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遊戲

山海情:金灘村蘑菇賣不出去,咋辦?菇芳自賞可不行

作者:由 如風 發表于 遊戲時間:2021-01-24

​最近有一個很好的電視劇《山海情》,講的是寧夏缺水地區人民脫貧致富的故事。裡面的人物演技都挺好。基本可以提前預訂今年各大獎項。

山海情:金灘村蘑菇賣不出去,咋辦?菇芳自賞可不行

電視劇裡有很大一個篇幅寫村民透過中雙孢菇脫貧致富的故事。村支書馬德福希望村民儘快脫貧,動員大家種種菇,村民擔心風險,不願參與。只有他兄弟馬德寶願意先試試,最後果然種植成功,蘑菇豐收,迅速致富。村民眼紅,而且可以無息貸款,最後各家各戶紛紛效仿。再加上縣裡也大肆宣傳致富故事,越來越多的農戶參與進來。不過幾個月,市場開始飽和,菇價由原來的3塊多,降到最後的8毛。大量農戶的蘑菇賣不出去。只能眼看著發爛發臭。

山海情:金灘村蘑菇賣不出去,咋辦?菇芳自賞可不行

電視劇裡提到了幾種解決方法。比如:修冷庫儲存減少損失、政府食堂採購、銷售人員跑全國找銷路等。這幾種方法確實有用,也解決了當時的燃眉之急。但貌似最終蘑菇產業也沒搞起來,從後來水花開了小賣部、德寶當了包工頭就可以看出一二。

我們其實可以角色扮演下。假如你是村支書,村裡的農戶相信你,欠了一屁股債,現在沒賺到錢,你怎麼思考,能夠帶領他們走出困境,找到解決方案。和劇中的方案一樣嗎?如何思考能更全面一點呢?這其實是個非常典型的供需平衡案例。我們可以嘗試分析下。分析的路徑是

先抽象,後具象

。這樣可以從邏輯角度保證不重不漏。同時,在思考時有一點比較重要,提出方案先別結合情況進行否定,以保證方案的完備性。最後再結合現實情況,決定採取哪些方案。

第一步,先抽象,具象問題抽象化;

原來的問題抽象為一句話:賣蘑菇,此時供大於求,怎麼解決?首先,我們明確下目標:最終希望供等於求或小於求,這樣菇民才能生存。所以問題被轉化成為:如何降低供給?如何提高需求?

第二步,再具象,抽象策略具象化;

(1)

降低供給

降低雙孢菇產量

。透過報紙、廣播、電視等途徑,告知資訊滯後的仍想種菇的農戶不要再建棚種菇;告知已經種菇的農戶想辦法縮減產量,提高品質;對於打算不再種菇的農戶提供少量經濟補償。

錯開供給時間,延遲雙孢菇供給週期。

調整種植技術,延長出菇時間;已經成熟的蘑菇,建立冷庫儲存。

山海情:金灘村蘑菇賣不出去,咋辦?菇芳自賞可不行

(2)

提高需求

建立銷售網路,拓展銷路。

根據交通、接受度、城市收入水平等因素,拓展本地、周邊、全國市場,供應給政府、企業、飯店、個人等;

山海情:金灘村蘑菇賣不出去,咋辦?菇芳自賞可不行

拓展泛需求。

調研市場,是否市場可以接受其衍生品。如:蘑菇幹、蘑菇醬等等。若有,則考慮加工儲存與銷售。

第三步,結合實際,綜合考慮;

(1)村民的目的是脫貧致富。因此,

降低供給為暫時計策,提高需求才能滿足長遠發展。

考察實際,確定最有效的解決方式。

(2)考慮破窗效應,在降低供給上需要慎重。並且意識到,供給一旦降低,再次提高需要一定週期。

(3)緊盯供需變化,除非供遠小於求,可用鼓勵手段提高供給。否則,不鼓勵不阻止,自由發展市場。

當然,結果可能事與願違。如果最終調查發現雙孢菇市場是個非常小的市場,不足以作為支柱產業,又有大量的人已經損失,此時只能果斷止損,安撫人心、做好收尾工作。找到下一條致富途徑。段永平說過一段話:“當你把車開到200邁,下一秒要撞到牆了。你問我怎麼辦?沒辦法,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把車開到200邁。”

反思這個案例,其實馬德福在心裡一點譜都沒有的時候,鼓勵大量農戶種菇,就和把車開到200邁是一個道理。因此,最好在鼓勵前要調研清楚供需和思考解決策略,以免“撞到牆”。但如果真“撞到牆”了,只能安慰自己不疼,儘可能下次不再撞。

當然,偶爾想想賣不賣蘑菇似乎也不是那麼重要。可能我們賣了一輩子蘑菇,還不如在正午陽光時刻,討一個像“水花”一樣的老婆,開個小賣部,過得愜意。

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造化,就像“水花”一樣,不是嗎?

山海情:金灘村蘑菇賣不出去,咋辦?菇芳自賞可不行

標簽: 蘑菇  種菇  農戶  供給  雙孢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