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千古謎題:人為什麼跳起來的高度會遠低於可以平穩跳下來的高度?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20-03-12

個人想法:

猜想1:

起跳的過程中,腿逐漸伸直,速度越來越快,到接近伸直狀態時,腿部的發力可能就沒有跟上這個速度,身體已經竄上去了,所以這一段就是一個無效,或者說效用很低的狀態。但是,相對彎曲時的狀態,接近伸直狀態的大腿能發的力氣更大(站直狀態可以承受的重量遠大於半蹲狀態),所以,起跳過程就相當於沒有完全用到“最大的能源”。

而下落時就有點不同了,首先就是用到接近伸直狀態的腿的力量,此時腿力最強,所以,沒有太多的“浪費”。

猜想2:

伸直與下蹲腿所能發的力量不一樣,引用 網友@忠貞不二狄懷英 的話“因為肌肉離心收縮所能承受的力量遠比向心收縮產生的力量大。”

猜想3:

阻力與動力的區別。起跳時要克服身體每個部分動起來的阻力,這些阻力在下落時又能夠幫助減速,有助於平穩落地。而且,你發力要腿動起來,腿有慣性的,你必須多花一部分的力去讓他動起來。這個“額外的力”在下落時是可以促進減速的。

以上的下落過程必須是穩定落地的情況。肯定是要排除自殺式“硬著陸”的,因為此時不光是用到腿了,可能還是要用到你前半生還是帥氣的面龐,去問候土地大爺了,“減個速?”

標簽: 伸直  狀態  用到  下落  起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