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浪姐"王霏霏33歲黑馬逆襲:人生,就是不斷奪回"定義權"的抗爭

作者:由 非非馬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23-01-24

"浪姐"王霏霏33歲黑馬逆襲:人生,就是不斷奪回"定義權"的抗爭

人生,不是到了30歲就自動“開光”的。

人生,就是不斷奪回“定義權”的抗爭。

作者/非非馬

《乘風破浪的姐姐》“三公(第三次公演)”結束時,此前以藝名Fei在韓國發展、2018年回國後幾乎毫無“國民認知度”的王霏霏,居然在“最受浪花喜愛排行榜”上,一舉超過“人氣王”萬茜和寧靜,位居Top1。

一直渴望“被看見”的她,這回是結結實實地“被看見”了。

上週五,“四公”結束後,新隊長寧靜和李斯丹妮為“五公”挑選隊員,王霏霏成了她倆爭搶的“頭號”選手。

李斯丹妮為了爭取她,恨不得“送上膝蓋”,因為新leader很清楚,有了王霏霏這員實力大將的加入,她們團基本就可以確認穩拿第一。

所以,即便驕傲如寧靜,也會放下身段,再三爭取王霏霏的加盟,稱她是——最不能缺的一個。

最終,王霏霏出於情義,選擇了已經合作兩輪的寧靜。這個選擇,也讓“五公”的結局,有了懸念、多了可期待之處。

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我對這匹“黑馬”王霏霏產生了強烈的興趣。

王霏霏,到底是誰?

因為,在“浪姐”之前,我是真地壓根沒聽說過她。連她自己都說:之前我是毫無國民認知度。

剛巧,易立競《定義》最新一期,就是訪談她。看完不由感慨:

人生,不是到了30歲就自動“開光”的。

人生,就是一場不斷爭取“定義權”的抗爭。

1. 不能定義王霏霏的一個“小傳”

王霏霏出生於1987年的海口,家庭出身可以分析出比較一般。因為,家裡買房子、換車子,靠的是她出道後攢下的錢。如今,她的母親、弟弟,全家人的生活,都是她一個人在負擔。

她曾經在廣州一個舞蹈學校習舞,20歲時被韓國JYP娛樂公司選中作為練習生,開始了三年的練習生培訓生涯,每月只有合1000元人民幣的訓練生補助。並且,最初階段,連千元人民幣的補助都還沒有。那時,是2010s早期。

"浪姐"王霏霏33歲黑馬逆襲:人生,就是不斷奪回"定義權"的抗爭

2010年,23歲的她以藝名“Fei”組團四人女子團體Miss A,在韓國正式出道,團員裡就有另一位“浪姐”孟佳。只不過,實力強勁的孟佳,卻在“三公”時因人氣不敵,慘遭淘汰。當時,聽聞這個訊息的王霏霏,難以相信和接受好隊友的離去,失聲痛哭。

五年後,Miss A解散。

2016年,王霏霏被公司調整為Solo歌手在韓國出道。她的隊友孟佳則在此時選擇回國發展,然機會寥寥。

2019年,32歲的王霏霏也選擇了回國發展,簽約華誼兄弟聚星文化,但一年下來也沒有什麼機會。一如大部分這個年紀的女藝人。

直到,她迎來了“浪姐”這個舞臺。

她很坦率:我渴望在這個舞臺上被看見,渴望被更多觀眾認識。

“浪姐”於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舞臺”,如今,她也的確因為“浪姐”的舞臺有了更多的演藝機會。一些不錯的戲,也找上了她。

但這樣一份“百度百科式的小傳”,顯然不能“定義”王霏霏是誰。

從“Fei”到“王霏霏”,這個從海口走出的33歲女人,在不斷爭取的,是她的人生“定義權”。

2. 從“Fei”到“王霏霏”:

打破被定義的“人設”

王霏霏在採訪中說,她在30歲之前一直都非常小心翼翼,生怕說錯一句話的那種。

一方面,是因為天生的性格拘謹;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公司的培訓——公司灌輸給所有訓練生的“教育”就是,“每一句話都是不能說錯的”。

