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高師讀史【727】| — 探析楊守敬的書法風格 —【清代書法】楊守敬

作者:由 高師映像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2-01-30

高師讀史【727】| — 探析楊守敬的書法風格 —【清代書法】楊守敬

高師讀史【727】| — 探析楊守敬的書法風格 —【清代書法】楊守敬

高師讀史【727】| — 探析楊守敬的書法風格 —【清代書法】楊守敬

說起楊守敬的書法,我們都知道他是近代書法界舉足輕重的人物,

其真、草、隸、行、篆諸體皆擅,最具特色的又當推其行楷

。於蘇東坡、歐陽詢之外,致力北碑,晩年又潛心於顏真卿,形成蒼厚險勁的個人書風,享譽清末書壇。

他一生勤懇,著書立說,臨池不輟,邊實踐邊著述,形成了獨樹一幟的“碑帖融合”的書學思想,對清末碑學思想的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在日本,“楊守敬旋風”更是彪炳日本書壇足足一個世紀,被稱為“

日本近代化書法之父

”。

篆書

散留人間的珍珠

楊守敬的存世篆書只有二件,雖然少,但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上承先秦,下納清賢,成就不容忽視

。《浩氣還虛帖》源於先秦時期的瓦當,線條枯潤穿插,字型伸縮自然,方圓隨字而行,修長柔婉,清新而秀雅,嫵媚而挺拔,轉折處婉轉流動,尤顯稚氣之生機,頗具清代名家楊沂孫篆書風格。

高師讀史【727】| — 探析楊守敬的書法風格 —【清代書法】楊守敬

楊守敬 浩氣還虛帖

《說文解字敘》中的《倉頡》篆書軸,較之《浩氣還虛帖》更顯得穩重和安詳,線條也更加圓潤飽滿,結字也較之從容自如,字型成豎立的長方形,與其同時代的吳昌碩臨的《石鼓文》有異曲同工之妙,蒼勁而沉穩,端莊而靈動,更顯大家風範。總的來說,楊守敬的篆書雖不及這兩位大家出類拔萃,但體現出他對書法嚴謹的學習態度和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

高師讀史【727】| — 探析楊守敬的書法風格 —【清代書法】楊守敬

楊守敬 說文解字敘之倉頡

隸書

老辣生澀中尋找墨潤

其隸書作品存世17件,風格各異,凝重而神逸,結體上頗具新意,楷隸、魏碑等多種風格均揉合於其中,結體嚴整,章法秀逸,

於法度中見創新,創新中顯法度

高師讀史【727】| — 探析楊守敬的書法風格 —【清代書法】楊守敬

楊守敬 靜坐閒談 1906年作177x46。5cm

此幅“靜坐閒談”聯即為典型的以古拙險絕為追求的作品。此作橫豎處理極力追求形式的變化,不是一般隸書的平行處理,而是形成後來靈活多樣的特點。特別是在隸書蠶頭燕尾的表現上,漢隸特別是些較規範的漢隸,多是把燕尾寫得較肥大、飽滿。此作品恰恰相反,誇張了蠶頭,縮寫了燕尾。例如“談”““莫”、“道”、“靜”、“坐”、“思”、“過”字,其燕尾均輕輕帶出,大異於常。

高師讀史【727】| — 探析楊守敬的書法風格 —【清代書法】楊守敬

楊守敬 河汾宛洛 1909年作

而“河汾宛洛”楹聯整齊、勻稱、均衡,注更厚重深樸書風而不屑於輕薄佻達。其特點是筆勢沉穩,筆畫凝重,墨色濃滿,蒼拙若澀,有一種熔鑄的味道。行收筆山粗到細,由實到枯。波畫大膽放縱,橫畫起伏波動,尾端略向上伸展,蒼拙之中有飄逸,莊嚴之中見活潑。

這些作品充分反映出楊守敬學隸而不墨守隸,而是學以致用,大膽革新創造,

創造出這種獨特的楷隸體

,用筆老辣生動,結體碑帖相融,墨色枯潤成趣而自然得之。

高師讀史【727】| — 探析楊守敬的書法風格 —【清代書法】楊守敬

楊守敬 隸書四條屏148×39cm×4中國嘉德2005秋拍

楷書

平穩端莊中的奇葩

其楷書作品都端莊醇厚,結構規整,筆法圓潤厚實,用筆十淨利落,多有顏真卿《多寶塔》碑的筆意。《饒書鄰墓誌銘》用筆起收頓挫明顯,化歐、顏為己用,捺角鋒芒畢露,結體強勁。從放大的“大夫”二字可明顯的感知這些特點。

