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同學聚會的意義是什麼?

作者:由 Shaquille Pan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2-08-30

同學聚會的意義是什麼?Shaquille Pan2022-08-30 18:10:35

轉的別人的 我剛當上班主任,昨天下午剛和班幹部見了面,不知不覺就談了兩個多小時。組織委員和文藝委員都提到了組織活動的苦衷。說是“大家都不來,長此以往,這個集體的凝聚力就沒了”。

面對這個問題,我首先反問“你們為什麼競選班幹部?”,答曰“為了鍛鍊自己,提高能力”。既然是為了鍛鍊,為了能力,那麼你需要“做事情”,你策劃的活動有吸引力嗎?預算是不是太高了?能給參與者什麼樣的收穫?如果連這些基本的問題你都沒考慮過,你憑什麼讓人家喜歡你的活動?口口聲聲說是要鍛鍊提高能力,可是連這麼基本的事情都不去做,你怎麼可能獲得能力?

活動組織者沒有花心思去組織,導致活動的失敗,這只是問題之一。還有一個我認為更重要的問題,那就是“什麼是集體?”

一群人聚在一起,這就是集體嗎?你們一入學就被分進了這個班,就加入了所謂“班集體”,是這樣嗎?我覺得不是。一個土匪綁架了幾十個人質,他們也算是一個集體嗎?也要有“凝聚力”嗎?所以說,違揹他人的自由意願,強迫人家加入的,那不叫“集體”,那叫“綁架”!很不幸,我們似乎生活在一個習慣了綁架與被綁架的國家。

“班級”不是集體,“宿舍”也不是集體,那什麼是集體?為了共同的利益而自願走到一起的,這才是集體,這樣的組織才應該有凝聚力。比如,幾個愛好籃球的同學,為了提高球技,鍛鍊身體而自願組成的球隊,這才是集體。一旦他們發現他們中的某個隊員太獨,從來不傳球,令人掃興,達不到鍛鍊球技的目的,那麼他可以選擇離開這個集體,而去尋找或組織新的集體。

大學應該是一個尊重和培養“自由意志”的地方,而不該是壓制個性,強推所謂“集體主義”的地方。

既然班級和宿舍都不算是集體,那麼這麼多人聚到一塊兒,不管是自願的還是被迫的,聚到一塊兒了,總要有個說法吧。把它叫做什麼呢?其實很簡單,我們的班級實際上是一個小社會,小社群。我們的日常生活社群裡,大家也不必要非彼此認識,非要一起活動吧。大家各有各的事情,各有各的圈子。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

但是,社會、社群也是應該有點凝聚力的。而這凝聚力從哪裡來?一個小區如果治安混亂,設施不全,環境髒亂的話,你肯定天天想著找地方搬家,離開這個鬼地方。班級、宿舍也是一樣,要有一個乾淨、安靜、和諧、有利於學習和生活的環境,大家才會願意呆在這裡。那麼,這樣的好環境從哪裡來?社群、社會環境應該是由政府來管理維護的。班級、宿舍的環境要靠班幹部來管理維護。兩者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貌似只有我?)只見政府拿錢,不見政府做事;而班幹部不拿錢,卻要義務做事。班幹部唯一想得到的就是一個鍛鍊能力的機會。

社群環境的建設與維護當然還需要居民的配合,班級建設當然也是一個道理。但前提一定是班幹部在認真做事才行。

如果想讓班級、宿舍成為集體的話,那麼就要找到大家的共同利益基礎。做為班幹部,他就該絞盡腦汁、挖空心思去組織有吸引力而且健康的活動。在他“絞盡腦汁,挖空心思”的過程中,他的能力才會得到鍛鍊。這很像長跑,不是嗎?只有你氣喘吁吁,大汗淋漓地跑起來,你的心肺和體能才會提高啊。

這樣對班幹部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的確挺高,也許你做不到。要做成一件事需要兩個必要條件,一是態度,二是能力。你競選班幹部的目的就是要鍛鍊能力,所以一開始誰也不會奢求你能做得很好。但你是否盡力了,做事是否出於公心,是否有意維護公平正義,這個是態度問題。只要你盡力去做,大家是看得見的。

尊重自由意願,尊重他人的時間,這恐怕是大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吧。而且尊重是相互的,不尊重也是相互的。如果你能真正地花心思去組織讓大家感覺有益的活動,人家自然也會尊重你的付出。如果你只是敷衍上面派下來的任務,而要強迫別人參加,你分明就是在謀殺人家的時間嘛。你憑什麼要得到尊重呢?

最後一個問題,如果班級是一個集體的話,那麼集體的核心是什麼?我猜,聽到這個問題時,很多班幹部會扭捏地在心裡說“我是領導,自然要圍繞著我工作了”。習慣了綁架與被綁架的班幹部們心裡大都是這麼想的吧。這深入骨髓的奴才文化,在近百年前就被辜鴻銘嘲笑過。他對北大的學生們說“你們心中的辮子是無形的”。心裡沒了辮子,沒了皇上的人才會意識到,團隊的核心不是團隊的領導,而是團隊要達成的目標。任何團隊成員的行為如果有違目標,他就應該受到質疑、批評,甚至撤換。這就是奴才與公民在思想上的不同吧。

標簽: 班幹部  集體  班級  鍛鍊  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