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動漫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可能是全網最詳細的解讀

作者:由 小栗子 發表于 動漫時間:2022-10-26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可能是全網最詳細的解讀

大家好,今天帶大家解讀一部影史經典,肖申克的救贖。

這部電影,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豆瓣評分9。7,長期霸榜各種電影排行榜單,還沒看過的小夥伴,強烈建議大家看一看這部電影。

電影大體講的是無辜的主人公安迪,被指控槍殺了自己的妻子以及妻子的情夫,並且因此入獄。

在獄中,安迪憑藉自己不屈的靈魂,抵抗住監獄中權力關係的傾軋,用一把勺子大小的鶴嘴鋤,花了近二十年光陰,終於挖通了監獄的牆壁,奔向自由。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可能是全網最詳細的解讀

這篇文章我試著解讀這部電影想要討論的主題,以及在其中反映了創作者思想中有著什麼樣的矛盾。

電影名為《肖申克的救贖》,那麼主人公到底救贖了什麼,又是從哪裡救贖出來的呢?

不賣關子,這部電影主要從三種意義上講救贖:把自由從權力關係中救贖出來,把靈魂的清白從罪惡中救贖出來,把生命的實在從虛無中救贖出來。

這三種救贖不是作為各自獨立的主題在討論的,它們就像擰成一股繩的三根線,彼此交織在一起,每一種救贖都需要在其他兩種的基礎上實現。

接下來我會分別解讀這三種救贖,然後說明為什麼這三種救贖交織在一起不可分離,最後我會試著討論創作者思想中有著什麼樣的矛盾。

一、自由

首先是自由這個主題。

有人說,這部電影的主題是自由,也有人說,這部電影的主題是希望,其實自由的能力和保持希望的能力是一回事。

永遠抱有希望也就是永遠不把自己看作是被既定的處理禁錮住的可憐生物,而是要求突破既定的處境,去追求更理想的境界。

而這就是自由,自由和希望是一回事。

所謂自由,即永遠有希望,永遠追求自己希望的東西,而所謂希望,即永遠把自己看作自由的,不肯讓自己的生活退化為完全受外在環境限制的動物性生存。

這兩者中,自由是本質,希望是表現。

人是自由的,正表現在他能面對確定的世界,卻抱有希望,這種希望是一個宣告,宣告人能夠不接受這個世界對他的安排,而有更新更好的理想。

自由的對立面正是那種想要讓人保持在非人狀態下的權力關係,因此救贖的第一層意義正是從權力關係中把自由贖回來。

電影中對權力關係的刻畫是最露骨的。

典獄長面對新入獄的犯人會有一番講話,告訴犯人們,“把信仰寄託給上帝,其他的交給我。”

這句話是從西方文明中很有名的一句話中化來的,“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

上帝代表精神性信仰,而凱撒則代表人世間的權力。

典獄長在這裡把凱撒換成自己,一方面是表明自己是這座監獄的王,是權力關係的化身,同時也表明,這座小小的監獄是整個人世間的化身,這裡發生的事在整個世間都在重複發生。

整個人間都在一種權力關係中運轉,只是外面的世界會在這種權力關係表面加上諸多修飾,而不像肖申克監獄裡面這樣,以如此赤裸裸的形式表現出來。

權力關係就是支配和被支配關係,被支配者像牲畜一樣被驅趕,活得是非人的生活,這裡的非人並不是說他們的物質條件差,而是說這種生活是與人的本性不相應的生活。

在這種生活中,人被權力馴化,就如同莊子所說的,剠汝以仁義,劓汝以是非,人是在靈魂上被肢解了的狀態。

電影也表現了權力馴化人的過程,首先是威逼,也就是透過武力恐嚇的方式迫人屈服,安迪入獄第一晚就發生了警衛長打死犯人的事,這件事極大的震撼著安迪的靈魂,對他的影響非常深刻,這一點在後面我們再細講。

另一方面,這件事給整個監獄生活定了基調,這是一個人在其中時刻會受傷害,無法反抗的環境。

這種武力恐嚇是權力關係的根基,它使人不敢反抗,在此基礎上,又有利誘的方式。

肖申克里面的人,透過迎合權力關係,與權力關係同流合汙,可以讓自己獲得優待,比如當你受到惡棍欺負的時候,他們可以保護你,可以改善你的生活條件,可以給你更輕鬆的崗位等等。

