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為什麼審美必須是多元的?

作者:由 Lea Liu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19-07-17

蟹邀

審美為什麼必須多元?

我不嫌開篇就開一點官腔:第一,當然還是為了跟上人民群眾對文化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

因為大眾對文化產品的追求,永遠是多樣的。大眾消費文化產品,就像吃飯一樣,不但都要能填飽肚子,還要花樣翻新。觀眾們今天喜歡二次元小清新,明天就喜歡歐美重口味,今天喜歡平胸小蘿莉,明天就喜歡大波美女。今天喜歡文藝復古,明天就喜歡後現代性冷淡。

一個套路,對大眾來說,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膩了。

所以你看遊戲界、影視界跟風的人,前兩個吃香喝辣,後兩個殘羹剩飯,再來兩個就是喝西北風了。

我之前發過一條關於文化的想法:

很多人不明白為何文化要有多樣性,為何不能讓你主旋律你就主旋律得了,為何你們這些藝術家非要更大的自魷,非要吃飽了撐的自我表達,非要搞么蛾子。

其實這事還真的跟吃飽了撐的有關。

大眾消費文化產品跟吃飯確實有點像。你說你有大米飯金醬肉絲和宮保雞丁已經很好了,天天吃這個不就得了,為何還要川菜粵菜魯菜閩南菜一齊伺候?米國人有漢堡吃該知足了,但為何就算再怎麼嫌棄移民,也從來沒有嫌棄過移民帶來的新食物?三天兩頭就要網紅一個新菜系,中餐法餐越南餐義大利餐印度餐希臘餐土耳其餐……永遠不知足。

還有爸媽老婆做的飯,學校食堂配的營養餐衛生又健康,可你為什麼還是沒事會想念一下又肥又垃圾的炸雞、可樂、擼串?

文化產品也是一樣。主旋律的東西沒什麼不好,做得好一樣有精品。八大樣板戲雖然被拿來代表文化限制,也沒什麼人真的否認過它的藝術價值,那年那兔全是愛國主義乾貨,也沒人真的覺得不好看過,吳京大爺一身正氣的人設更是深得人心,幾大票房榜首都他佔著呢。主旋律招人討厭嗎?一點也不討厭。

問題就是再精彩,再衛生和健康的東西,也架不住天天吃。

八大樣板戲好看,也架不住天天看,吳京大爺雖好,他要老是是這一身正氣走來走去,沒有什麼新花樣,你看兩天也要煩。同樣,也許某種服裝好看,但要是大街上所有人都只穿這個款式;某種畫熱門,但所有人都只畫這種畫;某種音樂雖好,但所有人都只聽這一種音樂;范冰冰好看,但所有人都整容成范冰冰,你會不會覺得事情就有點詭異了?

說的就是同樣的事情。

為什麼審美必須是多元的?

現在再入場做吃雞遊戲,如果不做出重大創新,殘羹剩飯也挺難撈到了。

一個好模板,架不住三五個大熱作品的消耗,馬上就會被市場厭棄。

如何跟上廣大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不停地創作出總是能給群眾帶來新鮮感的作品? 這就需要創作者、藝術家、文藝工作者內部有足夠多的多樣性。

如何讓創作者、藝術家、文藝工作者內部有足夠多的多樣性?這就需要他們自己就得是各種各樣的人,有各種各樣不同的審美。

有些人喜歡小清新,才能創作出小清新風格的作品,有些人喜歡重口味,才能創作出重口味的作品,喜歡大波美女的人,才能創作出美豔到極致的大波美女,喜歡小鮮肉的人,才能創作出清新脫俗能讓老阿姨們眼前一亮的小鮮肉。

假如這種時候,創作者的審美都是一樣的,大家都喜歡大波美女,做出來的作品清一色的大波美女,觀眾很快就會審美飽和,感到厭倦。這時創作者沒本事拿出更新更好的作品,那麼這個文化市場很容易就此涼涼。

事實上這也是香港電影界為什麼繁榮一時,卻沒能長盛不衰的原因之一。市場太過依賴於中低成本、市井題材、功夫、喜劇、小打小鬧、無厘頭類的作品,卻沒能發展出更多的影片風格。又遇上資本回流,雪上加霜。

時運不濟是一部分原因,但創作者後勁不足的因素也難以忽視。

為什麼審美必須是多元的?

