操作翻車。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冷山RT400的鰭片做工也讓我不敢恭維,鰭片邊緣有很多切割後殘留的毛刺,甚至一些區域性地方毛刺能連成與鰭片方向垂直的刀鋒,這已經不是手感光不光滑的問題了,我其實是不太敢上手去比劃一下來體驗手感。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冷山的熱管與鰭片同樣採用的是穿fin設計,熱管無鍍鎳,從這個角度你們也可以看到為了做歪脖子避讓記憶體這個熱管彎折了好幾道。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冷山的底座設計在本次橫評中我也認為是墊底的存在,雖然採用了熱管直觸的方案,不過熱管本身只進行了簡單的壓平,沒有任何打磨痕跡,肉眼看上去熱管表面就不算很平整。。。。

實測雖然熱管之間確實是平的,但每個熱管中間都有一個輕微的凹陷,就是圖裡能看到的那條線,我不知道這會不會影響效率。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冷山的矽脂同樣特別,它採用了很多OEM散熱器上常見的預塗設計,這其實是要給好評的,因為廠商的預塗矽脂通常都比我們自己手塗要均勻的多,對於消費者的體驗很友好,不過上面的底座其實讓我有些懷疑,你這個預塗矽脂是不是在遮羞……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九州風神玄冰400雙刃

這款散熱器實際上並不算是玄冰400系列內的產品,因為他的鰭片組明顯要比玄冰400多十幾片,根據我的考證它的散熱本體應該屬於初代玄冰GT(鋁製透光頂蓋那個GT),然後九州風神給它上了個GT2代的不發光頂蓋,再加上兩把藍光魔刃扇子就做出來了一款號稱是玄冰400雙刃的產品,我更願意叫他GT雙刃。

這款散熱器由於鰭片組甚多,所以散熱塔的高度來到了157。5mm,這已經需要注意機箱的散熱器限高了,這款散熱器日常售價149,雙十一不出意外可以在119左右入手。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雙刃採用了一款黑色的塑膠頂蓋做頂部美化,配合黑色的雙風扇可以很好地遮掩散熱塔的素顏。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玄冰400雙刃的散熱片沒有任何扣fin或者是折fin的鰭片加固工藝,這其實還挺糟心的,雖然九州風神的穿fin工藝很牛逼可以保證鰭片的穩固,不過你不加固邊緣,隨便扣個風扇上去鰭片就變形了呀。我還是堅持有比沒有強。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鰭片工藝方面九州風神依舊是本次橫評中扛把子的存在,切割光滑過渡圓潤。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玄冰400雙刃熱管與鰭片的連線方式為穿fin工藝,熱管的排布與玄冰400倒是如出一轍,熱管表面也同樣沒有進行鍍鎳處理。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雙刃的底面也採用的是熱管直觸設計,壓平後又再次使用銑刀進行了純平處理,我這個雙刃之前上過一次機了,由於當時使用的矽脂內含金屬顆粒,所以銅管有的地方被劃傷了。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矽脂方面同樣是有失牌面的一小包袋裝矽脂。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酷冷至尊T400炫彩版

酷冷至尊的T400其實也算是一款很暢銷的產品了,我這次購買的是T400的炫彩版,不過老實說拿到手後我就非常後悔,因為這款散熱器的風扇雖然是炫彩燈但居然不可控!我是萬萬沒想到這個比傳統T400貴了有60塊的產品居然只給了一個自嗨炫彩燈和一個塑膠頂蓋,算了這是我自己沒做好功課。

我後來發現T400燈光可控的版本價格賣到了199,只能說真有你的酷冷!T400的散熱塔規模同樣非常高,全塔身高來到了158,購買前請注意確認自己的機箱寬度,這款散熱器日常149,按值得買的好價看雙十一應該可以做到119附近。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T400採用了黑化的塑膠頂蓋封閉塔頂,有一說一這個頂蓋顏值確實不錯。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失望X2,T400的散熱片和玄冰400雙刃一樣散熱鰭片沒有任何加固措施,大廠都這麼自信的麼?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失望X3,酷冷的散熱鰭片做工僅好於賽普雷,肉眼可見的毛刺還是挺多的,安裝的時候需要注意手部防護。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熱管與鰭片的固定方式依舊選擇的是穿fin工藝, 熱管無鍍鎳易氧化。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底面工藝上酷冷選擇的是熱管直觸工藝,找平方面與其他九款均不同,酷冷選擇了在壓平熱管後再打磨拉絲來做純平處理,之前有見過小廠用這個工藝翻車,不過酷冷這個底面拉絲工藝確實還不錯,我用塑膠卡量了一下平整度不弱於銑刀銑出來的,對了這其實就是AMD幽靈散熱器的同款底面工藝。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矽脂方面倒是沒有讓我再次失望,T400炫彩標配的是MASTERGEL PRO 就是酷冷自家59塊4g的那個矽脂,不過並非是標準裝,這小小的一隻我也不知道夠用幾次。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到這裡做工環節基本就看完了,不知道這些散熱器的做工對比是否改變了你對這個級別散熱器的一些刻板印象呢?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三、扣具介紹

