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隋唐300年》第138篇:神龍政變(2),武則天被逼退位

作者:由 梁山微木說歷史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20-12-10

張柬之當上宰相之後,立刻把早已串聯好的四位老同學崔玄暐(wěi)、敬暉、桓彥範、袁恕己等人召集了起來,商討下一步行動計劃。

為什麼說他們早就串聯好了呢?大家可以看一下他們的簡歷,好好體會一下:

1、崔玄暐,65歲,河北人。為官清廉,剛正不阿,在狄仁傑的提拔下步步高昇,703年正式擔任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宰相),兼太子左庶子。

2、敬暉(不是虎敬暉,歷史上沒有虎敬暉這個人),山西人,為官清廉,很有才幹,在狄仁傑的舉薦下,從泰州刺史調入中央,時任中臺右丞(正四品下)。

《隋唐300年》第138篇:神龍政變(2),武則天被逼退位

3、桓彥範,51歲,江蘇人。為人慷慨豪爽,擔任司衛寺主薄(京城武庫管理員)的時候,被狄仁傑格外賞識,後來被提拔為司刑少卿(正四品下)。

4、袁恕己,河北人,時任司刑少卿兼相王府司馬(相王府即李旦府)。

帶上張柬之,一共是五個主謀,為了方便記憶,我們就叫他們“神龍五虎”吧。眼尖的人應該已經發現了,五虎中竟然有四虎都是狄胖胖提拔的。

對了,上一集中推薦張柬之為宰相的那個名相姚崇,也是狄仁傑推薦的。而且神龍政變姚崇也有參與,他剛從靈州回到洛陽,張柬之就迫不及待的把政變計劃告訴了他。

《隋唐300年》第138篇:神龍政變(2),武則天被逼退位

一群狄仁傑的門生故吏,在張柬之擔任宰相兩個多月後,就把玩了一輩子鷹的武則天搞下了臺,你要說他們沒有事先準備好,狄仁傑自己恐怕都不信。

甚至,我們可以嚴重懷疑,狄仁傑活著的時候,也有過搞掉武則天的想法。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提拔了一群造反派的人,會沒有想過造反?

當年狄仁傑死後,武則天曾經數次對著群臣感嘆:“天奪吾國老何太早邪!”

其實不是奪你“國老”太早啊,而是太晚了。如果早一點,哪有這麼多“造反派”?如果再晚一點,你能不能再當五年皇帝都很難說啊!

所以,你的國老不是國老,而應該叫做“坑老”,挖一個坑還不夠,挖了四個坑的“坑老”。

《隋唐300年》第138篇:神龍政變(2),武則天被逼退位

神龍五虎經過激烈的討論,制定了一個十分周密,但我們不知道細節的計劃。

簡單來說,就是張柬之設法搞定武則天的保安團——左、右羽林軍,然後找個黃道吉日,帶著太子和羽林軍衝進宮中,殺了張易之兄弟,逼迫武則天退位。

這個計劃看起來很難,施行起來更是難上加難。因為左、右羽林軍,一般人根本沒法搞定。

左、右羽林軍也就是北衙禁軍,源自於李淵晉陽起兵時的那三萬人,軍隊內施行父死子繼。他們的主要職責就是保衛皇帝的人身安全,平常屯駐於玄武門左右,屬於皇帝的私人武裝,只聽皇帝的命令。

左羽林大將軍和右羽林大將軍,都是正三品和宰相平級,任免權在皇帝手中。

大將軍下面還各有兩個將軍,屬於從三品,任免權也在皇帝的手中。

《隋唐300年》第138篇:神龍政變(2),武則天被逼退位

想把這六個人全部搞定,還不被精明的武則天發現,無異於老虎窩裡放鞭炮,放完了還要去拔虎牙。

所以,這個計劃其實應該修改一下,搞定一兩個將軍就可以了,等這兩個將軍值班的時候,讓他們做內應,突然發動政變,成功機率也是很大的。

但是,張柬之是什麼人?

是被狄仁傑和姚崇稱之為“沉厚有謀,能斷大事”的奇才啊,如果他真這麼做了,那他就不是奇才了。

他竟然在兩個多月時間內,搞定了五個半人。

第一個被他搞定的是右羽林軍大將軍李多祚,注意,是大將軍,也就是右羽林軍的老大。

李多祚,原來是靺鞨酋長,後來投降唐朝。因為做戰時驍勇善射,屢立軍功,被李治提拔為了右武衛大將軍(正三品),駐守皇城北門。

696年,契丹叛亂時,武則天派出的第一批28員大將裡面就有他,契丹被平定之後,他就被封為了右羽林軍大將軍。

張柬之在此之前,應該已經對他做了長時間的觀察,所以,在拉他下水的時候,談話非常直接。

張柬之問:“將軍在北門有多少年了?”

