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心經》"遠離顛倒夢想”你真的讀懂了嗎?

作者:由 藝馨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1-01-04

《心經》是一部家喻戶曉的佛教經典,為一個佛教徒,或者愛好佛教的人,大概都讀過,這部 經篇幅很小,翻譯成漢語只有兩百六十多個字。

《心經》裡有六個字,叫做“遠離顛倒夢想”。我們很多人天天在家裡念心經,唸到這裡“遠離顛倒夢想”,就唸過去了,但有沒有認真思考下什麼是“遠離顛倒夢想”?

遠離顛倒、遠離夢想

其實佛陀老人家講學四十幾年,目的就是要讓我們這些凡夫遠離顛倒、遠離夢想。

那他老人家讓我們遠離顛倒、遠離夢想,那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在佛陀老人家眼中,我們這些凡夫此時正在顛倒著,正在夢想著。

所以大家要理解,我們這些凡夫糊塗,

我們的糊塗不是一般的糊塗,是顛倒性的糊塗,是夢想性的糊塗。

《心經》"遠離顛倒夢想”你真的讀懂了嗎?

“顛倒”

先說“顛倒”,什麼叫顛倒?

把事搞反了叫顛倒。佛陀老人家證道了,成佛了,聲稱自己是覺者,那也就是,佛陀這位覺者,跟我們這些凡夫對世界的理解正好顛倒了,反了。學佛難,難在何處啊?我想難首先就體現在一個佛教徒,你敢不敢認同我們凡夫對世界的理解跟佛陀他老人家對世界的理解顛倒了,反了。這件事你敢不敢承當?

舉個例子,比如說眼前我們這張桌子,你說存在嗎?那麼對於我們凡夫,我眼前的這張桌子,我看見它了,我摸到它了,當然是存在。這個問題還用討論嗎?

可是,佛陀他老人家講學四十幾年,他老人家要給我們講很多重要的道理,其中最重要的道理之一, 就是

這張桌子根本就不存在啊!

有人說這張桌子不存在,什麼是存在的?那麼在今天我們這個表述的層次上我們可以說,這張桌子根本不存在,但是這張桌子不存在,你非要誤以為它存在的“誤以為的心”暫時馬馬虎虎算存在,但這張桌子絕對不存在!你敢不敢承當? 這是學佛最難的地方之一。

《心經》"遠離顛倒夢想”你真的讀懂了嗎?

中國公元七世紀,有一位著名的僧人叫惠能,他老人家去世以後, 弟子們把他老人家一生的行跡、講學編了本書,這本書就叫做《六祖法寶壇經》。

在這部經裡邊,就記載著說,慧能大師祖籍范陽。范陽在哪裡?在河北,在北京西南郊,房山區外圍一點,河北省的涿州市。涿州古稱范陽。慧能祖上是河北人,但父親犯錯了,被皇上一頭貶於嶺南,就是現在廣東,就是現在廣東雲浮市的新興縣。慧能的父親到了廣東娶了他媽,生了慧能。

所以慧能生在廣東。父親在他三歲的時候出世了,母子相依為命。長話短說,二十四歲的時候,惠能離開了廣東到了湖北,到了湖北的黃梅縣,見到了他的師父,也就是中國禪宗的第五代祖師,弘忍。

當時弘忍大師七十多歲,惠能二十四歲, 惠能在弘忍大師的寺院裡邊住了八個多月,有一天弘忍大師把弟子、學生們都召集來開會,說生死事大呀!這句話是雙關語,一方面講佛陀的教法解決的是生死問題,這才是大事。另一方面也是表達了,我七十多歲了,哪一天我就要走了,因此師父要選接班人了,要選這個法脈下一代的掌門人了,也就是遴選第六代祖師。

所以師父說你們這些弟子追隨我學習了這麼久,回去每個人給我寫一個心得報告,當然不能長篇大論,寫四句話就夠,四句偈,把你們追隨我修行之後,此時此刻所證悟的境界告訴我。師父說,我看誰悟的最深,誰悟的最透, 我就把法傳誰,誰就是我們這個法脈的第六代祖師。

那麼來到這個寺院八個多月的惠能因此說了四句話,哪四句呢?就是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這四句話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這個偈子道出了宇宙的真理,一切本無生滅,何來塵埃?

大家要知道這四句話的核心是第三句:

“本來無一物”

,另外三句是這句話的陪襯,所以我們講這四句偈的時候,應該把重點落到這第三句上。什麼是“本來無一物”?我們先撇開宗教不講,我們就從語言上講,什麼是“本來無一物”?就是壓根什麼東西都沒有。惠能那一時刻所證悟的境界就是,

什麼都不存在!

