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既然皇權不下縣,那麼如何綁壯丁充軍呢?

作者:由 袁守義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19-11-15

既然皇權不下縣,那麼如何綁壯丁充軍呢?若鋼2019-11-19 16:59:20

在評論區看到有朋友說

皇權不下縣是因為縣以下治權被官僚地主階級壟斷了,還說秦代行政機構可以把政府機構深入到鄉、亭,所以秦漢時期國家動員能力是古代中國的巔峰。秦漢以後"皇權不下縣"是帝國行政能力動員能力弱化的表現。

這其實是讀書不求甚解之謬。

你所誤以為的秦漢行政機構能下縣,只不過是秦漢官吏體制不如後世健全成熟,官與吏與爵這三者之間的劃分不夠明晰而已。事實上,判斷一個政權能深入到基層的哪個節點,不能只看設立機構,如果只看設立機構的話,秦漢之後在縣以下也有吏員,與秦漢實際上沒什麼本質區別,只不過後世縣以下的吏和縣以上的官是涇渭分明的兩個體系,而秦漢時沒有從制度上區分開。

實際上不管是秦漢還是皇宋或明清,皇權都沒有下縣,判斷皇權走到哪裡,不看機構設立到哪裡,要看皇帝直接任免的最低階官吏是哪一級,這一點從秦到清都一樣,都是到縣級,秦以及秦以後的任何一個健康正常的中原政權所有縣及縣以上主官的任免都需要皇帝本人的點頭,整個官僚系統,只有推薦、建議和質疑的權力,沒有點頭的權力,所以縣官實質上是直接對皇權負責的,這才是皇權影響力的體現。但是縣以下吏員,歷朝歷代都不需要最高決策者點頭,否則他忙不過來,即便是在秦朝,劉邦當亭長也不需要秦始皇點頭吧?

至於說秦漢的行政動員能力高於後世王朝更是搞笑,中國古代的歷史大趨勢就是加強中央集權,要是前代的行政動員能力強於後世還加強個鬼啊,事實上,秦漢時皇權對基層的管控遠不如後世,秦漢時地方豪族把皇帝任命的郡縣長官捏在手裡玩甚至虐待殺害之的事件屢見不鮮,唐宋之後中原哪裡還有這種不服管的豪族?殺官就是造反,就是謀大逆,夷九族沒商量的說。

為什麼皇權不下縣?因為當時皇權下了縣的話,國家根本養不起這麼多吃皇糧的,不管是秦漢還是隋唐,國家人口峰值都只有五六千萬,也就是現在兩個重慶市的人口總量,這點人口,一不需要太多官員,夠用就行,二不能有太多官員,多了養不起。

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皇權不下縣出現的弊端,主要是在清朝中後期人口大爆炸之後暴露出來的,清朝從建立時的幾千萬戶籍人口到四億多人口,只用了一百多年,中國五千年都沒哪個中央王朝需要管理這麼多人,還用那兩千年不變的管理模式的話,不出亂子才有鬼了。但是我們也不能把那一百多年出的亂子誤當成兩千年帝國時代的常態,你們說對吧?

原因很簡單,古代的縣和現在的縣,根本就不是一個概念上的事物。

武德令:

三萬戶已上為上州。

永徽令:

二萬戶已上為上州。

至顯慶元年九月十二日敕:

戶滿三萬已上為上州。二萬已上為中州。先已定為上州中州者。仍舊。

至開元十八年三月十七日敕:

太平時久。戶口日殷。宜以四萬戶已上為上州。二萬五千戶為中州。不滿二萬戶為下州。其六雄十望州三輔等。及別敕同上州都督。及畿內州並同上州。緣邊州三萬戶已上為上州。二萬戶已上為中州。其親王任中州下州刺史者。亦為上州。王去任後。仍舊。

武德令:

戶五千已上為上縣。二千戶已上為中縣。一千戶已上為中下縣。至開元十八年三月七日。以六千戶已上為上縣。三千戶已上為中縣。不滿三千戶為中下縣。其赤畿望緊等縣。不限戶數。併為上縣。去京五百里內。並緣邊州縣。戶五千已上亦為上縣。二千已上為中縣。一千已上為中下縣。

明白了吧?在古代,大部分時候中原王朝的人口和現在比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哪怕是在巨唐,六千戶就算“上縣”了,以現在的城市來看,一棟高層算34層,一層8戶,就272戶了,一個稍稍有點規模的小區,50棟高層,人口就妥妥超過唐朝的“上縣”水平了,這種規模的管理和服務在咱們現在連基層政權組織都不需要,只用居民自治性質的居委會和物業對接就能把大部分事情搞定了,人家古代好歹一個縣還有一個公務員小班子,總比居委會加物業強吧。

皇權不下縣,有啥大問題?

