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如何評價革命樣板戲的藝術成就?

作者:由 花千澍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15-01-10

沒有藝術成就是不可能的。單以電影版《智取威虎山》中《打虎上山》一場戲為例,從佈景,動作和音樂三方面來考慮。

自西方電影進入中國後,將戲曲與電影如何結合一直是有爭議的。爭議之處的一大方面便是舞臺佈景。傳統戲曲舞臺基本沒佈景,要說有也不過是一桌二椅。佈景存在於臺詞之中。透過臺詞表現人物所見之景,譬如遊園驚夢、桑園訪妻、十八里相送。但搬上銀幕,佈景不得不具體化。但佈景具體化後又不能破壞戲曲原有的寫意之美。所以戲曲電影中也常常採用傳統的水墨畫作為佈景,比如打虎上山中的樹林和天上圓月。並且在楊子榮上山的情節中,佈景也是放置在最後,也沒有干擾到演員的表演。單從佈景而言,電影版的智取威虎山做的不差。

再說動作。作為京劇,這部電影自然需要保留不少京劇原有的一些身段,但也不得不刪除起霸等動作。在打虎上山一場戲中,最突出的是將芭蕾舞的動作揉在其中,楊子榮上場時的踢腿大跳也非常具有美感。此亦其成就之處。

就音樂而言,樣板戲對傳統戲曲的音樂也有不少革新。京劇文場有三大件,武場則較多。但樣板戲中卻加入了西洋樂器,配樂交響化後不失美感。這些不是樣板戲的藝術成就麼

稍作補充。在二十世紀初,戲曲因其無法滿足當時社會需要而受到猛烈批判。與此同時,易卜生的社會問題劇大為興盛。一百多年來,一直有如何以戲曲這一傳統的戲劇樣式來表現當代人的精神風貌的問題。戲曲現代化和話劇民族化是一個世紀以來中國戲劇發展的兩大主線。以戲曲的形式來表現現代題材的故事會有很多值得討論的地方。個人覺得一大問題就是如何形成新的程式化動作。比如起霸,這本是表現武將上場整盔束甲的一套完整的程式動作,但在現代題材的戲曲裡,不穿靠的演員再做起霸的動作就顯得很不合適。拿戲曲來表現現代題材的故事會削減很多戲曲的傳統動作,所以在80年之後的新編戲的題材選擇轉入了歷史而較少關注當下,比如《曹操與楊修》。拋開樣板戲的政治意義不談,樣板戲可以算得上是戲曲現代化一大成果,即藝術形式上的現代性,起碼它嘗試著用傳統的戲曲形式去表現現代題材的故事。

標簽: 戲曲  佈景  樣板戲  動作  打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