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動漫

劉潤對談老喻:如何跨越出身和運氣,科學實現成功?

作者:由 劉潤 發表于 動漫時間:2021-12-02

(本文首發於“劉潤”公號,訂閱“劉潤”公號,和220萬讀者一起洞察商業本質)

老喻,一個極致的踐行者,一個孤獨的思考者。

20歲就在大學創業;1995年畢業後沒有選擇包分配,而是孤身前往廣州;2003年開始房地產開發;2006年和以色列上市集團成立地產合資公司,2008年把其中一塊業務賣給紐交所的上市公司;2010年,全家移民加拿大。

而他的公眾號“孤獨大腦”,也經常探索關於人生的深度難題,成為思想的盛宴和迷宮。

劉潤對談老喻:如何跨越出身和運氣,科學實現成功?

在許多人眼裡,他是所謂的成功人士。

但他卻說,自己更喜歡“踐行者+思考者”的人生體驗。對於時代的浪潮,既願意投身其中,又謹慎地保持一定距離。關於成功,他只是更樂於探索和分享罷了。最近聽說他被邀請在得到開了一門新課,名字就叫《人生演算法》,要和你一起探索屬於你的核心演算法。

我很感興趣,他這套演算法,如何能讓人跨越出身、智商、背景、運氣,過好自己這一生?這不是“成功學”,而是“成功”背後的科學方法論。

劉潤對談老喻:如何跨越出身和運氣,科學實現成功?

1

什麼決定了人的成功?

我問老喻,在人生的一系列演算法中,哪一個決定了人能否成功?

答案是:找到可複製的能力核心。

很多人成功靠的是運氣,不是實力。運氣消耗光了,成功也就走遠了。原因是沒有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沒能複製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老喻說這個核心有兩個特點,特別重要:

第一是核心要足夠簡單,這樣才可以大規模複製。

第二是核心要能構建成系統,

像種子一樣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這樣才有生命力和抵抗力,不會被複制,不會太容易被別人抄走。

劉潤對談老喻:如何跨越出身和運氣,科學實現成功?

他舉了一個例子,海底撈。一家能把普普通通的火鍋店做到上市的企業,背後一定有它自己的核心。

海底撈的核心是什麼?

你可能會說是它變態的服務,是你要求打包一片西瓜,它給你打包一整個西瓜的熱情;是你在排隊等位時,服務員會主動為你做美甲的驚喜;是你一個人獨自用餐,會在你對面擺放一隻玩具熊的體貼……

是的,服務態度好是海底撈的核心競爭力。可是為什麼許多店學海底撈的極致服務,學著學著就學死了呢?

海底撈你學不會,真正讓你學不會的,是它的系統能力。

很多人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海底撈做的是火鍋生意。

火鍋是大眾都愛吃的,有很多顧客。不僅是很多顧客,還是很多回頭客。

而且火鍋有辦法解決中餐最大的問題,不能標準化。

中餐講究手感,做菜時油溫要八成熱,放鹽要少許……可是多熱叫八成熱?多少才是少許?

因為這個原因,所以中餐店非常依賴廚師的水平,很難實現大規模複製開店。

但是海底撈解決了這個問題。它用標準化的底料實現了對味道的品控,又用中央廚房提高運營效率,保證菜品新鮮,還構建了一整套數字化管理系統。

海底撈選擇可複製的品類,還有可複製的標準化運營,加上能構建成系統的變態服務,形成了海底撈真正的能力核心。

當你走進任何一家海底撈,味道都是一樣的好吃,服務都是一樣的極致。海底撈這條深深的護城河,別人學不來,也抄不走。

劉潤對談老喻:如何跨越出身和運氣,科學實現成功?

我很贊同老喻關於“可複製能力核心”的看法。其實我也有一個類似的觀點,也是很多人經常問我的問題,

如何實現從0到1,從1到N?

我覺得這個問題實際就是在問:如何擺脫運氣的影響,一步步走向成功?

但是成功不是從0到1,從1到N,真正的完整路徑是:從0→0.1→1→10→1→N。

為什麼?

每個人都有靈光乍現的時候,發現一個未被滿足的需求,找到一個未被解決的痛點,這時創新的火焰被點燃。

這就像上帝突然摸了摸你的頭,未來一下子撞進你的眼睛裡,起心動念的瞬間變成噴湧而出的靈感。

成功的萬里長征,終於走出第一步。

這是從0,到0。1的跨越。

為什麼只是0。1?因為這只是想法。

能把想法變成產品,才是實現0。1到1的跨越。

有了成熟的產品,就來到老喻所說的尋找“可複製的能力核心”,把一次成功,複製成多次成功。

這個階段,是從1到10。

啊?不是從1到N嗎,怎麼才到10?

