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此生認定是你,百年依舊相依 ——《詩經 唐風 葛生》鑑賞

作者:由 湯湯老師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2-05-16

著名的美學家叔本華曾經說過:”死亡的恐懼實際是超然一切認識之上的;人類最大的災禍就是死亡的威脅。 但是什麼能夠讓一個女人度日如年,憂愁不堪,卻毫不畏懼生死,自願去堅守和奔赴百年的約定。這便是愛情。這是對 葛生 中女主人公淋漓盡致的寫照。相較讀完屬實“明月夜、短松岡”的悵然,相比納蘭讀完“清淚盡、紙灰起”的心痛,讀完“葛生”之後,只會讓人靜默的流淚,並且久久不能抒懷。和一個人相愛,定希望與他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即使有一方不愛,但深愛另一方的那個人,也希望自己愛的人快樂安好:但最痛苦的莫過於,我們一起歡愉過,一起相愛過,一起成長過,但你卻不道離別便撒手人寰,獨留我一人悵然若失。正應了張愛玲那句愛情名言:‘我以為愛情可以填滿人生的遺憾。然而製造更多遺憾的,卻偏偏是愛情。

《毛詩序》說:“葛生,刺晉獻公也。好攻戰,則國人多喪矣。”宋代朱熹《詩集傳》:“婦人以其夫久從役而不歸,故言葛生而蒙於楚,蘞生而蔓於野,各有所依託,而予之所美者獨不在是,則誰與而獨處於此乎?”清代方玉潤《詩經原始》:“徵婦思夫久役於外,或存或亡,均不可知,其歸與否,更不能必,於是日夜悲思,冬夏難已。暇則展其衾枕,物猶粲爛,人是孤棲,不禁傷心,發為浩嘆。以為此生無復見理,惟有百歲後返其遺骸,或與吾同歸一穴而已,他何望耶?”表明葛生是悼亡詩,但不可否認的是,《葛生》更是一首悽苦絕美的愛情詩。

《葛生》一共有五小段,沒有華麗堆砌的辭藻,也沒有難以共鳴的隱匿之情。有的只是失去丈夫的悲痛欲絕和對丈夫的忠貞摯愛。正是因為這赤裸裸的直抒胸臆,讓人一讀罷,便

心靈顫動,潸然淚下。最直白的文字,卻描繪出最絕美悽烈的愛情。愛情的純粹與忠貞,又何須又過多的語言去裝飾和贅述。《葛生》:“葛生蒙楚,蘞蔓於野。予美亡此,誰與?獨處?”亡夫埋葬之地,曠野之處,葛蔓已經覆蓋到荊樹上,萰草漫野的生長。那死去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心愛的人啊。現如今他卻在荒野裡獨自躺。萰草已經蔓延到你的墓地,墓地只有華美鮮明的枕頭和耀眼的錦被。誰陪伴在你的身旁啊。在常人女主人公的丈夫已經去世,一個失去生命的人又談何陪伴。但女主人苦苦自問,誰來陪伴他的亡夫。女主人工對丈夫的愛,已經深入到骨髓,即使丈夫變成了一具冰冷的屍體,也不願意讓丈夫忍受孤獨。不用在去從葛蔓、萰草的生長變化去推女主人工丈夫已經去世多年,僅憑“誰人相伴他身旁?”就可見證女主人工的愛的持久。喜歡一個人,跟定一個人,你對他的喜歡,不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削減,而是愈加的深沉。“獨旦”,一想到他在曠野獨自安息,我有怎能安穩入睡。我在讀《葛生》的時候,不自覺地就把自己當成了女主人工。最心愛的人離我而去,我又怎能安穩入眠,自從他走後,我無時無刻不在思念他,他留給我的,就只能是回憶了吧。“獨旦”二字,就足以窺見夫妻二人情感之真摯,濃烈。讓人忍不住想象,丈夫生前與女主人公度過的美好時光。夏天的白晝更長了,冬天的寒夜也更漫長了,此生我只能一人孤老。今生無法再相守,百年之後,我們同居一穴,百年之後,我再次回到你身旁。最後兩段,情感抒發的更加的強烈,女子的忠貞在這一刻表現到了高潮。不畏懼死亡,卻害怕沒有你陪伴的漫漫夏日和長長冬夜。沒有丈夫陪伴,就缺少了依靠,女主人公度日如年。全篇運用重章疊句的的表現手法,使得感情的抒發更加強烈。詩歌是語言的精華,該詩高度渲染了生離死別的痛處:用一“獨”字,寫活了“兩頭”的孤獨寂寞,用“處、息”表達詩人的內心牽掛,用“冬、夏”傳達思念的綿延久遠。最後則以百年之約表達了忠貞。全詩無一思字,卻盡顯思念之情。令人動容,更令人佩服。

《葛生》被封悼亡詩之祖,與《綠衣》相比。,葛生是女子悼念丈夫,綠衣是丈夫思念亡妻。綠衣是藉助睹物思人的表現手法來展現丈夫對亡妻的思念之情。讀者讀起來也更有情調和感染力。葛生的語言則更為直白,但恰恰是這直白的語言給了讀者最大的感染力,同時也給讀者留下了更廣闊的想象空間,讓讀者自己去勾勒女子與其丈夫的美好時光,以及女子在失去丈夫之後的悲痛情狀。相比其現在我們所熟知的悼亡詩,蘇軾《江城子》和柳永《雨霖鈴》朱自清先生散文《悼亡妻》,大多都是前期感情的鋪墊,後期直抒胸臆,都不如葛生的單刀直入來的更加真切,所以說,葛生是悼亡詩的巔峰之作,是後世不可逾越的經典。

葛生,打破了我對女子柔弱如水的偏見。剛柔並濟,忠貞如一。

標簽: 葛生  丈夫  悼亡  忠貞  女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