透過威逼和利誘,權力關係成功地把自己組織成一個體制,每個犯人都是這個體制的一員,他們既受體制的壓迫,同時又支撐著體制,離不開體制。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可能是全網最詳細的解讀

最後,外在的支配關係,變成了內在的心靈秩序,靈魂終於不可挽救的被毀壞了。

於是,所謂救贖就是從這種權力關係中掙脫出來,重新作為一個自由人生存。

而且,不僅要掙脫外在的有形的權力關係,連同內在的權威也要掙脫。

那麼,怎樣從這種關係中獲得救贖呢?

其實,主人公安迪做過很多努力,不僅僅越獄這一條。

安迪嘗試過憑藉自己的才能,在權力關係中獲得優越的位置,從而能有所作為。

他也確實做到了,他為自己的獄友同事們贏得了啤酒,讓他們在那一刻像是個自由人,或者說,像是個真正的人一樣生活。

他為監獄擴建了圖書館,他冒著被懲罰的危險為監獄的人播放音樂。

所有這些做法都是反抗,權力關係想讓人非人化,而他則想要掙一點人的尊嚴回來。

可是他很快明白這些都是徒勞的,權力給你的,權力也可以收回去。

他們能保護你不受惡棍侵犯,也能重新把你投到惡棍堆裡,他們能允許你擴建圖書館,也能一把火把書燒掉。

企圖在權力關係內部耍花招,創造一些希望出來,這只是幻覺。

於是,救贖之道只有一條,那就是從這種關係中脫離出來,真正做一個獨立的自由人。

而這正是安迪最後選擇的路。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可能是全網最詳細的解讀

二、清白

電影的第二個主題講的是從罪孽中贖回自己的清白靈魂。

所有人都是有罪的,這是一個很基督教式的說法,也是這部電影暗含的一種觀念。

脫去宗教的外衣,我們可以說,這種原罪說表達著一種深刻的體驗,那就是人的靈魂是不完美的,有缺陷的。

每個人內心都有些醜惡的想法,這些想法不構成法律上的罪,卻表明了人的靈魂的上的汙穢。

對這種靈魂汙穢有痛切感受的人,就有這種罪感,可能這正是原罪說的來源。

而中國古人則從人能痛感其靈魂不完滿,並且努力追求完滿這點看到人的靈魂有一種向善的潛能,從而主張性善說。

當然,這都是題外話。

電影中,犯人入獄的場景是有象徵意義,赤身裸體被沖洗乾淨,撒上藥粉,然後關進嬰兒房,哦,不對,是關進牢房,這是對人降生人世的模仿。

這種模仿也強化了這樣一種觀念,肖申克監獄是整個人世的縮影,正如犯人們是因為犯罪而入獄,人來到世間也是帶著罪的,這是基督教的原罪說。

因此,人在世間受苦的歷程,也就具有了贖罪的意味,因此,最後真正離開了肖申克監獄的,只有三個洗清了靈魂上的罪孽的人:布魯克斯,瑞德以及安迪。

只可惜,前兩人面對罪孽而贖回了自己的清白,卻沒從權力關係中贖回自己的自由,最後布魯克斯自殺了,他已經完全喪失作為一個人去生活的能力,而瑞德則在安迪的感召下,開啟了另一個救贖的旅程。

需要說明的是,在電影語境中,安迪也是有罪的,他的罪在於沒有盡好丈夫的責任以及動了殺心,這種罪當然與法律無關,這是一個人深刻反省自己靈魂的時候,所看到的自己靈魂的缺陷。

那麼,如何從罪孽中贖回自己的清白靈魂呢?

