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娛樂

伊拉克:2006~2007 伊圖館長記錄的巴格達

作者:由 VikkiDoll 發表于 娛樂時間:2022-11-08

世界有很多面,國家也一樣。我並不希望以偏概全,所以今天只講伊拉克在2006~2007年的一個面,但卻是不好的一面,也是真實的一面。透過伊拉克國家圖書館館長的筆記,來了解那個動盪年代裡伊拉克人的生活。

背景:

在薩達姆自1979年執政以來的二十多年裡,伊拉克經歷了三場重大的戰爭,分別是:

1980~1988年的兩伊戰爭;

1990年與科威特的海灣戰爭;

2003年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

這三場戰爭對伊拉克發展的打擊是巨大與沉重的。至今伊拉克仍不太平,且看不到穩定繁榮發展的希望。

薩達姆政權倒臺之後,伊拉克進入權力真空的時期。曾經被薩達姆時期打壓的教派開始伺機報復,得不到強有力的國家控制,衝突越演越烈。這就如同體內感染的危害病菌,如果得不到迅速有效的控制,便會越來越嚴重,在沒有抵抗力的情況下甚至會導致死亡。

戰戰兢兢的生活:

這本《烽火守書人》記錄的是2006年~2007年之間的巴格達。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每天都會上演汽車爆炸、襲擊,死傷成為一種常態。用伊拉克國家圖書館館長的話說:

我發現我們伊拉克人,可能是地球人中唯一在碰到炸彈爆炸時不會低下頭或用手捂住耳朵的,就連直升機低空飛過,大多數人也不會抬頭張望。

在圖書館工作的員工,他們有的人接到過恐嚇信,也有被綁架的,或是住在衝突嚴重的危險區域,或是家人、親人在爆炸中被炸死或炸傷的,或是在上下班途中遇到襲擊的。每個人都在艱難的面對不安寧的生活,衝突嚴重時就會提前閉館。

伊拉克的供電情況非常糟糕,有的時候一整天都沒有電,在夏日無比炎熱的日子裡無法正常工作,網路故障要幾天甚至幾周才能修復,而過後的一個炸彈又炸壞網路。

道路交通也很不暢,路上設定各種大大小小的檢查站,平日幾分鐘就可以從家到圖書館的路要超過四十分鐘才能抵達。但即使佈滿檢查站,仍會每天發生爆炸與襲擊。

此外,從90年代初期開始,貪腐就成了伊拉克最為嚴重的問題,比恐怖主義還要危險。例如停電,技工沒有接到工程師的指令,他們就不動;工程師沒有事先收到錢,他們就不會下令動工;技工沒有收到他們應得的錢,他們就不會乖乖做事,這種惡性迴圈發生在所有公共事業上。嚴重危害著國家的健康。

可是,無法離開伊拉克的這些人民們,他們只能如履薄冰的生活,他們無處可去,也沒有錢去任何地方。你不知道哪一天走上街就會被一個汽車炸彈炸死或者炸傷,不知道會被哪個狙擊手誤殺。聯合國對伊拉克的經濟制裁,導致醫院就醫條件極差,許多伊拉克人的死亡並不是因為本身病灶有嚴重,而是因為耽誤了治療而死去。

這個曾經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所在地,擁有楔形文字的地方,她的文化相當古老。薩德·伊斯康德是一位庫爾德族人,他曾經在英國生活,伊拉克戰爭後,他果斷決定從安寧美麗的英國回到水深火熱的伊拉克,接受伊拉克圖書館館長一職,挽救伊拉克的文化事業。在伊拉克戰爭期間,盜匪從國家美術館及考古地點盜走了成千上萬的古董,伊拉克這個擁有著千年歷史的古國遭到重創。在三天的大肆掠奪下,盜匪從伊拉克國家圖書檔案館偷走了好幾百件稀有的伊斯蘭史料和文字,這些資料已經有好幾百年的歷史,其中包括一份十世紀股伊斯蘭哲學伊本·西拿所的條約。軍方與國家安全的記錄悉遭焚燬,顯然是想湮滅證據,剩下的檔案資料則飽受火災、煙燻和水損的殘害。

