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為什麼很多中國人旅遊喜歡拍照?

作者:由 陳澤宇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13-11-19

為什麼很多中國人旅遊喜歡拍照?shaoyuan2013-11-19 10:20:46

因為那叫做回憶。

為什麼很多中國人旅遊喜歡拍照?匿名使用者2013-11-19 10:21:22

老外也一樣的。

在英國留學的時候,我住的地方很重要的一項活動是來自各國的同學們定期分享自己的旅遊照片,其中包括紐西蘭人,印度人,加拿大人等等。反倒是中國人沒有去做。

怎麼到了人家那就叫

分享

,到了中國人這就成了

了?

你完全可以去旅遊的時候不拍,以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

為什麼很多中國人旅遊喜歡拍照?梁意2013-11-19 17:46:45

記得看過一段話

照片不是明信片,50年後你懷念的不只是美景,還有照片裡陪伴過自己的人,和曾經那麼年輕的自己

為什麼很多中國人旅遊喜歡拍照?知乎使用者2014-08-20 18:51:28

之前和一名退休的燈塔守塔人聊過天,老頭子大半輩子就在一個遠離人類文明的孤島上,過著我們難以想象的離群索居的生活,死水一般的生活中除了寂寞還是寂寞,唯一的樂趣,就是欣賞海上難得一見的海霧(霧氣沉在海平面附近的那種)。他說這種特別的霧氣,一兩年才能碰到一回,海面是滾滾的雲霧,頭頂卻是湛藍的青天,海上的船隻就像在半空中飛行,那種美景讓他終生難忘。老頭子話不多,說到這裡卻會突然語速加快,紅光滿面,他說讓他遺憾的是那個時代普通人沒有相機,沒有拍攝下來實在太可惜。

我們都是世俗凡人,血肉之軀,對於美,我們戒不掉。照片可以一定程度上承載這種美,雖然沒有身臨其境的力量,卻也讓美好的事物因為被定格而得到某種延續。

‘中國’二字一加上就反映了問題中潛在的民族指向性,美國人旅遊不愛拍照嗎?歐洲人,日本人不愛嗎?這並不是國人的問題,人類作為所謂的高階動物,有對美的感知力。舊時代裡,像這位老燈塔工,景色再美好也只是過眼煙雲,後來有了膠片的普及,數字技術的普及,人類有了回顧美的參照,這無疑是拓展和延續人類知覺的一大進步啊!

但與此同時我還是要說出我的擔憂。

旅遊拍照完全是無可厚非合情合理的事,只是在數字時代來臨後,一切似乎顯得有些本末倒置。攝影應該是我們感知的延續,而絕不能替代感知。旅遊時我們時常可以見到某遊客,站在某景點前,舉著旅遊手冊中的宣傳照在那比對,然後或滿意或失望地點頭搖頭。究竟照片是真實還是你眼前的景物是真實?

旅遊拍照的真正危險之處在於在數字技術的強力幫助下,獲取影像簡直輕鬆得讓人尷尬,於是造成了影像的爆炸式增長。人們的注意力過於集中於攝影而非眼前的真實景物,拍攝著一次動輒千餘張的照片,須知照片是感知的事後參照,照片永遠在複製,而真正獨特的是每個人面對事物的不同知覺,這才是屬於你的東西。我們怎麼能把自己的知覺完全交付於手裡這個黑匣子呢?說白了,多少人在忙著摁快門的之前,能好好用自己的眼睛去沉浸於周圍的事物中呢?

晚上電腦上再寫

為什麼很多中國人旅遊喜歡拍照?羅一覺2018-04-02 02:50:36

因為拍照是核實體驗的一種方式,也是拒絕體驗的一種方式:把體驗轉化為一個影像、一個紀念品,而旅行變成了累積照片的一種工作。拍照這一活動本身可以帶來安慰,可以緩解旅行帶來的那種迷失感。大多數遊客會把相機擱在他們遇到的任何矚目的東西之前,因為他們對拍照外的別的反應沒有任何把握。於是拍一張照片。這就確定了旅遊體驗的模式:停下來,拍張照,然後繼續走。這種方法尤其吸引哪些飽受職業道德摧殘的人——德國人、日本人和美國人。使用相機,可以平息工作狂在度假時所感到的不工作的焦慮。他們可以做一些彷彿是有好的模擬工作的事情:拍照。

被剝奪了過去的人是最熱情的拍攝者。生活在工業化社會里的每個人,都不得不逐漸放棄過去,但某些國家例如美國和日本,與過去的割裂所帶來的創傷特別尖銳。1950年代富裕而庸俗的美國遊客在1970年代已經被具有群體意識的日本遊客所取代:日元升值的經濟奇蹟讓日本人得以從他們的島嶼走出來。他們旅遊時一般都會帶兩臺相機。

摘自蘇珊桑塔格的《論攝影》,

寫的太深刻了,雖然在說日本人和美國人,但在2010年代的今天所有中國人都可以與之產生共鳴。

標簽: 照片  拍照  旅遊  相機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