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成功公式:成敗背後的科學》:如何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作者:由 陳懷哲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19-01-30

引子

最近略讀完《成功公式》這本書。這是我2019年度閱讀計劃的第1本書,當前進度1/20。

我讀的並不是完整版,而是萬偉鋼的解讀版。但實際閱讀和理解的時間,遠遠超過我正常閱讀一本普通書籍的時間。

而且我還不能說自己對這本書理解透徹,寫讀書筆記的時候,我還是在邊思考邊記錄。

閱讀和理解時間很長,可能原因有3個,一是這本書的新名詞比較多;一是可能這本書本身就比較難理解,而我的理解能力還不夠;一是可能我跟不上萬維鋼的思路,他也許直接略過了很多他認為是常識的東西,而在我這個等級裡,這些常識我還不知道。

2018年,佛系這個詞很流行,好像大家都無慾無求了。

但看看周圍的朋友、同事,大家的生活節奏都很快,要說佛系,可能也只是週末佛系一下。

我覺得大多數人,還是想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的。

以前,明明白白的說自己追求錢、權、名,可能還會被人鄙視,會被人說功利、世俗。

現在好了一些,社會主流都在反雞湯。相反,如果我們說自己想追求一些非世俗的成功(做人就是要開開心心,覺得幸福就好之類),人們反而覺得是因為追求不到錢、權或者名,所以安慰自己的權益之策。

我以前會覺得,這是因為追求非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比追求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要簡單,所以我們追求不到錢、權、名,就會想到迴歸本心、歸隱田園,就會安慰自己“健健康康、開開心心就是最大的成功”。這型別的故事和說理現在被認為是雞湯,其實還挺好喝的,也並非沒有道理,這是另一個話題了。

追求非世俗成功和世俗成功,應該劃分成兩個主題來看待。

**2018年,沒有抱有明確的目的心去做,但無意識的在這兩個主題上都求索過,這兩個都不容易得到。沒有明確的方法論,不知道自己的目標,就不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裡,盲目的努力,就活成了別人眼中的努力婊,像一個積極的廢人。**

所以,抱著讀讀看的心理,我打開了《成功公式》。

《成功公式》這本書是專門講如何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的。只要是將成功,無論如何,都容易被人詬病為雞湯。但我覺得這本書不是,因為

它是基於科學統計發現的一些規律。這些規律準不準,對不對,我覺得,還是要自己去判斷,雖然資料雖然不騙人,但統計的方法的選擇還是可能造成誤區。

書中有幾點,我印象比較深刻。

第一個,是提出了一個概念:業務表現,並且告訴我們

成功不等於業務表現好。

什麼是業務表現?通俗來講就是你在你的專業方面的能力。

對於程式設計師來說,可能就是你的程式設計技術水平;對於設計師來說,可能就是你的UI設計水平;對於產品經理來說,就是你的產品能力;對於醫生來說,就是你的醫術水平。

什麼叫業務表現好?你在你所在的領域是一個高手。

仔細一想,確實如此,你技術牛、能力強並不代表你有錢、職位高、名氣大。但我以前根本不會想到這一淺顯的道理,更不會總結出來。

作為中國人,我們大部分人是相信成功是自己掙來的,努力就會有收穫,自己沒有成功是因為沒有努力罷了。但其實,努力掙不來成功,只能掙來生存。

第二個,是我似乎理解了娛樂圈刷榜刷熱搜的底層邏輯。

演員的受眾是普通觀眾,大部分觀眾是無法分辨演技是否好壞的,畢竟,一般情況下,人的表現和表情本就是不可測的,一般都有一個合理的解釋。只要演技不是差的特別離譜,演技的高低,一般是無法測量的。同理,只要不是跑調嚴重、唱的特別差,普通聽眾也是測量不出唱功高低的。一首一般的歌,聽得次數多了,或者搭配上某個場景,或者是某個電影電視的主題曲,就更有可能喜歡上。

