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動漫

阿爾丁夫·翼人的長詩巜沉船》為中國百年新詩提供了史詩寫作的一份樣本

作者:由 容暢 發表于 動漫時間:2023-01-20

阿爾丁夫·翼人的長詩巜沉船》為中國百年新詩提供了史詩寫作的一份樣本

阿爾丁夫·翼人的長詩巜沉船》為中國百年新詩提供了史詩寫作的一份樣本

阿爾丁夫·翼人的長詩巜沉船》為中國百年新詩提供了史詩寫作的一份樣本

阿爾丁夫·翼人的長詩巜沉船》為中國百年新詩提供了史詩寫作的一份樣本

阿爾丁夫·翼人的長詩巜沉船》為中國百年新詩提供了史詩寫作的一份樣本

阿爾丁夫·翼人的長詩巜沉船》為中國百年新詩提供了史詩寫作的一份樣本

阿爾丁夫·翼人的長詩巜沉船》為中國百年新詩提供了史詩寫作的一份樣本

阿爾丁夫·翼人的長詩巜沉船》為中國百年新詩提供了史詩寫作的一份樣本

阿爾丁夫·翼人的長詩巜沉船》為中國百年新詩提供了史詩寫作的一份樣本

阿爾丁夫·翼人的長詩巜沉船》為中國百年新詩提供了史詩寫作的一份樣本

阿爾丁夫·翼人的長詩巜沉船》為中國百年新詩提供了史詩寫作的一份樣本

傅天虹 周映頤

概述:《沉船》是一部關於民族精神史的“創世紀”,是一部關於中華民族的精神史詩。

———中國當代著名作家溫奉橋

阿爾丁夫。翼人是我國一位中生代詩人,是著名的撒拉族詩人,他的作品在當代詩界具有廣泛的影響。阿爾丁夫。翼人擅於抒寫具有宏大格局的長詩,代表作《沉船》就是一部傑作。

《沉船》將對生命的理解、閱歷與感知溶入慣常的意象,繼而擴大至對民族、家園、文明的觀照。詩人對漢語新詩注入鮮活的血液,詩行中蘊含著撒拉族原生態的簡潔、雄渾、自由之美,令漢語本身迸放出更為熾烈的熱度,《沉船》讀之令人震撼且始終摻雜了一絲敬畏。 “?”——讀書名,心中率先畫出的是問號捧起阿爾丁夫。翼人兄的《沉船》,醒目的標題牽動讀者的情緒,是在寫一艘“沉船”嗎?心中率先畫出的是問號。讀之即被詩中沉鬱、厚重的的歷史氣氛感染,沉浸於其中。字裡行間,多重的情緒及意蘊交織雜糅,滲透在《沉船》長詩中的每一個角落。走近“沉船”便彷彿靠近了其所置身的一條承載著民族、人民、歷史的河流,船隻在河流中渺小猶如星點一般的漂木,卻又賦予著河流、山川別樣的景緻,追隨其生命湧動的步調。在航行中,關於它的狀態曾被這樣描述“凝視很久/卻沒有逃遁的船隻。”[①阿爾丁夫·翼人:《沉船》,四川文藝出版社2013年版,第5頁]、“黃昏時屬於我的孤舟摸索著出岸/一時擱淺在南北兩極夾縫的地帶/恍惚中領悟交替的白晝/”[②阿爾丁夫·翼人:《沉船》,四川文藝出版社2013年版,第10頁];有時它真像一艘“沉船”,遭受風波及磨難卻不被輕易道出其宿命的走向。這艘船是否真的已經沉沒也是世人關心的問題,從橫向上而言,河流在方向上的流動操控著船隻前進的方向,而從縱向上則是時間和歷史對它的不斷磨損與消耗。但這顯然不是“沉船”,這是風浪中一艘“肩負沉重”的“船”,強大的驅動力令它即便在惡劣的環境中也能緩緩前行。 因而,承載著船隻的自然力量——河流則成為了本詩出現率極高及值得關注、探討的意象,在長達56節的全詩中,河流及其相關的意象反覆地出現。常言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河流正是承載著船隻前進的基底與力量,伴隨著船隻一同前進,河流是船隻命運的主宰。河流是滋養大地的母體一般的存在,“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對於河流,人們總傾向於幻想它是流向大海、通向自由的道路,但同時,對於陸地、山川而言,河流仿似一把尖銳的刀,縱橫交錯,川流不息,世界恰是這樣一條在單純、肆意的力量中航行的大船,不顧一切地前往遠方,在途中被暗流一捲而轟然陷入沉默和昏暗。