紅極一時的日本動漫界,近些年也面臨著後勁不足的問題。動畫作品越來越偏向宅向、小眾、廢萌,角色也越來越侷限於那幾個模板:傲嬌、病嬌、雙馬尾、三無,創作者開始變得不怎麼思考,做角色的時候就用模板加熱門關鍵詞一套,橫豎跳不出那個套套。和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風格百出,花樣翻新,面向不同觀眾不同年齡段的風氣大相徑庭。

這其中有資本的原因:因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做宅向廢萌向的作品,投入產出比最高,這種風氣將從投資人到製作者的審美全部都訓練得特別單一。也有文化原因:八九十年代後成長起來的動畫人生活在較為安逸,缺少變化的世界中,這也導致了他們的審美比較單一。所以所作的作品,也因此顯得更單薄、單一,不夠多元。漸漸地,日本動漫界流失了大量主流和不同年齡段的觀眾,變得僅僅只有深宅還在繼續關注著。一兩年這種態勢還顯示不出來,三五年,就有了跡象。

為什麼審美必須是多元的?

滿坑滿谷的廢萌題材作品,卻失去了大量的群眾觀眾,變得只有核心向的動漫宅才能消受

這一點,問題:

日本動畫正在走下坡路嗎?

有很多人討論過。

這方面相比,好萊塢就因為文化多元,影片從題材到表現手法,到影片型別都比較多元,所以不那麼畏懼某一個流派的電影的衰落。反正東方不亮西方亮嘛。

而這種產品線上的多元,和創作者審美的多元,是緊密分不開的。

這點我原想法還提到另外一個例子:

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韓國在五六年前還自詡“遊戲宗主國”。韓式遊戲美術尤其是油膩的師姐風大行其道,結果手遊這才幾年,韓國一個沒跟上,這兩年很快就後勁不足了。按說大家都是MMO開發轉過去的,手遊跟著做不就行了。但是真正的原因其實在於,韓國當年的MMO實在是太高度同質化,金亨泰火了,所有人就都油膩起來,Terra火了,所有遊戲就開始大波美女加奇裝異服起來。韓國遊戲越來越注重外表,越來越不注重設計和角色內涵,劇情走向。而遊戲玩法更是沒有太多創新。

殊不知這些浮華的風格,猛一看搶眼,看多了就味同嚼蠟。時尚來得快,去得也快。油膩師姐大勢一去,韓國遊戲便再拿不出什麼新東西了。昔日遊戲輸出大國,韓國經濟的驕傲,說涼就涼。(到現在靠電競勉強維持昔日榮光)

為什麼審美必須是多元的?

韓國網遊,搜尋起來清一色的幻想題材,大波美女,油膩師姐和奇裝異服

所以文化的多樣性也跟生物學上的基因多樣性一樣,高度同質化,高度特化的基因意味著很容易被突如其來的改變一鍋端。而基因多樣化的種群才能東方不亮西方亮,左手不行右手,右手不行左手。

只不過生物學上要淘汰一個種群,大多數時候倒也花上幾百幾萬年,但文化上,大眾口味的更新換代,往往不過三五年。如果文化也搞得高度同質化,什麼火抄什麼,什麼風跟什麼,什麼不順眼ban什麼,又狹窄又同質化,風一吹就倒了,生命力又談何而來?

文化多樣性,和審美多樣性,是緊密難分的。同樣審美的創作者,勢必會帶來同質化的文化界。而一個過於同質化的文藝界,就和生物學上的同質化一樣,缺乏新鮮血液,很容易走入死衚衕的。

所以,多元化,是文藝市場的命根子,而審美多元,又是創作者的命根子。

審美多元,直接關係到人民群眾消費精神產品的剛需,也和一個國家的文化領域是否足夠有後勁,足夠繁榮,人民的文化生活是否足夠豐富多彩,有著密切關係。八大樣板戲再好,架不住天天看呀!