而且他這個表達非常準確。他說的是本來無一“物”,注意,他說的是“物”沒有,他沒說“心”沒有。

而且他說本來無“一”物,注意,一個都沒有!不是桌子沒有椅子有, 都沒有,這話相當徹底啊。而且是“本來”無一物,什麼意思?

原本就沒有,壓根就沒有,從來就沒有過。

不是這張桌子原來有,後來我一修行把這桌子給修沒了,不是,它原本就沒有!你現在認為它有就是你顛倒,你糊塗!

《心經》"遠離顛倒夢想”你真的讀懂了嗎?

“夢想"

佛教經常用“夢”做比喻,比如說一個人,假如說老王,做了個夢,夢裡邊來了一隻大老虎。大家想,如果老王的夢中夢見一隻老虎來了,那麼老王會採取什麼措施?噢,他會在夢裡撒腿就跑。但夢裡有個特點,跑不快,這個夢裡的特點是越想幹什麼事越幹不成,所以老王在夢裡跑、但跑不快。但老王夢裡的老虎可跑得快,老虎蹭蹭幾下追上來了,老虎嗷一聲撲上來了,大家想,後果是什麼?

後果是老王,啊,從夢中醒來。老王從夢中醒來之後,你摸他的心臟,咕咚、咕咚、咕咚在跳,你摸摸他的背心,他的睡衣,都溼了,很害怕。但是當老王從夢中醒來之後,他發現,剛才令他萬分恐懼的老虎有嗎?根本沒有,從來沒有, 壓根就沒有過!噢,這老虎沒有,但是此時此刻,

老王做了一個有老虎的夢。這個夢我們暫時還不能說沒有,但老王夢中的老虎決定沒有,

是不是?

但是一個決定沒有的老虎,剛才為什麼令老王萬分恐懼呢? 原因是老王不知道那是夢。比如他在夢中跑,我說:老王別跑,這個老虎是假的,不會傷害你。他信嗎?他肯定不信,但是,等到老王從夢中醒來之後,他確實發現這個老虎沒有,從來沒有過!

《心經》"遠離顛倒夢想”你真的讀懂了嗎?

如夢觀

佛陀他老人家三十幾歲坐在菩提樹下證道了,前面我們講過,他老人家宣稱自己是 Buddha。

Buddha 這個詞,我們翻譯成“覺者”。其實Buddha 這個詞,這個名詞,來源於一個動詞詞根 Buddh,Buddh 這個動詞詞根是什麼意思啊?

Buddh 這個動詞就是“醒”的意思,從夢中醒來的“醒”的意思。因此從

Buddh 這個醒的動詞,延伸出的這個名詞

Buddha,其實Buddha 這個詞它最基本的含義就是“醒了的人”。

釋迦牟尼先生三十幾歲坐在菩提樹下,他宣稱他自己醒了。言外之意,他認為我們大家此時此刻還在夢中。你認同嗎?有人說,我不認同!我晚上躺在床上做的那才是夢,我現在不是夢。而釋迦牟尼老人家想告訴我們的是:你晚上躺床上做的那個是夢中之夢,

你此時此刻還是夢。

而釋迦牟尼老人家說,“我就從你這個人生的大夢當中醒來了,而你還在夢中。而如果你跟著我修行,直到有一天,你能像我一樣,從此時此刻我認為的這個人生的大夢當中醒來之後,你才會發現,你今天所認為的一切的真實的存在,比如說桌椅板凳,比如說山河大地,比如說日月星辰,其實它都像剛才老王夢中的老虎一樣, 等你夢中醒來之後,你才發現它們從來沒有,壓根沒有,根本就沒有過。”

現在佛陀跟我們說這個桌子沒有,我們不認同,原因就是我們不 認同我們此時此刻是在夢中。有人會說,佛陀認為我們此時此刻是夢? 這是佛陀的真實教誨嗎?

大家看看《金剛經》到最後、最後快要結束的時候,佛陀說了四句偈,四 句話。鳩摩羅什是這樣翻譯的: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 電,應作如是觀。

那麼《金剛經》的最後這個偈子佛陀告訴我們,我們就是要把我們凡夫境界上的這一切的我們自以為的真實,你要能把它觀出,其實是“夢幻泡影,如露如電”,要這樣的來看待我們凡夫境界上我們自以為的真實的世界。

佛陀的比喻的第一個就是夢。所以佛陀告誡我們, 我們要把我們眼前的,我們自以為的真實的世界,你要能夠領受,它其實如夢境一般,它一點都不真實。

文章細節參考資料:

於曉非老師《金剛經》導讀

標簽: 佛陀  老王  我們  顛倒  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