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三分歸晉,何也?

作者:由 零度長安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2-08-03

易中天先生有見解:世族、外戚、宦官構成後漢統治天下的三大支柱,拱衛皇權。

十常侍之亂,外戚與宦官集團兩敗俱傷,世族獨木難支,因此軍閥為亂。先有董卓廢亂朝綱;後有郭、李挾帝專權。

世族有心收拾亂局,但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袁紹、劉表這些世族出身的軍閥半路出家,遇上董卓這樣的老兵痞自然是戰五渣;而曹老闆、劉皇叔這樣的後起之秀自然算不上正統意義的世族,只能說是假託世族的身份為自己鍍金。

劉備自小貧苦,販席織履為業;曹老闆是世族出身,但自小性情乖張,不受禮法約束;孫堅,小吏出身。

世族遇上這樣一群對手,真是命苦,論戰鬥力,打不過董卓這樣的專業軍閥;和曹操、劉備這樣的新型軍閥鬥,又因為世族自身的侷限,無法像曹劉一樣發動庶族。

官渡之戰,固然是曹、袁之間一場關於中原霸主的爭奪戰,但又何嘗不是一場世族軍閥與曹操這樣的新型軍閥之間的一場較量。

袁紹,家族四世三公,是典型的世族軍閥的代表。袁紹治軍,大而無當,空有強大的兵力規模卻沒有良好的軍紀和將領;袁紹治民,團結世族,但對底層的民眾和士兵待遇極差;臨敵,好謀無決,不察形勢而專任好惡;大事上昏聵,小事上精明。

曹操,以黎民百姓為統治基礎,又團結潁川荀氏這樣的世家大族。治軍,培養自己親信將領的同時獎勵軍功,嚴明軍紀;治民,努力恢復中原的統治秩序,遏制世家大族的土地兼併,給普通黎民百姓以活的希望和進身之階;臨敵,自己有較高的軍事指揮水平,又能廣開言路,從諫如流;不拘小節,又肯隨著形勢的發展改變、把握大的方向。

官渡之戰,是袁紹先啟戰端,非要起兵南下,被曹操率軍拒於官渡。根據《三國志》的史料記載,官渡之戰中袁紹在官渡的兵馬逾十萬,曹操在官渡的陳兵不超過三萬。三四倍的兵力正面對決,被堵在官渡。世人往往驚歎於袁紹兵力之盛,卻很少有人可以想到,若是把雙方兵力對調,曹老闆會不會像袁紹一樣被拒於官渡?

在對峙過程中,袁紹偏聽諫言,治軍散漫,文武權責犬牙交錯。大軍遠離河北,深入中原,不求速戰,一旦兵敗,必勢如山崩地裂。滯留中原,卻因為一己之好惡分裂治下州郡,一旦身死,蕭牆禍起。

袁紹身上有那個時代世族幾乎所有的缺點:自負,頑固,外寬內忌,好謀無決,華而不實,長於言而短於行。

然而曹操更像是有文化的農民。農民從四時而種,曹操順勢而為;農民淳樸,曹操行文、為政,治軍,大巧不公,求實為先。

袁紹是世族的代言人,曹操是寒族的領路者。

曹操戰勝袁紹,代表了亂世之中寒族的力量是強於世族的。

但是,寒族的力量在當時還是太弱小了。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後漢三國之交,寒族出身的勇將謀臣,如燦爛的星河,數量繁多,光芒四射。但是寒族掌控不了輿論,田產等當時最重要的生產資料也被世族牢牢把控在手裡。因此當蜀漢分化瓦解世族的政策失敗,二世而亡;當東吳孫氏把自身變為世族,內亂不止;當曹魏向世族獻媚,被司馬氏李代桃僵,寒族終於一敗塗地,世族重新掌控了天下。

但是茫茫四海,世族獨木難支;世族內部又有三六九等,分化嚴重,因此西晉短暫統一後天下才會陷入數百年的紛爭。

僅憑八王之亂,僅憑五胡,又怎可禍亂泱泱華夏數百年。

根源在於,僅有世族。

五胡亂華,為大變局下的中原文明輸入新鮮血液,讓中原文明看到了更廣闊的天地;數百年的亂局,打殘了大漢四百年承平世族的積累,為寒族士子打開了進身之階。

在內外作用下,雖多有曲折,但大體上是北方試對,南方試錯,最終由北向南,大隋一統。

自此直到清末,莫不是朝堂之上世族與寒族共治天下。世族立道統,化萬民;寒族行吏治,革時政。寒族與世族水乳交融,共治天下。

站在孫劉角度上,三家歸晉是一種悲劇結局;但是對當時的世家門閥而言,何嘗不是百年鬥爭後取得的巨大勝利。只可惜世族沒想到,僅憑他們根本無法長治久安。

三家歸晉,是寒族輸給了世族,也是世族最後的輝煌。

如大日方中。

標簽: 世族  寒族  袁紹  曹操  軍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