以上,說的是創作者的審美要多元,那麼普通人就要說了:你們創作者多元去就好了,我們沒什麼必要考慮這些事情,你們做什麼,我們看什麼就是了。

但審美多元,其實和普通人民大眾,也不是一點關係都沒有的。審美多元還可以幫助我們包容不同的人,給不同的人都以發展空間,讓儘可能多的人都能更好的發展。

畢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成長背景,不同的成長經歷,基因也不一樣。這個世界不可能只有一種人。我們因為不同的背景、經歷、基因,帶給我們不同的人生觀,世界觀,審美觀。

我們最後的人生,也可能走不同的軌跡,有成也有敗。

通常來說,我們喜歡給這麼多的人中,定一種“最好”的:長相上,膚白大眼高鼻大長腿是最好的,其他的就沒那麼好;人生成就上,有錢,有名,有車,有房,是最好的,其他的都劣一等。

具體細分上,針對不同的人,還有不同的要求:什麼樣的男人是最好的,什麼樣的女人是最好的,什麼樣的小孩是最好的。。。。。

但稍微生活得多一點,就知道,人不可能這麼簡單地用這一套的標準去衡量。有很多事情,就像甜豆腐腦和鹹豆腐腦,並不是非此即彼的,我們不可能給他們分出個好壞。

前段時間我回答的問題:

如何評價現在lo圈誇過度肥胖的姑娘可愛的現象?

就提到了胖姑娘也有胖姑娘值得欣賞的地方。並提到了東亞社會普遍喜歡定出這種“最好”的標準去要求別人。這引來了有些人的反駁,說美國人就不喜歡瘦子嗎? ?明星不也都是瘦子嗎?

美國人就不喜歡瘦子嗎? 當然也喜歡,主流明星大多還是以身材火辣的為主。但美國也有阿黛爾這樣胖胖的但唱歌很好的明星。當然,這不是能厚西薄中的理由,畢竟我們國也有韓紅、劉歡、騰格爾這樣並不是以相貌取勝的明星。

為什麼審美必須是多元的?

為什麼審美必須是多元的?

為什麼審美必須是多元的?

但其實這也就說明了一點:我們不是在以一個標準去看待明星的,一個明星可以因為相貌好而成為明星,也可能因為唱歌很好而成為明星。你聽阿黛爾、劉歡、韓紅唱歌的時候,會知道他們唱歌唱得很好就可以了,而不會因為他們的顏值沒別人高,就嗤之以鼻。

這其實早就說明了,我們在面對他人的時候,有很多種審美:長相美固然是美,但聲音美,不也是美嗎?

那麼假如一個社會,審美非常的單一,就是覺得只有相貌好的才是好,相貌不好的,想也不要想能當明星。那在這樣的社會中,阿黛爾,劉歡,韓紅這樣的人的才華,是不是就被埋沒了?

不要以為我們不會發展到僅僅以”相貌”一種標準去看待人的社會,因為我們的藝能界已經在往這條道路上走了。

我們現在的藝能界,就是越來越關注相貌和流量,只要長得好看,粉絲多,就有大量的資源。而有其他長處的藝人,比如演技好,聲音好,品德好的明星,卻因此得不到機會了。這難道不就是一個審美愈發狹隘,所以限制了人們的健康發展,限制了人們才能的發揮的例子嗎?

所以在這種時候,呼籲審美多樣化,也並不是就毫無必要。

當然,談到審美多樣化,我猜在這個話題下,最讓人關心的,還是人們對相貌審美上的多元化,甚至我可以猜想,題主在提這個問題的時候,題主和廣大讀者最想看到的,還是對人類

相貌審美

的多元的探討。

上文中提到的,文藝作品的審美多樣化,或是對人能力審美的多樣化,其實我想絕大部分人還是很容易懂,而且很容易接受的。

而這個問題最要命的雷區,其實就是在“相貌”審美上的多元化。

為什麼說它要命?

