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命運多舛的十二生肖獸首

作者:由 阿超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2-04-07

圓明園,大家都知道,是一座極其奢華美麗的清代皇家園林,有著“萬園之園”的美譽。那麼這圓明園是怎麼來的呢?

我們大家都知道清朝是一個由滿族統治的朝代,清軍入關以前,生活在東北這片地區,大都過著漁獵的生活。從氣候上來說,東北是比較冷的,到了夏天,氣候也比較涼爽。北京雖然處北方,但是夏天的天氣要比東北悶熱得多。當清軍進到山海關之後,統治了中原,定都北京。紫禁城皇宮紅牆黃瓦,高大的官牆顯得更加密不透風。雖然有護城河的水在流動,但起不到什麼降溫的作用,所以一到夏天就特別地憋悶。

這些滿族的皇帝,一想到關外那自由涼爽的生活,就很不適應。而且據說康熙皇帝一熱的話,就會起疹子。於是康熙皇帝就開始琢磨,說不能故宮裡待著了,太憋悶,還犯疹子。那去哪兒呢?這地兒不能離北京太遠,離故官20多里外的海淀就有這麼一塊。海淀,聽名字就知道這地方水多。這塊兒花草樹木茂盛,到處都是水,於是皇帝便選擇在這裡建造一座能夠娛樂消遣的離官。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就開始建園子,這就是圓明園的雛形。裡面最主要的那個園子叫暢春園,康照一年中絕大多數的時間都住在這兒,這裡也就代替了紫禁城,成為當時真正的權力中心。在暢春園的北邊,有一個小型花園,那是康熙賜給他第四個兒子胤禎,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的。

等到1722年,雍正即位後,就把自己的園子大修特修,進行擴建,還在那裡修建了正大光明殿、軍機處這些辦公場所,所以雍正基本上就不回紫禁城辦公了。擴建後的園子基本形成了圓明園的主要格局,擁有將近200座宮殿,面積達到了3000畝。在它的周圍,為數眾多的皇家衛隊日夜巡邏,沒有皇帝的旨意,任何人嚴禁入內。

到了乾隆皇帝登基,清朝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財政力量比較充足,乾隆皇帝就更加大興土木。將圓明園的面積又擴大了許多,並且還建造了各種不同的建築風格。乾隆本身就極其富有詩情畫意,他比較喜歡南方的園林,所以就在圓明園裡修建和南方園林一模一樣的園子,可以說圓明園匯聚了南北方園林藝術的精華。歷經清朝帝王在150餘年間的建立和經營,圓明園最終發展為以圓明園、長春園和綺春園為主,以分佈在東、西、南三面的眾多小園為輔的一座大型皇家宮苑,佔地面積5200畝,建築面積達20萬平方米,一百五十餘景,有“萬園之園”之稱。

在圓明三園中,長春園的北牆界內建有一座仿歐式園林,俗稱西洋樓,由十餘座西洋建築組成。西洋樓景區呈倒“T”形,東西總長約860米,西部南北寬300米,其餘寬只有65米,總佔地面積約100畝。西洋樓的面積在圓明園中所佔比例不到2%,屬於個很小的區域性。從位置角度來講,西洋樓也沒那麼重要,整個圓明園佔地大致是一個菜刀的形狀,西洋樓在一個菜刀把的位置,翻過西洋樓的院牆就出圓明園的地界兒了。西洋樓建成的時間也晚一些,當時乾隆皇帝為什麼要下令建造西洋樓呢?

首先,圓明園裡有很多中式的東西,比如有名的“圓明園四十景”,皇上都玩膩了。再加上明清兩朝,特別是清康熙朝以來,宮廷內活躍著大量的西方傳教士,他們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為皇帝打開了瞭解西方的渠道。據說乾隆十二年,乾隆皇帝從傳教士那裡看到了西方園林景色和噴泉的圖片後,就很喜愛,就命傳教士郎世寧、蔣友仁等人設計監造了西洋樓。