這裡的是否容易測量是指對普通大眾來說的。大部分領域是處於業務表現可測量和不可測量的中間地帶。越容易測量,業務表現好越能驅動成功。

而演藝領域,更偏向於業務表現不可測,所以成功不那麼依賴業務 表現,而是依賴於網路。

第三個,是裡面有一組資料統計發現,考試分數差不多的人,是否申請上了名校不影響畢業10年後的收入。

理論上,名校是對成功有加持效應的,但是統計資料發現並不是這樣。進一步分析發現,這裡面有2個前提:他得申請過名校,即使沒有成功;他的家庭條件不能太差。

其實這是說明,

“是否申請上了名校對你影響不大”的前提是,你已經有了名校這個網路能提供的東西。

比如名校能增長見識、開闊眼界,以及名校的校友網路,如果你已經有不錯的眼界見識和很強的野心,並且你家庭條件還可以,校友網路對你的用處也不大,那麼,上不上名校就無所謂。

這就像,我們覺得唸了小學沒什麼用,但對那些不會讀書識字的人來說,就很有用。你覺得沒用,是因為你已經擁有它提供的東西。名校也是,對沒有它能提供的東西的人是有用的,比如眼界低的人,家庭條件差的人,野心小需要名校提供信心的人,名校加持是很有用處的。

這彷彿是說,學歷有沒有用,你覺得有用就有用,你覺得沒用就沒用,但你得從內心深處這麼覺得,不能騙自己。

第四個是裡面提到一個有趣的實驗,以及一個有趣的類比。母雞下蛋的實驗,以及把程式設計師類比為母雞。

如何讓母雞下更多的蛋,科學家採用類似於孟德爾育種的方式一樣來選出每一代下蛋最多的母雞,然後一代代培育,幾代下來,把這些下蛋多的母雞放在一起,結果發現這個母雞集體下的蛋反而變少了。原來是因為下蛋多的母雞攻擊性太強,很多母雞直接打架打死了。

後來科學家把一些母雞一個籠子一個籠子的放在一起,篩選出下蛋總數多的籠子,然後選擇這個籠子的母雞培育下一代,再把培育出來的母雞放在一起,這樣幾代下來,產量果然提升了。

上面這四點,對我來說,是一些新知。

至於自己應該怎麼做,我想明白的是,

**自己還處在學習和積累的階段**,

還沒有到推廣的階段,還沒有成為金子。現在我只知道,是金子也不一定發光。能不能發光,還不是我現在能考慮的事。努力還是要努力的,但我也需要知道,一切都是有代價的,得思考努力的代價是什麼,我如何平衡。最近看到的一個40歲的老程式設計師的年終總結,裡面有兩段話:

然而隨著年歲增加,隨著每年面試境況的逐漸下行,我越來越懷疑“努力”的價值,也漸漸能理解年輕時聽到的那句話:“所謂悲劇的人生,並不僅僅在於被不幸擊中,更在於這種不幸的不可避免性”,而“中年危機”就是這樣一個不可避免的人生悲劇,就絕大多數人來說,無論如何掙扎,都逃無可逃。

在我們的價值體系中,“努力”是一件無比正確的事情,但在我們努力的同時,其實並不會去思考努力背後的價值,很多時候,我們只是享受這種“努力”的感覺,因為在沉重的現實面前,只有不斷的“努力”才能稍稍減輕我們巨大的焦慮感。

看完《成功公式》,我覺得他的業務表現已經接近上限,是應該去找找我們這個領域的網路是什麼了。什麼是網路,在讀書筆記裡。

分割線下面開始是讀書筆記:

作者

巴拉巴西,美國東北大學教授,物理學家,著有《爆發》,《連結》。

前言

一些提前說明

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一般就是錢、權、名。要知道,這些東西都是別人給的。錢、權、名都是別人對我們自身價值的認同的一種體現形式。

“老婆孩子熱炕頭”,“我每天早上醒來看到第一縷陽光就覺得很幸福”等等,這些是非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以及“我覺得我很幸福”,這些不是這本書討論的內容。