因為對相貌上的審美,絕大多數人不是【不想】多元化,而是【不能】多元化,【做不到】多元化。

畢竟相貌這個東西,說它重要也重要,說它不重要,也不重要。

說它重要,是因為人人都很在意自己和他人的相貌,對美男美女的喜愛,也是刻在人的基因裡的。而且相貌,對自己和他人的擇偶,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東西,日常生活中,相貌好也會給人帶來很多便利。想要不在意它也挺難的。

但說它不重要,也是因為其實沒有誰會真的因為相貌好或壞而活不下去,除了明星藝人模特等少數職業外,也沒有太多職業是必須要相貌好才可以從事,日常生活中,也不可能真的全都是美男美女。

對相貌的審美,不管你是覺得必須多元,還是不必須多元,其實你在日常生活中都已經“多元”了。畢竟你即使無法忍受身邊的人不符合你的審美,你也不能真的把他們除掉。

婚姻嫁娶上,不管你有多覺得美貌重要,絕大部分人最後也必須去認可一個相貌可能並不符合“最完美”標準的人。可以說,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在相貌審美是否應該多元這件事上,是沒什麼選擇權的。

所以從結論上,對相貌的審美,不能決定我們生活中的大部分事,也不能對生產力,社會風氣,社會道德有太大影響。因此,相貌審美其實是最沒有必要統一的,也是最沒必要爭論“是否必須多元化”的問題。醜也好,美也好,其實歸根結底不能對世界產生什麼影響。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人類演化了這麼多年,始終沒有所有人都演化為同一種“美人”的原因。好相貌雖然在演化中佔優勢,但一直沒有佔到過絕對優勢。

前文也提到,審美多元,也是為了包容不同的人,讓不同的人都能發揮自己的才能,不會受到限制。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相貌這種與生俱來的東西,最應該受到包容,以防人們因為一些先天的不能自己控制的因素,被限制了發展。

因此即使是從“必須性”上來說,相貌審美的多元,也是挺必須的。

但即使如此,讓人去認同“相貌上的美也是多樣的”,卻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

當你認同這樣的人是美人兒後:

為什麼審美必須是多元的?

為什麼審美必須是多元的?

為什麼審美必須是多元的?

為什麼審美必須是多元的?

每當有人說這樣的人也很美:

為什麼審美必須是多元的?

為什麼審美必須是多元的?

為什麼審美必須是多元的?

很多人會感受到的不僅僅是理智上的反對,而且是

生理上的如坐針氈。

你會想盡一切否定這種“多樣化”,這種時候,說再多“審美多元”,告訴你再多這些人有多麼出色多麼有才華,想起再多的“寬容不同的人世界會更美好”的道理,你都會有一種非理性的“我不聽我不聽我不聽”的衝動,你無法剋制自己說醜的衝動。

我來下個預言,這個帖子發出來後,評論區會有相當數量的,針對這幾個人的相貌,發出的不顧一切的非理性批評。

但同時。我們內心裡會有一個疑問:我們這是怎麼了?說好的審美要多元呢?為什麼我就是不能接受這些人呢?

我想這種時候就很容易催生出本樓的主題:為什麼審美必須是多元的?

如果審美是多元的,難道我就必須要說這些人美了嗎?OMG我不要!我不希望審美是多元的!我只希望去認同我認同的人是美的,我不想接受任何“歪瓜裂棗”都可以是美人的事實!

所以在這個語境下,問:

審美必須多元嗎?

其實就等於在問:

我必須覺得我覺得不好看的人好看嗎?

所以這就是我說,為何在相貌審美問題上,

很多人不是“不想”多元,而是“不能”多元

。在遇到類似的問題是,似乎有一個生理上的因素,在反對他們這麼做。

而到底是什麼原因產生了人類這種不可抗拒的衝動,對相貌上的美似乎有種“

生理上的缺乏寬容

”,我不知道有沒有相關的研究成果。如果哪個朋友知道有,非常歡迎推薦給我們!

但我很確定這種衝動的存在。作為一個美術生,美術師,美工,我接受過各種先進的美學思想,看過各種奇奇怪怪的藝術品,按說應該還算是個審美觀比較成熟,被調教的比較好,比較見多識廣的人了。

但我也仍然殘留著這種生理層面的審美,我也會本能地更加認同范冰冰比呂燕美這一事實。這是生理上、社會文化上,多年以來影響出來的根深蒂固的結果,即使我現在能認同更多的美,也能解釋更多的美,我仍然能感受到這種衝動。

但回到這個問題上,我雖然不能解釋這種現象,但還是可以想辦法從人理智的層面,談談相貌上的審美是否必須多元,以及如何達到多元。

事實上,無數史料證明過,不同時期的人的審美,在這種絕對的“標準美”上,也是有所浮動的。

芭比娃娃因為歷史足夠長,現在已經成了人們研究時尚和美學歷史的一個寶庫。她的面容,因為芭比娃娃的足夠流行,也被視為可靠的,反應每個時代美國最典型的,最大眾的美人臉的史料,我們不妨看看這些面孔。

為什麼審美必須是多元的?

