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國金黃金 | 以史鑑金丨金冠上的動物世界

作者:由 妖嬈的大腿毛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2-09-08

國金黃金 | 以史鑑金丨金冠上的動物世界

1972 年,在內蒙古自治區杭錦旗的阿魯柴登出土了一批極其珍貴的匈奴金銀器,共計 200 多件。鷹頂金冠飾是這批金銀器中最有代表性的藝術珍品,完美展現了戰國時期中國北方民族貴金屬工藝的最高水平,它也是迄今為止人們發現的唯一一件匈奴單于金冠飾。

—黃金解讀—

在遼闊的蒙古草原上,鷹作為食物鏈頂端的存在,一直深受北方遊牧民族的喜愛。在古代,作為草原霸主的匈奴族民將鷹視作神與人之間的使者,認為鷹代表著力量與智慧,因此雄鷹的造型也常被用於族徽和部落首領的配飾之上。匈奴單于的鷹頂金冠飾,便象徵著匈奴單于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地位。

國金黃金 | 以史鑑金丨金冠上的動物世界

——草原上的“王冠”

鷹頂金冠飾由鷹形金冠頂和金冠帶兩部分組成,重 1394 克,通高 7。3 釐米。精巧的冠飾上,雕刻著雄鷹、狼、盤角羊、臥馬和臥虎五種動物,其中鷹為圓雕,其餘動物皆為浮雕,匈奴的匠人也以不同的工藝表現形式彰顯著對於鷹的獨特喜愛。鷹頂金冠飾的整體,構成了雄鷹鳥瞰動物咬斗的生動畫面,展現了濃郁的草原氣息。

冠飾用材也頗為考究,鷹身材料為黃金,頸部和頭部則由兩塊綠松石拼接而成,雙眼由金片鑲嵌而成,代表了戰國時期我國北方民族貴金屬工藝的最高水平。

國金黃金 | 以史鑑金丨金冠上的動物世界

鷹頂金冠飾—鷹形金冠頂

國金黃金 | 以史鑑金丨金冠上的動物世界

鷹頂金冠飾—金冠帶

——茫茫草原的馬背之王

遊牧的草原,相對於農耕的中原,有著完全不同的生存意識。草原民族的飾物上,動物是永恆的主題,他們在匍匐覓食,在互相咬鬥,在伺機而動,而鷹頂金冠飾更是以草原之王的威嚴,俯視著世間一切弱肉強食。

國金黃金 | 以史鑑金丨金冠上的動物世界

國金黃金 | 以史鑑金丨金冠上的動物世界

鷹頂金冠飾上的動物紋飾,反映出匈奴人以狩獵為主的傳統經濟生活,也反映出他們崇尚自然的文化藝術。鷹頂金冠飾之所以被譽為“草原瑰寶”,一方面因為它考究的製作工藝,包括錘、鐫鏤、抽絲、編索、鑲嵌等技藝;另一方面,也因為它見證了戰國時期漢匈之間,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的交流。

——漢匈文化交流見證者

《後漢書·輿服志(下)》記載:“武冠,一曰武弁大冠,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黃金璫,附蟬為文,貂尾為飾,謂之‘趙惠文冠’。”

國金黃金 | 以史鑑金丨金冠上的動物世界

趙武靈王騎射圖

戰國時期,匈奴能征善戰,常以騎兵侵犯趙國邊境,趙武靈王決心取胡人之長補中原之短,推行“胡服騎射”對趙國的軍隊進行改革。此番後,趙國的軍事實力大大提升,成為當時除秦國外,國力最強的國家。

國金黃金 | 以史鑑金丨金冠上的動物世界

趙國民眾“胡服騎射”

在此背景下,以鷹頂金冠飾為代表的胡冠,在此期間傳入中原。趙武靈王引入胡冠,並非直接搬用,而是結合中原元素加以改造,例如,將胡冠中的雄鷹造型改為赤雉的長尾,最終形成了“惠文冠”並沿用至兩漢。“惠文冠”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漢匈文化的融合。

鷹頂金冠飾作為“胡冠”唯一的“標本”,其紋飾與器形作為文化載體永久的記錄了長城兩側人民且戰且和的“愛恨纏綿”,也見證了多年對手終合為一家的歷史轉變。

— 金言點滴

因為對手,我們審視自己

因為對手,我們瞭解自己

因為對手,我們變成更強大的自己

部分參考文獻:

內蒙古博物院官網資料

《鷹頂金冠飾》——環球人文地理

《如果國寶會說話》文物紀錄片

文案策劃:DT 部分圖片源於網路

標簽: 金冠  鷹頂  匈奴  草原  雄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