作為一個到國外發展、毫無背景的中國人,王霏霏希望“一切都盡力做到最好”。她永遠會考慮每一個行為的“後果”——公司會怎麼看,觀眾會怎麼看。

她是一個懂得“察言觀色”的姑娘。

這當然是一種情商,可也是一種束縛。

那個時候的她,並沒有自己的“主心骨”,一切都是聽公司安排。從舞臺上以什麼樣的“人設”出現,到舞臺造型,化妝打扮。

舞臺上又A又冷又颯又酷又性感的“形象”,其實,與她本人有點“搞笑”的性格有距離。

雖然作為一個唱跳演員,舞臺形象的確不必和本人重合,但一旦“舞臺人設”被確認,藝人真實的人格,也就開始被掩藏。因為,在國際娛樂市場的一種“權威”觀點看來,這二者之間是不能發生“衝突”的。

就好像,永遠“撲克臉”的貝嫂維多利亞· 貝克漢姆,永遠是一副“撲克臉”示人,可其實私下裡,她很愛笑。

不止“舞臺人設”,在那個階段,王霏霏對自己的舞臺造型,也是全然交給公司負責的。

她沒有真正研究過自己,也沒有覺察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比如到底想以怎樣的舞臺形象交付給舞臺、交付給觀眾。

她完全是按照公司為她設計的指令碼,在舞臺上扮演公司給她設計好的人設——“Fei”。

在一個人尚不能充分認識自己,對自己也沒有明確“想法”時,她當然是“不夠有主見”的;在一個人的實力和她所屬的機構實力懸殊巨大時,她也很容易聽從於那個“權威”,尤其,在她所屬的娛樂圈,後者對她的前程命運幾乎就是決定性的。

認知自己需要時間,為自己贏得話語權、選擇權,也同樣需要時間。

現在,33歲的王霏霏說,還是做自己比塑造人設更重要。

"浪姐"王霏霏33歲黑馬逆襲:人生,就是不斷奪回"定義權"的抗爭

3. 爭取定義權實難不易

有的是迂迴曲折,沒的是捷徑快進

人生就是一場不斷爭取“定義權”的抗爭,可爭取定義權的過程,實難不易。對你我,對王霏霏,都一樣。

人要敢於定義自己,其實是很需要“安全感”做底的。

安全感來自哪裡?

它需要你有足夠的“積蓄”——從人格能量到Cash flow。這樣,你才能真正支付得起“獨秀於林”的代價,才更容易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底氣和資本。

王霏霏在回國發展的這一年裡,沒有多少收入,最感恐慌的就是“存摺上的錢花完了”。

她坦言:存摺上的錢,我可以不花,但它需要在那裡,這才能給我安全感。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生病,什麼時候家裡人會需要用一筆錢。

也所以,她一直都是個勤儉的人,買每一樣東西時,她都會考慮:值不值得我花這個錢。

人之常情,完全理解——實乃出身平凡的成年人,不得不面對的殘酷真相。

她的母親、弟弟,如今都靠她一個人供給生活。在沒有充裕現金進賬的情況下,她甚至不得不時常提醒母親和弟弟:

“請你們給我省吃儉用一點。”

雖然王霏霏是笑著說這句話的,好像在講一個笑話,但笑聲背後的辛酸感,依然還是溢位了螢幕。

大約,也正是這種安全感的匱乏,儘管王霏霏自言“在30歲之後開了很多”,她還是沒有完全地解放,完整地拿回自己的“人生定義權”。

比如,前腳剛說完“還是做自己更重要”,末了還是來了句“我現在會研究要怎麼打扮,怎麼穿衣,讓別人更喜歡我”……

也能理解,作為一個藝人,某種程度上,是靠觀眾的喜歡“輸血”營生的——觀眾,就是他們的“衣食父母”。取悅觀眾,常常會在不自覺間,成為一種下意識的行為。

這種自相矛盾、自我衝突,恐怕是王霏霏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

不忍苛責,因為本來,人生的“定義權”就實難爭取。拋開自己在認知層面上的覺悟,知行之間,也總是隔著千山萬水,需要不斷的自我覺察與反思,甚至需要有良師益友不斷的從旁提點和提醒。

成長,就是一步一步的。有的是曲折反覆,沒的是捷徑快進。

總歸,為自己蓄積實力,才是拿回一切“權力”的根本。

人生不是到了30歲就自動開光的,關鍵還是,30歲之前你往自己的“人生存摺”裡儲存了什麼。

30歲,也不是女性成長的必然分界點,也不該是女性成長的“終點”。

共勉。謝謝閱讀。

標簽: 霏霏  舞臺  定義  30  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