為什麼審美必須是多元的?

為什麼審美必須是多元的?

為什麼審美必須是多元的?

可以看出雖然都是金髮碧眼的配置,但有些年代流行的面容,可能在我們現在看來,接受起來就已經會有點“障礙”了。

尤其是最初幾代芭比,細長狐狸眼,鷹鉤鼻,村姑腮紅,還真的有那麼一點我們所說的“醜模”的味道。

而年代越是接近現在,芭比的面龐就越接近我們現在人的審美:大眼睛小鼻子,柔和的線條,甜美的面容。

這其中,要說製作工藝有進步導致面龐更美,也並非完全不準確。但芭比作為一種平價玩偶,又兼需要滿足兒童玩具耐摔耐打的需求,在工藝上其實一直是比較“節省”的,即使是近代芭比,也普遍沒有采用特別優質的工藝,尤其是在塑型上,秉承著能省則省的原則,不做過於精細易折的塑形和結構,所以面部結構多年來,工藝進步並不大,工藝進步多體現在塑膠材質更優質了,妝容刻畫更精緻了,但面部大輪廓的變遷,仍然不能完全歸因於工藝。

更多的材料還比如經常被人們談到的古畫,古代藝術品:

為什麼審美必須是多元的?

清代繡像

為什麼審美必須是多元的?

清代繡像

為什麼審美必須是多元的?

唐朝壁畫

為什麼審美必須是多元的?

唐朝壁畫

各種仕女圖,紅樓夢繡像這種

理應有美女出沒

的畫作裡,也經常能看到一些我們“接受不能”的面容。

這種“接受不能”,又經常觸發現在人的

非理性情緒

,會想盡一切辦法辯駁說:這些東西不能反映當時人的真實面容,一定是經過抽象的。

言外之意就是:

我們的老祖宗怎麼會覺得這種東西是美人呢?一定是不好好畫畫鬧得。

然而其實動腦筋想想就知道。

假如這些畫用的是寫實技法,那麼就應該相對真實地反映了當時人的容貌。

假如真像有些人說的,這些畫用的是抽象技法,那麼抽象技法就可以自由發揮了,完全可以把人物畫成自己理想中的美人兒,至少,稍微“改造”一下,接近一點自己理想中美人兒的樣子。

就像日本動漫一樣:

為什麼審美必須是多元的?

沒幾個日本人這樣大眼睛小鼻子如此精緻的臉龐。但日本人就覺得這樣才好看,於是當然要畫成這樣。

假如我們的古人就覺得大眼睛歐式大雙和高鼻子美,畫畫又使用抽象技法,那我們現在人考古看到的,至少應該是這樣的:

為什麼審美必須是多元的?

這就說明一點,古人很可能真的畫了自己覺得不錯的臉進了文物。你現在覺得接受不能的奇葩臉,他們沒準還真覺得不賴。

如果還是不相信,其實古代那些面容妝容,也有人做過復原的,我們就放下這些“不真實”的畫作,看看有可能更接近本來面目的復原:

為什麼審美必須是多元的?

為什麼審美必須是多元的?

為什麼審美必須是多元的?

為什麼審美必須是多元的?

為什麼審美必須是多元的?

為什麼審美必須是多元的?

為什麼審美必須是多元的?

為什麼審美必須是多元的?

