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淺議彝族社會生活中常用禮儀與禁忌

作者:由 天懿堂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21-11-19

淺議彝族社會生活中常用禮儀與禁忌

蘇傑兵

在數千年的彝族社會生活歷史長河中,彝族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傳統禮俗。這些古老而富饒有趣的習俗禮儀,反映了彝族地區特定的歷史傳統、經濟、文化的心理特徵和倫理道德觀念;彝族的禮俗,具有古樸、複雜和嚴格的特點外,還有一些頗具特色的禁忌習俗。

一、常用禮儀:

(一)、迎接客人的禮儀:

彝族好客的傳統,彝族諺語說:“平時不交友,到時徒孤獨”,平時善交友,這是彝族人養成的習慣,不管認不認識,只要進了家門,都是客人。當然,客人還分為三種,遠方來並且是第一次來的客人,算貴客;經常來的親戚朋友,叫做常客;偶爾路過求宿的陌生人,稱為過路客;不管是哪類客人,主人家都會熱情招呼並予以款待。在歷史上沒有乞丐,因為只要進了門,都能得到一頓飯。在彝家的村寨裡,沒有找不到吃住的,客人一般都在大院內外喊:“有人在家嗎?”這時如果沒有動靜,客人接著喊:“家裡有狗嗎?”其實這也是一種招呼的方式;熱情的主人聽到人的喊聲或者狗叫聲,便會出門熱情地為客人拴狗,然後帶進屋;見面時,主人主動招呼:“德勝啦”(稀客,早上好)!然後,客人便禮貌地說些客氣話。當客人進門或在門外,不能隨便打主人家的狗,否則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

(二)、路途禮遇:

在路途相遇,不能埋頭走過,認識的要讓路、招呼,對陌生人也要面帶善意;在路上與長輩相遇,須主動招呼並讓於路的下方,待長者走過後再轉身上路。

騎著馬相遇,首先要減速,雙腳松出,收勒韁繩,讓長者先過;小輩遇到長者,必須立即下馬,否則就會受到指責;老年人騎馬遇到年青人,可以不下馬,但要說上幾句客氣的話,以示相互尊重;走路相遇,年輕人讓老年人,大人讓小孩,女人讓男人,表現謙遜和氣,心寬大度。

(三)、言談舉止:

言談舉止的禮俗,是一種行為道德的規範;涼山彝族人言談講究文明、幽默、含蓄、詩意,不用汙穢語言,和風細雨,人身人心。人與人之間的稱呼,都以親戚關係呼喊,沒有親戚關係的應稱呼小名(每個人都有兩個名字,大名和小名),並要做到心平氣和;來客時,親切地招呼:“德勝啦!”之類的客氣話。

送走客人時,依依不捨的說:“阿惹惹波”(慢慢走)。客人便說:“阿惹格洛”(請留步),顯示真誠有禮,難捨難分。

得到別人的幫忙和被款待時,就誠摯地說聲“卡沙沙”(謝謝),“沙其哦”(麻煩了、打攪了);使用這些傳統的禮節用語,人們的感情融合了,心貼得更緊了;言談舉止都講文明、和諧、真誠、禮貌。在吃東西時,不說髒話,以免敗胃又傷害他人情緒。在姐妹面前,哥哥弟弟都不說粗話穢語,姐妹在哥弟面前更為慎重,言談舉止不能出格,有所約束。在賓朋面前打噴嚏、挖耳鼻、打哈欠、打飽嗝、打瞌睡都是不文明的行為;假如在眾人面前脫衣服、脫鞋襪、抖披氈擦爾瓦,一定會招來一些冷嘲的目光。

公公和兒媳之間的接觸有嚴格的限制,首先是禁止直接接觸,只能敬而遠之,不能對視,公公在場時,媳婦不能說說笑笑。

哥哥和弟媳不能隨便開玩笑,更不能說不禮貌的話,並保持一定的距離,禁止接觸,相互尊重。

結了婚的女人不能上房頂,因為房頂是太陽最先光臨的地方,也是祖先神靈的領地,不得有任何的汙染和糟蹋;顯然,現已不多興;

外人和婦女不能隨便出入掛靈牌的內屋。彝族的屋裡,火塘右側上方的牆,一般都掛有祖先的靈牌,下設祭臺,這是一個最講究最神聖的禁區。

任何人不能從火塘上跨過,因為火塘是彝族室內活動的中心,是生命的起點和希望的延續,從火塘上面走過,是對人生的踐踏,對主人家的歧視。

騎著馬不能直接進村更不能進門,必須在村邊路口、院門外下馬,切忌擺架子;因為騎馬進村進門,自然把自己的理智丟在了腳下,再往前走,也只能降低自己的威信。

禁止隨便去摸頭,頭是最高貴的,是人的尊嚴,亂摸頭,是對人的不尊重;在過去的歷史上,抓扯頭髮,屬於一種犯規後的體罰,沿襲下來的被摸頭,視為不光彩的事。

禁止未滿月的產婦串門,串門怕把福氣沖走、怕惹來麻煩、怕給別人帶去災難。

彝族女人不興披頭散髮,更不能披頭散髮前往人家,那是一種極不禮貌極不道德的行為,是一種仇視行為,許多人視其為一種凶兆;

