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讓你讀屏困難,是有目的的

作者:由 追夢人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2-05-29

前端時間剛看完《螢幕上的聰明決策》這本書。書中有一章講到,我們有時候看到一篇文章中部分地方採用特殊字型,是創作者為了增加閱讀難度,讓讀者更審慎地思考。

看到這個觀點,讓我有茅塞頓開的感覺。我們一直以來都認為應該選擇像微軟雅黑這種好看的字型,讓讀者更易讀。甚至常常對主題句、金句加粗字型,目的就是更好地服務讀者——就算讀者只看加粗字型,也能明白我們的文章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但我們有沒想過另一種場景,比如我們要投保,保險單有些情況保險公司不理賠,如果要站在投保人的視角,應該如何讓投保人引起重視呢?

這時負責任的保險公司或有關部門會要求涉及投保人權益的資訊必須特意標註,讓投保人事前明白。

那麼,應該如何設計保單條款,才能讓投保人認真閱讀這部分內容呢?

這就是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在某些時候,讀屏困難,其實是必要的。

人的視覺聚焦特點

試想下,當我們看到一個螢幕時,眼睛會先注意到什麼地方?

這是有實驗統計的

讓你讀屏困難,是有目的的

我們可以看到中間區域是人們注視偏好最高的地方,其次是左上方區域。

而我們在閱讀資訊時,又有什麼樣的習慣

設計師尼爾森研究人們有一個叫F型瀏覽的習慣。下圖是一個採用眼動儀測試人在瀏覽資訊時的熱度圖

讓你讀屏困難,是有目的的

瞭解了人們在螢幕前的注視習慣和閱讀偏好,我們再來說說那些關鍵的、需要使用者特別注意的資訊應該怎麼呈現?

首先要放在使用者視覺聚焦的區域,但如果只是看到了,並不能代表使用者真的認看了。這也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刻意製造讀屏困難。

讓讀屏困難,有哪些做法?

當我們在商場看到一副海報,或者路邊的一個廣告牌,經常會發現有部分字的字型很另類,我們的眼睛會習慣性去關注這些字。

這些字需要我們先經過更長時間的視覺輸入,同樣地這些資訊也會在我們的大腦經過更長時間的記憶處理,於是我們也更加印象深刻。

書中提到的一個主要方法就是對關鍵資訊採用特殊的、難讀的字型,讓我們花費更多時間停留在這些資訊上,以達到讓使用者審慎地關注關鍵資訊的目的。

書中還提到美國打車軟體Uber,在特殊天氣時,平臺會透過提高價格,解決打車供需不平衡的問題。但使用者在打車時容易忽略平臺提高了打車價格,事後卻會對平臺沒有做好事前感知,產生不滿情緒。

後來Uber在提高價格的情況,特意設計了一個複雜的頁面(告知打車提價),要求使用者先確認是否同意,才能成功下單,來緩解上面的矛盾。

可以想下如果我們是設計者,還有哪些好辦法?

或許透過遊戲化是個不錯的選擇。現在大廠APP有很多提高使用者留存的小遊戲(如支付寶螞蟻莊園)。我們可以在遊戲中植入想讓使用者關注的資訊,並讓前面資訊作為後面問題的前置條件,就能帶領使用者不知不覺完成設計者的既定目標。

這有點像我們考試時做的閱讀理解,只有先理解閱讀內容,你才能答對題目。

以大家最經常遇到的一個場景為例:APP註冊賬號時有一堆的條款,要求使用者先確認,才能完成註冊。

不太注重個人隱私、權利的使用者,往往看都不看,隨意就點同意。而其他使用者則要在一堆文字中找到關於隱私、權利的資訊。

按上面的遊戲化建議,可以考慮在使用者註冊時,讓大家找出哪些是與隱私、權利相關的資訊,使用者答對後則可順利完成註冊。

讀屏困難還有什麼更深的意義?

我們處於多屏時代,當我們在享受獲取資訊的便利性時,要謹防設計者利用人的惰性特點,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他們的圈套。

作為監管方應該提出明確的規則,有效的規範做法,約束、規範行業從業者的行為。

最後我想借用本書作者的一段話,作為結尾:好的設計不是讓眼睛看起來更方便,而是認知易用性的需求與必要難度的平衡。關鍵的原則是找到難度的正確劑量,用不流暢的資訊提醒人們慢下來,更加審慎地思考。資訊的形式應該服務於最終的目標。

我們是時候適當利用感知不流暢性減緩大腦執行速度了

標簽: 使用者  我們  資訊  字型  讀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