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青蒿素物理性質

作者:由 劉接華-上禾生物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1-05-10

青蒿素物理性質

青蒿素的分子式為C15H22O5,分子量282。34。它是一種新型倍半萜內酯,具有過氧鍵和δ-內酯環,有一個包括過氧化物在內的1,2,4-三噁烷結構單元,這在自然界中是十分罕見的,它的分子中包括有7個手性中心。它的生源關係屬於amorphane型別,其特徵是A、B環順聯,異丙基與橋頭氫呈反式關係,青蒿素中A環碳架被一個氧原子打斷。

青蒿素為無色針狀結晶,熔點為156~157 ℃ , (C= 1。64 氯仿)。易溶於氯仿、丙酮、乙酸乙酯和苯,可溶於乙醇、乙醚,微溶於冷石油醚,幾乎不溶於水。因其具有特殊的過氧基團,它對熱不穩定,易受溼、熱和還原性物質的影響而分解。

IR譜(KBr)具有一個六元環內酯(1745 cm)和過氧基團(831,881,1115 cm-1)。不含雙鍵,無紫外吸收。高分辨質譜(m/e 282。1472 M+)及元素分析(C 63。72%,7。86%)。

結晶學引數:空間群 ,晶胞引數 a= 24。098 Å, b= 9。468 Å, c= 6。399 Å。

密度:實驗 d0= 1。30 g/ cm3,計算 d0= 1。294 g/ cm3,單胞中分子數Z= 4。 [1]

化學性質

過氧基團反應

青蒿素與三苯基磷反應可以證明青蒿素含有一個當量的過氧基,其做法是青蒿素在三苯基磷和二甲苯溶液中通氮氣迴流,再加甲醛及水攪拌,水洗有機層,合併水層及酸性溶液,加鹼後,用無過氧化物乙醚提取,無水硫酸鈉乾燥,除去乙醚,測得三苯基磷重量,結果證明消耗三苯基磷克分子數與青蒿素相近。

顯色反應

顯色反應是用以鑑定青蒿素簡單可行的方法,報道較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1)對二甲氨基苯甲醛縮合反應:取實驗產品青蒿素約10 mg,加乙醇2 mL溶解,加對二甲氨基苯甲醛試劑1 mL置水浴上加熱,溶液呈藍紫色反應。

(2)異羥肟酸鐵反應:取樣同(1),溶於1 mL甲醇中,加入 φ= 7% 鹽酸羥胺甲醇溶液4~ 5滴,在水浴上加熱至沸,冷卻後加稀鹽酸調至酸性,再加入φ= 1% FeCl3,乙醇溶液1~ 2滴,溶液呈紫紅色反應。

(3)2,4-二硝基苯肼反應:取樣同(1),溶於1 mL 氯仿後,滴於濾紙片上,以2,4-二硝基肼試液噴灑,在80℃烘箱中烘10 min,產生黃色斑點。

(4)鹼性間二硝基苯反應:取樣同(1),溶於2 mL乙醇中,加入φ= 2%間二硝基苯的乙醇液和飽和的KOH乙醇液各數滴,水浴微熱,溶液呈紅色反應。 [1]

氫解反應

圖1 化學反應生成物

圖1 化學反應生成物 [1]

青蒿素在含有鈀-碳酸鈣的甲醇溶液中,在常溫、常壓下催化氫化,過氧化物被還原成化合物Ⅲ(圖1中的Ⅲ)。在此反應過程中,反應最初所得為油狀物,若將其溶於有少量丙酮的正己烷中,需放置4~5 d,變為化合物Ⅲ的晶體,而在重氮甲烷中則甲酯化得到甲酯化合物Ⅳ(圖1中的Ⅳ)。 [1]

還原反應

青蒿素溶於甲醇,在冰浴中(0~ 5℃)攪拌分次慢慢加入固體硼氫化鈉,加完後繼續攪拌半小時。反應液用冰醋酸中和,減壓除去溶媒,即得到化合物Ⅴ(圖1中的Ⅴ)的粗結晶產物,它是用硼氫化鈉還原青蒿素而得到的半縮醛化合物。如用鈀-碳酸鈣在常溫常壓下進行催化氫化,則會失去氧而得到環氧化合物。 [1]

與鹼反應

青蒿素加甲醇溶解,另取碳酸鉀溶於水,將此碳酸鉀溶液在攪拌下緩緩加入青蒿素甲醇溶液,使成均勻混和成澄清液,在20~ 22℃恆溫1 h,加入水,用乙醚提取兩次,醚層用少量水洗2次,水層用φ= 10%鹽酸酸化至pH= 2,再用乙醚提取3次。乙醚層用水洗至中性,經無水硫酸鈉乾燥2~ 3 h,乙醚層減壓抽乾,所得殘餘物放冰箱過液,有半固體析出,加少許甲醇,冷卻,析出針狀結晶,即為化合物Ⅵ (圖1中的Ⅵ),過濾再結晶一次,則得到更精製的結晶。 [1]

與酸反應

青蒿素加入到冰醋酸-濃 H2SO4 混合液中搖勻,使溶解,25℃ 放置 16~17 h,溶液呈淺棕黃色微帶熒光,將反應液倒入等體積冰水中,攪勻,用氯仿提取3次,氯仿層用水沖洗至中性,無水硫酸鈉乾燥,減壓除去有機溶劑,得粗結晶,重結晶 2 次,即得化合物Ⅶ(圖1中的Ⅶ)的片狀結晶,熔點 144~ 146℃ , (C= 。2。1 氯仿)。 [1]

製備方法編輯

化學合成

以 R -(+)- 香茅醛為原料合成青蒿素過程

以 R -(+)- 香茅醛為原料合成青蒿素過程 [11]

1983 年,化學家 Hofheinz W 等透過化學研究發現了青蒿素的化學合成方法,以(-)-2-異薄勒醇為原料,利用光氧化反應引進氧基得到中間體,再經過環合反應合成了最終產物。合成倍半萜內酯,主要有兩個限速步驟:倍半萜母核的摺疊和環化;含過氧橋的倍半萜內酯的形成程。

1986 年,中國科學家周維善以 R -(+)- 香茅醛為原料合成了青蒿素。但由於合成步驟繁瑣,總收率較低,甚至不到 1% ,尚未實現工業化的可行性測評。 [11]

標簽: 青蒿素  反應  溶於  乙醚  過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