一系列對河流意象的多重解讀也意味著沉船意蘊的多元化,沉船從遠古駛來,是一艘巨大的船,它承擔的身份既是個體生命、甚至是在時代的澎湃淵流中四散的群體或是一個遭受滄桑歲月的洗禮,經歷了磨難和困苦的民族;亦是以一己之身裝點了歷史長河的文明與符號。沉船並沒有沉沒,目標在牽引著它,它載著這沉甸甸的分量,穿過了漫長的日夜,一直在前行,從未停息。河流與船隻的相遇恰是宿命的相互聯結與成全。而時間則是“沉船”命運的又一主宰者。翼人叩問道:試問何處是我美麗的家園/何處是我肥沃的土地。[③阿爾丁夫·翼人:《沉船》,四川文藝出版社2013年版,第54頁]時間向前奔湧之時,分散了家園更打散了行進的方向。船隻興許在迷離中逐漸消失在河流與天際的交接處或隱於山巒,最終溶於茫茫的宇宙。但為著尋回美麗的家園、自然的原本面目,為著滿載民族的燦爛光輝在河海上航行,也或許只得在時間的間隙內穿梭,即便是在隻言片語中拾獲殘敗的磚瓦,在狹小的縫隙中挖掘殘缺的寶藏,也要從不停息地回溯、歸還永恆的精神家園。即使前方有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在等候著,這首大船是不會沉的。“當你看到世界似是而非是你將在自己的周圍壘起一座又一座幸福的墓園種植青春和歡樂同時也埋下了蔚藍的新月” 這段略顯悲愴、魔幻卻又篤定的詩行,也許無法解讀沉船的命運走向有著什麼樣的前因後果。但可知的是,磨損甚至乎湮沒亦然無法定義船隻的明暗或凋零。“墓園”滿溢著幸福,種植著“青春與歡樂”,這像是無數英雄史詩中渲染的壯麗場景與悲壯的情緒,而詩行中對沉船命運留下的懸念則賦予了它更為多樣卻滿溢信念的答案:無論命途的背景是瑰麗或是荒蕪,是輝煌或是貧瘠,始終有人甘願為其掌舵,踽踽前行。這艘“肩負沉重”的“船”從遠古駛來,又在風浪中堅定地駛向未來。 “,”——總在行進中,這一艘“肩負沉重”的“船”“從彼岸傳到此岸從此岸傳到彼岸 回聲,溯河流而上繞過懸崖而隱入天際” “此岸”與“彼岸”間的互動遊走猶如一個鮮明的逗號,這便是《沉船》帶給讀者的第二重體驗:意味著未完成,意味著存在的變數,意味著這一切正在發生。隨著詩行的推進,讀者心中的疑竇興許漸漸消散,但卻進一步發掘詩句中凝結的彷彿不僅僅是詩人個體的生命感悟與思忖,更是從心底深處激盪而起的對歷史、時代、命運複雜而嘶啞的拷問。詩人李犁評論:“這是一條從遠古駛來的大船。船體已經破舊,有些零件也發生了故障。它拉載的是一個民族,穿過了黑夜和矇昧,終於獲得了自由和文明。這個民族本身就是一條大船,有著滄桑和苦難,光榮和夢想,但到了今天,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和迷茫。這是一部悲天憫人的大詩。作者用自己充沛的元氣和大氣吟唱它所經歷的黑暗與光明、死亡與誕生、野蠻與文明、屈辱與尊嚴、流血與和平,還有未來與期待。作為撒拉爾族的後裔,翼人主動用他的英雄氣質為這個民族奏一曲磅薄的史詩。從這個意義來說,它也是更多民族、負國家,甚至人類在漫長的歲月中緩緩前行的簡史。所以它的意義越過詩歌本身,進入到對人類的現狀和未來的思考和詰問。”[⑥李犁:《沉船詞典——解析阿爾丁夫·翼人長詩<沉船>的哲學意義》,《沉船》,四川文藝出版社2013年版,第7頁] 在翼人的筆下,整個華夏亦彷彿變換成為一條清濁自辨卻不斷湧動向前的河流,在宇宙與時間流淌的存在及虛無中找尋著自我的平衡。這是一艘永遠也不會沉沒的船,雖然一路顛簸,歷史的長河中充滿了無數坎坷與艱險,但是中國人的氣節始終都傲然屹立於世界的叢林之中,揹負著振興民族的責任,胸懷宏大的家國情懷,以阿爾丁夫。