來自@裝束復原

https://www。

weibo。com/zgzhuangshu?

topnav=1&wvr=6&topsug=1

小組。復原了各個朝代的衣著、面容和妝容。

不少都滿接近古畫上的神韻,但又確確實實是大活人扮的。這些人物不能說就真的不美,但和現代人的審美確實是有出入的。

也說明了,人們對“標準美”的觀點,很可能也是一直在變遷的。

畢竟,倒退不到80年,芭比娃娃的臉就已經開始讓人接受不能了,那倒退兩三百年,那時候人的眼光和我們完全不同,也並非特別難以理解的事情。

我想每個時代都會有一張“標準美”的臉龐。“標準美”十分排外,標準非常苛刻,很難“多元化”,接受了“標準美”的那個時代的人,很難接受和標準美有出入的臉龐是‘’美人”,出入越大,接受難度越高。

這個臉龐到底是如何生成的,我覺得分幾個原因:

1、生理原因:面龐對稱,面板好,身材勻稱,肌肉發達等能昭示“健康”“生育能力強”的訊號,能刺激人類的原始本能,歷來作為“標準美”的“保留專案”。

2、眼熟原因:看得某一種人比較多,會更容易覺得這類人美。現實生活中人們也經常體會到,剛開始看覺得不好看的人,看多了覺得還可以了。剛開始看著覺得彆扭的人,看多了覺得順眼了。“眼熟”其實是人們判斷美時的一個重要因素。熟悉的東西總是更美一些的。

中國剛開啟國門的時候,就完全不覺得洋人美,都覺得他們“脛長面多毛,眼綠疾顧(《江州述感》)”“鷹嘴貓眼鬚髮赤,錦纏花腿到腰身(汪仲洋)”等等。還是看自己人順眼。那自己人多是較為扁平的臉龐,眼型也較細長,於是美人模板也是從這樣的相貌裡出,而肯定不是貼近歐式大雙和高鼻樑的,但現在,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就完全不一樣了。

3、社會經濟因素:有人總結,社會比較貧窮的時候,“標準美”會偏胖一些,因為那種時代胖代表富裕和健康,而較為富裕的時期,“標準美”會偏瘦,因為瘦代表有財力物力均衡飲食和鍛鍊。社會經濟發展向上的時期,人們喜歡成熟一些的美女,因為象徵能力和進取精神,而停滯時期,則會喜歡幼齒一些的女孩,因為讓人覺得輕鬆、好控制、無壓力。

為什麼審美必須是多元的?

老畫報美女,相較於現代人審美來說,要更豐腴一些。面龐的話,雖然不能說不美,但和我們現在的“標準美”,就已經有些出入了。

以上只是我能想到的幾個方面,更多影響了“標準美”的因素,也許也存在著。

這些總結,雖然不是全部都有嚴謹的研究作為支撐,但是我覺得至少能說明一點:

看上去非理性的審美,其實背後是有不少理性原因做支撐的。

只是這些理性因素大多數時候不被人認識到,而變成了人們的潛意識。

其實說這麼多,就是想說明一點:即使是人類的預設審審美,也並非全部源自非理性。這其中摻雜著很多非常現實的因素。

而從人類整個歷史的角度上來說,人類的相貌審美,不是會不會做到多元,而是已經足夠多元了。

所以我們到現在為止,其實早已失去了在“標準美”上潔癖,追求絕對的立場。誰知道現在人誓死捍衛,決不允許玷汙的‘’標準臉”,再過幾十幾百年,又被後人如何看待?

我不能說所有人類歷史,都一定把美醜翻了個個兒,不是說現代人覺得絕對醜的人,放到某個時間空間中就一定是大美人了,我不是這個意思,歷朝歷代的美人,共同點仍然是有的。但我的重點是說,即使是在最根深蒂固的“標準美”上,人類也不是沒有可商量餘地。

很多看似非理性,沒有理由的審美,其實都是有理性的因素在背後支撐的,因此不同的理性因素,其實在支撐著人類不同的審美。

人類的審美之所以會多元,是因為不同的因素支撐著不同的審美。這點我在:

當下中國有哪些反智主義的現象?

