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娛樂

為什麼歷史學家對易中天評價那麼差?

作者:由 李月亭 發表于 娛樂時間:2020-03-30

因為與一流歷史學家相比,易中天就是二流學者。不止在歷史學家眼裡評價差,在普通人眼裡也不怎麼樣。

其實不止易中天是二流學者,其他上《百家講壇》的,二流學者居多,如:于丹,鮑鵬山等。 他們上《百家講壇》基本都是不務正業——不講自己的本專業。易中天不是研究三國的,非要他講三國。于丹是研究現代傳媒的,要他講孔子。鮑鵬山是研究孔子的,讓他講水滸。這些人在自己專業領域是什麼水平,不好妄加評論。但是,他講一個別人研究的領域,水平多半不是最好的。

易中天不是研究三國的,然後上臺去講三國。他為了把不是自己領域的東西講活,必然會加入一些奇談怪論,譁眾取寵的內容。如:

諸葛亮的空城計中,他在樓上撫琴,被解說為唱卡拉OK,迎合觀眾。

說關羽“容貌甚偉”,就是大帥哥,否則就是偉哥。等等諸如此類。

像這樣戲謔的解讀,可能會贏得觀眾的喜愛。但是在三國研究專家的眼裡,易中天根本就是亂彈琴。當個人色彩大於內容本身的時候,他講的已經不是歷史了(包括他寫的其他書)。

為什麼歷史學家對易中天評價那麼差?

觀眾有人說他好,專家說他壞,事件傳播的範圍就會廣,這個叫爭議性傳播。如果一個東西,好到沒有任何爭議,那麼他的傳播性就會受限。

有些觀眾,比如沒讀書的,書讀的少的,他看百家講壇的時候是帶著一種朝聖的心理的。使一些有點文化,但是文化又不怎麼高的人看了以後,產生一種智商提升的錯覺。其實智商還是那樣,只不過被他忽悠了,覺得我的人生境界提高了。普通觀眾哪怕記住一個句子,他都感覺自己已經昇華了,跟昨天判若兩人了。

為什麼歷史學家對易中天評價那麼差?

但是,很多年過去,這些人也慢慢的反應過來,易中天、于丹之流並沒有多麼厲害,譁眾取寵大於真才實幹。當粉絲放棄他們,不為他們辯護的時候,主流的批評也就突顯出來了。

這裡面最典型的就是于丹,一個空洞的人,一個堅持把簡單問題複雜化的人,一個堅持用矯揉造作的排比句代替簡單語言的人,一個言之無物的人,充滿智慧的心理按摩師,技藝嫻熟的麻醉科主任,在北京大學的舞臺上,被學生當眾趕下臺。

批評一直存在,只不過在粉絲過於狂熱的時候,我們什麼都聽不見。

為什麼歷史學家對易中天評價那麼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