科學是講究可重複、可驗證、可證偽、有實際的資料支援。

這本書中的一些結論是作者根據大量資料統計得出的。 這本書的資料統計是分領域的,所以這裡的成功也是指在某一個領域的成功。那些跨界的人、資料,不在這個範疇內。

主要內容

《成功公式:成敗背後的科學》這本書從科學的角度,為我們總結出世俗成功的5大定律。

如果業務表現可以測量,業務表現驅動成功;如果業務表現不可測量,網路驅動成功。

業務表現是有上限的,而成功是沒有上限的。

未來的成功 = 以前的成功 x 適應度。

團隊的成功需要各種人才合作,但是功勞往往歸於一人。他能拿走功勞不是因為他這一次做了什麼,而是因為他擁有這個領域。

堅持不懈的做下去,成功可能在任何時候出現。

新名詞解釋

業務表現:可以簡單理解為主專業能力,原書英文單詞是performance。

網路:讓社會認可你的那套系統。

歡迎度:一首歌、一本書、一個電影的歡迎度可以簡單理解為它的的知名度,這個知名度是可以炒作出來的。

適應度:進化論裡有一個詞“適者生存”,適應度就是指在激烈競爭中存活下來的能力。這個能力無法炒作,是實打實的擊敗對手、贏得關注的內在能力。

成功定律一

如果業務表現可以測量,業務表現驅動成功;如果業務表現不可測量,網路驅動成功。

說明:

體育比賽是業務表現充分可測的領域。在這個領域的成功跟專業能力強相關。即使你人品不好,只要你技術牛,你就成功。

高考也是,只要分數高,在考大學這個賽場,你就勝了。

在藝術品領域,業務表現就不那麼好測量。一個藝術品的價值高不高,誰也不知道標準是什麼。一個普通的馬桶,都能成為藝術品。在這樣一個領域裡,是網路決定了是否成功。如果一個藝術家,他的畫一開始就在比較頂級的畫廊被展示,那麼他之後的畫也會在頂級畫廊,他的畫也會被認為是更有藝術價值的,繼而就會被頂級的收藏家收藏,被高級別的博物館展覽。博物館、畫廊、收藏家、藝術家之間都會有一些相應的硬條件,比如進入某級別的博物館展覽的藝術品必須是從高於某級別的畫廊出來的。這樣,博物館、畫廊、收藏家、藝術家之間就是構成了一個網路。

音樂、影視領域也是業務表現比較難測量的領域。所以章子怡一出來就得是《臥虎藏龍》,而且網路上流傳說張藝謀告訴她不要去演電視劇。

大部分領域其實處於體育比賽和藝術品領域這兩個極端之間。

應該怎麼做:

想一想自己所在的領域的業務表現是什麼,是否是容易測量的?如果不容易測量,決定成敗的網路是什麼?

成功定律二

業務表現是有上限的,而成功是沒有上限的。

說明:

大部分領域其實處於體育比賽和藝術品領域這兩個極端之間。如果把體育賽事的業務表現值定為100,把藝術品領域的業務表現可測量值定位0,那麼大部分領域的可測量值就在0~100之間。其實可以理解為,業務表現和網路共同決定成功與否。

可以理解為每個領域都有可測量的業務表現,只是多少的問題,也就是說你的專業水平怎麼樣,別人是能夠看到的。

當你的業務表現接近了上限,也就是說你的專業能力已經很強,而跟你競爭的人能力跟你差不多,你們都是金子,金子跟金子比,最後誰能獲得錢、權、名呢?

這時候,決定哪個金子能成功的發出光讓別人看到的可能是一些細節,更可能就單單是運氣。不管是誰這次獲勝了,這次獲勝就極能使一步領先步步領先,因為這次的成功可能使他開始進入網路影響的範圍了。

業務表現已經達到上限,而絕大多數領域的成功是網路和業務變現共同決定的。網路的作用是驚人的,第一名比別人只領先一點點,但是勝者通吃的時代,他所獲得的回報會大很多很多。

應該怎麼做:

首先得接近業務表現的上限,成為金子。

先得學習,確認自己高於業界一般水平,然後積累,得形成自己的系統。

得有個人特色,區別於別人的特點。

成功定律三

未來的成功 = 歡迎度 x 適應度。

說明:

歡迎度可以理解為受歡迎的程度、可以理解為影響力,它可以是以前的成功促成的,也可能是刷評刷出來的。

適應度是在競爭者中打敗對手、獲得關注的實打實的內在能力,不是影響力,不是受歡迎的程度。

適應度不是業務表現,業務表現或者叫專業技能並不一定能讓人在這種競爭中打敗對手,一般這個時候,我們和競爭對手之間的業務表現應該差不多。

在藝術品領域,即使一個頂級畫廊展出的作品一直沒有人買,最後也會有專門的收藏家買走,這個收藏家可能是以前買過這個畫家的作品,為了手上的藏品不掉價。但是大部分領域不會像藝術品領域,如果你沒有適應度,即使以前很成功,未來也難以繼續。

歡迎度為什麼會對未來的成功其作用呢?舉一個例子,JK羅琳 匿名寫的《偶發空缺》和《布穀鳥的呼喚》都沒能重現《哈利波特》的成功,但是人們知道這兩本書是她的作品後,也獲得大賣,可以理解為這就是以前的成功促成了歡迎度的作用。

刷評、找托兒等等也可以提高歡迎度。這個現在網路上已經使用的很頻繁,大家都懂。

應該怎麼做:

歡迎度是以前的成功

未來想繼續成功,得提高自己的適應度。

成功定律四

團隊的成功需要各種人才合作,但是功勞往往歸於一人。他能拿走功勞不是因為他這一次做了什麼,而是因為他擁有這個領域。

說明:

這一條講的是個人成功與團隊成功的一些聯絡。

團隊不能都是牛人。體育比賽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全明星戰隊最終成績都不怎麼樣,因為誰都不服誰,內耗嚴重。

如何養一群多下蛋的母雞?科學家選擇把那些下蛋多的母雞進行培育,然後再放到一起。但是科學家發現下蛋多的母雞攻擊性強,如果培育6代再放到一起,基本上她們打架就死的差不多了,更別說下蛋了。後來科學家不再選擇單個下蛋多的母雞進行培育,而是選擇母雞的集體:隨機分組,看哪個籠子下蛋多,讓後對這個籠子集體育種,讓他們的後代還在一起。最後幾代下來,這個母雞集體的產蛋能力一代比一代強。這個實驗說明,團隊需要相互配合,每個個體都有獨特的作用。

團隊集體智商高的3個特徵:團隊成員善於透過表情和肢體語言捕捉其他人的情緒;平等對話;最好有女性,因為女性協調能力強。

透過對Github上的專案分析,越是一個人主導的專案,越容易成功。

專案越大,方向和想法越多,越需要一個人作為主力統籌這一切。最終負責的也只能定到一個人,責任越分散,失敗的可能性越大。

團隊的成員之間要有強關係和弱關係。全是強關係容易懈怠,全是弱關係沒有凝聚力。得有熟人、新人和外人。

專案的功勞最後也往往歸於某一個人。但這個人不一定是領導,也不一定是專案的主導人。假如A在a專案裡作為一個成員之一,在b專案裡也是成員之一,多年之後,A在這個領域成名,a、b專案就都成了A的功勞。功勞來自於社會的感知,別人覺得你有功勞,你就有功勞。

應該怎麼做:

想要某一個專案的功勞全是你的,你得學會獨立工作。

如果是新手,就好好輔助別人工作,即使大部分工作是你做的,不要在意功勞,你需要的是成為金子,然後繼續做,讓自己擁有這個領域。

如果是專案主導者,一定要把該給別人的功勞給別人,要在公眾場合告訴別人,你心裡明白,只要你還擁有這領域,功勞其實還是在你這裡。

一直跟牛人做事,就很難拿到自己的功勞。你得擁有自己的領域,得有自己的人設,得有自己的個人品牌。

成功定律五

堅持不懈的做下去,成功可能在任何時候出現。

說明:

單個專案成功 = 想法的好壞 x 實現想法的能力

想法的好壞是不可捉摸的。實現想法的能力成年後基本不變。

想法的好壞,其實可以理解為運氣,同一個想法,如果運氣好,可能就成了。

實現想法的能力是相對於整個社會的一個相對值。你的能力在提高,別人也在提高。你的寫作能力提升了,整個社會的閱讀要求也提高了,所以實現想法的能力成年後基本不變,或者說很難改變。

所以我們應該多做專案,說不定某個專案就成了。

應該怎麼做:

堅持不懈的去做一個一個專案,運氣可能在任何時候眷顧你。

標簽: 成功  業務  領域  母雞  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