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從“方向與程度”的角度思考“矯枉過正”

作者:由 星月無痕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0-09-02

從“方向與程度”的角度思考“矯枉過正”

“矯枉過正”意思是指把彎的東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邊。比喻糾正錯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

在網路上我們經常因為對一些具體的事例的看法不同而決定發言糾正,但發言時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論是否會矯枉過正造成誤解。

【方向】上的是否正確(或支援/反對),與【程度】上是不是超限,這兩者沒有天然的必然對應關係,因此在【程度】上表達主張的同時,應避免在【方向】上造成混淆不清的結果。

下面把【方向】與【程度】比喻成一個數軸:

從“方向與程度”的角度思考“矯枉過正”

對一個事物總體上持支援態度,則屬於數軸上的【正數】部分;總體上持反對態度,則屬於數軸上的【負數】部分;0=既不支援也不反對。

但是總體上持支援態度,並不意味著無限度支援。

矯枉過正,有時就是因為人們在對【程度】表達【不同意】的時候,沒有表明【方向】上是支援還是反對(即在數軸上,符號相反的數字是支援還是反對),在數軸【0】的位置相當於存在一扇門,如果明確【方向】是【符號相同】則此門關閉,如果是【符號相反】則此門開放,門的狀態得到確定,那麼就在事物從+x被矯正(向

例如:如果甲的真實態度是【>0】並且【≤5】,則甲僅贊同【支援】的程度達到【+5】為極限,超過了【+5】就不同意,【≤0】也不同意。此時如果乙提出支援的程度應該達到【+7】就會遭到甲的反對。

然而甲在表達自己反對意見時,如果【僅僅】表達自己不同意【+7】,那麼就等於數軸上小於【+7】的所有數字他都是同意的,其中包括0和【所有負數】。這樣就相當於甲同時持有【支援/反對】兩種意見,並且對【支援】的程度有限制、而對【反對】的程度沒有任何限制。即【-9999999】甚至絕對值更大的負數他都是同意的,那麼,相比於絕對值無限大的【負數】,正數部分他只同意【<7】的部分,這樣就容易推斷出他總體上的意見是【反對】為主,附帶程度較低的【支援】。這顯然與他的真實態度是【>0】並且【≤5】不一致。

舉例:

幼兒園大班的同學已經有了一些比較基本的是非觀。

這一天,男生灰太狼正在揪著女生美羊羊的辮子欺負她,喜羊羊看見了就上前主持正義制止灰太狼欺負女同學。

【假設】喜羊羊採取的方法過度了,比如拿刀去扎灰太狼,那麼很明顯喜羊羊的行為【超過了必要限度】。

但是,在老師指出喜羊羊的錯誤時,應該清晰表達兩個觀點:【制止別人欺負人】做對了;但是【制止】時採用的具體行動在【程度】上超過必要限度了(達到了用刀砍人的程度)就不對了,如果【制止】的【程度】在必要限度之內(比如語言勸阻、警告他要報告老師等)就沒有問題。

為什麼兩個觀點要同時表達出來?因為對喜羊羊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自己沒有能力清晰分辨【方向上對了】與【程度上錯了】是不矛盾的、是可以同時存在於一個行為上的,這一點如果老師不清晰表達出來,很容易讓同學們誤以為【制止別人欺負人】也做錯了,那他以後就不會再【制止別人欺負人】了,甚至對別的同學【制止別人欺負人的行為】可能還要加以阻止。

此例說明,我們在糾正【程度】錯誤的同時,要明確【方向】正確,避免造成【方向】錯誤的後果。

在社會上很多有爭議的話題中,如果【方向】上大家沒有達成廣泛的共識,那麼在糾正【程度】錯誤的同時,表達自己在【方向】上的觀點就顯得很重要了。如果你針對某個行為僅僅表達對【程度】的反對,卻不表達【方向】上的任何觀點,很容易讓大家以為你在【方向】上也是持反對意見的。——相當於在灰太狼欺負美羊羊的例子中,【方向】上反對喜羊羊【制止別人欺負人】,進而可以推論出【支援灰太狼欺負美羊羊】。

——————

在某個【鞠躬】相關話題中就存在這種情況:如果你在【程度】上反對,那麼【方向】上你是支援還是反對如果不明確表達,就會造成混淆不清的結果。

例如這條新聞:

《安徽宣城小學生向讓行車輛鞠躬 溫暖一座城市》

安徽宣城小學生向讓行車輛鞠躬 溫暖一座城市

一個小學生在人行橫道線過馬路的時候,向旁邊停車讓行的汽車司機鞠躬致意。

從“方向與程度”的角度思考“矯枉過正”

對這條新聞,我們看到網友們發的評論,有不少人是贊同小學生的舉動的:

從“方向與程度”的角度思考“矯枉過正”

