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如何看待審醜文化如今似乎盛行的局面?這是和傳統意義上的“審美”相悖的嗎?審醜文化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作者:由 欲知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2-10-10

如何看待審醜文化如今似乎盛行的局面?這是和傳統意義上的“審美”相悖的嗎?審醜文化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欲知2022-10-10 06:40:59

如何看待審醜文化如今似乎盛行的局面?這是和傳統意義上的“審美”相悖的嗎?審醜文化存在的意義是什麼?2022-06-09 08:20:02

有欣賞的群體,就有願意去製造無聊醜態的人。我不排斥醜,但是我厭惡無聊且同質化的醜。如果用不同方式詮釋醜,或是使得醜具備獨特感以及特殊意義,那還是可以探究的。這種“醜”在很多藝術作品中已經大量存在,是藝術家的一種反向的表達方式,並且值得欣賞也會引發思考。相反的如果“醜”只剩下了明面上最直接的醜陋時,那相應的核心也只剩下了無聊。

如何看待審醜文化如今似乎盛行的局面?這是和傳統意義上的“審美”相悖的嗎?審醜文化存在的意義是什麼?2022-06-10 08:15:06

實際上不存在審醜。

美是快感的物件化。

所謂審醜,只不過是產生快感的輸入條件不同,實際上還是審美。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如何看待審醜文化如今似乎盛行的局面?這是和傳統意義上的“審美”相悖的嗎?審醜文化存在的意義是什麼?2022-06-09 08:56:37

比如現在都講正能量,正能量是美的,但又是不全面而呆板的,無論怎麼美的東西一呆板,缺乏了靈動感,讓人每天都面對這些東西就不再美了,而且審美是多樣性的,你說的美,別人未必覺得美,這和外國人眼中的中國美人,並非中國人眼中的美人,道理是一樣的。

白居易對太湖石的妙處提出了“苟適吾意,其用則多”的適意原則。帝王們從太湖石中看到的是:“百仞一拳,千里一瞬”的天下;遷客騷人看到的是:“竅如比干之心”;隱逸之士看到的則是:難作高堂之礎、高陵之碑。不同的人物都可以找到自己的適意寄託,而樂在其中。《鄭板橋集》說到:“米元章論石:曰瘦、曰縐、曰漏、曰透;蘇東坡又曰:“石文而醜。”醜字,則石之千態萬狀皆從此出。”無論米芾的“瘦縐漏透”;還是蘇軾的“石文而醜”,都是因為產生了個性化的想象,激起無窮創造激情。

標簽: 石文  無聊  適意  審醜  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