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下雨了,沒帶傘。我要過馬路。走過去淋的雨少還是跑過去淋的雨少?

作者:由 倔強的布歐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13-10-17

下雨了,沒帶傘。我要過馬路。走過去淋的雨少還是跑過去淋的雨少?知乎使用者2013-10-17 11:55:41

《流言終結者》中有一集講過這個問題,具體的想不起來,題主可以去搜這個影片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_XdHH45diM/ (連結不確保還有效)

——————————————————————還找了一會兒這一集————————————————————————————

http://www。56。com/redian/MTQzOTk4NQ/ODQwNTc3NDk。html 換個連結

下雨了,沒帶傘。我要過馬路。走過去淋的雨少還是跑過去淋的雨少?不帥你咬我2013-10-17 14:00:49

這個問題我在雨中的行走的時候考慮過很多次。但是沒有深思下去。我覺得應該是這樣的,不對的地方歡迎指正:

加如雨是豎直均勻下落,人是豎直勻速行走,速度是v,那麼人接受雨水的面積應該來自2部分,人體的上面S1和前側面S2。

那麼第一部分來自上面的雨水應該之和過街用的時間t成正比,和執行的速度沒關係,當然如果街道兩側距離L是確定的,那麼受雨量應該是反比於速度V,

我們可以做個理想化處理:假如人的上表面是一個盤子,而雨滴從上而下各個地方密度均勻的下落,可以理解為從上而下留下的瀑布,那麼落進盤子裡的水和盤子所處的位置沒關係,因為瀑布是均勻的,假如雨滴群(可以理解為瀑布)的密度是P,向下流動的速度是V3,人行走速度是V1,街道距離是L,那麼人穿過街道後來自上表面的雨水質量Y1為:

Y1=S1*V3*P*L/V1

第二部分也就是人身體前面撞到的雨滴,應該做個理想化處理,假如人的面前是均勻的雨滴群,可以理解是淡淡的迷霧,人就像一個吸霧的棉花,那麼他接受的雨水的量,就是他穿過的路徑所佔有的那部分體積裡包含的雨水,而和執行的速度沒關係,如果用S2來表示人的前面積,用L來表示街道的距離,用P來表示雨滴群(霧)的密度,那麼他所接受的雨水質量Y應該表示為:

Y=L*S2*P;

可見第二部分和人穿過街道的速度沒關係。

綜上這兩部分雨水可見,人穿過街道後接受雨水的量Y=S1*V3*P*L/V1+L*S2*P

人跑的快,就被淋的少,跑的慢就被淋的多,但不是簡單的正反比關係。

粗陋之見,有忽略或者不對的地方歡迎大神指正。。物理本科男。

下雨了,沒帶傘。我要過馬路。走過去淋的雨少還是跑過去淋的雨少?知乎使用者2015-03-30 18:36:13

跑過去淋得少。很小的時候看過一本日本人出的講各種奇怪問題的書,比如:如果有種紅綠色盲,他看到的紅色是我們感覺到的綠色,綠色反之,那麼他算不算色盲?再比如:有沒有辦法造一塊1米見方的豆腐?等等,各種腦洞大開的問題。那應該是90年左右,我字還認得不多。(看看,人家出什麼書,我們出什麼?那可是給小朋友看的書)。

裡面對這問題有明確的分析,結果是跑著淋得少。

假設:無風

原因:淋雨面是人在地上的投影面積,以及人在正前方的投影面積。正前方的投影面積,淋到雨是因為人“撞”到雨上去了。在地上的投影面積淋到雨,是雨落下來造成的。那麼,正前方的投影面積淋到雨的多少與距離有關,與時間無關,在地上的投影面積淋到雨的多少與在雨中停留的時間有關,與距離無關。無論你跑多快,你的正面必然淋到同樣的雨,但你在雨中待的時間越長,在地上投影面積淋的雨越多。

結論:同樣距離,跑得越快,淋得越少。

PS:

實際上把人抽象為一個長方體,同時假設無風,結果就很明顯了。雖然與現實不同,但足夠說明問題。

再PS:

哥的記憶力真不錯。20多年前看的書居然記得這麼清。

下雨了,沒帶傘。我要過馬路。走過去淋的雨少還是跑過去淋的雨少?宋傑2015-07-19 20:33:28

跑得快淋溼得快。

你看下雨的時候汽車跑著的時候,前擋風玻璃淋溼得比停著的時候快得多吧,

下雨了,沒帶傘。我要過馬路。走過去淋的雨少還是跑過去淋的雨少?十八子金名2022-03-02 15:11:27

標簽: 投影  雨水  淋到  雨滴  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