命運多舛的十二生肖獸首

在西洋樓的建設中,大水法的應用成了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其實,在西洋樓修建之前圓明園內已有水法原理的應用了,如圓明園的水木明瑟和“西峰秀色”就引用了泰西水法。“泰西”古代指歐洲,意思就是說這東西是從歐洲傳來的。早期的水法應用和西方傳統的噴泉有所差別而且規模較小,在中式風格的園林中建造一個西式的水法也不協調。於是郎世寧便在西洋樓裡模仿歐洲,建造了ー個大水法。這個大水法,就是咱們今天要說的這件國寶一一圓明園十二水法銅獸首。其實,這十二水法銅獸首是“獸麵人身水力鍾”的一部分。它本來是圓明園西洋樓前的一組雕塑,同時兼有兩種職能:裝飾和報時。到了一定時辰,就會從相對應的生肖雕塑的嘴裡噴出水來。比如我們以馬首為例馬為午馬,到了中午11點到下午13點的午時,從馬嘴裡就會噴出水來,提示官裡的人:現在的時辰是午時,該幹嗎就幹嗎去。

西洋的水景和中國傳統的水景完全不同,西洋水景需要極大的動力裝置,也就是大水法。所謂“水法”,聽著洋氣,實際上是個中國詞,說的就是用水的方法。中國傳統的水景講究麴院風荷、小橋流水、易曲不易直,追求的主要就是一個“靜”字。而西洋水景就截然不同了,喜歡熱鬧,大量噴水公元17世紀,這種大型噴水池在法國和義大利都極其受歡迎。

開始,郎世寧根據歐洲的習慣,設計了大

量的人體噴泉。但是,在乾隆皇帝看來,這些東西不能照搬,不雅。在當時的中國,女人暴露肌膚都不符合道德規範,更別說在皇帝的離官裡建造裸體女人的雕塑了。於是郎世寧改變思路,改做具有東方傳統文化色彩的獸麵人身像。由於十二生肖的形象自古就有,與中國文化非常貼切而且具象,他就按此設計並鑄造了十二生肖。這十二個生肖形象帶有明顯的西洋風格,主要體現在造型都比較逼真,毛髮都清晰可見。

命運多舛的十二生肖獸首

中國傳統雕塑中,設計動物造型的時侯都不注重塑造毛髮,即使帶毛的動物,其毛髮也只是塑造成一個筒單的菊花旋兒,等等。比如你去頤和園看它的的大銅牛,那就是沒有毛的。此外,這組雕塑中,生肖牛的角是衝前的,有點鬥牛的樣子,而中國傳統雕塑中的牛,角都是沖後的,這也是一個明顯的中西方不同的地方。具體的製作過程,我們今天並不是很清楚了,但極有可能這東西是在國外完成後再運過來的,因為當時的銅版畫大量都是在歐洲做,做好後運回中國。還有說法認為當時的銅獸首一共做了兩套,一套使用,一套備用,一旦出現問題還可以換親的。過去有謠傳說,另一套在中南海。我覺得這事不太可能,因為當時的中南海並沒有像現在這麼重要。

十二生肖在中國本身就人綠極好,每個中國人對應著都與自己的生肖。郎世寧還讓每個動物都穿上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服裝。有對襟的服裝也有斜襟的服裝,衣服從肩膀往下遮蓋著整個身體。這些動物還有肢體語言:兔子搖著扇子、牛手裡持拂塵、蛇在作揖、豬懷抱弓箭。這就是最後完成的圓明園的獸麵人身水力鍾了。

這組十二生肖雕塑的頭部都為銅質,身軀為石質,中空連線噴水管。水管選用的材料都是最好的銅管,銅管貴重,今天我們都用PVC、用塑膠,因為比較便宜。百年前,你看德國人制作的下水裝置用的都是銅管,結實耐用。

西洋樓的中心建築是一座“工”字樓,這個樓就是供水用的,樓的東西兩頭是提水用的水車房,中段平臺樓下有高臺,臺上砌著蓄水池,蓄水池邊還包著大錫板,所以俗稱“錫海”。一次可蓄水多少呢?160噸。說白了,它就是一個水塔,向水法供水院子的正中間是一個噴水臺,石合南岸為子鼠、寅虎、辰龍、午馬、申猴、戌狗;北岸為丑牛、卯兔、已蛇、未羊、西雞、亥豬。每個時辰中,相應的生肖就會自動噴水。正午時分,也就是十二點時,十二個生肖會同時從口中噴出水來。清宮檔案中說,所有噴泉同時開啟的時候,水法之聲音,幾里以外都可以聽到。但是,噴水的時候聲音太大也有問題。皇帝在欣賞水法時聽不見別人說話,無法交流心中的喜悅之感,所以用了一段時間就提不起興趣了,水法也就被閒置,閒置以後,他們忽略了一個問題一一北京冬天很冷,管子很容易凍壞。再加上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設計“水法”機械裝置的法國傳教士蔣友仁病逝,當時沒人知道龍鳳水車從低處打水往高處送的技巧,這技法就失傳了。開始用人力蹬攀,用大罐打水上樓的龍鳳車沒多久就玩不轉了,獸首們便沒水可噴。後來,每逢乾隆爺要遊園時,小太監們就忙壞了,只能汗流浹背地提水上樓,等皇帝駕臨時,再開聞放水。