電影透過瑞德的兩次假釋聽證會作出回答,要想洗清自己的罪,需要承認自己的罪,並且作出痛切反省。

兩次聽證會,第一次瑞德表示自己已經是全新的人,假釋沒透過,第二次他對於年少的自己表現出一種深切的痛感,於是假釋通過了。

因為只有這種痛感才是遠離罪孽的標誌。

整個監獄中,包括安迪在內,只有瑞德認為自己是有罪的,到最後,安迪也認識到自己的罪,並且痛加懺悔,於是當天晚上他實現了自己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可能是全網最詳細的解讀

三、存在

電影的第三個主題,是從虛無中把自己生命的實在贖回來。

這個主題比較隱晦,但是電影裡面有很多線索提示。

安迪入獄第一晚,警衛長打死了一個犯人,我上面說過,這件事震撼著安迪的靈魂。

第二天吃飯的時候,安迪問這個犯人的名字叫什麼,可是沒有人知道。

這個人來到世間,連名字都該還沒有,救贖之路還沒有開始就死了,他的生命有什麼意義呢?

其實這也基督教裡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很多孩子出生後,連洗禮都沒有進行就夭折了,按照基督教的原罪說,這個孩子的靈魂是要下地獄的,可是,這不是太不合理了嗎,他還沒開始自己的人生啊。

這裡是名字這個線索第一次提示。

第二次是安迪本身,安迪最開始買鶴嘴鋤並不是打算用來越獄的,他只是用來雕刻以及在牆壁上刻下自己的名字,只是在刻名字過程中,牆上點下一大塊石頭,這才提示他一條逃出監獄的路。

其實這是一個設計很巧妙的情節,一個人企圖留下自己存在的痕跡,追尋自己生命的實在的努力中,包含了一條救贖的路。

這是名字這個線索第二次出現。

第三次是布魯克斯,他在自己上吊的樑上刻下了“布魯克斯來過。”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可能是全網最詳細的解讀

名字為什麼這麼重要,因為這是一個人最低限度的存在。

可是這種最低限度的存在終究不是那種能充實人的生命,讓人生命有意義的實在,後者才是安迪要追尋的。

可是這種存在是無法在權力關係中求到的,在權力關係中,只有權力本身是實在的,所有人都是權力的木偶,人過得是一種被支配的非人生活。

生命的真正實在,只有在脫離權力關係,成為每片羽毛都閃著光彩的自由人時才能實現。

所以,要麼在權力關係中,任自己的生命在空虛中白白流散,要麼真正作為一個人活著。

要麼忙著死,要麼忙著活。

安迪選擇了後一條路。

以上就是《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所要表達的三個主題,這三個主題是密切結合在一起的,追求自由和追求靈魂的清白不可分離。

基督教是承認人的自由意志的,但另一方面,根據原罪說,人的自由意志總是會在原罪的影響下,去做罪惡的事,因此自由意志是受限的,因此只有洗清靈魂中的罪惡,意志才能真正自由的轉向善。

因此,在承認自己的罪,並痛加懺悔前,安迪是不能獲得解脫。

而清白的自由靈魂,正是生活有意義的條件。

這樣,三個主題就擰成了一股繩,共同被表達出來。

最後,我試著分析一下作者思想中的矛盾態度。

在表達第一個主題的時候,創作者是極具批判鋒芒的,他刻畫了肖申克這個權力系統對人性的毀滅性影響。

可是另一方面,基督教思想的影響,阻礙了這種批判的鋒芒,肖申克監獄被刻畫成一種惡,可是犯人進入肖申克是他自己的罪導致的,肖申克是一個必要的惡。

必要的惡也是政治學中的一個概念,國家組織也經常被形容為必要的惡。

肖申克是必要的惡,可是人要實現其自由,實現其生存的意義,又必須從這種必要的惡中解脫出來,這就造成了一種矛盾關係。

於是我們看到,創作者對安迪最後獲得自由的描述是很曖昧的,安迪最後落腳的地方沒有過多著墨,始終隱藏在一片神秘的霧中。

它好像是海外的一座孤島,一個沒有人管理的地方,一個脫離人類社會的桃花源,一個夢想中的烏托邦。

至此我們明白了,這部被視為熱情謳歌自由與希望的電影,它的創作者對於在人世間獲得真正的自由持一種多麼悲觀的看法。

可能,也正是這種悲觀,才激發人對自由與希望如此熱切的讚美。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可能是全網最詳細的解讀

標簽: 安迪  救贖  權力  自由  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