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洛陽訪古(二):迷失在過去的街巷

作者:由 吃土君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19-04-07

(讓大家久等了。由於知乎對圖片的限制,我只能把所有圖片通通進行處理——也就是說,它們比原圖醜多了。萬分抱歉,敬請諒解。)

洛陽訪古(二):迷失在過去的街巷

本篇遊記涉及到的古蹟地點。

從安國寺出來,我拐回了東大街繼續前行,打算去東關清真寺看看。走在路上,正好經過洛陽鼓樓。

洛陽訪古(二):迷失在過去的街巷

洛陽鼓樓(自西向東)。

現存的洛陽鼓樓建於明代萬曆年間。當時萬曆皇帝為福王朱常洵修建王府,嫌之前的鼓樓礙事,便將它遷到了現在的位置。與鼓樓一起遷來的,還有至今仍鑲嵌在門洞上方的“瞻雲”“就日”兩塊匾。據說,它們是金代時的中京留守題寫的(洛陽自1217年起成為金的中京金昌府)。現在我們所見的鼓樓,上部建築為近年復建。

洛陽訪古(二):迷失在過去的街巷

“瞻雲”。

洛陽訪古(二):迷失在過去的街巷

“就日”。

洛陽的鼓樓雖然叫鼓樓,但樓上是沒鼓的。據傳,當年福王在洛,聽見陣陣鼓聲,認為鼓聲象徵遲暮,他怕這會影響到後世的仕途,便令人將鼓撤去。從此,鼓樓裡只剩下了一口大鐘。這口大鐘也有故事。大鐘鑄造於明嘉靖年間,與白馬寺大鐘一起被造出來。兩鍾引數相同,雖相隔數十里,卻能產生共鳴:當一邊鐘被敲響的時候,另一邊會跟著響,因此有“西邊撞鐘東邊響,東邊撞鐘西邊鳴”的說法。現在,白馬寺大鐘懸於寺中大佛殿內,而鼓樓大鐘則不知去向——至少七十年代時還在。

鼓樓再往東走走,接著向南,就到了河南府文廟的邊上。這裡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說大殿是金元建築。但因為在整修期間,所以不開放。我印象裡,這裡整修有個六七年了。我上一次進去的時候,還是小學四年級。希望有關部門加把勁,快快把文廟修繕好。

文廟大門緊閉在我的意料之中,而文廟旁的妥靈宮遺址也是不錯的。

洛陽訪古(二):迷失在過去的街巷

妥靈宮遺址全景。右側兩座建築之間有一通文保碑。

妥靈宮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關帝廟。當年關羽被殺,孫權將關羽首級送給曹操,曹操把關羽首級存放在了這裡,並在此為關羽發喪。歷經千年滄桑,如今的妥靈宮早已成為一片遺址,只有三座後修的大殿、一片荒地和一通文保碑表明這裡曾有一片古建築存在。旁邊新塑的一尊關公像,彷彿在告訴人們,這裡和關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從妥靈宮遺址出來,想了想,還是要往清真寺那邊去。沿著東大街一路向東,我來到了瀍河上的廣濟橋。

廣濟橋建於明嘉靖年間,又叫“黃公廣濟橋”,洛陽人叫它“大石橋”。這位“黃公”不是別人,正是嘉靖皇帝身邊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兼總督東廠黃錦。這位黃公公和“閹黨”不同,他為人正直,為家鄉做了不少好事。除了修建廣濟橋之外,還重修了白馬寺,使釋源祖庭得以恢復往日的繁盛。在嘉靖皇帝面前救了海瑞一命的也是他。到今天,四百多年過去了,廣濟橋依然挺立在瀍河之上,為來往行人提供便利。而記載黃錦功德的《黃公廣濟橋記》依舊立在橋頭,記述著黃錦的善行義舉。

洛陽訪古(二):迷失在過去的街巷

《黃公廣濟橋記》碑。

過了大石橋,“東大街”就成了“東關大街”。這條街上有兩處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關清真寺和孔子入周問禮碑。

東關清真寺是洛陽地區最古老的清真寺,建於明清時期。寺中最高的“望月樓”,當年也是東關地區的最高建築。這座清真寺是中國傳統與伊斯蘭文化融合的一個例項。由於一些原因,我沒有嘗試進入,所以不清楚內部構造。寺外立著兩塊碑,一塊是文保碑,另一塊是“絲綢之路東起點”碑。且不說絲綢之路東起點的爭議問題,就算沒有爭議,僅因為清真寺位於隋唐洛陽城的“銅駝陌”就將東起點的石碑立在這裡,是絕對不嚴謹的。如果說這通石碑更重要的是象徵意義,那麼立在定鼎門遺址(隋唐洛陽城南,“絲綢之路”遺址點)似乎更好。

洛陽訪古(二):迷失在過去的街巷

東關清真寺。門口右側立著“絲綢之路東起點”碑。

洛陽訪古(二):迷失在過去的街巷

望月樓和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

從東關清真寺往前過一個路口,就到了孔子入周問禮碑。這通碑本來在文廟附近,上世紀六十年代遷此保護。石碑立於清雍正年間,上刻“孔子入周問禮樂至此”幾個大字。顯而易見,這通石碑現在的位置不可能是當年兩位聖人見面的地方,因此,它的象徵意義更強一些。

洛陽訪古(二):迷失在過去的街巷

“孔子入周問禮碑”全貌。碑正前方停了輛摩托,無法找到更好角度拍照。

洛陽訪古(二):迷失在過去的街巷

碑文“孔子入周問禮樂至此”。石碑曾斷成兩截,後被保護。

在歷史上,孔子曾經拜見老子,而且可能拜見了多次,這基本上是沒有爭議的。在入周問禮之後,孔子曾說:“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矢。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可見他對於老子的敬佩程度。這次偉大的會見,對於日後中國學術思想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既然想到老子,不妨再走遠一點,去老子故宅看看。”抱著這樣的想法,我向著下一個目的地——老子故宅進發。

老子故宅離孔子入周問禮碑不遠,在一箇中學的家屬院內。這裡至遲在唐代就被認定為老子故宅,並在唐高宗時開始建廟祭祀。如今,只有一座清代建築被保留了下來。我來到老子故宅時,這裡大門緊閉。透過窗玻璃,我看到建築的內部已被改造成了學堂,可謂是面目全非、一塌糊塗。看到這種情形,我不禁感慨萬千。

洛陽訪古(二):迷失在過去的街巷

老子故宅。裡面已經面目全非、一塌糊塗了。

離開了老子故宅之後,這次在洛陽老城東部的尋訪就告一段落了。雖然從整體上看,大部分的文物古蹟得到了保護,但還是有部分古蹟處在尷尬境地之中。希望這些古蹟能得到真正的保護、適度的開發和合理的利用,而不是成為資本的奴隸,成為牟取利益的工具,成為鋼筋水泥叢林裡的一頭頭困獸。

如果無法掌握好保護與開發的天平,我們也許就會是歷史的罪人。

洛陽訪古(二):迷失在過去的街巷

加了濾鏡的老城小巷。這樣的巷子遍佈整個老城。

標簽: 鼓樓  廣濟橋  故宅  老子  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