除了做工,扣具也是我和想給大家分享的一個點,實際上我這次一口氣裝了這麼多散熱器大致也總結出了一款好的扣具所應該具備的幾點特質,首先:好的扣具不應該以安裝步驟的多少來區分,而應該以是否可以從容的安裝完畢來判別,第二:一款好的扣具是不需要額外的人員或者工具來進行輔助的。帶著以上兩點讓我們來看看這些散熱器的扣具吧。

九州風神玄冰400

玄冰400的扣具在我看來可以排在這次9款散熱器中的

第六

位,因為雖然玄冰400可以用六角中柱先行將背板固定在主機板上,不過這套扣具最後的鎖緊螺絲與上扣具是分離的,這意味著最後安裝時你需要一手拿住散熱器一手用磁吸螺絲刀小心翼翼的上螺絲,這一點略顯麻煩。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鑫谷T5

T5這套扣具安裝步驟確實是少,鎖上四顆螺絲就可以完成安裝了,但是步驟少真的就好用麼?答案是否定的,這套扣具太過理想化的認為使用者安裝散熱器時一定是主機板平放在桌面上了。由於無法將背板先行固定在主機板上,如果沒有桌面抵住背板時,你需要一手扶著背板一手拿著散熱器,請問這時我有第三隻手拿螺絲刀來擰螺絲麼。一個人根本沒法順利安裝好麼!

所以這套扣具我給出的排名是

第九

,沒錯就是倒數第一最難用。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雅浚G3

雅浚的這套扣具其實更接近高階散熱器的扣具,首先整個扣具可以先行安裝固定在主機板上,然後散熱器與扣具是透過固定孔位的兩顆螺絲完成安裝的,不過我依舊給這款扣具打了個

第五

的排名,因為在安裝扣具部分時雖然雙手就可以完成,但在擰上螺絲之前背板與藍色塑膠柱之間沒有一個很好的輔助固定,你必須要平躺著主機板才能比較順利的完成扣具的安裝。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利民AS120

利民的這套扣具與雅浚的扣具很像,並且在一定程度上改進了雅浚扣具上的一些問題,首先螺柱被安排在了背板上,扣具最後是由螺母鎖緊,這意味著即便是豎著主機板裝你也可以透過螺柱先把黑色塑膠柱給掛上去,然後將正面的兩個金屬片也掛上去,最後鎖緊螺母,完成基礎扣具的安裝最後再將散熱器透過兩顆預製好的螺絲鎖定在基礎扣具上。所以這套扣具排名在雅浚之上為

第三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ID SE40

ID這套扣具不用我說了吧,散熱器是抄的AS120,扣具也基本是照搬的,不過我給這套扣具排

第二

,因為ID的灰色塑膠柱裝到螺柱上後有一定的摩擦阻尼,即便是懸空主機板躺著裝,塑膠柱也能咬住螺柱讓背板不滑落,我不知道這是ID有意設計的還是無心之舉,但這確實進一步改善了這套扣具的便利程度。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利民AX120

AX120的扣具和AS120一模一樣,所以並列

第三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賽普雷 冷山RT400

賽普雷的這套扣具與鑫谷那套其實一樣糟糕,之所以我給

第八

的排名,單純就是因為賽普雷已經把上扣件預先安裝在了散熱器上。但實際上安裝這套散熱器除非你把主機板拆出來擺桌上,不然依舊需要三隻手來安裝。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九州風神 玄冰400雙刃

這套扣具與玄冰400一模一樣,所以並列

第六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酷冷至尊 T400炫彩版

雖然這次把T400的扣具排

第一

,但我依舊對這套扣具也不甚滿意,其實你們可以看到T400的扣具與玄冰400非常像,他同樣可以使用六角螺絲將背板先固定在主機板上,優勢僅在於最後鎖定散熱的螺絲,酷冷至尊這邊已經預設在了扣件上,你不需要一個磁性很強的螺絲刀就可以完成扣具的最後安裝。