不僅不是從1到10,而且我要告訴你,下一個階段,要從10退回到1。

因為要去驗證這個可複製的能力核心是否正確。要小範圍的試錯。

一把就能成功的,是天才。但我們絕大多數都只是普通人,試錯才是最保險穩妥的策略。

從10退回1,是在對比中提煉總結,找到真正的可複製性。

這個階段,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尤為重要。如果找錯了,複製得越多,死的越快。恰恰是進一步萬丈深淵,退一步海闊天空。

當我們費盡周折,終於找到“1”的能力核心時,終於可以四散開花,像細胞分裂一樣,從1到N。

藉助資本槓桿、團隊槓桿等工具,一路狂奔。

所以從0→0.1→1→10→1→N,才是從0到1,從1到N的完整路徑。

“可複製的能力核心”和“從0到1,從1到N”,都是成功路上的方法論。

成功如果都靠運氣,那麼就過得太業餘了。

高手,連成功都有套路。

劉潤對談老喻:如何跨越出身和運氣,科學實現成功?

2

哪一套模型更容易成功?

我問老喻,既然成功有模型,那在如此多模型中,哪一種更有效?

其實我更想問的是,你的成功模型和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維模型,和瑞·達里奧的原則,有什麼不同?

只看他們的模型,可以嗎?

老喻告訴我,芒格和達里奧的模型,是一種“平行”關係。

一次性把所有招法平鋪在你的面前,你需要什麼就拿走。

而他自己的模型,是一種“上下”關係,是逐漸進階的過程。

他搭建的個人進化系統,類似於圍棋裡的段位制,讓人一步步從初段小白成長為九段高手。

我很好奇,為什麼要這樣設計?

他說不管是芒格的模型,還是達里奧的原則,其實都有一個隱含的基本前提假設,學習者是一個成熟的個體。

他們假設你是一個理性的人,你是一個能獨立思考的人,你是有了足夠基礎準備的人。

你已經有了一套自己的思考系統,他們能幫助你打磨的更高效,讓你提升到更高的段位。

他們是讓你從60分提升到90分,從優秀走向極致。

可是很遺憾的是,我們絕大多數人,目前還是非理性的,是盲從的,是還沒有做足準備的。

我們不是60分,我們可能是不及格。

如何獨立思考,在我們的教育中實際上是缺失的一塊。大眾也是相對沒有實踐經驗的大眾。

在過去40年,我們雖然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基本上還是屬於機會導向,是紅利,是機遇,是運氣。我們可能從沒認真思考過關於系統的事情。

這也是為什麼,有人看完芒格和達里奧的書,覺得特別好,很有道理,但就是用不上,不知道怎麼用。

這不是他們寫得不好,而是我們沒有準備好。

假如說我們享受的是思維模型的知識火鍋盛宴,這兩人提供的就是一盤盤特別好的菜,這些菜很好吃,很有營養。

但是,但是,等你要吃的時候,竟然發現,餐桌上連一口鍋都沒有。

我們連鍋底都沒有,就想要吃火鍋,想來是特別好笑的。

他們的智慧,是散落的珍珠,他們預設我們手上拿著一根線,自己能串成精美的項鍊。但實際上,我們絕大多數人都兩手空空。

老喻說自己想做的,是先幫助大家建立一套系統思維和能力,找到那根線。

自助火鍋等以後再吃,先吃一頓安排好的大餐吧。先來個冷碟,然後是濃湯,再上個主菜,最後是甜點。一步一步,一點一點進階。

劉潤對談老喻:如何跨越出身和運氣,科學實現成功?

老喻還說,當我們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就會對這兩人的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因為我們會發現,自己原來的理解是錯誤的。

他們更多的不是教別人如何成功,他們是教我們怎樣防止失敗。

以芒格作為例子吧。芒格實際上是一個科學主義者。科學主義者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思維特點,就是證偽思維。

大家會覺得他的多元思考模型是很多很多兵器,我們不斷充實自己,從頭到腳,一直武裝到自己的牙齒。

不是的。

他的思維模型,是用來證偽的。這些思維模型不是為了支援你的決策,是為了打擊你的決策。

當我們做一個決策時,如果用芒格的思維工具來找支撐,那可能就用錯了。

他是要你來證偽自己,這些模型是檢查清單,你一項一項對照自己是不是哪裡可能做錯了。

這麼多模型,是這麼多不同的切面,一刀一刀切下去,最終切割成一顆漂亮的鑽石。

但前提是,你手裡本來就要有一顆鑽石。

老喻說自己想嘗試的,就是先幫大家找到屬於自己的鑽石。

劉潤對談老喻:如何跨越出身和運氣,科學實現成功?