在這兒,我們說說北京為什麼不容易造水景呢?其實就是個簡單的問題一一北方太冷,冬天會上凍。造景用的石頭都得取那種飽吸水分的。我們都知道,冰的膨脹係數非常高,一上凍以後,這石頭就酥了。深秋下一場透雨,石頭吸滿了水,凍過以後就很容易發生爆裂,一到開春就得從新修繕。還有一個原因,我們中國人看外國的東西,多是一時新鮮,熱度持續時間有限。舉個例子,改革開放初期,房地產商都願意給自個兒的樓盤取洋名,比如“威尼斯小鎮”、“羅馬花園”、“義大利風情”等等。但今天,人們更願意起“梅蘭竹菊園”、“福祿壽喜園”之類的中國名字了。這道理都相同。

到了1860年,英法聯軍進入圓明園時,大水法其實已壞多時,大約乾隆晚期,它就壞了,所以當時應該沒有多少人町著這個東西。英法聯軍明顯更喜歡搶一些藝術性比較高的東西、一些便於攜帶的東西。十二生肖獸首與中國傳統藝術品有一定的距離,大水法再好,也只是放在院子裡的一個佈景。而且獸首由於用銅鑄造,非常重,很難搬運對當時的歐洲人來說,儘管獸首沒見過,但銅做的一些雕塑在歐洲還是比較普遍的。說起來這東西也就是做得細緻,符合西方人的審美,於是,儘管這東西沉重,最後還是被英法聯軍一股腦地運走了。

當年的圓明園,可以說是遍地奇珍異寶、古董瓷器字畫。大英博物館的東方藝術館中儲存的東晉時期大畫家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卷》;法國軍事博物館裡的乾隆皇帝御用甲冑、戰盔;法國巴黎楓丹白露宮中國館裡的金曼扎、景泰藍,這些是真正具有中國歷史文化的文物。所以,當時英、法軍隊雖然把這些曾經在圓明園工作過的獸首搬回了歐洲,卻沒太當回事兒。

到了1985年,這事兒過去一百多年了。美國的一個古董商在加州棕櫚泉別墅花園內發現了牛、虎、馬3個獸首。其中,牛首被放在浴室中掛浴巾,另兩尊銅首被當成普通的園藝裝飾品散置在花園水池旁。這些獸首是如何從歐洲到了美洲呢?我們不得而知。在古董商和主人協商後,將每尊銅像以1500美元購得。這些獸首才有了又ー次走進人們視野的機會。

在近年來的拍賣會上,這些流轉中的獸首一次又一次地拍賣出了驚人的價格。作為圓明園的象徵物、中西文化交融的見證物,十二生肖獸首的價值、意義早已不是當年可比擬的了。過去,我們面對一件文物,更多的是考慮它的藝術性,但今天,文物的社會性和歷史性也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視。

至今為止,圓明園大水法中的十二大生肖獸首已有7個迴歸中國。牛首、猴首、虎首和豬首銅像收藏在保利藝術博物館;馬首銅像目前暫時收藏在澳門;2013年4月26日,法國皮諾家族在北京宣佈將鼠首和兔首無償捐贈給中方,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早些年有訊息稱,龍首目前在臺灣儲存完好,但沒有公開,我們沒有看到。前段時間有疑似龍首的雕塑拍賣,但並未提及圓明園相關字眼,真偽難辨,尚存爭議。而蛇首、雞首、狗首、羊首至今下落不明。

歷史就是這樣,留有很多遺憾。十二生肖獸首自出現至今不過200多年,但他卻經歷了中國帝制的崩盤、民國的動盪和新中國的誕生。文物有一種天斌屬性,肩負文化責任與民族情感,十二生肖獸首以親身經歷講述了這樣一個曲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