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覆盤2019年北外MTI漢英翻譯真題(上篇)

作者:由 外語考研達人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0-08-20

近年來,北外在MTI考試中越來越重視

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歷史哲學和審美思想的考查

,無論是先前的“天人合一”還是“孔子生平”,都需要同學們對這些“極為簡約卻高度概括”的詞彙有清楚的認識。比如“天”、“仁”、“道”、“禮”、“德”等等概念,

既要知道如何用一個句子充分概述其中的內涵,也要學會使用一個單詞簡要地指代對應概念

。2019年12月的北外MTI漢英翻譯真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現在帶大家覆盤這篇當時令考生抓狂的文字,為大家分析文字,指導考生如何處理此類文字。受篇幅所限,2019年北外MTI漢英翻譯真題覆盤分上、中、下三篇釋出。

首先我們看一下原文。

程顥倫理學的最重要特點是強調“識仁”。而“識仁”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仁”對於個人的修養及其在社會活動中具有根本性的指導作用。他說:“學者須先識仁。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知、信皆仁也。識得此理,以誠敬存之而已,不須防檢,不須窮索”。相對於大程的“識仁”,小程論仁的思想非常豐富,他仔細辨析了仁與博愛、仁與聖、仁與孝、仁與心的異同,體現了小程哲學思想的分析精神。

朱熹同意程頤的說法,將仁看作“愛之理,心之德”,認為“愛是惻隱,惻隱是情,其理則謂之仁。人之所以為人,其理則天地之理,其氣則天地之氣”。朱子特別強調“仁是溫和之物”的特徵,說道:“仁雖似有剛直意,畢竟本是個溫和之物”。朱熹認為,當我們討論一座房子時,不能只說這座房子有多大空間,還應該具體討論這座房子本身是由什麼材料構成的。房子的材料構成才是房子之體,而房子的空間多大是房子的容量。因此,在討論“仁”的問題時,要討論“仁”本身的構成與性質,而不能只討論“仁”的表現形式——與萬物為一體。

到近代之初,譚嗣同在西方現代文化強大力量的衝擊下,提出“仁以通為第一義”的新仁學思想,已經將古老的儒家“仁學”思想與近現代的人道主義思想結合在一起了,與其他戊戌維新之士一道,開啟了中國現代思想的運動。

全文520餘字,講了

一個流派

(儒家思想)、

兩個時代

(宋明理學與清末微信)和

四個人物

(程頤程顥兄弟、朱熹與譚嗣同),結構還是非常明瞭的,接著我們逐字逐句地看原文:

程顥倫理學的最重要特點強調“識仁”。而“識仁”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仁”對於個人的修養及其在社會活動中具有根本性的指導作用。

真題解析:

1。 處理中國古代人名時,我們基本上用一個插入語描述清楚其大致身份與所處時期即可,如Li Bai, a famous poet in the Tang Dynasty, is my favorite figure in China’s ancient history。或者She is very ambitious and take Wu Zetian, the only female emperor throughout the ancient history, as her idol。在這裡我們使用程顥“宋代儒學思想家”這一身份即可;

2。 說到“仁”,許多同學會想到benevolence, humanity, civility等等詞彙,其實大家可以用漢語拼音代替,但一定要在第一次使用時同樣使用插入語或括號形式做補充說明,比如understanding ren i。e。 benevolence is important或者ren (meaning humanity in general) is the key of Confucianism這樣的形式;

3。 最後,這句話中的“仁”與“識仁”有明顯的邏輯聯絡,我們可以使用從句的形式整合這部分資訊,另外,看到“之所以+是因為”的結構,同學們也要立刻想到因果關係的主流句式:

參考翻譯:

The most important ethical idea held by Cheng Hao, a Confucian philosopher in the Song Dynasty, is to understand ren (meaning benevolence in Chinese) which plays a fundamental role in guiding personal cultivation of individuals and social interaction among them。

譯文備註:

1。 除了使用be動詞的系表結構之外,大家也可以用其他的句子形式,比如:a) Under the ethical framework by Cheng Hao, (後接主句)b) Cheng Hao, a Confucian scholar in the Song Dynasty, thinks that (後接主句)