翼人、吉狄馬加為代表的一代詩人,從八十年代的歷史縱深處走來。在他們的身上始終纏繞著一代人的愛恨,其筆下的生命體悟往往都纏繞在相類的時空節點。他們渴望漂泊、渴望尋覓一處安寧之地、渴望流浪後對自我、故土的縱深式尋根,但土地卻在物慾的海洋中與這群從八十年代漂泊而來的旅人相撞。現代社會彷彿已然逐漸變遷成為《景觀社會》中所描述的境況:“景觀的功能就是運用文化去埋葬全部歷史的記憶。”[⑦ [法]居依。波德:《景觀社會》,王昭風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7頁]當文化已經逐漸迷失在現代景觀繁複華麗的包裝下,被物慾和名利包裹的嚴嚴實實,觀眾是否只得成為漠然的旁觀者?我們可知的是,船隻的生命已經經受過歲月漫長的打量與洗禮,卻仍舊前行。這便是為何我們需要《沉船》這樣振聾發聵的作品,作為一首少見的史詩性的作品來喚醒冷漠的旁觀者,其刻畫及呈現了歷史對記憶與想象的有機結合,對單純選擇視而不見的集體無意識狀態的反抗。這樣的努力猶如寶貴的燈塔,在閃現的光點中指引船隻在在迷霧中摸索方向與出路: 彼岸、此岸是廣袤河流在地理上與現實及遠方相互接壤的證據。對於離開歷史、現實家園的漂泊者而言卻更加象徵著自由、逃離,是支撐他們在冰冷的水中浸染的最後餘溫。他們悲天憫人,吟唱著一首又一首華夏民族的讚歌,嚮往著目不可及的彼岸則讓浪潮時刻拍打靈魂的核心。但我在詩行中禁不住想著:彼岸究竟在何方?山的背後是否是勝境,河流又是否把彼岸送達掌中?道家有言:“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貪求、慾念令人時而忽略一個也許富有爭議性的討論:是否彼岸正在腳下,但雜念卻讓人在未抵達真相之前又渴望跳脫到籠罩著神秘感的他方。人們投身於迫不及待、漫無目的的行走及追逐,而後將迷失的變遷看作理所應當的過程。家園又坐落在何方?是否正是在人們腳下始終羞於呈現和袒露懷想之情的土地?歷史的回聲自遙遠的時空毫無蹤跡的傳來,正在此間成為烙刻在詩人及人們腦海中揮之不去的證據。掙脫出疑問的苦痛情緒後終得落落大方展露盤踞於河心上從未停頓的滾燙浪潮:“當一輪鮮紅的太陽 從東方升起成千上萬的人以生命為本以自由為舞滑向歷史最深層的一隅” 東方升起一輪紅日,象徵了勃勃的生機與對生命、歷史、源泉的不懈追尋。真誠的熱度閃著殷紅的光,毫不猶疑地穿透歲月裡的哄騙與迷霧,反抗著冰冷的鋼筋水泥內架起的空洞與虛偽,一鼓作氣地發出最後的絕唱與怒喝,即便以生命為籌碼亦要以自由之姿在無可扭轉的時空中尋得自己與大地的精神救贖。“它縱然紅紅火火縱然生生死死卻依然長嘯嘶鳴” 真理帶著亙古傳遞而來的血性。此時我彷彿切身感知到了“沉船”的命數,它在這樣看似灰暗的河流內飄蕩,一眼看去彷彿搖搖欲墜,危機四伏,卻始終在歲月橫衝直撞的軌跡內負重前行,尋得一方得以沉穩呼吸、兀自嘶吼的自在天地,在這片廣袤的天地中,雖然時間的流逝與社會的動盪離散了家園,攪亂了船隻航行的方向,使其陷入暫時的困頓。但是迷惘的旅途興許在苦難的風波中竟成就了一艘永不沉沒的船。沉船在狂風驟雨中仍舊選擇以自我去丈量廣袤的時間與空間。在觸礁後又再次捲土重來,暴風雨為它助力,翻滾的浪花從船底騰起,託著船隻上升,它的底氣與豪邁大抵來源於河流根源始終煥發遑論悲喜的生命之力:“而另一支小小的生命重又快樂地誕生吹奏無言的情思與河流結伴而行” 生命、文明彷彿是一個迴圈的圓圈,不斷更迭卻維繫著永恆的秩序,週而復始地交雜於河流的生命流線之內,更新著圓圈內的血液。“沉船”會沉沒嗎?不會,它彷彿永遠揚起高傲的風帆在尋求宇宙、自然天性內關乎解放的需求與想象。在時間的暗流內“吹奏無言的情思”,與天地自在地以流動的音符展開交談。