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元曲中的故事之去馬來牛

作者:由 海叔說春秋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2-04-17

元曲中的故事之去馬來牛

玄都觀裡桃千樹,花落水空流。憑君莫問,清涇濁渭,去馬來牛。謝公扶病,羊曇揮涕,一醉都休。古今幾度,生存華屋,零落山丘。

元好問《人月圓·玄都觀裡桃千樹》

這是詩人元好問的一首“喪亂詩”,作為金國最為著名的詩人,元好問亦難逃時代的潮流,蒙古大軍滅掉金國後,元好問淪為俘虜。因才華橫溢,受蒙古重臣耶律楚才的賞識,元好問得以擺脫奴隸身份,恢復自由身份,但亡國之痛,獨其親受,方能體會。

當元好問飽嘗流離之苦,回到闊別20餘年的故鄉,家族凋零,元好問感嘆之餘,遂成這曲《人月圓·玄都觀裡桃千樹》。此曲每句皆有淵源,終究講的是亡國之痛。曲中有句“去馬來牛”,相當之隱晦,後人多有揣測。那麼,去馬來牛,元好問究竟講了一段什麼故事呢?

元曲中的故事之去馬來牛

“清涇濁渭,去馬來牛”表面上看源自杜甫詩歌《秋雨嘆三首》。此詩作於唐玄宗時期,此時楊國忠得寵,大唐盛世漸入頹敗。當時遭遇天災,暴雨兩月,京都亦受牽連,斷壁殘垣,莊稼歉收,民生凋敝。卻不曾想宰相楊國忠隱瞞民間疾苦,居然拿著長得好的禾苗向唐玄宗報喜,欺君罔上,民間得不到朝廷賑災,死於饑饉的人,越來越多。杜甫感嘆人民的苦楚,遂作此詩,加以諷諫,詩中有“去馬來牛不復辨,濁涇清渭何當分”,概嘆社會之渾濁不堪,如同涇渭水之清濁不辨,即也是對前途的絕望。

在元好問的詞句中,如果僅僅依靠杜甫此詩,似乎並不貼合元好問的身份。畢竟作為亡國之臣,這樣的詞句倒像是在給蒙古掌權者們提出忠善的建議。而元好問終身未在蒙古朝廷為官,天命之年更是獨自編撰金國浩浩歷史,對前朝之忠誠,可見一般。因此,元好問不可能有如此好心腸的。

元曲中的故事之去馬來牛

再說說“去馬來牛”,其實最早的淵源並非來自杜甫,這還得追溯到魏晉時期。魏國曾經有本預言書《玄石圖》,其中有句話是“牛繼馬後”,聽起來對司馬家族非常不舒服,這和歷代諸多預言類似,其結局多半就是有個姓牛的人物或者跟牛相關的人物,會將司馬家族的權柄給掠奪。司馬懿對此絕不允許這種事情發生的,正好司馬家族的軍中有位叫牛金的將軍,這位將軍在南北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司馬懿擔心“牛繼馬後”的預言成為現實,便找個由頭將牛金給毒殺掉,並將身邊的牛姓朝臣全部或殺掉或驅逐,自此以為高枕無憂。

元曲中的故事之去馬來牛

哪裡知道的是,西晉末年,司馬家族經數十年時間,已將預言之事忘得一干二盡。《魏書》記載:僭晉司馬睿,字景文,晉將牛金子也。初晉宣帝生大將軍、琅邪武王伷,伷生冗從僕射、琅邪恭王覲。覲妃譙國夏侯氏,字銅環 ,與金姦通,遂生睿,因冒姓司馬,仍為覲子。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司馬懿的孫子琅琊王司馬覲,他的老婆夏侯氏被封為王妃。哪裡知道這個夏侯氏不是忠貞女子,竟與王府中有個姓牛的小吏勾搭成奸,生下了司馬睿。這個司馬睿是東晉的開國皇帝,可惜他的司馬家族血統已經不純正了。更有趣的是,姓牛的小吏全名亦為牛金。所謂冤有頭債有主,這恐怕是司馬懿也無法想象的了。

元好問用這個故事的寓意,其實是在表達金國的正統性,其對蒙古佔有原金國土地是相當不恥的,用“去馬來牛”的說法,本來就是表達出蒙古非正統性的看法,那麼要元好問到蒙古朝廷中為官,當然就不太可能了。

標簽: 元好問  司馬  馬來  金國  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