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文言文虛詞積累02

作者:由 顏醬小可愛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2-11-25

文言虛詞積累02

√四、以

1.

介詞

表示工具

。譯為:

拿,用,憑著

①願

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士大夫終不肯

小舟夜泊絕壁之下。(《石鐘山記》)

2.介詞,

表示憑藉

。譯為:

憑,靠

勇氣聞於諸侯。(《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久之,能

足音辨人。(《項脊軒志》)

③皆好辭而

賦見稱。(《屈原列傳》)

3.介詞,

表示所處置的物件

。譯為:

例如:操當

肅還付鄉黨。(《赤壁之戰》)

4.介詞,

表示時間、處所

。譯為:

於,在,從

八月十三斬於市。

崇禎十七年夏,自京師徒步入華山為黃冠。

③果予

未時還家,而汝

辰時氣絕。

5.介詞,

表示原因

。譯為:

因為,由於

①趙王豈

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卒

吾郡這發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五人墓碑記》)

③懷王

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屈原列傳》)

6.介詞,

表示依據

。譯為:

按照,依照,根據

①今

實校之。(《赤壁之戰》)

②餘船

次俱進。

▲說明:“以”字的賓語有時可以前置,有時可以省略。

①以一當十(成語)

②夜以繼日(成語)

7.

連詞,表示並列或遞進關係

。可譯為“

而”“又”“而且”“並且”

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

近,則遊者眾。(《遊褒禪山記》)

②忽魂悸

魄動。(《夢遊天姥吟留別》)

8.

承接連詞。

前一動作行為往往是後一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可譯為“

”或省去。

①餘與四人擁火

入。(《石鐘山記》)

②樊噲側其盾

撞。(《鴻門宴》)

③各各竦立

聽。(《促織》)

9.

目的連詞。

後一動作行為往往是前一動作行為的目的或結果。可譯

“而”“來”“用來”“以致”

等。

①請立太子為王,

絕秦望。(《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

趨於亡(《六國論》)

10。 連詞,

表示因果關係

,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

因為

”。

例如:①不賂者

賂者喪(《六國論》)

②所謂華山洞者,

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遊褒禪山記》)

③諸侯

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餘年。(《信陵君竊符救趙》)

11。 連詞,

表示修飾關係

,連線狀語和中心語,可譯為

"而"

,或省去。

例如:木欣欣

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歸去來辭》)

12.

語氣助詞,表示時間、方位和範圍

例:①受命

來,夙夜憂嘆。(以:表時間)(《出師表》)

②指從此

往十五都予趙。(以:方位)(《廉頗藺相如列傳》)

13.

語氣助詞,起調整音節作用

例如:逆

煎我懷。

14.

動詞

,譯為:

以為,認為

例如:皆

美於徐公。

15.動詞,譯為:

用,任用

例如:忠不必用兮,賢不必

16.

名詞,

譯為:

緣由,原因

例如:古人秉燭遊,良有

也。

五、於

“於”是介詞,總是跟名詞、代詞或短語結合,構成介賓短語去修飾動詞、形容詞,表示多種組合關係。

1、

引進動作的時間、處所、範圍、物件、方面、原因等

,視情況可譯為

“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從”“跟”“同”“對”“對於”“給”“由於”

等。

例如:①苟全性命

亂世,不求聞達

諸侯。(《出師表》;

在…中

②請奉命求救

孫將軍。(《赤壁之戰》;

其身也,則恥師焉……(《師說》;

對、對於

2、放在形容詞之後,

表示比較

,一般可譯為

“比”

,有時可譯為“勝過”。

例如:冰,水為之,而寒

水。(《勸學》)

3、放在動詞之後,

引進行為的主動者

,可譯為“

”,有時動詞前還有“見”“受”等字和它相應。

例如: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受制

人……(《赤壁之戰》)

4、複音虛詞“

於是

”,用法與現代漢語的“於是”不完全相同。

(1)放在句子開頭,表前後句的承接或因果關係,與現在的承接連詞或因果連詞相同。現代漢語也這樣用。

(2)放在謂語之前或謂語之後,“於是”屬介賓短語作狀語或補語。可根據“於”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於“在這”“從這”等。

例如:吾祖死

於是

,吾父死

於是

。(《捕蛇者說》;

在這職業上

標簽: 可譯  介詞  連詞  列傳  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