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用盡餘力也緊緊地抓著最後一根繩索。也許生命、文明的力量不在乎如何遭逢逆境,而是在逆境中以卑微的形態迸發出生命的強勁與偉大,仍能生生不息。我想這是一條永不沉沒的船。一艘承載、揹負了家園的心願與苦難卻仍舊頑強不斷地行駛的船隻。胸懷天下的家國情懷為其掌舵,沸騰的血脈成為它的風帆,苦難變成了前方照亮路途的明燈,這一無畏而堅韌的奇蹟值得所有讚歎。閉上雙眼,我想那河水縱使濤濤,也要在迷濛的夜色中小心翼翼地捧起這樣一個熠熠生輝的心願。 “!”——歡呼吧,這一艘永不沉沒的船“歡呼吧 我的子民們是你們拯救了又一個民族的精靈看到眼前的現實 風風火火正在化為重天的麗日我的心已得到片刻的安寧” 隨著船行,彷彿遊蕩及重驗了歷史刻在河岸的聯想。愈讀《沉船》,我的心境愈是渡過了盤桓在水面的疑惑與激昂,在鉛字中得到了寧靜的共振,而在這片寧靜之中,心底卻時而被激盪起了猶如將石子投注于波心那一刻時的綿延感慨。什麼樣的船隻在航行中不會沉沒。我的心中浮現了這樣的景象:乾癟的船隻獨行在歲月的洪流中,但歲月、歷史的大河縱然滿布危機卻仍以奔湧的洪流承載著船隻的重量與命運。換言之,河流又何嘗不是船隻的夢土與家園呢?船隻看似被逆流的命運、山巒間無從決定的險灘裹挾。但是,這恰恰是一個悖論性的話題,自文字誕生而來,有哪一代人能夠完全跳出時代的命運與脈搏?翼人也清晰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在採訪中他曾這樣強調:“詩歌不需要保衛,詩歌和社會需要互動和融合。我認為詩人的努力是內在的,需要從反思自我出發去審視人生和社會,去喚醒和適應社會的審美需要。”[⑫ 周春榮:《貴州詩歌的興奮點與詩歌的“五個關於”——對話世界伊斯蘭詩歌研究院中國分院院長阿爾丁夫-翼人》,貴州日報2014年5月8日]而翼人的《沉船》恰是把握到了中華民族深植於血液內的詩學品質,遊刃有餘地行走在古與今的空間之中。在他筆下的詩性國度折射了詩人在現代性思潮中對於文明、現代的思考與守護民族文化主體性價值的極強使命感。他具有極為廣袤的宇宙意識與清醒而深刻的悲觀意識,因而,在詩行中他更加嘗試進一步地提供了對於問題的根源性認識甚至於解決方法的探討與挖掘:“但我的回答仍是天地合一 也只有一種水和水的齏粉 才能夠扼殺饑荒 並且真實地面對自己” 可見,在面對世界這些紛雜的大與小、沉默與喧囂、存在與虛無的各類二元的碰撞與對話,凡人不停選擇出走、逃亡這樣充滿浪漫色彩的字眼與方式,卻拒絕嘗試“真實地面對自己”。《河伯與北海若》中就已展示了古人對於有限與無限的探討,對“返璞歸真”的重視與強調,即便放諸今日也同樣具有巨大的能量與啟迪。“水和水的齏粉”正是打碎了事物間有形的界限與形態,將宇宙萬物混同齊一的曠達與包容直觀化地呈現在拒絕真相的人們眼底,抵禦人類內心永無休止的飢餓感所掘出的深淵。不拘泥於一隅空間內呈現的有形事物的態度亦彰顯了翼人對美學的執行意識與拿捏的巧妙:噴薄的靈感及對氾濫的自制。兩種力量的遇合像極了太極的八卦,圓融了所有鋒利的衝突與矛盾。這恰是東方的、中國的核心智慧,是天人合一的思維站在現代的堤岸邊對歷史的真誠眺望。天人合一不僅僅是一種思想,更是一種狀態,這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它倡導追求和諧,解放人的本性,摒棄掉名利與私慾的矇蔽,迴歸到人最原本、最自然的狀態。在古巴比倫、古印度、古埃及和中國這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中國的文化沒有遭到斷絕,屹立至今,回首觀望其他三個文明古國,其文化都遭到了破壞。