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蜀漢名將王平為何棄魏投蜀?他最終的結局如何?

作者:由 魁哥說三國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0-11-12

定軍山之戰的蜀軍主將是誰

三國中的將領一般都是從一而終,基本不會輕易變換主公,當然都不想背上不忠之名。但又有很多人才,卻拋棄主公,投靠了更加理想的老闆。如張遼,張郃,徐晃等人都是如此,被曹操的魅力所折服,甘心歸順。

曹操雖然是三國中的第一人,挾天子令諸侯,功蓋寰宇。但還有一些人卻捨棄曹操,投奔了別人,甚至還是比曹操實力弱小的主公。如蜀漢名將王平,就是在漢水之戰時棄魏投蜀。這是為何呢?其實這不能怪王平不忠,當時投靠蜀國才是最好的選擇。

蜀漢名將王平為何棄魏投蜀?他最終的結局如何?

王平,字子鈞。巴西郡宕渠人。公元219年,老將黃忠在定軍山一戰大展神威斬殺了曹魏名將夏侯淵,魏王曹操大驚,放聲痛哭,起大軍殺奔漢中,勢必要殺黃忠滅劉備為夏侯淵報仇。而此時王平正好毛遂自薦:“我深知地理,願同徐晃將軍一同破敵。”曹操大喜,命王平為副先鋒,隨徐晃一同領兵。

徐晃自認為自己智勇雙全,於是讓部隊渡過河水,列陣迎敵,也就是仿效韓信破釜沉舟,背水破敵。而王平卻建議到:“將軍雖然用韓信的計謀,但韓信是料敵人無謀才用此計激勵將士,而對面的部隊主將是趙雲、黃忠等人,你料定他們的計劃嗎?”徐晃只是不聽,命王平把守營寨,自己去攻打蜀軍。估計徐晃不知道,黃忠、趙雲等人已經計劃兩面夾擊魏軍了,結果徐晃不敵大敗而回,魏軍淹死不計其數。

蜀漢名將王平為何棄魏投蜀?他最終的結局如何?

誰知徐晃不但不自我檢討,卻埋怨王平不來救援,甚至都想殺了王平。王平有理無處說,只好把心一橫,率領本部人馬點燃魏軍營寨,趁亂投奔對面的趙雲而去。趙雲將王平引薦給劉備,劉備知道王平熟知漢水地理,於是高興地說道:“我得子鈞,取漢中無疑了!”

自此王平歸蜀,此後隨劉備在漢水之戰大敗曹操,多立功勞。雖然徐晃威脅王平,是王平投降蜀漢的直接原因。但還有很多王平無法訴說的緣由,因為拋棄強大的曹操,投奔立足未穩的劉備,對王平來說簡直是棄暗投明。

蜀漢名將王平為何棄魏投蜀?他最終的結局如何?

首先,王平此人雖然沒有什麼文化,歷史中稱王平“手不能書,所識不過十字”,但王平卻是個不識字的文化人,有著自己理想。不但能“口授作書,皆有意理”,而且在那個亂世,出身行伍的誰不願意建功立業,自己剛出道就遇到徐晃這樣的莽夫領導,自然在曹魏過得很不如意,甚至成了上司的出氣筒。在隨徐晃出戰時,曹操只給了一個“校尉”頭銜,這對王平來說無法忍受,難道自己就這樣不值錢嗎?

其次,王平哪裡人,巴西郡宕渠人,在張郃被張飛擊敗後,此時的宕渠已經屬於劉備的地盤了。家人在劉備處,自己卻在曹操處,如劉備早期謀士徐庶一樣,身在曹營心在漢。王平本想在曹魏處建功立業,但曹魏不容,所以還不如投降劉備,家人團聚豈不美哉。

蜀漢名將王平為何棄魏投蜀?他最終的結局如何?

最後,王平在曹魏不如意,但到了劉備處,卻從“代理校尉”直接變為了“牙門將、裨將軍”。如果你是王平,一個校尉還是代理的,你說你氣不氣,而到了劉備處直接升為將軍,簡直就是遇到了春天。所以王平不但拋棄了曹操,還是毫無悔意的離開。

劉備得到王平後,很快擊敗了曹操,佔領了漢中全境,與同年自立漢中王。王平自然也會水漲船高。而此時的曹操不但失去了兄弟夏侯淵,還失去了漢中。如果跟戰敗的曹操北去,估計都會受到責罰,到時候連校尉都做不了。

當然王平是金子總會發光,在隨諸葛亮北伐時,王平屢立戰功成了蜀軍不可多得的將才。

蜀漢名將王平為何棄魏投蜀?他最終的結局如何?

在街亭之戰中,雖然馬謖指揮失誤,但王平卻嚴陣以待,率領數千人鳴鼓對峙,讓張郃以為有埋伏,不敢大舉進攻。公元231年,諸葛亮還曾命王平駐守南圍,司馬懿命張郃攻打,王平堅守不出,張郃不能勝。在蜀漢後期,蔣琬病重期間,王平臨危受命,在漢中擊敗曹爽的數十萬大軍,可謂國家柱石之臣。

王平最終的結局還是不錯的,王平在魏國鬱郁不得志,但到了蜀國確實大放異彩。王平最後被封為安漢侯,顧名思義就是安定蜀漢的意思。王平於公元249年逝世,其子王訓繼承了爵位。也算是功成名就封妻廕子了。

以上資料主要參考《三國演義》《三國志》。

標簽: 王平  劉備  徐晃  曹操  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