不過這種扣具依舊不完美。因為這套扣具為了匹配1200與2011平臺,四顆預設的螺絲實際上是在一個滑道內部(為了改變孔距),它沒有像雅浚、利民、ID那樣的轉接中框將螺絲孔位固定化,這意味著最終鎖緊螺絲時你需要來回滑動螺絲去找螺絲孔,還是有點麻煩。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實際上更完美的扣具是存在的,只需要在雅浚、利民、ID那樣的扣具上去改一下就可以獲得,將塑膠柱改成一個帶絕緣墊的貫通螺絲即可,這樣安裝起來很順手,由於有一個轉接中框,最終的鎖定螺絲位置也是固定的,你不需要推著螺絲去找孔位,遺憾的是在150元以內我們還體驗不到這種扣具,比如價格更高的雅浚D3用的就是這麼一套扣具。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四、測試平臺介紹

在安裝測試之前先交代一下這次的測試平臺吧,為了拋開機箱風道對散熱器測試的影響,這次測試我用的是思睿客的開放式機架BC1。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這玩意做工真的只有拿到手才能體會到,不過1399的價格確實讓大多數人都愛不起來,包括我也在內,我是在黃魚上850收到的,上個大佬儲存的非常完好。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裝好後大致是這樣,BC最方便的是主機板螺絲位是鉚扣設計,不需要上螺絲就可以固定好主機板,這次有幾款單人無法安裝的散熱器,我也都是拆下主機板去裝的,好在主機板安裝沒螺絲,要不然我心態一定爆炸。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主機板使用的是華碩的Z490,具體型號是ROG MAXIMUS XII HERO,這代Hero採用了全黑化處理,並且使用了大量整齊劃一的斜線紋理,簡約的同時又凸顯出了噴砂鋁面的質感,與當下流行的二次元風格產品相比要簡約大氣不少。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M12H的CPU供電多達8相(7+1)並且為了分攤電流還採用了並聯的設計,所以這套供電電路總計多達14+2路,這個供電規模配合環抱式的熱管散熱模組,我用來帶10700K,滿載時VRM模組溫度僅有50度上下,算是減少了一個溫度干擾源吧。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由於M12H擁有板載開關按鍵以及自定義按鈕,所以這次我也可以不必使用螺絲刀開關機了,入手BC1這麼久也是頭一次能體會到這個板載按鍵的的快樂。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這代HERO之所以顏值這麼高,與擴充套件區域的M2散熱全面覆蓋有著直接的聯絡,此外南橋區域頂蓋上的敗家之眼RGB標誌也是一大助力,這枚標誌表面採用真空濺鍍工藝製造,在燈光不亮起時,可以呈現出金屬的光澤,而亮燈後又能展示RGB的LOGO,RGB黨與無光使用者他都可以照顧到。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記憶體依舊是金士頓的掠食者,這記憶體和M12H挺搭的,不過這款記憶體目前似乎也就買個顏值了,並不能百分百中CJR顆粒,謹慎入手吧。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這次使用的CPU是10700K,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顆i7也終於來到了它本來的價位段,2200這個價格讓10700K成了價效比很高的遊戲神U,更主要的是這顆U的非K版本10700已經殺到了1900附近,10700K的預設頻率比10700就高了0。1Ghz,所以這次使用10700K來測試也可以讓很多使用者更直觀的進行參考。

畢竟如果10700K預設都可以壓住,那i7 10700,i5 10400,i3 10100這些主流CPU都可以安心選用。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電源依舊使用的是安鈦克的HCG系列,我這款是HCG850 金牌,這個系列的電源採用的架構都是DC-DC、同時還用了同步整流技術的全橋式 LLC ,這也是目前中高階電源中比較成熟的方案,用料方面HCG系列是一水的日系電容,安鈦克官方甚至直接敢於承諾10年只換不修,可見其對自家產品的自信。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雙十一快到了大家在選電源的時候,其實不妨好好地看看電源的銘牌,就拿這塊HCG850來說,它的12V 輸出就可以達到 840W 的,並且是單路輸出,可以說命名就是實實在在的可以用功率。