既然皇權不下縣,那麼如何綁壯丁充軍呢?haha kim2019-11-19 17:27:37

皇權不下縣指的是縣以下不設官員靠鄉紳自治,而鄉紳是要服從皇帝的,不服從的叫地方豪強,歷朝歷代都是屬於被打擊被消滅的範疇。

徵兵主要還是靠錢糧和名聲,綁壯丁的比例不可能太高。

既然皇權不下縣,那麼如何綁壯丁充軍呢?沉默雲層2019-11-19 19:13:19

皇權不下鄉,說的是制度上一般來講朝廷只管到縣這一級,縣的下面,靠的是禮法、鄉紳、習慣等等一系列約定俗成的東西。也可以說,中國古代的皇權是生長在鄉下這根萬年不死的大樹上,年年發新枝,死灰總能復燃。

比如古代村落都是合姓群居的,那裡宗法的力量要大於朝廷大法,朝廷也不會主動去拿自己的法去衝撞宗法。再比如收稅,朝廷只問縣官,縣官只問里長,里長如何管下面,那就不是朝廷的事了。以至到後來出現了收稅商業化,有專門的商人包稅交給朝廷。

太平年景,是不會出現抓壯丁這種事的,抓壯丁只出現在戰亂時。而戰亂的時候抓壯丁的也不是知縣,而是軍隊自己抓,這時還講什麼法不法的?刀槍就是法。

既然皇權不下縣,那麼如何綁壯丁充軍呢?luyu82782019-11-19 22:31:43

因為這句話是錯的啊。

皇權不下縣是一個定語式判斷,不能給出有力的支撐證據和形式邏輯的演繹,且極易被證偽。

先定義何為皇權,再來一步一步推衍在中央集權制下,為何不能下縣?

你推不出來,很容易被證偽,因為邏輯是缺失的。

古代史書滿滿寫著滅門,族誅的時候,是那個縣以下的庶民鄉紳冒犯了皇權而能對抗還是能輕易逃避皇權的迫害殺戮?沒有,那何來皇權不下縣的說法?

既然皇權不下縣,那麼如何綁壯丁充軍呢?月塔2019-11-26 15:34:47

皇權不下縣,但是縣令大人可以下鄉啊;

鄉紳不聽話,你覺的堂堂七品知縣,還治不了一個地方惡霸嗎?

清代縣衙,一般仿照中央六部,設定縣衙六房的(吏、兵、戶、禮、刑、工)。一個縣衙,吃皇糧的胥吏,大概有一百多人,再加上各種亂七八糟輔助人員,團練土兵,募集三五百人還是沒問題的;對付一兩個不聽話的鄉紳,還是綽綽有餘的。

習慣上所說的皇權不下縣,只不過是地方上的胥吏,不在吏部存檔,不由中央統一任命,可不是中央在地方上一點影響力都沒有。

太平年代,是不存在綁壯丁這一說的,想混入軍隊吃皇糧的人有的是,還需要去綁人嗎?

當然,收稅服徭役一類的事情還是有的,縣令直接和鄉紳說就是了,不用自己操心。擔心鄉紳不聽話?縣裡面有捕快,府裡有駐軍,除非天下大亂,還沒有那個鄉紳能把縣令大人掀下來。

戰亂年代,軍隊需要最多的不是士兵,而是是民夫;古代不比民國時期,生產力極為低下,武器裝備極其稀缺,絕不可能發給壯丁。所謂的綁壯丁充軍,不過是抓人去給軍隊當奴隸罷了,這種事一般都是軍隊自己去幹,用不著縣令大人操心。

標簽: 皇權  已上  上州  秦漢  鄉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