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遊戲

窫窳與靈山十巫

作者:由 丹三木卯 發表于 遊戲時間:2020-04-19

轉變中涉及的因素

窫窳:

“十巫操不死藥救窫窳”,作為《山海經》中為數不多的又十分完整神話,能如此流傳下來,定然是在遠古時代盡人皆知。但窫窳畢竟是“野獸”,在“神格”上並沒有較多古籍記載,也自然就保留了先秦典籍中最初的模樣,後世的記載無非就是讓這個“神話故事”更加完整。

第一階段:多種形象的“食人”野獸。《山海經》典籍中記載了兩種窫窳的形象,一個在崑崙山的若水中,一個在少鹹之山上。第一種自然是源自“靈山十巫”的故事的後續。第二種則更可能是另外一種野獸,以窫窳兇獸的名字命名,以做到警示眾人的目的。但有關窫窳野獸的說法並無定論,但可以確定的是其“食人”的屬性,遠古先民敬而遠之(袁珂老師,《中國神話傳說詞典》,結合資料簡單分析得出)。

第二階段:因為神話的傳播趨勢中,有一條“日趨完善”的特點,窫窳的神話自然也無出其右。在《淮南子》中給了兇獸“窫窳”一個結局,那便是被英雄羿給射殺。在後世流傳的詩句中,延續了第一階段根深蒂固的觀念,多用“窫窳”一詞表示兇殘的野獸(結合資料,與李炳海老師學說得出)。

靈山十巫:

“巫”在古代多代指一些“通曉先進知識的人”。在遠古氏族時代,他們透過與上天神明的溝通,實現傳達神明旨意的“統治行為”,也可以說遠古氏族社會的首領,其實多為巫師。而且,現代考古的一系列發現中也印證了這種觀點。只不過,“巫師”這種職業,在“絕地天通”之後幾乎滅絕了。以至於巫師的後世記載也十分稀少,至之今日,巫師已然與民俗文化融合,流傳於鄉野之間。

第一階段:在遠古時代“巫”文化盛行,靈山十巫就誕生在這一時代。從一些旁證,如“巫咸國”、“巫載國”等資料看出,有“巫”的國家皆是祥瑞之象。所以由此可見,十巫居住的“靈山”更是百巫所居的聖地,加之無論是資源、能力,這靈山十巫都是眾巫的翹楚者,這也給“救窫窳”的故事給了一個合理的契機與前提,即“十巫”才有資格拯救有天神“背景”的窫窳,不但如此,他們還用上了“不死靈藥” (朱大可老師,《華夏上古神系》簡單分析得出)。。遠古時代,或許這樣的故事不在少數,但只有這個故事完整的流傳下來,這與第二階段分不開關係。

第二階段,“絕地天通”,巫文化就此消失。從先秦的古籍中可以看出,隨著氏族文明的衰落,統治者並不願意看到各類巫師傳達上天旨意的行為。因為,這不利於統治,容易發生混亂,所以才有了“絕地天通”,將人與神之間的溝通媒介徹底斬斷(朱大可老師,《華夏上古神系》簡單分析得出)。這一行為雖然集中了爭權與統治,但也造成了後世典籍中。對“巫文化”知之甚少。

第三階段:雖然“絕地天通”讓巫師這一職業近乎滅絕,但也給巫文化在民間悄然傳播做了鋪墊。只是,民間傳播的劣勢在於,大多依靠口承或者血統傳承,不利於這類文化的推廣,甚至有些分支逐漸消亡。現代學界,又逐漸開始了“巫文化”的研究,不過更多的方向則是結合“民俗文化”,為“巫文化”尋找一種合理的存在理由。

可考的原生態資料:

窫窳:

1。 口傳神話的合集,年代待考《海內南經》窫窳龍首,居弱水中,在狌狌知人名之西,其狀如龍首,食人。

2。 口傳神話的合集,年代待考《海內經》有窫窳,龍首,是食人。

3。 口傳神話的合集,年代待考《北山經·北次一經》又北二百里,曰少鹹之山,無草木,多青碧。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赤身、人面、馬足,名曰窫窳,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靈山十“巫”:

1。 口傳神話的合集,年代待考《大荒西經》有靈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藥爰在。

2。 口傳神話的合集,年代待考《海內西經》開明東有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夾窫窳之屍,皆操不死之藥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貳負臣所殺也。

3。 口傳神話的合集,年代待考《海內西經》貳負之臣曰危,危與貳負殺窫窳。帝乃梏之疏屬之山,桎其右足,反縛兩手與發,系之山上木。在開題西北。

4。 口傳神話的合集,年代待考《海外西經》巫咸國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從上下也。

5。 口傳神話的合集,年代待考《大荒南經》有臷zhi民之國。帝舜生無淫,降臷處,是謂巫臷民。巫臷民朌姓,食谷,不績不經,服也;不稼不穡,食也。爰有歌舞之鳥,鸞鳥自歌,鳳鳥自舞。爰有百獸,相群爰處。百穀所聚。

6。 商代遺文,年代待考《商書·伊訓》:“時謂巫風。”傳:“巫者,事鬼神,禱解以治病請福者也。男曰覡,女曰巫。”

次生態的轉變

窫窳:

1。 西漢,《淮南子,本經訓》: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 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殺九嬰於兇水之上,繳大風於青丘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

2。 宋代,王明清《揮麈三錄》卷二:“窫窳旁吞於黑水 ,攙搶直拂於紫躔。”

3。 明朝 顧炎武 《河上作》詩:“窫窳來攫人,逵路橫長蛇。”

靈山十“巫”:

1。 東晉,《尚書孔氏傳》說:“帝命羲、和,世掌天、地、四時之官,使人、神不擾,各得其序,是謂‘絕地天通’。”

2。 南宋,朱熹,《楚辭集註·九歌序》雲:“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覡作樂,歌舞以娛神。

標簽: 待考  合集  口傳  神話  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