下面這條評論(紅框部分)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從“方向與程度”的角度思考“矯枉過正”

紅框部分評論中這位網友明確表明了自己是對【程度】的反對,但同時也清晰表示在【方向】上是支援的。他說伸手示意打個招呼就好了,這個【伸手示意】在【方向】上屬於【認可】司機停車行為的一種表現,與鞠躬【方向】上一致,只是【程度】不同。

如果只表明對【程度】的反對,不表明【方向】上的態度,那麼就會讓人產生誤解,誤以為是【方向】上對【認可司機】的反對。

【方向】:對汽車司機主動停車讓行,持【支援】【認可】的心裡,與持【不支援】【反對】的心裡,在【方向】上是截然相反的。

於是,明確了你支援和反對的【方向】之後,再討論在這個【方向】上,行為應該達到哪種【程度】。

即便你是主張【不做出任何舉動】、【不向外表達自己心中的方向】,那在數軸上最多也是【0】,別人也不會在【方向】上對你產生誤解。

【方向】上【支援】的舉動可以包括:向司機微笑、點頭示意、揮手示意、鞠躬、三鞠躬、下跪、磕頭、三跪九叩等等……

我相信即使【方向】上持【支援】態度的人,也不可能在【程度】上同意無限制的舉動,這就說明【支援】是有限度的。例如下跪、磕頭以上的絕大多數人都會反對。

【方向】上【反對】的舉動可以包括:向司機翻白眼、怒目相向、吐口水、揮舞拳頭挑釁、豎中指、罵粗口、丟臭雞蛋爛菜葉、把司機拉出來揍一頓、拿斧頭砍司機等等……

我相信即使【方向】上持【反對】態度的,也不可能【程度】上同意所有無限制的舉動,這也說明【反對】是有限度的。

如果你僅僅表達反對【鞠躬】,但是你對【同方向】的揮手示意、點頭示意、微笑等等,也反對嗎?你對【反方向的】向司機翻白眼、怒目相向、吐口水、揮舞拳頭挑釁、豎中指、罵粗口、丟臭雞蛋爛菜葉、把司機拉出來揍一頓、拿斧頭砍司機等等,是支援的嗎?根本看不出來啊。

——————

簡短的例子(反對的到底是【方向】還是【程度】都沒有表達清楚的例子):【我反對灰太狼毆打喜羊羊十分鐘】——這句話表述十分不清晰,你到底是希望灰太狼再多打幾分鐘?還是希望灰太狼少打幾分鐘?還是【哪怕打一下也反對】?根本就看不出來。

如果說成【我反對灰太狼對喜羊羊的毆打行為】,這方向上一下就清晰了。

如果說成【我同意灰太狼打喜羊羊,但是打幾下教訓教訓就可以了,打十分鐘太過了】,這是方向上、程度上都清晰。

——————

我在某個評論裡就曾經向一個人表達了【方向】與【程度】的觀點(下面兩張截圖是一條評論的完整內容):

從“方向與程度”的角度思考“矯枉過正”

從“方向與程度”的角度思考“矯枉過正”

看看他是這麼回覆的:

從“方向與程度”的角度思考“矯枉過正”

第一,我的評論是在問他對那個孩子鞠躬的行為你該鼓勵、還是嘲諷、還是謾罵。

此人在回覆的時候刻意逃避了回答這個問題。也就是說,在關鍵的【方向】問題上,他拒絕表明自己的觀點。僅剩下一味地強調不同意鞠躬。

第二,依然堅持用【程度】代替【方向】作為思考判斷的【唯一】參考因素。用【情緒感】很強烈的詞句來刻意表達自己對鞠躬的反對和反感的【程度】。但是,到底【方向】上應該如何呢?他卻刻意逃避不提了。

借前面數軸的比喻,那麼他到底是主張對司機該點頭示意(+1)呢?毫無表示呢(0)?還是主張吐口水以對呢(-2)?他根本沒有任何【表明自己支援/反對(+/-)】的意圖。也就是說在這個數軸上,他把負數、0、【小於鞠躬】的那些數全部混在一起,讓人們無法分清楚他心中的分界線到底在哪裡。

第三,小學生鞠躬這個例子中提出【方向】,很清晰是指是非、善惡的分界線,在這麼簡單的例子中,是非善惡也會混淆不清嗎?

第四,在這麼清晰的例子中,他突然提出了【方向是相對的】這樣的觀點。【4翻白眼、5吐口水、6豎中指】在方向上與【1、2、3】是截然相反的,一邊是負數、另一邊是正數,這再清晰不過了,何談什麼【方向】是相對的呢?難道在他的【相對】的參考系中,向司機揮手示意和豎中指、吐口水,是在表達【同一方向】的態度?連善意的態度和惡意的態度都能混淆?

