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孔夫子講:父慈子孝。那麼父不慈子該如何?

作者:由 本因坊道的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2-04-08

孔夫子講:父慈子孝。那麼父不慈子該如何?本因坊道的2022-04-08 16:11:28

一個國家諸多家庭中父母不慈愛,不疼愛子女的家庭現狀比比皆是!不佔少數!父母不慈,更甚者虐待子女者也是有的,那麼作為父母不慈愛自己的子女該怎樣做呢?是依然孝還是你不慈我不孝?論語講以德報怨不如以直報怨,是不是說你不仁我便不義,父母不慈子女便不孝呢?

有答案了:

三綱

君為臣綱,君不正,臣投他國.

國為民綱,國不正,民起攻之.

父為子綱,父不慈,子奔他鄉.

子為父望,子不正,大義滅親.

夫為妻綱,夫不正,妻可改嫁.

妻為夫助,妻不賢,夫則休之.

孔夫子講:父慈子孝。那麼父不慈子該如何?2022-03-17 17:43:37

君為臣綱,君不正,臣投他國.

國為民綱,國不正,民起攻之.

父為子綱,父不慈,子奔他鄉.

子為父望,子不正,大義滅親.

夫為妻綱,夫不正,妻可改嫁.

妻為夫助,妻不賢,夫則休之.

以上就是“三綱五常”裡的“三綱”,歡迎批判。

孔夫子講:父慈子孝。那麼父不慈子該如何?2022-03-25 00:11:10

儒家的處理辦法大家都講到了,但法家卻不是這麼看的。法家認為,父親或君王有問題,你也沒有資格挑挑撿撿。你該怎麼盡忠盡孝還得怎麼盡忠盡孝,至於是死是活,全看自己的臉。

《韓非子。忠孝》: 臣之所聞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順則天下治,三者逆則天下亂,此天下之常道也。”明王賢臣而弗易也,則人主雖不肖,臣不敢侵也。今夫上賢任智無常,逆道也,而天下常以為治。是故田氏奪呂氏於齊,戴氏奪子氏於宋。此皆賢且智也,豈愚且不肖乎?是廢常上賢則亂,舍法任智則危。故曰:上法而不上賢。

譯文:

我聽說:“臣子服事君主,兒子服事父親,妻子服事丈夫,這三種秩序理順以後,天下就能得到治理;如果違背了這三種秩序,天下就會混亂。”這是天下的正常法則,就是明君、賢臣也不能變更。既然這樣,那麼即使君主不夠賢明,臣子也不敢侵犯。現在尊尚賢人、任用智者沒有一定之規,是悖逆之道,一般人卻總認為治國之道。正因如此,在齊國田氏得以奪取呂氏政權,在宋國戴氏得以奪取子氏政權。這些人都是有才能又有智慧的人,哪裡是既愚蠢又不賢的人呢?由此看來,廢棄常道去尊尚賢人就會發生混亂,捨棄法制而任用智者就會產生危險。所以說:要尊尚法制而不能尊尚賢人。

不僅如此,法家還痛斥儒家怪罪君王長輩,儒家是不忠不孝之道。兒臣應該永遠是父君的一條狗才對。

記曰:“舜見瞽瞍,其容造焉。孔子曰:當是時也,危哉,天下岌岌!有道者,父固不得而子,君固不得而臣也。‘”臣曰:孔子本未知教悌忠順之道也。然則有道者,進不為臣主,退不為父子耶?父之所以欲有賢子者,家貧則富之,父苦則樂之;君之所以欲有賢臣者,國亂則治之,主卑則尊之。今有賢子而不為父,則父之處家也苦;有賢臣而不為君,則君之處位也危。然則父有賢子,君有賢臣,適足以為害耳,豈得利焉哉?所謂忠臣,不危其君;孝子,不非其親。今舜以賢取君之國,而湯、武以義放弒其君,此皆以賢而危主者也,而天下賢之。

譯文:

古代記載說,舜面對父親瞽瞍的朝見,表現出侷促不安的樣子(瞽瞍品德低下,舜處理政事時不知道該不該遵從他的意見)。孔子說:“在那種時候,真危險啊,天下危險之極!對於道德高尚的人來說,父親的確不能再把舜當兒子看待,而君主誠然不該再把瞽瞍當臣子看待。”我認為,孔子本就不懂什麼孝悌忠順之道。照他的說法來看,難道道德高尚的人,在朝廷就不能做君主的臣子,到家來就不能做父親的兒子嗎?做父親的之所以希望有賢惠的兒子,是因為家人貧窮時他能使家人富足,父親痛苦時他能使父親高興。做君主的之所以希望有賢能的臣下,是因為國家混亂時他能夠加以治理,君主卑下時他能夠加以尊祟。如有了賢子卻不管父親,那麼父親居家夠痛苦的;現在情形是:有了賢臣卻不管君主,那麼君主權位也夠危險的。既然如此,那麼父親有賢子、君主有賢臣倒恰好成為禍害罷了,哪裡還能得到什麼好處呢!所謂忠臣,應該不使君主處於危境;所謂孝子,應該不對親人進行反叛。現在情形是,舜靠著賢能奪取了君主的國家,而商湯、周武靠著道義放逐、殺害了他們各自的君主;他們都是因為賢能而危害君主的人,天下卻進而賦予他們以賢能的名聲。

珍愛生命,遠離法家。

孔夫子講:父慈子孝。那麼父不慈子該如何?2022-03-21 22:26:50

題主所謂比比皆是的家庭按你自己的感覺比例會有百分之一嗎?!百分之一算多嗎?!可我們中國有三四億家庭,百分之一就有三四百萬了的!中國問題的複雜是遠超你的想象與感覺的。

類似的問題早就回答過的:

父慈子孝,而父不慈子不孝,這一觀點對嗎?

不過當時針對的是個案說的,這裡就再展開說一下。

首先要清楚兩個前提:

1、我們是熟人文化,所以我們的人際不是基於契約的對等交換原則,而是講恕,及推己及人;講體讓。為什麼要講恕講體讓,就因為我一開頭所說的我們太大了、太複雜了,所以大家不能咄咄逼人否則大家都吵吵鬧鬧的如何是了

2、我們是以情感為核心,判斷的依據是情理法,也就是說,我們的情感可以扭曲道理、扭曲正義和法,所以夫子才告誡:發而皆中節;講克己。所以我們才講度、講極高明而道中庸。

所以,就題主此問,基本原則是:

1、捫心自問:還有情分嗎?!我忍心啊?!我心安嗎?!

2、我改了一段論語中的對話,去夫子本意甚遠,但我卻實在喜歡:

夫子問曰:汝!安否?!

後生小子答曰:安。

夫子曰:

安則汝為之

3、以不違法為底線,同時多替對方想想

標簽: 君主  賢臣  不正  天下  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