有過展開。

因此當我們變換思考因素的時候,其實審美觀就在跟著改變。

比如上問題到的胖瘦問題。為什麼貧窮時期好像偏愛胖一點的美人,因為胖美人代表著富裕和富足,也代表著在那樣的年代裡,有著更強的生存能力。

而富裕時期偏愛瘦美人,因為人們認為瘦美人在物質過於豐富的時代有科學的生活方法和態度,這樣的話在富裕的時代,她們能活得更好。

同樣的,為什麼有些服裝模特好像不符合大眾審美,甚至談得上醜,因為時尚界,對模特有一個職業要求,就是:突出服裝,人臉不能跟衣服搶戲,而太過標準美的人,則很容易讓觀眾把目光集中在臉上,忽視了衣服。所以服裝模特除了身材高挑是硬指標,相貌則往往要另闢蹊徑。不搶眼但又過目不忘,要有特色,有韻味,就變成了選擇時裝模特時的一個思路。

這點我在:

為何很多模特甚至是世界超模長得很醜?

有過展開。

假如你懂得這背後的原理,其實就能夠Get時裝模特的顏值問題了。當你站在秀場總監的思路去思考時裝模特的相貌時,很多疑問也就迎刃而解了。再見到呂燕的時候,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如坐針氈了。

(有人問那有些時裝模特,還有維密什麼的,模特不也顏值很高。首先絕大部分在模特界顏值還可以的模特,其實放在其他領域跟真正顏值頂尖的比,都要稍遜一籌的。維密比較特殊,商業營銷做的比較旺,而且內衣這種東西本身可以欣賞的點很小,所以才要搭配那麼多的裝飾,翅膀,包括模特漂亮的臉蛋。實際上維密的模特,一直被真正的High Fashion界視為不夠“高階臉”,真正在High Fashion界站住腳的並不多)

再比如,也有一些情況,有些人能欣賞的美,另一些人則欣賞不到,也是因為這些人腦內所掌握的資訊,構建的因素不同。

比如一件古舊的古董,旁人看來只是一件垃圾,這麼破破爛爛的全是鏽漬,有什麼好看的,但在懂古董的人心目中,這東西美不勝收,價值連城。

為什麼審美必須是多元的?

為什麼呢?因為ta掌握了更多的關於古董的資訊,並且多年從事古董,和古董培養了感情。由於這些東西的存在,構建了ta與別人不同的審美系統。

當你懂得這些,恭喜你,你也跟著Get到了一套新的審美系統。

其實這種思路,很多人也並非就完全沒有接觸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會出現對一個人的顏值的評價,因為各種原因而浮動的現象。

比如一個人咋一看一般,但和某種風格的衣服特別搭配,當Ta穿上這些衣服的時候,你突然會覺得,好像Ta也挺好看的。

一個人咋看一般,但ta性格好品行佳,笑起來也好看,你也會突然覺得,其實ta也挺好看的。

一個人雖然長得不好看身材一般,但跳起舞來,卻特別有表現力,稱得上是美人了。

一個演員看照片也就那麼回事,但演起戲來特別傳神,一舉一動都讓人覺得韻味十足,其實也是很美的了。

一個人風吹日曬,飽經風霜,但ta愛崗敬業,幫助他人的事蹟,讓你覺得ta也真的是很美了。

這種場景其實仔細想想,也挺多的。這些其實都是把自己代入了不同的審美系統,看到他人不同的美。

我們絕大多數人,並非沒有去多元化接受不同相貌的人的能力,只是很多人把自己的思路限制在“標準美”裡,當談到美,尤其是美人問題上,都認為只有“標準美”才配得上“美”字。

殊不知我們日常生活中絕大部分情況下,都並非把“標準美”視為絕對的圭臬,而且已經自覺地不自覺地,實踐了審美的多元化。

回到主題上來,我們很多人,其實身體內都藏著多個審美系統,這些審美系統,是由於你不同的生活經歷,不同的思考方式所建立起來的。

瞭解了這一點後,就為我們學習新的審美系統打下了基礎。當你遇到某些讓人不懂的事的時候,不妨換個角度想問題,不妨去學些新東西,遇到一個人也是,不妨深入瞭解ta,不妨換個角度看ta,一旦習得了新的審美系統,欣賞這些都不會是什麼難事。

所以審美不但是必須多元的,而且是很容易多元的。一個人擁有了多樣的審美,其實就等於掌握了多個看世界的角度,那麼ta看到的美,也是普通人的N倍。

標簽: 審美  相貌  多元  其實  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