伊圖的辦公環境很差,館內珍貴並附有歷史價值的報紙因年代久遠泛黃變黑,稍微一碰就破損不堪,這些史料文物瀕臨全面毀壞的邊緣。這些檔案受到戰火的肆虐,不時斷電,使得管內儲藏室無法保持適當的溫度和溼度。

一天,巨大的爆炸聲震撼了伊圖大樓,館長衝到最近的視窗一探究竟,只見滾滾濃煙從離伊圖不到五百米遠的阿爾-穆臺納比大街不斷升起。這是一起汽車炸彈襲擊事件,數以萬計的紙張飄揚在空中,猶如天空降下書本、淚水及血滴。有些紙張在空中燒了起來,有些落到伊圖大樓上。阿爾-穆臺納比大街是以一位偉大的中世紀阿拉伯詩人的名字命名,這條街也是巴格達最有名的地區,許多出版社、印刷廠及書店在這條街上都設有主要辦公室及儲藏室。街上還有幾家歷史悠久的咖啡館,是一些貧窮的知識分子流連忘返、搜尋靈感之處。這條街還以星期五的書市聞名伊拉克,不管是舊書、新書還是稀有書籍皆有販售。這次襲擊導致許多出版商和書商遇難。伊圖有95%的新書來源與此,這是對文化的巨大褻瀆。

圖書館的員工頂著雙重壓力在工作。精神與心理上,他們每天擔心上下班途中遭遇襲擊,會聽到親人喪生於某些襲擊中,會被恐嚇信威脅、綁架的……這些都極大撕扯著人的精神;生理上,伊拉克的夏天高溫難耐,42度的高溫,沒有空調的情況下,簡直如同生活在蒸籠一般。薩德·伊斯康德說:“我們與所有巴格達市民一樣也想跑到屋頂吸點新鮮空氣,但是哪有什麼新鮮空氣?”雖然在武器面前,人們變得脆弱不堪,可是,人的生命力與意志是力又是頑強的。在緊張的生活環境裡,人們也不失美好的生活。

生活中希望:

館長薩德·伊斯康德注重女性地位,他鼓勵女性成立社團。3月8日,女性社團“阿爾·菲爾多斯”的成員在伊圖裡聚會,慶祝婦女節。薩德說伊拉克圖書檔案館是伊拉克境內所有的政府機構中,唯一一個有女性員工組成社團的組織,對此,大家應該引為為傲。薩德為全社團捐了一些錢,還正式寫了一封感謝函給到該社團所有成員,感謝她們在本館重建工作上的付出與努力。大家開開心心的吃蛋糕、巧克力、喝百事可樂,一起歡慶。不管外面有多少危險,此刻的伊圖是開心與幸福的。

在襲擊之中,並沒有摧毀人們對知識的渴求,前往伊圖的市民每月都有所增長,雖然只是十位數或者百位數的增長,那也是值得開心的。一些學校組織圖書展覽,伊圖也派人前往協助,並贈書給他們。這得益於一位不為權,一位智慧的館長對文化事業的執著。

飽受戰爭之苦的伊拉克,國家文化跌入低谷,有些歷史幾乎斷檔。館長薩德·伊斯康德提出“口述歷史計劃”以瞭解1968~2003年這段歷史,從民間去研究,把以前伊拉克士兵(不分宗教及種族)的想法及感受記錄下來。這些士兵可以把他們參加過的戰爭——最著名的就是“庫爾德戰爭”(1961-1991)、“兩伊戰爭”(1980-1988)及“第一次海灣戰爭”(1991)口述出來。希望取得這些士兵的照片及他們的家書影本。他還希望能把這幾百個士兵、還有戰俘的談話都記錄下來。沒有人會比這群受長官命令上戰場殺敵計程車兵,更瞭解伊拉克的歷史悲劇。

這本《烽火守書人》是伊圖館長9個月的日記記錄。我特意和一個常年在伊拉克工作的朋友瞭解那裡真實的生活情況,是不是如此般的每天飽受襲擊,以及這一切發生背後的原因。矛盾衝突的升級,是非理性的結果,也是一種不可避免的惡性迴圈,因為還沒有誰足以解決這一切衝突。

這個世界上並沒有非黑即白的事情,世界也並不只有正面和反面。每個人的視角不同,看到的世界也會不同。這本書所展現的是衝突的一面。但,伊拉克不只有這一面。

標簽: 伊拉克  伊圖  館長  襲擊  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