對此例進行分析,這個人的根本目大約的是為了【否定鞠躬這個行為】,為了達到這樣的結果(為了堅持自己之前對鞠躬的否定主張),不惜把現實社會中非常清晰的是非善惡的【分界線】給否定掉,達到模糊【方向】的效果。

此人在表達觀點時,提出了一個他自己主張的【評價標準】:

按我國現行交通法規定,機動車過人行道需減速慢行,有行人透過時,即使是無交通訊號也應避讓行人。例子裡的司機只是遵循了交通規則,什麼時候遵守規則這種最基本的事情都成了需要用鞠躬大禮來表達自己滔滔不絕的尊重和崇拜了?若社會真到了這種地步,那我只能說太可悲。

(這段話依然刻意模糊了【方向】與【程度】)

這段話給出的評判標準是:【只要對方是為了遵守法律而做出的行為,我們作為此行為的受益者,就不需要做出任何表示

“認可”

的舉動、更不需要做出如鞠躬這種表示

“感謝”

的舉動】。

但是我認為此【評判標準】根本不符合現實生活中人們廣泛遵守的道德標準。

舉一個例子:

《刑法》第二百七十條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內退還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容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這就是說,如果你撿到了一筆鉅款現金,不但不交公,反而據為己有了,這是一種犯罪行為,不但要罰款還要坐牢。

喜羊羊丟失了50萬元現金,恰好被灰太狼撿到了,灰太狼拾金不昧把這筆錢交到了公安局,公安局最後把這筆錢還給了喜羊羊。我們對灰太狼的這個行為應該持有【方向上為正】的態度:認可、支援、讚許、感謝都是一個方向,而反對、嘲諷、罵他則是相反方向(方向上為負)。

按照我們現實生活中的經驗和人們廣泛的道德標準,喜羊羊對灰太狼應該是【方向上為正】的態度,不應該是相反的態度。

但是按照上圖這位知友在評論中提出的【評判標準】,因為灰太狼撿到鉅款交公也是法律規定的,不交公自己私自花了是要判刑和罰款的,這是法律強制的,所以灰太狼只不過是被迫遵守法律,喜羊羊為什麼要向灰太狼道謝呢?——得到的結論就是【喜羊羊則不應該向灰太狼道謝,當然更不應該鞠躬了】

看,將他這種評判標準代入到一個具體的例子中,就與社會大眾的行為不相符了,說明他提出的這個評判標準本身就是錯誤的。——因此,他依據這個錯誤的評判標準推論出的結論,自然也難以保證正確性了。

——————

透過上面的例子我們看到,有一類行為,刻意為了某種目的(到底是什麼目的,本文不妄自揣測),刻意隱藏應該表達清楚的【方向】的資訊,借【對程度的反對】夾帶【對方向的反對】的私貨,這類行為可能造成一定的破壞。對這類行為我們應該有識別的意識、有識別的能力。

類似的行為在網路上還有一類,就是將原本清晰的【屬於不同類別】的詞語,刻意改變使用範圍、混淆詞語使用的分界線,最終達到是非不分、正邪不分的結果,讓【正】替【邪】做便宜擋箭牌,讓【邪】悠閒地躲在【正】的後面隨意放箭。

例:網路用語【**黑】、【黑**】。

確定一下,什麼是【**黑】?

那裡本來不是黑色,灰太狼特意把那裡染成黑色之後,大喊:大家快來看啊!看這裡!這裡原來【一直是黑色的呀】!

這就是用【造謠汙衊】的手段實施故意抹【黑】。

灰太狼傳遞兩個資訊:一、那裡是【黑色】的;二、那裡的【黑色】是一貫的,不是我灰太狼特意塗黑的。

很顯然,這兩個資訊都是【造謠】的結果,都與【客觀事實】不相符。

這才是【黑】。

如果喜羊羊指著一隻烏鴉說:大家看啊,原來它【一直是黑色的呀】。

烏鴉自己本來就是黑色的,喜羊羊只不過是說出了事實,就不能算是在【黑】烏鴉。

喜羊羊指出了某個人、某個事物存在的缺點錯誤,這屬於【說出事實】,當然不能算是在【黑】這個事物。

而現在網路上,有一些人把灰太狼的【造謠汙衊】與喜羊羊的【說出事實】這兩種性質上完全相反的兩種行為,故意混淆起來,統統用【黑】一個字來代替,就等於在拿【喜羊羊的正確行為】為【灰太狼的惡意行為】做擋箭牌。

這與前面講的刻意對【方向】的混淆有一定的相似之處。所以寫在文章最後,順便提一下。

——————

借混淆是非的手段模糊正數與負數的分界線從而夾帶私貨,這種行為不難識破,一旦識別出這種手段,那麼隨這種手段而來的行為或結論應該警惕對待。

標簽: 方向  喜羊羊  反對  鞠躬  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