中國正是憑藉天人合一的和諧思想,從古延續至今,連綿不斷。這樣一艘巨大宏偉的船不會沉沒,如今它也豎起了文化自信的旗幟,將會在世界這一廣袤無垠的時空之中前進得更加遙遠。“憑這真誠的心靈之舟橫渡永恆的河流” 只有秉持著真誠的心靈,才能不斷靠近精神上的淨土與家園。那麼什麼才具有真正充沛而不絕的力量,成為永恆的支援?我想,沒有什麼比在這片土地上生長出來的漢語,更能成為詩人永不變改的信念與歸宿。漢字是迄今為止使用時間最長的一種文字,一種文字便承載了一個國家的文化,漢字文化博大精深,每一個漢字都是中國文化的代表,每一個漢字都是中國精神的最高體現,只要文字還在,它的意義就不會改變。漢語新詩的身上承載著一個民族、國家最為寶貴和凝練的精神核心與心靈歷程。翼人雖是一位民族詩人,但他的詩歌與想象卻有著不囿於地域、文化的真誠之美。以漢語為載體而衍生的美仿似生命中原始的野性與寧靜的完整糅合,是對抗的理想主義者面對嚴峻考驗時的掙扎與反叛,也是行者在生存中對終極生命的不斷理解與反覆超越。漢語之美,美在它代表了中國的文化風骨,見證了中國文化從誕生之時到現在所留存下來的無價之寶。漢語新詩容納了古典詩歌中的美學成分,又對被現代詩席捲而走的文言文進行“復古”,重新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使其綻放活力。我想只有在生命中歷經反覆的求索與動盪後,才能誕生這樣充滿韌性與深邃的詩行。翼人始終堅持以真實的心靈、身體力行的創作去貼近這片土地最為靈動與真實的風貌與神韻。在他的筆下,我讀到了漢語洶湧澎湃的生命之美,讀到了詩人的文化信仰與鄉愁,更讀到了洶湧的文明向我踏浪而來。 也許要感恩造化令泱泱大河始終用她的聲音沉吟著屬於這個民族、屬於這個世界的詩句。正如翼人所寫:“那不是別的它僅僅是一種過程”在翼人的筆下,不乏白骨、戈壁這些冷峻的意象,但暫時性陣痛般的啃噬是通往地心深處之前必須遭逢的黯淡瞬間。生命之河、文明之河就在這樣的困頓與掙扎中得以生存與延伸,而詩人將民族的悲苦與光榮一筆一筆刻在了船體上。翼人強調詩人的創作應當秉持“在時代的深處保持自我,保衛世界的清潔。”他也親身踐行了詩人的詩歌信仰,用內心噴薄而出的英雄氣性寫就了這樣的長詩,其過程大抵猶如將滾燙的赤誠之心捧於掌紋的中心,站在天地之間不斷向內外求索與詰問著真理。從古至今,詩人皆不懈努力地為這條長河的際遇注入綿延生機,但像翼人這樣的詩人依舊彌足珍貴,他不僅為漢語新詩提供了獨特的抒情經驗和啟示。他的言語腳踏實在的土地,卻通達時間、通達通達宇宙的真相。“溼潤的眼睛早已化作矇昧的花園在期待和迷戀中 返回幽幽的靈魂深處——叩伏於母親的營地在旭光中向內陸挺進” 在《沉船》的最後,詩句中傳遞的堅定與自持的意味長久彌散於讀者的心底。詩人用詩句叩擊了讀者內心深處蘊含著深重文化歸屬感的大門。共同的母體孕育了大地上這條奔湧的河流,更孕育了以漢語為基底的文明,令我們得以迎著黎明到來之前的旭光用眼睛與靈魂見證大河與沉船在過去、現下與將來的歷程,同時,也令我們重新樹立起對漢語文化的信心,往昔,我們接受了太多西方文化的洗禮和渲染,不免有人“崇洋媚外”,所以會發出“中國的漢語文化這艘大船是否將要沉沒?”的疑問,我驚歎於翼人寫就了《沉船》這樣一首具有氣壯山河般魄力的長詩,它預言並也將證明,漢語文化這艘巨船不會沉沒,也不會停歇。三種符號也許無法將《沉船》拍打在我心上的複雜感受完滿地呈現,但堅信詩歌將會從時間深處走來,透過漢語與我們照面,交付與思考這片土地上紛雜的命運與未曾變遷的靈魂。誠然,《沉船》為百年新詩提供了“民族書寫與個性書寫相結合”的一份經驗,同時也呈現了史詩寫作的一份樣本。

