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讀《兩晉南北朝史》第一章“總論”之(3)晉朝率相衣冠南遷和終究不能恢復北土的政治文化基因是什麼?

作者:由 謝謝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2-01-16

近世①胡林翼、曾國藩,承積衰極敝之餘,以忠誠為唱,以峻切為治,一時亦未嘗不收其效,而亦不能持久,先後最相類也。改制更化,魏曹爽一輩人,頗有志焉。然其所圖太大,不為世俗所順悅;又兵爭未久,人心積相猜忌,進思徼利,退計自全,乃不得不用陰謀以相爭奪。此等相爭,正人君子,往往非奸邪小人之敵,曹爽遂為司馬宣王所覆。宣王本惟計私圖;景王雖為正始風流人物,然既承宣王之業,自不得不專為自全之計;文王更無論矣。與司馬氏相結合者,率多驕淫狙詐之徒;司馬氏之子弟,亦日習於是,而其材又日下;而時勢之艱危,人心之險②詖如故;於是以晉初之百端待理;滅吳之後,又直可以有為之時;乃以趣過目前之晉武帝承之,急切之事莫如徙戎者,且不能舉,遑論其他?而楊、賈、八王之禍,且代異己之誅鉏而起矣。

參考譯文:近代胡林翼、曾國藩,在世衰政敝之際,以忠誠為號,在治國中推行嚴刑峻法,一時之間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也不能持久,這種情形前後類似。改革制度、移風易俗,魏朝曹爽一幫人,也頗有志向。但他們謀求的太大,最終不被大家所接受;加上當時兵革戰爭未息,人人互相猜忌,奮進是為了謀取私利,躲避是為了自我保全,於是不得不用陰謀互相爭奪。這樣的相爭,正人君子往往不是奸邪小人的對手,曹爽於是被司馬懿打敗了。司馬懿原本就是為了私利,他的兒子司馬師雖然也算一個風流人物,但既然繼承司馬懿的事業,自然不得不將精力專心於自全之計;司馬昭更不必說了。與司馬家族同謀者,也大多數都是自大自誇的陰線之類。司馬氏的後人、子弟,也天天如此,並且才能又一代一代相衰,時勢艱難、人心不正一如往昔,於是晉朝初期就百廢待舉。滅吳之後,正直有為之時,又恰遇上更加不堪的晉武帝繼承王位,如遷徙胡人之類最緊迫的事還不能解決好,更別說其他的了。而後有了楊氏、賈后、八王之禍,黨同伐異就隨之而起了。

①胡林翼:胡林翼(公元1812年7月14日-公元1861年9月30日),字貺生,號潤芝,晚清中興名臣之一,湘軍重要首領,漢族,湖南益陽縣泉交河人。道光十六年進士。授編修,先後充會試同考官、江南鄉試副考官。歷任安順、鎮遠、黎平知府及貴東道,咸豐四年遷四川按察使,次年調湖北按察使,升湖北布政使、署巡撫。撫鄂期間,注意整飭吏治,引薦人才,協調各方關係,曾多次推薦左宗棠、李鴻章、閻敬銘等,為時人所稱道,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在武昌咯血死。

②詖bì。詖,辯論也。——《說文》。段玉裁注:“此詖字正義。皮,剝取獸革也。披,析也。凡從皮之字,皆有分析之意,故詖為辯論也。”辯論太多,引申為偏頗、邪僻、不正當。詖行(不正當的行為);詖辭(偏頗邪僻的言論);險詖,xiǎn bì,解釋亦作險陂,陰險邪僻。

晉室之傾頽,固非一朝一夕之故,蓋自①初平以來,積漸所致,勢固不易中止也。夫國者之所恃為楨幹者,固非一二臣衛,而士大夫之群,今所謂中等階級也。士大夫而多有②猷、有為、有守,舊政府雖覆,樹立一新政府,固亦非難。當時之士大夫,果何如哉?

參考譯文:晉朝王室覆亡頹敗,固然不是一朝一夕的原因。大概自漢獻帝初平以來,逐漸積累所導致,形勢的衰亡不容易終止。國家所依持的枝幹,不是一二個大臣,而是士大夫的群體,就是今天所謂的中產階級。士大夫有謀略、有作為、有操守,舊政府雖然覆滅,要樹立一個新政府,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那麼,當時的士大夫,真實情況是怎麼樣的呢?