2。 對於因果關係,大家除了使用限制性定語從句之外,也可以換成別的結構:a) … is to understand ren, as this ethical concept plays a fundamental role

3。 後面的結構也可以由變換:a) …because ren is the overarching idea that guides our personal betterment and social interaction。

我們看下一句:“他說:“學者須先識仁。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知、信皆仁也。識得此理,以誠敬存之而已,不須防檢,不須窮索”。

原文解析:

1。 當時,在考場上的學長學姐們看到漢英翻譯居然還有這麼大一部分原文是文言文的時候,許多人想必都是有了掀桌子的衝動,但只要大家冷靜下來就會發現這部分內容其實並不算太難。

2。 文學家、思想家或科學家的理論觀點可以不受時態的限制,使用一般現在時即可。

3。 首先是一個前提條件“須先”,其次是系表結構“XX者,YY也”,第三句的時候同學們要及時反應過來:主語變回了“學者”,而最後一部分很明顯是一個否定並列結構,neither…nor的結構就肯定能派上用場了!

4。 除了say之外,表達觀點的時候我們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使用point out, argue, propose, maintain, hold the idea that等結構;先決條件的概念同學們可以說prerequisite或者precondition,也可以使用in the first place或on the basis of這樣的手法;

5。 而後面的結構中是一個遞進關係,用常規句式即可,“誠”與“敬”這兩個概念可以用多種詞性表達:

6。 而這裡最難的是對“不須防檢,不須窮索”的理解,這裡要教大家在考場中不能翻閱資料的情況下尋找突

破口的方法,此處線索有三:其一,防檢和窮索應該都屬於負面詞彙(因為此處是個雙重否定),

其二,前文說到的“渾然”強調的是“非刻意、自然狀態”的概念,其三,“而已”二字前面的部分已經滿足“識仁求仁”的要求,那麼同學們可以用without the need to prevent it from escaping or to seek the so-called ultimate answer of it這樣的表達,也可以籠統地說we naturally hold it in our heart without any deliberate intentions。雖然這種譯法過於概括,但總好過逐字翻譯的機械錶達!

參考翻譯:

Chang Hao argues that to become a well-educated person, one should know what ren actually means in the first place。 Ren is coherently with everything: yi (righteousness), li (manners), zhi (knowledge) and xin (integrity) are all concepts under this overarching idea。 After obtai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ren, we shall sincerely hold it in our heart with full respect without the need to prevent it from escaping or to seek the so-called ultimate answer of it。

譯文備註:

1。 仁義禮智信等常見概念請大家到葉朗先生《中國文化讀本》英文版裡去尋找,這一點就不用再多強調啦。

“相對於大程的“識仁”,小程論仁的思想非常豐富,他仔細辨析了仁與博愛、仁與聖、仁與孝、仁與心的異同,體現了小程哲學思想的分析精神。

原文解析:

1。 程頤程顥是兄弟關係,和三蘇(蘇洵為父,蘇軾蘇轍是兄弟)不一樣,大家千萬別搞錯了,這部分內容相比同學們在複習百科知識的時候就已經過了一遍,這裡的“大”和“小”我們就用the elder brother和the younger brother即可;

2。 大家在分析句子時,看到“非常豐富”這種無系動詞的判斷結構的話,不用非得在譯文中使用is very rich這樣的表達,從形容詞rich裡演化出一個enrich的概念,也會讓譯文增添不少色彩;

3。 在涉及確切的過去動作(study-studies)時,同學們可以使用非謂語動詞的形態繞過“一句話中出現多個時態”的尷尬局面

參考翻譯:

Compared to his elder brother Cheng Hao’s idea of understanding ren, Cheng Yi’s theory of benevolence is richer in content。 He studie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benevolence and universal love, sageness, filial piety or inner heart, demonstrating his analytical methodology when talking about philosophical concepts。

譯文備註:

1。 同學們也可以說the younger brother Chang Yi enriched the idea of ren by…

我們今天暫時先講到這裡,朱熹和譚嗣同的部分見下期更新哦!

標簽: ren  識仁  IDEA  benevolence  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