最近30系新卡的功率想必不少人也瞭解過了,英偉達官方的電源選購建議直接去到了750W以上,我也查詢過了我這張HCG850剛好可以完美的適配30系新卡,即便是同為大火爐的英特爾10代酷睿一起上,我這款電源依舊能頂得住。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當然這次我選用這款電源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靜音,這款HCG850可以透過尾部的按鈕選擇風扇的執行模式,有靜音與溫控兩檔。靜音模式支援風扇低負載停轉功能,而我測噪音的時候負載也不高,HCG850的風扇不會轉,這可以排除了這次測試中的一個噪音干擾源。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顯示卡方面。。。釋出兩個月了我還是沒買到30系新卡,值得一提的是賽博朋克2077也跳票了,所以也沒啥好急的,畢竟我這張華碩的RTX2080Ti又不是不能用。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而且相比於新款顯示卡,老款的還有大眼睛背板信仰燈。其實只要價格合適,20系的一些清倉卡也不是不能買,當然能等我還是建議你們等。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以上就是這次測試平臺的情況了。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對了這次測試的是散熱器,為了更好地反應散熱器之間的差別,我這裡也統一了矽脂型號,這次選用的矽脂是雅浚的W15。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選用這款矽脂一方面是因為這矽脂我用了幾次效能確實還不錯,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它有附送塗抹器,可以比較好的控制每次塗抹的量。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使用方法大致如下,將相應平臺的遮掩蓋放到CPU頂部,擠點矽脂上去,然後用卡片刮平就可以了。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塗抹後大致如下,這種標準化的矽脂塗抹方式,可以避免這次橫評中出現因為塗抹矽脂而造成的資料誤差。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這是我之前用上述方法塗抹後,揭開散熱器拍下的矽脂分佈情況,可以看到矽脂分佈還是比較均勻的,矽脂層也比較薄。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為了測試的準確性,這次測試中矽脂均不會重複使用,這裡也要感謝泡泡不鴿贊助的10支W15,另外W15這款矽脂11月1日京東會有19。9的好價(盒裝版本),感興趣的可以去關注一下。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五、測試成績

由於測試散熱器較多,整個測試過程是分兩天完成的,不過測試期間我有詳細記錄好每次開始與結束時的溫溼度狀態,並儘量選擇了室溫比較穩定的時間段完成測試(大約室溫23度上下),測試時溫度計放置在散熱器進風口附近,所以記錄溫度基本就是散熱器的進氣溫度。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噪音測試我將噪音計放置在散熱器側面50CM的位置,這大致可以模擬一下日常生活中散熱器與人的位置關係,測試時間為深夜,環境噪音僅為31分貝左右。測試中電源、顯示卡、CPU散熱風扇均為停轉狀態。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交代一下測試平臺的設定,溫度測試我一共測試了兩組資料,一組是10700K在全核心4。7G下跑出來的10分種單烤FPU成績,此時CPU功耗大約為150W。(我打開了華碩多核心增強,所以成績是10分鐘全程穩定在4。7G的成績)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另一組是將10700K超頻至5。0G後跑出來的10分種單烤FPU成績,此時CPU功耗大約為170W。(超頻設定:M12HBIOS內全核心拉到50倍頻,電壓1。375 防掉壓4級,實際拷機電壓1。329左右)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最後交代一下溫度記錄方式,使用AIDA64(V6。25)進行單拷FPU的壓力測試,FPU壓力測試5分鐘時對資料進行清零,10分鐘時抄錄8顆核心的平均溫度,最後用8顆核心的平均溫度再求出一個CPU的整體平均溫度。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具體測試過程我就不過多介紹了,讓我們直接看結果吧。為了方便你們進行對比,我製作了三張圖表,分別是4。7G與5。0G兩種工況下的效能排名以及噪音排名表。

效能方面這9款散熱器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梯隊,最強的是雅浚G3一騎絕塵,屬於T0範疇的大魔王,後面的SE40到利民的AX120大致可以歸類為T1範疇,鑫谷T5與賽普雷冷山RT400很遺憾只能屈居T2的範疇,其中表現最差的賽普雷冷山RT400與表現最好的雅浚G3的溫差高達11。2度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從靜音的角度看利民的AS120憑藉著C12的優秀表現是這次所有散熱器中最安靜的存在,不過以上都是滿轉速,如果是同溫度比噪音又是另外一個狀況了,不可盲目臆測。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下面是5。0G的效能排名參考資料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下面是測試的原始資料第一張為4。7G工況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第二張為5。0G工況,想要參考的可以好好看看。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總結

