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霜降|秋去冬來萬物休,唯有柿樹掛燈籠

作者:由 Alice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22-10-14

轉自微信公眾號:愫舍漢字學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霜降,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周語》曰:駟見而隕霜。」

下面從文字學的角度講講“霜、降”二字。

先說「霜」字。

「霜」字在現代辭典中的解釋是:附著在地面或植物上面的微細冰粒,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氣冷至攝氏零度以下凝結而成的。這也是我們現代人對「霜」的日常理解。但如果翻開《說文》——

霜,喪也。成物者。從雨相聲。

我們先看「霜」字的形構——從雨相聲,它是一個形聲字,其形符為「雨」,與天氣有關的字多以「雨」為形符。其聲符為「相」,而「相」字在《說文》中——

相,省視也。從目木。易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詩曰:相鼠有皮。

段玉裁注:此別之雲省視,謂察視也。……按目接物曰相,故凡彼此交接皆曰相。

根據「章黃學派」中黃季剛先生之「形聲字之正例必兼會意」的觀點,我個人理解,「霜」以「相」為聲符,第一取其「彼此交接」之意。何物交接?陰陽交接也。

當然,陰陽交接也可以成雨,成露,成雪,正如《大戴禮》所說:陽氣勝,則散為雨露。陰氣勝,則凝為霜雪。此外,「霜」以「相」為聲符的第二個取意——取其「察視」意,也就是很仔細地觀察,很仔細地觀察才能看到的微細的「霜」。

當然以上只是我的個人見解,那我們來看看先儒從聲音的角度又是如何解釋「霜」的——

許慎說:霜,喪也。成物者。對於當時人們熟知的事物,許慎在《說文》中不作表面的解釋,而作更有深度更有含義且用字簡潔的解釋。比如這個以「喪也。成物者」來解釋「霜」字。

段玉裁在註釋中說:以㬪韻為訓。即用與「霜」字疊韻的「喪」字訓釋「霜」。

劉熙在《釋名·釋天》中也說:霜,喪也。其氣慘毒,物皆喪也。

而「喪」字在《說文》中——

喪,亡也。從哭亡。亡亦聲。

段玉裁注:亡部曰,亡,逃也。亡非死之謂。……凶禮謂之喪者……雲不忍言死而言喪。喪者,棄亡之辭,若全居於彼焉,己失之耳,是則死曰喪之義也。

「喪」字本義是「亡也」,也就是「不見了」,與現在的「失蹤」類似,之所以用「喪」來解釋「死」,是因為古人不忍心說親人死了,只說他們不見了,與我們現在說「那個老人前段時間走了」是一個意思,這是一種字義的引申。

回到「霜」字,以「喪」解釋「霜」,一來點出了「霜」字讀音的來源,二來以「音義同源」可知,「霜」的出現表示有東西要「亡了」,要「不見了」。

那什麼東西不見了呢?我個人認為是「陽氣」不見了,因為陽氣開始藏入地下,於是萬物就顯得沒有「生機」,所以劉熙說:物皆喪也。其實不是說萬物都死了,只是陽氣被收藏在內,待來年春天生機降臨又會重現。

許慎在「喪也」後面再補充一句「成物者」,又怎麼解釋呢?

段玉裁在註釋中找到《詩經》裡兩處與「霜」有關的詩句,分別是:

《豳風》:九月肅霜。傳曰:肅,縮也。霜降而收縮萬物。

《秦風》:白露為霜。傳曰:白露凝戾為霜,然後歲事成。

「霜」的出現,表示萬物進入收縮、收藏的狀態,然後一年的事情就接近完成,即所謂的「歲事成」或「歲功成」。

稍微小結一下:「霜」是指陰陽二氣在接近地面相交而成的微細冰粒,它的出現預示著萬物由“收”轉入“藏”的狀態。

標簽: 說文  成物者  解釋  段玉裁  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