①初平:初平(190年-193年)是東漢皇帝漢獻帝劉協的第三個年號,之前為永漢、中平。漢朝使用這個年號時間共記4年。漢獻帝劉協,漢靈帝劉宏次子,漢少帝劉辯異母弟,東漢最後一任皇帝,公元189年-220年在位。因被董太后撫養,故稱“董侯”,初封渤海王,後改封陳留王。公元189年,董卓廢漢少帝劉辯,立劉協為皇帝。董卓被王允和呂布誅殺後,董卓部將李傕等攻入長安,再次挾持了他,後來逃出長安。公元196年,曹操控制了劉協,並遷都許縣,挾天子以令諸侯。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劉協被曹丕控制,隨後被迫禪讓於曹丕。公元234年,劉協壽終正寢,享年54歲。葬於禪陵(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北小風村),諡號孝獻皇帝。

②猷:字從酋從犬,酋亦聲。歷史上曾為“猶”的異體字,本義為某種獸的名稱,猴屬。假借記錄“謀略”、“猶如”、“猶豫”等義,後二字分化,“猷”“記錄”謀略“之義,”猶“記錄”猶豫“、”猶如“等義。

中國在是時,民族與國家之見地,蓋尚未①晶瑩。東漢名士,看似前赴後繼,盡忠王室,實多動於好名之私,挾一忠君之念耳。此等忠君之念,沿自列國並立之時,不能為一統之益,而時或轉為其累。又既沿封建之習,則諸侯之國,與卿大夫之家,其重輕本來相去無幾,由是王室與私門,其重輕之相去,亦不甚遠;益以自私自利之恆情,而保國為民之念,遂不如其保家全身之切焉。

參考譯文:中國在當時,人們對民族和國家之間的見解,還沒有十分明確。東漢的名士,看著前赴後繼,盡忠王室,實際大多數是為了邀個人之名,挾一忠君的口號罷了。這種忠君的意念,沿續列國並列時期,並不能國家一統有所益處,反而有時卻轉來被其所阻擾。既然演習封建制度之習,則諸侯意識裡的國家,和卿大夫之家,本來就相去無幾,於是王室和私家,孰輕孰重也就相差不大。用邀取私利的長情,行保國為民之念,於是就不如保自己身家迫切了。

①晶瑩。晶(拼音:jīng)。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晶“和”曐(星)“本是同一個字,古字形像天上的群星,本義是指星。後加聲符生分化出形聲字”曐(星)“,而”晶“成為表示星光專義字。”晶“由星光又引申為”明亮、閃耀“之義。晶瑩,此處理解為“分明”。

讀《兩晉南北朝史》第一章“總論”之(3)晉朝率相衣冠南遷和終究不能恢復北土的政治文化基因是什麼?

讀《兩晉南北朝史》第一章“總論”之(3)晉朝率相衣冠南遷和終究不能恢復北土的政治文化基因是什麼?

劉、石肆虐,北方之名門巨族,相率遷地以圖自全,鮮能出身犯難者,由此也。夫既徒為保家全身之計,則苟得沃土,自必如大月氏之西徙,志安樂而無復報胡之心。東晉之名流,率圖苟安而怠恢復;其挾有奸雄之才,而又為事勢所激者,遂不恤為裂冠毀冕之行;以此。

參考譯文:劉淵、石勒肆虐之時,北方的名門望族,紛紛遷到南方以圖自我保全,很少有能夠挺身而出的,就是這個原因。既然僅僅為保家全身,一旦到達能夠安身立命之所,就如大月氏西遷,就沉溺安樂而喪失打敗胡虜收復失地之心。東晉的名流,大都苟且安生而怠於恢復失地;其中懷有雄才大略才能的人,被事勢所激變者,於是不惜背棄王室,都是因為要自我保家全身。

夫當時北方之士大夫,雖雲不足與有為,然南方剽悍之氣,固未嘗減。使晉室東渡以後,得如周瑜、魯肅、呂蒙、陸遜者而用之,北方之恢復,曾何足計?其實南方之人,蓋亦有圖自立者,而事不易成;北方之名門巨族,挾一王室之名以來,自非其所能抗;而南方之政權,遂盡入北來諸族之手,其何能①淑,②載胥及溺焉。直至北府兵起,江、淮剽悍之氣始有所籍以自見,然積弱之勢既成,狙詐之習未改,日暮途遠,雖絕世英雄如宋武帝,亦不能競恢復之緒矣。

參考譯文:當時北方計程車大夫,雖說不足有為,然而南方的剽悍之習氣,還沒減弱。假如晉室東渡後,得到像周瑜、魯肅、呂蒙、陸遜一樣的將領並重用他們,恢復北方,也不是太大的難事。其當時南方的人,也有想謀求自立為王的人,(比如陳敏等),最終沒有做成。北方的名門望族,挾一王室的名義來到,自然不是他們所能抗衡的。於是,南方的地方政權,盡入北來的巨大家族之手,他們怎麼能撿起來,不過是隨波逐流罷了。直至北府兵起,江、淮的剽悍之氣,才藉此有所表現,然而積弱的形勢已經形成,狡猾奸詐的積習未改,長途漫漫,雖然如宋武帝劉裕那樣的戰場英雄,最終也不能恢復北方故土。

①淑:讀作shū,本義是形聲。從水,從叔,叔亦聲。”叔“意為”撿拾豆子“。”水“與”叔“聯合起來表示”在清水中撿拾豆子“。

②載胥及溺:載胥及溺:出自《詩經·大雅·桑柔》。載,句首語助詞,無義;胥,相;及,與;溺,落水。全句可翻譯為:“不過是相率落水罷了。”

標簽: 士大夫  劉協  王室  北方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