3

如何實現躍遷和升級?

我問老喻,既然成功有方法論,形成系統的思維那麼重要,我們要怎麼訓練?從哪裡開始?

他告訴我,拆解到最小單元,從最簡單的閉環開始。

就像我們觀察生物時,不能用肉眼看,要用顯微鏡看,層層拆解,看到細胞的紋理和切片,甚至要研究到DNA的層面,才能對本質有理解。

怎樣算是研究到本質?

老喻說自己在加拿大學習高爾夫時,教練不僅僅是教他最基本的動作,幫助他練習,更是把他擊球的動作都錄了下來,然後用軟體一個畫面一個畫面地進行分析。

分解到最微小的每個動作,針對性地訓練和提高。

那麼在成功道路上,拆解到最微小又最有效的成長閉環是什麼?

他告訴我,是感知-認知-決策-行動。

在《人生演算法》課程中,老喻這樣形容這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感知。當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你首先要從外界去獲取資訊,這時你要充滿好奇心。

第二環節是認知。你要把各種可能性都羅列出來,評估每種可能性發生的機率。這時你要能保持灰度,接受各種不同的觀點,哪怕是你不喜歡的。

第三環節是決策。你必須作出黑白分明的選擇。即使你沒有把握,你也要發出清晰的指令。

第四環節是行動。你就變成了一個堅定的執行者,就像闖進了瓷器店的大象,要勇往直前地完成任務。

這是從感知到行動最微小,最完整的閉環。

就像生物的細胞和DNA一樣,它很小,很不起眼,很容易被忽略。但就是這樣最基礎最原始的單位,構成了人龐大的軀體。

一個個小閉環,隨著時間不斷累積堆疊,構成了我們整個人生。

劉潤對談老喻:如何跨越出身和運氣,科學實現成功?

我很同意老喻的觀點。很多人常常由於一個閉環沒有做好,就開始暴躁、失望。因為決定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心裡預設了結果,而沒有達到時就會很惱火。

可是他們忘記了,人生是一系列的決策過程,只做對一道題沒有用,要有能力去應對人生一系列的複雜難題。

一次完美,換不回人生的成功。

次次完成,才有機會迎來人生的圓滿。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說,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向下挖到最深,從認知到行動,完成一個閉環,覆盤,再完成一個閉環,一環套一環,迎來螺旋式的上升。

老喻把這個閉環總結為“好奇感知”,“灰度認知”,“黑白決策”,“瘋子行動”。

成功的躍遷和升級,就藏在小小的閉環裡。

劉潤對談老喻:如何跨越出身和運氣,科學實現成功?

4

如何應用在實際生活裡?

當我們瞭解成功有方法論,也搭建了自己的系統,日日不斷的訓練之後,要怎麼應用在實際生活中,指導個人和企業的成長?

當我們一無所有,白手起家的時候,什麼東西最重要?

老喻說,回到最開始的問題,找到自己的核心最重要。

他說自己當年在廣州時,接觸到一個朋友。這人中學都沒畢業,就跑去廣州打工。

由於自身條件的限制,找個工作挺難的,三番五次之後,好不容易找到了工作,或者說在很多人看來,甚至不能算是一份工作,只是有點活幹而已——打電話拉廣告。

這是一件特別無聊、枯燥還受氣的事,好聲好氣的問候,經常被別人粗暴的結束通話,有時還被惡語相向。

但這位老兄的長處就是特別有耐心,鈍感力特別強,一個電話不行再一個電話。

他曾經把電話打錯了,打過去那個人根本就不是目標客戶,對方几乎不可能投放廣告。但他還是堅持打了將近大半年的電話,硬生生用固執打動了對方。

後來那家公司的老闆,還專門請他去給他們的銷售做培訓,去講怎樣攻堅這種不可能拿下的市場。

過了很久之後再聽說這個人,他還是一直聚焦在當初的行業,在專業領域越鑽越深,最後竟然成為了一家上市公司的總經理。

不過他當了總經理之後,最喜歡做的還是當初那件事情,打電話。

所以,我深刻感覺到,一個人樂此不疲的地方在哪裡,就是他的優勢和天賦所在,可能就是他的核心。

一個人的核心,就是他的價值點。我們每個人都在與這個世界做價值交換,一個人的核心,一定就是最不可替代的閃光點。

劉潤對談老喻:如何跨越出身和運氣,科學實現成功?

