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7.3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品德修養、學習態度、行為準則、自省精神。(心法要練,劍法也要練)

作者:由 北方的太陽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2-07-13

7.3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品德修養、學習態度、行為準則、自省精神。(心法要練,劍法也要練)

徙:遷徙,改變,行動之意;徙,移也。

孔子說:不修養品德,不講習學問,聽到道理不能踐行,有了過失又不肯改正,這才是我最擔心的。

一個達到“君子”境界的人,也會有憂慮、擔心的事情嗎?當然有,當君子可沒法一勞永逸,必須始終處於一種自覺和自省的狀態。所以孔子也有四憂:

品德修養、學習態度、行為準則、自省精神。

這幾件事情,要像曾子說的“吾日三省吾身”那樣,每天得自己反省檢查,看看自己哪方面有進步,哪方面還有不足。這就是所謂“日課”的功夫。

這裡說的四個“不”字,

“不修,不講,不徙,不改”

,是孔子憂心自己,也是告誡學生們時刻要警惕的事情。

修德與講學,這裡講學不如說是學習更為妥當,簡而言之,就是修行,修煉自己的品德與學問。一邊品德,一邊學識,心法與劍法同時修煉。但假如一個人

心法也不練,劍法也不練,

那隻能做一個庸人了。

讀書也是修行,無論是佛家的修行,還是儒家的修行,都是在不斷自覺地向上實踐他所看到的理,只不過看到的東西不一樣,一個講究人與社會的關係,人與人的連線,積極入世,讓世界更美好;一個透過修行不斷淬鍊自身,讓自己瞭解自己的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的關係與本質。所以,人生在世,就是修行。

見義不為、知錯不改,這就與修行完全相悖了。既然修行是不斷自覺的向上實踐,但看到了上面的那個臺階,又不去爬,那還談什麼修行?這樣的人只是活著一具皮囊,渾渾噩噩過一生罷了。

當然,每個人的終點並不一樣,即天命不同,每一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特質,即特性不同,要憑藉自身的性質與實現你自己的人生。所謂“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

修德、好學、崇義、改過

。《論語》的絕大部分篇幅也都是在敘述這個。可見,孔子對弟子的教育也基本是這幾個方面,也是每個人都要學習的內容,也是每個人要做一輩子的事。也是要求自己跳出舒適圈,對自己不停的修修補補,下學而上達。

標簽: 修行  品德  之謂  劍法  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