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遊戲

鳳尾竹邊蝴蝶泉下,葫蘆絲聲宛轉悠揚

作者:由 知乎使用者fPIV9a 發表于 遊戲時間:2021-03-03

它就像個情人,柔情嬌羞,細膩含蓄,嬌羞而多情;更是一個符號,象徵著柔美純樸的愛情,心靈深處的情感會傳遞給對方,多情的聲音吸引愛慕的異性。它的音符能隨心所欲,表達著優美或憂傷的情感,吵鬧的都市也有它的輕唱,飄渺得像天上的彩虹。

傣族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很久以前,一次山洪暴發,一位傣家小卜冒抱起一個大葫蘆,闖過驚濤駭浪,救出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貞不渝的愛情感動了佛祖,佛祖給葫蘆裝上了管子,小卜冒吹出了美妙的樂聲,頓時風平浪靜,鮮花盛開,孔雀開屏,祝願這對情侶吉祥幸福。從此葫蘆絲在傣族人家世代相傳。

葫蘆絲又名葫蘆簫,是雲南少數民族特有的樂器之一,其音色輕柔細胞,圓潤質樸,曲調深情委婉,極富表現力。作為傳統樂器,它獨特的音色極具新鮮感,帶著醇厚濃郁的鄉土氣息,最大限度地展現了葫蘆絲原汁原味的民族特色。

今天,瑞鳴音樂與大家一起走進柔美淳樸的葫蘆絲世界:

《月光下的鳳尾竹》

月光下的鳳尾竹

龔正;瑞鳴音樂 - 中國音樂地圖之聽見雲南 傣族、景頗族、哈尼族民間歌曲樂曲集

傣族名曲《月光下的鳳尾竹》是一首特具民族情調的歌曲,以其悠揚的曲調、娓娓動聽的旋律,給人心曠神怡的感覺。讓人不由聯想起那鬱鬱蔥蔥的鳳尾竹林,別具一格的傣家樓閣撒落在竹林間,有如天上的星子,依山傍水,在融融的月光下,竹林中隱隱飄出的陣陣葫蘆絲,幽攸抑揚,輕清淡雅。

《傣族古調》

傣族古調

龔正;瑞鳴音樂 - 中國音樂地圖之聽見雲南 傣族、景頗族、哈尼族民間歌曲樂曲集

在勐養江畔,葫蘆絲的誕生還有個美麗的傳說,傣族青年桑亮思念在洪水中為救他身亡的愛人少玉,在江畔他們曾經一起種植葫蘆與竹子的地方,他聽到風過葫蘆的嗚嗚聲,便將這兩種植物結合一起做成了葫蘆簫,也就是葫蘆絲,他夜夜對著江水吹奏,吹奏的曲調便成了最早的葫蘆絲曲調——古歌。

《勐養江畔》

勐養江畔

張文俊;瑞鳴音樂 - 中國音樂地圖之聽見雲南 傣族、景頗族、哈尼族民間歌曲樂曲集

勐養鎮位於西南中緬交界處的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這裡是葫蘆絲的故鄉。葫蘆絲又稱葫蘆簫,據傳是由中原的笙傳入西南後演進而來,其形制是在一個天然完整葫蘆底端插入三根竹管,竹管沒入葫蘆的部位各鑲有一枚簧片,吹奏起來,葫蘆便是氣室,葫蘆口便是吹口。

這首《勐養江畔》著名葫蘆絲演奏家哏德全先生對從勐養山歌改編而來的,幾十年前,這裡的人們在江畔看露天電影,回來的時候便在山頭對唱情歌。葫蘆絲細膩的旋律中,那由虛指顫音演奏顫動的“re”音,就像孔雀顫動的翎羽、風中搖曳的鳳尾竹、和情人對視時顫動的心絃。

喜歡葫蘆絲,因為它的情深意長,還因為它飄逸纏綿,更因為有甜蜜的味道,靜靜聆聽那絲絲音律,朦朧中感覺像水中的魚尾,優雅地擺動著。葫蘆絲獨特的靈魂,會把整個心都交付出來,奏成一種擺脫世俗的生活態度,冥冥之中穿透著感情的峰顛。多情的葫蘆絲,在柔柔的月光裡,傳唱著亙古不變的樂曲,朦朧沉醉的心在嫣然酣睡……

本文圖片來自公眾號丨影音新生活(已獲得授權)

標簽: 葫蘆絲  傣族  葫蘆  鳳尾竹  江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