李多祚答:“三十年了。”

張柬之又問:“將軍地位尊崇,位極武臣,是誰給的?”

李多祚一瞬間就被問的淚流滿面,可見他早就對武則天不滿了,他哭著答道:“大帝(李治)給的。”

張柬之見此情境,知道此人已經被搞定了,乾脆把話挑明瞭:“如今大帝之子被二豎子所危,將軍該如何報答大帝?”

李多祚哭得更厲害了,咬牙切齒說道:“苟利國家,唯聽相公安排。”

張柬之見大事已成,但他仍然放心不下,害怕李多祚中途反悔,又急忙找來了三柱香,拉著李多祚就跪了下去,喊了一些“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死”的豪言壯語這才心滿意足的離開了。

隨後,張柬之的操作手法就陷入了一團迷局之中,他竟然一口氣把四個心腹安排進了羽林軍:

敬暉、李湛(李義府的兒子)擔任了左羽林將軍。

桓彥範、楊元琰擔任了右羽林將軍。

怎麼安排的,史書中說他是利用職務之便。但是這個說法明顯不靠譜,別說四個羽林軍將軍了,就是一個羽林軍將軍,張柬之也沒有任免權。

所以,我個人猜測這件事情的幕後肯定另有高手,而這個高手極大機率是相王李旦(李隆基他爹)。

因為自公元701年開始,武則天就讓李旦負責了左右羽林軍的事務:

701年9月3日,武則天逼死孫子李重潤等人。

701年9月27日,“以相王(李旦)知左右羽林衛大將軍事”。

另外,李旦也應該深度參與了神龍政變的全過程,而不是隻在政變當天的最後露了一次臉(細節後面會講)。

因為推薦張柬之為宰相的姚崇,擔任宰相的同時,還兼任著相王府長史。神龍五虎之一的袁恕己,職位是相王府司馬。

長史和司馬是啥職能呢?類似於皇帝身邊的宰相。這倆人從一開始,就知道或參與了政變,李旦怎麼可能會閒著?

那麼史書為什麼不重點強調李旦在前期的功勞呢?

我個人認為,是李旦當上皇帝之後,故意隱藏了自己在前期的功勞。他媽把羽林軍交給他,他卻故意安插造反派,在講究孝道為上的古代,李旦的這種做法,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

所以,他只能像李世民隱藏玄武門之變當天囚禁老爹一樣,隱藏自己一早就有了坑掉老孃的事實。

終於搞了五個人,分別是右羽林衛大將軍1人,右羽林衛將軍2人,左羽林衛將軍2人,現在只剩下左羽林衛大將軍沒有搞定了。

《隋唐300年》第138篇:神龍政變(2),武則天被逼退位

當時誰是左羽林衛大將軍呢,史書中沒有寫。但是,史書中有這樣一句話:

“(張)柬之又用(桓)彥範、(敬)暉及右散騎侍郎李湛皆為左、右羽林將軍,委以禁兵。(張)易之等疑懼,乃更以其黨武攸宜為右羽林大將軍,(張)易之等乃安。”

這句話不用翻譯,相信大家應該能看懂。

當時李多祚為右羽林大將軍,張柬之又讓張易之的同黨,武攸宜擔任了右羽林大將軍。可是右羽林大將軍的編制只有一名,怎麼突然會出現兩個?

所以,我懷疑張柬之是讓李多祚擔任了左羽林大將軍之後,才讓武攸宜擔任右羽林大將軍的。至於證據嘛,來自於兩年之後的景龍政變,當時李多祚的頭銜,就是左羽林大將軍。

如此,武攸宜雖然擁有右羽林大將軍的頭銜,但他的手下都是李多祚的人,政變當天根本不會聽從武攸宜的命令。

一些都安排妥當之後,時間終於來到了公元705年1月22日(農曆)。

春節和元宵節剛剛過去,洛陽的市民們還沉浸一片歡快的氣氛當中。武則天為了沖喜,剛一過年就把年號改成了“神龍”,並宣佈大赦天下,甚至當年跟隨李唐王爺們起兵造反的從犯,也給赦免了。

可是,她的病情並沒有因此好轉,只得一直住在迎仙宮長生殿裡養病,張易之兄弟則一直伺候在左右。

一切都和往常一樣,看似那麼平靜,平靜的讓人感覺無趣。

可是這平靜的背後,早已暗流湧動,玄武門上的羽林軍,早已繃緊了神經,密切地注視著前方,他們知道,改天換日的重大歷史時刻就要來了。

天還沒有亮,張柬之就兵分三路發動了政變:

第一路:張柬之與崔玄暐、桓彥範等人,率領500名羽林軍火速殺向玄武門。

《隋唐300年》第138篇:神龍政變(2),武則天被逼退位

第二路: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左羽林將軍李湛以及駙馬爺(李顯女婿)王同皎,火速趕往東宮,迎接李顯趕往玄武門。

第三路:相王李旦,相王府司馬袁恕已帶領南衙禁軍逮捕張易之的同黨,宰相韋承慶、房融及司禮卿崔神慶等人。這一路,政變之後,史書上才不疼不癢地提了一句,原因我們上文講了。

但我認為政變開始的時候,他們就已經行動了,如果是事後才行動,袁恕已的功勞,怎麼能和另外的神龍四虎並列?另外,李旦也是精明的很,到這時候了還不願意去宮中,背上造反母親的“罵名”。

張柬之等500多人率先到達了玄武門,很順利地打開了城門。但他們並沒有著急進宮,因為李顯此時還在東宮裡裝蒜呢。

幾天之前,敬暉就把準備發動政變的事情告訴了李顯,李顯二話不說就同意了。但是,當李多祚等人到達東宮的時候,李顯又不願意出來了。

原因和李旦一樣,他也不願意輕易地背上造反母親的罵名。如果非要背的話,得讓大臣們逼一把才行。

李顯表示,小人的確需要剷除(背後意思就是大家發動政變是對的),但是老媽聖體欠安,不能讓老媽受驚,以後再政變也行嘛。

王同皎和李湛不是傻子,一聽這話就知道李顯啥意思了,想甩鍋唄,萬一武則天受驚死了,那絕對不是李顯的過錯,都是他倆逼得。

可是,事到如今,這口鍋他倆也必須背了。所以,他倆只好配合李顯的演出,把李治、老天爺、百姓全都抬了出來,終於把李顯勸到了玄武門。

接下來的事情非常順利,這500人在李顯的帶領下,不費吹灰之力就趕到了迎仙宮。剛剛睡醒的張易之兄弟,還沒來得及跑兩步,就在走廊上被這群人砍了腦袋。

《隋唐300年》第138篇:神龍政變(2),武則天被逼退位

武則天聽到動靜的時候,500羽林軍已經殺到了武則天居住的長生殿,將她團團圍了起來。

剛剛睡醒的武則天大驚失色,急忙坐起來大喊:“誰在作亂?”

張柬之不慌不忙地答道:“張易之、張昌宗陰謀造反,臣等已奉太子之令將其誅殺,只因擔心訊息洩露,才沒有向您稟告!”

話說的真好聽啊,明明是自己造反,卻說是張易之等人造反,反正死人也不會說話,張柬之的厚黑學,看來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聽張柬之這麼一說,武則天心頭一驚,已經猜到了這是張柬之等人發動的兵變,但她仍然不願意相信事實,轉過頭盯著李顯問道:“是你讓他們乾的?兩個人已被誅殺,你可以回東宮去了。”

還沒等李顯回答,桓彥範就急忙上前義正言辭地答道:“太子怎麼可以再回東宮?先帝把皇位傳給太子,太子無故遭到幽禁廢黜,皇天后土、士民百姓無不義憤填膺,已有二十三年。天意民心,早已思念李家,希望陛下將帝位傳給太子,以順天人之望!”

武則天聽到這裡,還不甘心失敗,她沒有正面回答桓彥範,而是又把目光投向了李義府的兒子李湛。武則天盯著他問道:“你怎麼也參與了進來?我平時對你們父子不薄,想不到竟有今天!”

李湛滿面羞愧不敢回答,只好躲了起來。

武則天見此情境,終於恢復了一點信心,也許一個個的問下去,就能將這些羽林軍的軍心問崩,保住自己的皇位。所以,她張口又問崔玄暐:“你是朕親手提拔的,怎麼也在這裡?”

沒想到崔玄暐回頂了一句:“我這樣做,才是報答陛下對我的大德。”

在場的就兩位宰相,一個張柬之,一個崔玄暐,兩個人都一點不怵武則天,武則天終於失去了所有的信心,一聲長嘆之後,交出了皇帝的印信。

隨後,李顯下令,將張易之的其他幾個兄弟,張昌期、張同休、張昌儀等人,全部押到天津橋邊斬首示眾。至於其他同黨,早已被李旦逮捕入獄。

兩天之後的1月25日,李顯在洛陽即帝位,宣告大赦天下。隨後,他又下達了一系列命令:

被來俊臣、周興等酷吏冤枉之人,全部平反昭雪。被武則天誅殺、流放的皇族全部恢復宗籍。

改國號為唐,鳳閣、鸞臺變回中書、門下,天官、地官變回吏部、戶部,旗幟、文字、服色全部恢復舊制,太上老君重新被封為玄元皇帝。

人活日日爭搶,卻不知都是白忙。

至此,武則天費盡心機、苦心經營的一切,就像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幾天之內,就被一掃而空了。

不過,李顯對武則天還算地道。將她遷居到了面積達8平方公里之大的上陽宮,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每隔10天,李顯就帶領朝臣去看望一次。

一直到11個月之後,武則天才在上陽宮駕崩,享年82歲。在最後的300多天裡,不知道臥病在床的武則天想起歷歷往事,會是什麼心情!是救贖,豁達,還是懊悔與痛苦呢?

臨死之前,武則天要求去掉尊號,改稱則天大聖皇后。

如何評價武則天?

她的墳頭上是一塊無字碑,讓任何人評價起來都壓力山大,但我們還是要評價她一下。

作為女人,她的一生是勵志的一生。

10幾歲時,她失去了父親,跟隨母親漂居長安,寄於他人籬下。但她不甘墮落,14歲進宮之前,面對母親的哭泣竟然能說出:“侍奉天子,豈知非福?為何哭哭啼啼、作兒女之態?”志向高遠,非常人可及。

進宮之後,她被冷落長達12年之久,從小姑娘變成了年近30的寡婦,甚至還要當一生的尼姑。她再次不甘默默無聞,終於在最後時刻,勾搭上了李治這條小牛,雖說手段有些卑鄙,但對於她而言,那也是迫不得已的選擇。

作為妻子,她的前半生是合格的半生。

她幫助李治管理天下30年,盡心盡力、任勞任怨,李治不願意做的事她做,李治不願意背的鍋她背。在她的盡力輔佐之下,大唐帝國在貞觀之後愈發強大,西突厥一戰而定,高句麗身死國滅,大唐東西長達萬里,四海之內不見敵手。從古至唐,中國從未有如此之盛。

作為母親,她是一個相當糟糕的母親。

活著的三個兒子,她故意整垮李賢,並對其痛下殺手。還故意囚禁李賢的三兒子,對其百般虐待,一個被殺,一個病死,一個被打得有了特異功能,能夠準確預報天氣。

她無故廢黜李顯,將其軟禁十四年之久,害得李顯噤若寒蟬,一聽到母親派人探望自己就想上吊自殺。她又因為一句話,就痛下殺手,殺了李顯的長子,女兒和女婿。

她把李旦軟禁於東宮,聽信小人之言,大年初二殺掉李旦的兩個妃子,讓八歲的李隆基失去母親,讓李旦終日惴惴不安,甚至都不敢詢問妻子的去向。

為人之母,為了一已之私,竟然對其所有兒子都如此歹毒,翻遍史書未有之狠,未有之絕。

作為皇帝,鑑於她的粉絲量十分龐大,我就不說她合格與否了,只列出她的過功,讓大家來評說吧。

論疆域,在她統治大唐的二十三年裡,北方後突厥獨立,東北渤海國崛起,幾百多萬平方公里土地割離中國。也許換成她的兒子,這些疆域也要丟失,但是歷史不能假設,這個鍋除了她,無人能背。

論戰功,西南雖數次兵敗於吐蕃,但她利用反奸之計,殺掉了論欽陵,止住了吐蕃北侵的囂張氣焰,使大唐在與吐蕃混戰20年後,終於又處於了有利之地。東北她雖然平定了契丹叛亂,但仗打得實在難堪,並與突厥簽訂喪權辱國條約,這點真的無法洗白。

論政治,她前期重用酷吏,殘殺忠良,製造了成千上萬起冤獄,程務挺、黑齒常之被殺,至今看來都讓人恨得咬牙切齒、扼腕嘆息。

但她也選賢任能,開創武舉,提拔寒士,保證了政治的相對清明。使得一向對她有成見的司馬光也不得不稱讚她:“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競為之。”

論影響,她是中國上下五千年裡的唯一一個女皇,在男權當道的社會里,她能做到如此輝煌的成就,被後世無數女同胞所讚揚也未所難免。

但她也在無形之中成了始作俑者,在隨後的幾年裡,韋皇后、安樂公主、太平公主一個個粉墨登場,致使大唐數年動盪。

以上,就是她的過功是非,有大功、有大錯,到底是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我就不做過多評價了,相信再過千年,關於她的爭論也會一直存在。

喜歡歷史的話,可以關注我的公號:梁山微木說歷史

每週一、三、五定時更新

在未來幾年的時間裡,筆者將以史實為依據,用類似小說的形式,將24史一點一滴的書寫下來。

其它回答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