阿‬丁‬夫·翼‬人‬簡‬歷‬

阿爾丁夫·翼人,男,撒拉族,又名容暢,馬毅。中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代表性‬詩人之一,穆斯林作家,中國當代十大傑出民族詩人,立馬崑崙的神秘主義詩人。他曾先後畢業於青海教育學院英語專業、西北大學漢語言文學系。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大崑崙》雜誌總編、世界詩歌研究院中國分院院長、青海省詩歌學會副會長、青海民族文化促進會會長等。 早在八十年代初,他以史詩性長篇詩歌《飄浮在淵面上的鷹嘯》《沉船——獻給承負我們的歲月》等優秀詩作豐富了中國詩歌寶庫。經30多年來他一直致力於長篇詩歌創作。代表性作品有巜蜃景:題在歷史的懸崖上》《新月上的藍寶石:十月的撒拉爾》《水裡的子斬斷風:牧羊人之歌》《蒼茫瞬間:播種時間的美》《荒魂:在時間的河流中穿梭》《錯開的花:裝飾你無眠的星辰》《光影:金雞的肉冠》《古棧道上的魂》《西部:我的綠色莊園》《撒拉爾:情繫黑色的河流》《波斯之旅》《詩人之劍》《母語:孤獨的悠長和她清晰的身影》巜耶路撒冷》等。他還主編了《中國西部詩選》巜撒拉爾的傳人〉第一集和第二集、巜詩人傳》、巜“崑崙詩派”作品賞析》等。作品被譽為“民族精神的詩歌化石”、“人類前行的精神簡史”、“不斷淬鍊的精神升階書”、“高原上的詩魂—阿爾丁夫·翼人”、“《沉船》是一部關於民族精神史的“創世紀”,是一部中華民族的精神史詩”(著名文學評論家溫奉橋評語)等。

詩作目前已被譯成英語、日語、孟加拉語、德語、朝鮮語、波斯語、韓語、印度語、西班牙語、羅馬尼亞語、阿拉伯語等多種文字發表和出版。其作品及理論主張在青年讀者中具有廣泛影響,為中國西部詩最具影響力的“崑崙詩派”代表性詩人及中國當代十大傑出民族詩人。

作品入選巜二十一世紀:中國文學大系·詩歌卷》巜百年新詩經典解讀》《歷屆共七屆青海湖國際詩歌節詩人詩選》《2010世界詩歌之窗》(波斯英語雙語版·德黑蘭國際詩歌節五十國與會詩人作品集》《2012世界詩人詩選》《21世紀中國詩歌排行榜》《詩刊社2011年度詩選》巜以色列耶路撒冷之鴿·世界詩人詩選》巜導盲圖:世界詩人的吶喊》《中國當代詩歌導讀·2010卷》《中國現當代傑出詩人經典作品賞析》《2011年中國詩歌排行榜》《中國當代十家傑出民族詩人詩選》(十大傑出民族詩人獲獎作品集)《2012中國詩選》《印度尼西亞與一位中國詩人》《母語之外的母語》《中韓作家作品選》等。

