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俘虜即將斬首,臨刑大呼:讓我再說一句!岳飛急忙下令:刀下留人

作者:由 體元文史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2-07-13

靖康年間,金人入侵,中原為之塗炭。在中華危如累卵之時,無數仁人志士投身保家衛國之大業,創下了眾多可歌可泣的傳說。岳飛,他是南宋抗金戰士的中堅,無數英雄豪傑匯聚於他的帳下,創下了“撼山易,憾岳家軍的傳說”。而在岳家軍眾猛士之中,又尤以大將楊再興,最讓女真騎士膽寒。

俘虜即將斬首,臨刑大呼:讓我再說一句!岳飛急忙下令:刀下留人

楊再興,江西吉水人,祖居河南相州(今河南湯陰縣)。他自幼家貧,隨父以打漁謀生,艱苦的生活,將楊再興鍛鍊成一個有著萬夫不當之勇的猛漢。由於朝廷腐敗,楊再興投奔了賊帥曹成,在嶺南地區大肆劫掠,給前方的抗金斗爭造成了很大麻煩。

為了剷除曹成,岳飛臨危受命,帶領岳家軍火速南下。戰鬥中,岳飛指揮若定,很快平定了曹成叛軍,大獲全勝。但是就在岳家軍歡慶勝利之時,楊家興卻單騎闖營,將他們打了個措施不及。在亂戰中,岳飛的弟弟嶽翻當場被楊再興的長矛刺死。不久後,人困馬乏的楊再興被眾人打翻下馬,準備押赴刑場處斬。

俘虜即將斬首,臨刑大呼:讓我再說一句!岳飛急忙下令:刀下留人

按照常理,岳飛肯定會斬了楊再興,為自己的胞弟報仇。然而岳飛就是岳飛,他的胸襟之大,簡直超乎我們想象。在去往刑場的路上,心有不甘的楊再興突然大吼:“嶽相公,汝欲殺金賊,迎回二聖,怎麼先殺壯士?”岳飛聽見楊再興的呼喊,立即示意手下將楊再興帶到面前,他要親自審問。

楊再興被押到面前後,岳飛見他身姿雄偉,一看就不是等閒之輩。於是岳飛立刻命令手下鬆綁,並說:“你雖然殺了我弟弟,但這畢竟是戰場,刀劍無眼。我可以饒了你,但是以後你必須以忠義為本,矢志報國!”就這樣,岳飛得到了一員悍勇絕倫的猛將,而他也將成為金人的噩夢。

俘虜即將斬首,臨刑大呼:讓我再說一句!岳飛急忙下令:刀下留人

紹興三年(1133年),朝廷命岳飛平定盤踞吉州的彭友、李滿等人和盤踞虔州的陳顒、羅閒十等人,在戰鬥中,楊再興身先士卒,奮勇殺敵,立下了頭功,他也因此得到了朝廷的嘉獎。紹興六年(1136年),岳飛屯駐襄陽以圖謀恢復中原。在此之前,必須殲滅金國人扶植的偽齊政權。在鄧州,楊再興隨張憲大戰偽齊的5萬大軍。在戰鬥中,楊再興與張憲巧設埋伏,以少勝多擊潰敵軍,斬首數千人,繳獲糧草2萬石,並奪取1萬匹戰馬。

岳飛見楊再興繳獲如此多的戰馬,感到非常興奮。由於宋朝一貫缺馬,所以很難與女真的精騎爭鋒,如今繳獲1萬多匹馬,可謂是雪中送炭。於是,岳飛利用這批戰馬建設了一支精銳的重騎兵——背嵬軍,而楊再興是這支騎兵的軍官。

俘虜即將斬首,臨刑大呼:讓我再說一句!岳飛急忙下令:刀下留人

紹興十年(1140年),金兀朮率領十多萬大軍大舉南征,岳飛在郾城與敵軍對壘。戰鬥中,女真人精銳並出,祭出鐵浮屠、柺子馬等王牌部隊,試圖一舉擊潰岳家軍。而岳飛毫不示弱,立即親率背嵬軍與之短兵相接。面對如此兇悍的敵人,岳飛毫無懼色,他身先士卒,左右開弓,敵軍無不應弦而倒。楊再興見此情景,不由得熱血沸騰。為了報岳飛的不殺之恩,楊再興做出了個驚人的抉擇——單騎衝陣。

楊再興冒著敵軍的箭雨,殺入敵軍的騎兵大陣之中,他左突右衝,決定親手擒獲金兀朮。然而在數萬人中,又如何能找到坐鎮中軍的金兀朮,最終楊再興身負五十多處傷,從敵群中殺出,直殺得人馬皆赤,分不清是敵人的血,還是楊再興的血。雖然沒有斬殺金兀朮,但楊再興也親手讓百餘名女真人斃命,可謂是鬼神之勇。在岳飛、楊再興等人的奮戰之下,金國人大敗虧輸。

金兀朮不甘心失敗,他帶兵撤軍回營,準備尋機再戰。而後楊再興與李璋訓著金國人的蹤跡,率領三百名騎兵分為兩隊,靠近臨潁。七月十三日下午,楊再興的300騎兵在小商河撞上了金國的主力。面對成千上萬的敵軍,楊再興等人毫無懼意,冒著如暴雨般的箭矢,發動最慘烈的衝鋒。戰鬥中,楊再興奮勇拼殺,和手下的兄弟們殺死了2000多名金國騎兵,其中還包括金軍將領萬戶撒八孛堇、千戶一百人。

俘虜即將斬首,臨刑大呼:讓我再說一句!岳飛急忙下令:刀下留人

然而敵軍人數還是太多了,楊再興寡不敵眾,被敵人射得像刺蝟一樣,好在他身中重甲,因此還能繼續戰鬥。他每中一箭,就用手摺斷一根。在戰鬥正酣之際,小商河突然下起瓢潑大雨,楊再興最終馬陷於泥濘之中,力竭而死。而在此時,張憲、岳雲率領援兵趕到,大敗金兀朮,搶回了楊再興的屍體。最終,張憲等人懷著悲痛的心情,焚化了楊再興的遺體,燒出的箭鏃就有2斤之重。

楊再興死後,岳飛等人又一次擊潰金兀朮,將他賴以橫行天下的柺子馬、鐵浮屠全部殲滅。戰後,岳飛將楊再興葬在了小商河邊,並親自用長矛在石碑上刻下四個字“再興之墓”。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對於岳飛的不殺之恩,楊再興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給予了報償。小商河的暴雨,彷彿是老天爺在為勇士的逝去而哭泣,那一天的驚雷,彷彿在歌唱一曲悲壯的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