最後簡單的聊聊我對這些散熱的看法吧,首先是大魔王G3,效能絕對的一騎絕塵,不過噪音也不低,G3的M12風扇是FDB軸承的風扇壽命也非常久,光保修就長達6年。如果你會調風扇PWM曲線的話G3算是個萬精油產品,尤其是如果你是10700K使用者的話這次的9款散熱器中,應該只有G3可以在夏天壓住超頻的10700K。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也許我可以教你怎麼調,這裡有靜音主機搭建教程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值無不言230期:如何給電腦降噪?靜音電腦裝機、除錯攻略及部分靜音配件清單

值無不言,知無不言。嘉賓分享乾貨多,值友疑問都解決。全新招募貼上線,參與月度評比贏最高500元E卡,如您也想成為《值無不言》欄目的主角,歡迎來報名參加,下一期的大咖,就是你!Hi,親愛的值友們,《值無不言》欄目新的一期上線啦!無論你是想了解更多攻略還是學習更多知識,點此關注話題#值無不言#本期值無不

飄逸的小凱

|

268

評論

243

收藏

1k

檢視詳情

ID的全新散熱器SE40確實效能不錯,做工什麼的也還行,不過他在雙風扇噪音直接拉滿的情況下依舊沒打過G3,而且這款散熱器沒有抄到利民精髓的C12,怎麼說呢如果是79塊買我覺得不虧,但是如果日常129的話他對我並沒有什麼吸引力。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玄冰400雙刃價格偏貴而且雙風扇並沒有帶來顯著的效能提升,反而徒增噪音,在我看來玄冰400雙刃唯一吸引我的就是頂蓋了,但如果只需要這個我更推薦九州風神的玄冰400GTE,反正魔刃這扇子也沒啥吸引力就是了。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利民AS120這散熱,唉怎麼說呢,之前ID代工的老版AS120其實真的挺完美的,但是換了代工之後效能下降的與G3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了,不過得益於C12的優勢,這款散熱器依舊是目前非常安靜的一款百元單塔,CPU選擇10700以下對噪音需求比較強烈的使用者AS120還是值得考慮的。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玄冰400這款散熱器,效能不是最強、也不是最安靜,但是它是最便宜的,並且在這種情況下他的效能還能處於T1梯隊,噪音也與最強的AS120差別不大,果然成為爆款的產品一定不差,我還是很推薦i5使用者使用它的,不過其與G3還有AS120相比壽命還是比較劣勢的,這倆貨扇子都是FDB軸承的壽命會長的多,他倆光風扇就敢保修6年!貴是有道理的嘛。嗯G3好像也沒貴幾塊錢。我對他的態度是已經買了沒必要著急換掉,因為它絕對夠用,不過還沒買的話看自己預算好好考慮一下吧。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酷冷至尊T400炫彩版,這是我這次買的最後悔的一款散熱器好吧,我就不多說了,我只能說買基礎版的T400i不算太虧,但是你讓我推薦T400炫彩?抱歉我良心上過不去這道坎。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利民AX120,這款散熱器我不知道存在的意義是什麼,焊接了個銅底之後效能還打不過AS120,利民你是焊了個寂寞麼,如果只是為了黑化頂蓋,我更推薦玄冰400GTE。總之我不太推薦這款散熱器。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鑫谷T5,雖然這款散熱器是魅達送的,不過實話實說這款散熱器屬實不行,樣子貨的5熱管,效能不行,而且噪音很高,典型的無能狂怒。我找不到理由選他,價格也不一定能比玄冰400便宜。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最後是賽普雷冷山RT400,這款散熱器相比於鑫谷T5還是有點賣點的,雖然它的扣具反人類,做工差,溫度也是墊底,不過他是這次全場所有散熱器中唯一一款頂蓋和風扇都具備ARGB可同步燈光的產品,而且我是119買到他的,如果你的CPU是i3或者是其他比較涼快的U,又有燈光需求,這款產品也不是不能買,不過我還是提醒一句,裝這款散熱器最好帶上手套。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看到這裡的朋友幫忙關注、點贊、收藏三連一下吧,你們的肯定可以讓我有更多的動力去做這個系列。

如果有下次,我應該會再做一個150~300元檔次的散熱器橫評,目前我手裡已經有利民FS140、利民TS120、雅浚G5、九州風神大霜塔了,如果你們有這個價位想看的散熱器可以留言告訴我,我會根據留言的產品去選擇採購。

by:什麼值得買生活家

飄逸的小凱

本內容來源於@什麼值得買http://SMZDM.COM

原文連結: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百元CPU散熱器選購指南——9款150元內散熱實測橫評

標簽: 散熱器  熱管  扣具  矽脂  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