家人出遠門,不能在後面掃地,如果七八天後要返回,家裡最好待出門人回來再掃,如果出門的時間長了,就不一定不掃地了;只是家人出門馬上掃地不吉利。

大人不能在別人面前放響屁,這是對人的侮辱,也是對自己人格羞辱,是極不禮貌的行為;特別是在眾多的異性面前更不能出現這種不文明的現象。

辦喪事期間和辦完喪事後三天,主人家不能下地幹活,不然對後人不吉利;參加葬禮的人當天不能下地勞動。

(四)、迎來送別的禮儀:

迎接遠方的貴客,要組織人員到明顯的地界路口等候;有的騎馬,有的步行,現在有條件的都驅車前往迎接了。當客人已經出現的時候,主人家向客人鳴槍致意,客人鳴槍還禮,此時的槍聲便打破了山野的寂寞,把朋友親戚的期盼和熱心傳給了對方;當然,這是傳統的禮節,現在不一定都用這種習慣了。

當賓客到達迎接地點時,主人便帶領幾個敬酒的姑娘小夥子唱著動聽的酒歌,端著已斟滿了酒的杯子迎上去,向來賓一一敬上美酒;此杯歡迎的酒,客人不得拒絕,非喝不可;此時的歌聲、美酒、笑聲使人陶醉、興奮。

賓客離走時,都要送至大門外,或者送到路口村邊。如果是眾多的賓客,主人們騎馬或驅車送上一程,到分別的地方,主人家敬上一杯分別的酒,並說些祝願的話,客人們在感激之餘,說致謝的話;當客人上馬或上車或步行一程時,主人為客人鳴槍送行。祝願離去的親戚朋友一路順風,鵬程萬里。

五)、鄰居之間的禮遇:

彝族有一句民謠說:“一家有事萬家當,一人有事萬人幫”,這是彝族人之間的互相要求無私心理。村中有人病了,都要打酒送雞去看望安慰;紅白喜事,家家送禮。紅喜送禮自由選擇,可送可不送,但要前往祝賀;白喜送禮為義務,送糧送錢送酒均可,不能推諉。

過年過節,要給鄰近的老幼病殘、鰥寡戶送肉送酒,不能視而不見。家裡來了客人宰殺牲畜,都得請附近的鄰居參加喝酒吃肉,不能單獨享用。

家裡殺了雞,也要給隔壁鄰居家的小孩送去雞湯和雞肉。體現團結友愛、有福同享。

“不打鄰居狗,打狗傷主人”;此諺語說明彝族鄰居之間相處是有戒律的,對鄰居的老小、牲畜、家禽都有責任加以保護。

二、常用禁忌

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不同的風俗習慣和禁忌,而彝族人禁忌也是如此,彝族人主要表現在行為禁忌、語言禁忌、飲食禁忌等方面。

(一)、行為禁忌

1、忌騎馬遇人不下馬; 2、忌孕婦來往於他人婚禮;3、未滿月的嬰兒忌見狐臭之人; 4、不準用腳蹬鍋莊石,更忌從火塘上方跨過; 5、忌用糧食在手中拋玩; 6、忌打布穀鳥;7、靈牌是祖靈的化身,禁外人挨近或不潔之物擺放周圍; 8、忌訂婚、過年所殺的豬羊等畜無膽汁或脾臟暗淡翻卷; 9、忌殺牲時未先燒內雜祭祖先而先被狗、貓、雞碰著; 10、忌火把節時,在田地中間隨意走動,如此會招來蟲災; 11、忌白天點著火把到處走動,忌從屋裡相繼點著兩把火把走出;12、家中有人出門遠行,忌隨後掃垃圾出門;13、忌在屋內彈口弦、吹口哨,夜間不關門;14、禁砍神樹或在神樹旁高聲喧譁打鬧; 15、忌鋤、斧一起扛或擱放在一起;16、忌與人有冤仇時當著對方的面折斷樹枝、吐口水、打雞、打狗、砍掃把、拍打頭帕;17、不能隨意抓摸男子的“天菩薩”;18、不許婦女撫摸男人的頭,更不準從男人帽子上跨過; 19、忌當眾放響屁; 20。、到彝家作客,不能坐在堆放東西和睡鋪的下方和左方。

(二)、言語禁忌

1、忌對嬰兒用“胖”、“重”、“漂亮”之類讚詞;2、忌在眾人面前直言小便、大便、放屁、生育之類的話,更忌口頭禪中帶有類似兩性內容的語言;3、忌翁媳和兄媳之間隨意開玩笑;4、忌隨便與畢摩、蘇尼嘻笑打鬧;5、忌在家人外出時說不吉利的話;6、忌在人有病時說死傷之類的話;7、忌無故惡語咒罵他人。

(三)、飲食禁忌

1、禁食馬、騾、狗、貓、猴、蛇、蛙等肉;2、忌食攪拌時筷子折斷的食物;3、拉羊到堂屋備殺時,羊突然叫之忌食;4、忌吃糧種; 5、雞跳過的飯菜忌食;6、忌用鐮刀割肉而食;7、男子忌食推磨時磨軸折斷的麵粉;8、禁孕婦吃獐肉、兔肉,禁小孩吃雞胃、雞尾、豬耳、羊耳和吃雞迴腸;9、忌燒蕎麵粑、包穀粑從火塘右側(客位方)放入取出,屋內女子爬梯忌上樓;屋外女子爬梯忌上屋頂。

參考:

《彝族的起源和發展》、《中國文明源頭新探》、《畢摩古經書》《糯恆部落向滇東北永寧和涼山的遷徙和發展》、《淺談涼山彝族古候曲涅支系的遷徙》等

標簽: 彝族  客人  禁忌  不能  主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