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如何看待上海外來常住人口 2015 年首現負增長?

作者:由 chenqin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16-03-02

謝謝邀請,上海人口負增長是一個很值得深挖的話題。

我在

中國的人口資料 - Clean Data專欄

裡提過,2005年,上海就已經犯過低估人口的錯誤,在2006年統計年鑑上(

http://www。

stats。gov。cn/tjsj/ndsj/

2006/html/D0404c。htm

)說當年上海人口為1778萬,等2010年人口普查結束,修正成1890萬(

http://www。

stats。gov。cn/tjsj/ndsj/

2012/html/D0304c。htm

),上調112萬。同樣的錯誤,這次會再犯一遍嗎?

首先參考一下其他變數。

第一是

通勤人口

數。

2015年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顯示:

全年市內公共交通客運量66。41億人次,比上年增長0。9%。其中,軌道交通客運量30。68億人次,增長8。5%;公共汽電車客運量25。48億人次,下降4。4%。

同樣的指標在

2014年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中則是:

全年市內公共交通客運量65。85億人次,比上年增長3。6%。其中,軌道交通客運量28。27億人次,增長12。8%;公共汽電車客運量26。65億人次,下降1。7%。

事實上,近5年,每年的公共交通客運量的年增長率都在2。1%到3。6%之間,只有2015年突然下降到年增長0。9%,這表示上海市的通勤人口增長出現了停滯。

當然,公共交通客運量不能說明所有問題,相對於總人口,他在某些方面低估了常住人口(一些人口不需要通勤,一些人口使用私人車輛通勤),也在另一些方面高估了常住人口(上海市的旅客量從2014年開始連續兩年增長,2015年接待的外省市旅遊者增加6。8%,一些遊客也會使用公共交通),我們還需要觀察別的指標。

第二是

居民用水量

。用電量會和天氣有關(

上海被曝居民用電量驟降的原因是什麼?真的是因為人口大量撤離嗎?和經濟的關係大嗎? - chenqin 的回答

),但是用水量和天氣的關係要小一些。從2010到2015年,上海市居民用水和人口關係如下圖所示。其中,橙色的線條代表居民用水,藍色線條代表當年常住人口總數。可以看到,用水量在2013年達到了頂峰,19。69萬立方米,隨後連續兩年幾乎保持不變,略有下降,到2015年是19。64萬立方米。值得注意的是,從2013年到2015年,上海市的統計人口也保持不變,與用水量數字相呼應。

如何看待上海外來常住人口 2015 年首現負增長?

如何看待上海外來常住人口 2015 年首現負增長?

當然,居民用水也不能說明所有問題,和用電量類似地,用水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受到天氣的影響,比如2013年天氣太熱,氣候極端,用電用水可能都會顯著上升,進而導致2013年在人口少於2014年的情況下,用水量卻仍然高於2014年。

但是,2014年和2015年的天氣並沒有什麼差異,2015年的用水量卻仍然在下降,這就能說明一些問題了。

通勤人口停滯,說明上班需要乘坐公共交通的人沒有增加;生活用水下降,可能意味著人口下降。那麼哪些人減少了呢?總不能是上海的老人到外地養老了吧?想一想,我們還漏了什麼?

是的,是那些不需要通勤,吃住在集體宿舍的產業工人。所以,我們要看的最後一個指標,就是

工業增加值

統計公報說,上海市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7109。94億元,比上年增長0。5%,但我們把2012年到2015年的增加值畫出來,見下圖:

如何看待上海外來常住人口 2015 年首現負增長?

如何看待上海外來常住人口 2015 年首現負增長?

大家要覺得奇怪了,明明從7362。8到7109。9,下降了4。5%,比2012年還低,怎麼能說是增長了0。5%呢?這裡就要說到這個「增長」的定義了,一般來說,有統計意義的增長必然去除了價格因素,比如你去年生產了100輛汽車,今年同樣生產一百輛同樣的汽車,你的產值增長理應為零,但由於汽車價格變動,你的「現價產值」有可能是會變動的,去除價格因素,就是要把汽車價格的變化給消除,算出「實際產值」的變動情況。

那麼2015年上海市工業生產的價格因素怎樣呢?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為96。1,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為90。6。

也就是說,你買進的原材料,價格低了9。4%,你賣出去的產品,價格低了3。9%,那麼再採取雙縮法,把2015年的現價總產出除以96。1%,減去中間投入品除以90。6%,就得到了「可比」的增加值了。所以,儘管現價工業增加值顯著降低,但實際上,他,咳咳,他還是升高了,咳咳。

價格因素,可以說是GDP計算裡一個最說不清的因素。明明看著每個季度都在萎縮的現價GDP,一經過價格調整,不知怎的,增長率一下子就正了過來,而我們又不能像觀察CPI一樣用生活體驗觀察出廠價格,也只好他說什麼就是什麼了。

言歸正傳,工業增加值顯著降低,哦不,增速放緩,又是透過哪些產業來體現的呢?上海有一套「六個重點行業」的定義,這些行業無論是從業人數還是總產值都佔所有制造業的一半以上,而這些行業在近些年來的工業總產值(這六大行業沒有公佈增加值,只公佈了總產值)如下所示:

如何看待上海外來常住人口 2015 年首現負增長?

如何看待上海外來常住人口 2015 年首現負增長?

我們看到了同樣的趨勢,上海市從業人數佔製造業從業人數六大重點行業,2015年的工業現價總產值低於2012年,有些行業甚至是連年下降,這三年間,電子資訊行業下降9%、石油和精細化工行業下降15%、鋼鐵下降了26%,如果只看2014到2015一年,石油和鋼鐵行業的總產值就分別下降了11%和20%(如果去除了價格因素,這幾大行業在2015年產值下降0。2%,鋼鐵行業也下降7。6%)。

2014年,上海市工業從業人員總量達到366萬人,其中外來人口比例超過60%。製造業的衰落,必定會導致這部分外來人口選擇上海的其他行業,或者離開上海。那麼,上海市有沒有其他快速增長的行業,可以容納這批產業工人呢?

去當建築工人?不行,2015年上海市竣工面積下降4。3%。

去當農民?也不行,2015年上海市農業產值下降12。7%。

那麼只好去服務業了。這個是個不錯的建議,2015年上海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和居民服務業都是近幾年來發展最快的一年。但轉行可不是那麼容易的。2012年,上海市進行了一次流動人口動態監測調查,我們發現,一來上海就從事製造業的外來人口,只有6。9%最後轉行到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和居民服務業,其他人則始終從事製造業。而且,這6。9%這還是多年來的轉移存量,不是說今年製造業要裁員6。9%,這6。9%的原產業工人馬上就能轉移到其他行業去的。在當年沒有足夠崗位吸納這些人口的情況下(別忘了外來農民和外來建築工人也有可能找工作),他們只能選擇離開上海。

綜上所述,結合停滯的通勤人口(白領通勤人口不變)、萎縮的用水量(總人口略微減少)以及多個部門的工業產值減少這三個因素,我們能夠推斷,這次統計局也許沒錯,上海市人口真的在減少。這批減少的人口,主要是上海的產業工人(也許還包括一些外來農民和建築工人),他們原本生活在寶山、青浦、金山等上海郊區的工廠裡,吃住都在工廠,平時並不會進入我們的視野。

當這些工廠倒閉關停,減少生產,他們也選擇了離開上海。

標簽: 2015  上海市  通勤  人口  用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