獲獎作品有:長詩《遙望:盛秋的麥穗》榮獲青海省人民政府第四屆文學藝術作品獎、詩集《被神祇放逐的誓文》榮獲1991年中國第四屆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2010年榮獲“中國當代十大傑出民族詩人詩歌獎”,評委會如此評價他的作品:“阿爾丁夫翼人的詩歌富有信仰的靈魂,如血脈一樣尊貴,他以三十年對詩歌的堅守與勤奮創作承襲了偉大的撒拉爾民族的精神氣質。在他詩歌龐大的心靈氣象裡,我們能夠感知他的赤誠與深厚的精神依託。他由此成為青藏高原上獨樹一幟的優秀詩人。阿爾丁夫·翼人的詩歌,是對生命信仰的提煉與鍛造,他的詩歌形如預言,屬於久遠。由於阿爾丁夫·翼人重要的詩歌成就,特授予中國當代十大傑出民族詩人詩歌獎。

2013年他再次榮獲“黎巴嫩納吉·阿曼國際文學獎”,獲獎理由是:“中國詩人阿爾丁夫·翼人,無論在現代詩的主題,還是在現代詩性的創造上,中國當代神秘主義詩人阿爾丁夫·翼人都是卓越獨異的探索者。他鐘情於長詩,他的長詩猶如屹立的長城、流動的黃河,湧動著一箇中國民族詩人身上的史詩血脈。他的詩歌浩瀚遼遠,波譎雲詭,透過整體的象徵造成一種詩歌意象與意境上的神秘和尊貴,這使他的詩篇猶如面對人間的“神示”,散佈著宗教般的光芒,照亮了世界的此岸與彼岸。在阿爾丁夫·翼人那裡,時間和空間、存在和哲理、生命和死亡、瞬間與永恆、自我與他者……所有這一切都交織在他的詩歌裡,構成了一幅原始與現代、頹廢與新生、激情與憂鬱,敞開與內斂、明亮與灰暗……不同元素對抗著的充滿張力的畫面,至今充溢著罕見的詩歌熱情。是的,他是一位足以令我們感到驕傲的詩人,但他更屬於整個人類。”

2010年他應伊朗文化部邀請參加“德黑蘭首屆國際詩歌節”,受到艾哈邁迪-內賈德時任總統的親切接見;歷屆參加“青海湖國際詩歌節”(共七屆);2011年隨中國作家協會中國作家代表團出訪美國,2012年9月赴以色列參加“第32屆世界詩人代表大會”;2013年赴黎巴嫩領受納吉阿曼囯際文學獎;2014年赴南非出席東開普省國際詩歌論壇暨姆吉瓦人道主義獎頒獎典禮;2015年出席紐西蘭國際詩歌節;2017年下旬赴印度出席地域文化論壇暨詩歌朗誦會,2017年上旬攜夫人赴沙烏地阿拉伯朝覲。

阿爾丁夫·翼人1962年生於青海省循化縣,20世紀80年代即開始創作並發表《西部我的綠色家園》,巜古棧道上的魂》《撒拉爾:情繫黑色的河流》等一系列長詩,詩集《被神祇放逐的誓文》1991年獲得中國第四屆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他既是撒拉族及中國西部“崑崙詩派”創始人,又是中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代表性詩人之一,是在海內外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立馬崑崙的神秘主義詩人”。撒拉族的源頭來自中亞的撒馬爾罕,阿爾丁夫·翼人的形象也帶有中亞一帶遊牧民族的鮮明特徵。“那出生在西域的李白,恐怕也長著這般的模樣。阿爾丁夫·翼人和李白一樣,是兩種文化的混血兒,他的詩風既有農耕文明的薰陶,又不乏遊牧文明的遺韻,這正如長詩巜沉船》所呈現的那樣它是一部關於民族精神史的“創世紀”,是一部中華民族的精神史詩”(著名評論家溫奉橋)。也正如《黃金詩篇》:“撒拉爾/珍藏千年的/秘密黃金詩卷/在十二萬張/更多熟悉的星空/永遠綻放出/今明的/三十部天象……”雖只寥寥數語,卻傳達出無盡的星空也遮蔽不住的神秘……它是“詩的黃金,是奉獻給世界的中華文化的瑰寶,被稱為“三十九字箴言”,而享譽世界”(著名翻譯家、評論家、詩人屠岸)。

作者簡介:傅天虹:男,本名楊來順,出生於1947年10月,籍貫南京,文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華文所名譽所長、文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周映頤:女,籍貫廣東,碩士在讀,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院。

標簽: 沉船  詩人  阿爾丁  詩歌  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