找到核心之後,是增長,是複製,形成只屬於自己的複利。

巴菲特老先生對於“複利”的描述,最深刻也最形象:

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找到很溼的雪,和很長的坡。

當我們好不容易攢起一個球,就要不停往下滾。

滾雪球的時候,怎樣能不偏離方向?怎樣能越滾越大?

老喻說很簡單,延遲滿足和持續學習。

但正因為這兩點太簡單,以至於太多人做不到。

延遲滿足意味著不被眼前的利益影響,但偏偏很多人貪圖蠅頭小利,雪球滾到一半就不知道滾到哪裡去了。

更可怕的是,有些雪球會倒回來滾向自己,最後把自己砸死。

持續學習更是一種長期主義,學習就是那條溼溼的雪,長長的坡。

能持續學習的人,是有長期價值時間觀的人,也是能和時間和機率做朋友的人。

劉潤對談老喻:如何跨越出身和運氣,科學實現成功?

我問老喻,還有嗎?企業不可能基業長青,人也很難一直成功,怎麼辦?

湧現,轉型。找尋下一個成功。

聽到這兩個詞,我就深有體會。特別贊同。

我是海爾公司的戰略顧問,海爾轉型時,就用湧現的邏輯,用“生兒育女”的方式,在企業內部推行“小微企業”的制度。

把7萬人的龐大組織,去掉1-2萬人的肥肉後,打散成2000多個小的生命體。從此他們不再是大公司的螺絲釘,他們只為自己創業。

海爾找出其中最有潛力的團隊,透過資金支援,管理培訓等方式提供幫助,好的苗子還能進入加速器,加速孵化和成長。

也許張瑞敏有一天會唏噓不已,怎麼會是“他”成功了,真沒想到!但這都不重要,海爾這麼多子女,哪一個成功,都會是海爾的成功。

這就是湧現的戰略。湧現的前提,就是系統。用系統之力,湧現未來之美。

個人也是一樣,湧現的邏輯,就是用“整體戰勝區域性”。

老喻說成功很難設計,但是系統可以設計。當系統一直壯大發展,終有一天會跨越臨界點。跨越,就能跨界。轉型,就會成功。

所以走好每一步,走過臨界點。成為隨機漫步的傻瓜,湧現隨機漫步的美麗。

劉潤對談老喻:如何跨越出身和運氣,科學實現成功?

最後的話

所以,整個人生演算法,就是不斷進階的進化系統。

從最簡單的閉環開始,在一件件小事上積蓄力量,找到自己的核心,實現增長和複利,滾出自己的雪球,最終湧現出美麗,開花結果。

如果有人說你只要努力,就能成功,那這個人幾乎說的是“成功學”,是“雞血”。

如果有人說,你要科學的努力,就有機會可以成功,那麼說的就是“方法論”,是“科學”,是“雞肉”。

方法論是如何提高,是真正能獲得能量的雞肉。雞肉不在湯裡,不在血裡,更不能有毒。

告訴你有夢想就能實現的是雞湯,告訴你努力努力努力的是雞血,告訴你什麼都別管,我的就是最好的是毒雞湯,告訴你如何進步的才是雞肉。

有一款遊戲特別火,就叫“吃雞”。每個人都想大吉大利,但是在追尋成功的路上,要科學吃雞。

網上還有人說了這麼一段話,特別有意思:

當你發現有一個人,你說什麼他都能夠理解,溝通很順暢,你也很享受那個過程,好像找到了人生伴侶和soulmate。

但你可能只有1%的可能性找到了soulmate,99%的可能性遇到了一個情商和智商都比你高的人,因為某種特殊的原因對你使用向下相容。

這段話的意思是,認知的確分了層次和段位,低段位的人常常很難理解高段位的人,高段位的人看低段位的人卻清清楚楚,如同透明。

我們每個人都在不斷往高段位走。如果三個月之後不覺得自己三個月之前傻得不得了,那意味著自己根本沒有成長。

成長,帶來成功。

希望每個人都能早日達到九段的高度。那個時候我們再回看過去,會淡然一笑,選擇向下相容之前的自己。

然後我們也會眺望未來,距離成功越來越近,真正跨越出身、智商、背景、運氣,用科學的成功方法論,成為人生的贏家。

標簽: 老喻  成功  核心  複製  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