高師讀史【727】| — 探析楊守敬的書法風格 —【清代書法】楊守敬

楊守敬 文敬朱先生墓誌銘湖北省枝城市楊守敬紀念館編印

《文敬朱先生墓誌銘》是其較為工整的作品,為悼念恩師朱文敬而作。此作運筆力度強,撇捺點畫筆筆送到,雄放之氣四射,結體取六朝碑版,結構參差,古拙樸實自然,章法完整,生動有個性,似有歐書之體,顏書之筆,虞書之清媚。

高師讀史【727】| — 探析楊守敬的書法風格 —【清代書法】楊守敬

楊守敬 何君墓誌銘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從他的楷書中我們不難看岀,他屬於護法守法,對楷書沒有產生太多的興趣,用功也不在這方面。但不管怎麼說,也是

繼承傳統和經典的忠實守候者

,其精神是可佳的。

行書

碑帖交融的結晶

其行書作品98件,是楊守敬給後人留下的最光彩照人的傑作。

行書是其“碑帖融合”書學思想的結晶,是“學法不泥法”的具體實踐,也是他創新敢於人先的表現

,最終形成楊體書法渾厚韻致的特點。

高師讀史【727】| — 探析楊守敬的書法風格 —【清代書法】楊守敬

楊守敬 行書節錄白居易“廬山草堂記” 1899年作244×117cm湖北省博物館藏

其行書充分吸收了蘇東坡、黃山谷的長處。蘇東坡的用筆豐腴跌宕,結構展拓舒放,對楊守敬的影響是很大的。特點體現為

質樸古淡,老辣蒼勁,毫無雕鑿之痕跡

。後人譽其:“

既有金石碑碣的蒼勁古茂,如刀劈斧削;又有法帖的秀逸,直逼漢魏,頗有英姿,而無媚骨

。”

高師讀史【727】| — 探析楊守敬的書法風格 —【清代書法】楊守敬

楊守敬 行書七言聯 1911年作136。5×30cm×2中貿聖佳2004春拍

這幅七言聯,屬於行書中秀潤一路,用筆厚實,枯潤相間,既有學習蘇東坡的影子,更具大丈夫的偉岸氣勢,體現了他所提倡的“碑帖融合”書學主張。細看之下,其用筆是典型的帖法,墨飽秀潤,靈動自如,牽絲引帶展現出帖學的最大特徵,

把中鋒用筆作為行筆的主要思想

,與古人一拍即合。

高師讀史【727】| — 探析楊守敬的書法風格 —【清代書法】楊守敬

清楊守敬行書四條屏萍鄉博物館藏

而其長卷行書“杜甫秋興八首”與此幅行書四條屏都為楊守敬晚年所書。這麼大的篇幅,這麼多的字卻一氣呼成,渾然一體,從頭到尾,中氣十足。書作既顯帖的秀潤、流暢、生動、墨色飽滿、運筆輕鬆自如,又顯碑的厚重、磅礴、積澱、張力和大氣,其書風在這一階段已成氣候。特別是這幅四條屏中、側鋒運用得更加信手書來,嫻熟老到,透出作者“碑帖融合”的胸懷與氣魄,顯岀大丈夫氣概。

高師讀史【727】| — 探析楊守敬的書法風格 —【清代書法】楊守敬

楊守敬 錄蘇軾“贈劉景文”詩軸 1913年作146×40cm四川眉山三蘇祠藏

雖然書法在楊守敬眾多的成就中只能居於末位,但這並不妨礙他在中國書法史上“

亦足睥睨一世,高居上座

”的地位。他的書法及書學理論對後世書法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以上風格各異的書法作品形式多樣,豐富多彩,可以說是楊守敬一生“碑帖融合”書學思想的實踐結晶,是他對金石書法藝術不懈追求的收穫

。這不僅為我國晉壇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藝術財富,更為後人學書提供了借鑑。

標簽: 楊守敬  行書  碑帖  用筆  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