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動漫

騎兵淘汰了戰車,為何在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裡,車比馬要厲害?

作者:由 冷兵器研究所 發表于 動漫時間:2022-04-14

騎兵淘汰了戰車,為何在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裡,車比馬要厲害?

作者|冷研作者團隊-惡魔毛拉

字數:4012,閱讀時間:約8分鐘

編者按:有些小夥伴或許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無論中國象棋還是國際象棋裡,車比馬更厲害呢?明明是戰車被騎兵淘汰了!而且國際象棋裡的車,為什麼長得和城堡一樣,這合理嗎?說到這,就要從近代戰車再次復興的故事說起了。

需要說明的是,無論是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中的戰車原型,不是那種馬在前方牽引機動作戰車的古典戰車,那種戰車確實已經被淘汰了,它們的原型其實是15世紀興盛的近代戰車。它們因為使用方法和外形,也被稱為車壘。這或許是國際象棋裡的車形象是城堡的一個原因。本文我們就順著這個話題來講講,古代戰爭中戰車為何由盛轉衰,又如何在近代重回巔峰?

冷兵器時代的戰車為什麼過時?

說到古代戰爭,很多人會想到騎兵結陣衝鋒的宏大場面,其實在騎兵成為主角之前,戰車才是古典時代軍隊裡最靚的仔。從特洛伊時代的地中海世界,到中亞的波斯,再到中國的春秋戰國,戰車作為戰場上的霸主,存在了數百年時間。

《管子·山國軌》:“

國為師旅,戰車敺就

。”《戰國策·秦策一》:“

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

。” 中亞歐洲的很多陶器壁畫上,也有表現戰車在戰場上橫衝直撞的形象。既然戰車這麼厲害,為什麼後來大家都不再使用戰車了呢?

騎兵淘汰了戰車,為何在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裡,車比馬要厲害?

▲波斯卷鐮戰車

戰車之所以能風靡一時,主要還是同行襯托。首先,騎馬是個技術活兒,在古典時代既沒有馬鞍,也沒有馬鐙,想要學騎馬是很困難的。而古典時代因為生產力較低,沒有那麼多馬用於訓練,所以騎兵在古典時代數量並沒有那麼多。但是隨著農業生產力的發展和騎術的普及,原本屬於戰車的諸如偵察、迂迴和騷擾等作用,就漸漸被更加靈活的輕騎兵取代,而戰車便專門用於發起毀滅性的衝擊,撕開敵方陣線。

既然要從正面發起衝鋒,防禦力就很重要了。而在戰車盛行的年代,製作盔甲的材料還是各種青銅,而青銅想要提供足夠的防護力,是需要比鐵重的。這也就使得一個穿著足夠的防禦力盔甲計程車兵的重量,一匹馬是難以承受的。所以在青銅時代,重騎兵只是裝備很重,防護並不好。而戰車一般由兩匹馬共同牽引,盔甲的重量問題就不是很大了。加上早期沒有發明馬鞍,騎兵使用長杆武器的長度重量有所侷限,戰車則沒有這個問題,所以在當時,戰車的衝陣效果是好於騎兵的。

但是到了鐵器時代,盔甲重量的問題大大緩解,戰車的各種弊病就顯現出來了。首先就是昂貴,車本身其實不貴,但是訓練一位能協調駕馭2~4匹駿馬的優秀戰車駕駛員非常貴。其次,當時的戰車沒有懸掛裝置,地形透過性很差,轉彎很不靈活,想要在顛簸的戰車上搏殺也需要長時間訓練。最後,馬鐙的出現讓騎兵訓練變得更加容易,馬鞍和騎槍讓騎兵獲得了不輸戰車的衝擊力,這直接給半截入土的衝擊戰車蓋上了棺材板。

榮光重現

騎兵淘汰了戰車,為何在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裡,車比馬要厲害?

▲戰鬥中的胡斯戰車

但到了15世紀,無論東方還是西方,戰車又突然復興了起來。需要說明的是,此戰車非彼戰車,那種馬在前方牽引機動作戰車的古典戰車確實已經被淘汰了。近代戰車因為使用方法和外形,也被稱為車壘。這或許是國際象棋裡的車形象是城堡的一個原因。但其實車壘戰術也不是什麼新鮮的玩意兒,早在漢代和匈奴大規模戰爭時期,將戰車佈置成防禦工事的用法就已經出現,羅馬人在和日耳曼人的戰爭中也有用馬車結成方陣禦敵的記錄。那麼為什麼這種古已有之的戰術,能夠在15世紀大放異彩呢?最大的變數自然還是在當時戰場的新秀——火器上。

任何武器,戰術出現的原因,都要代入到時代背景中。15世紀的歐洲正經歷文藝復興運動,一提到文藝復興,人們往往會想到各種雕塑,壁畫等藝術品,但實際上文藝復興時期同樣也是戰火紛飛的一段時期。西班牙再征服運動餘波尚在,小亞細亞的奧斯曼帝國崛起,內部宗教改革鬥爭此起彼伏,大量的戰爭需求刺激著軍事技術的不斷演進。盔甲作為武器裝備重要的一環,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在當時的歐洲已經出現了可以批次生產的板甲。價廉物美的板甲讓士兵在戰場上的防護能力大大提高,其中17世紀最厚重的防彈盔甲,甚至能達到8mm厚。這使得重灌騎兵在15世紀的戰場上的生存能力異常強悍,普通的武器根本無法阻止全副武裝的板甲騎士。如何對付敵方的重甲單位,也就成為了當時軍事家們研究的頭號課題。對於有錢的大國來說倒是很簡單,打不過就加入。只要我的重甲士兵比你的多,那該頭疼的人就不是我。但是囊中羞澀的小國只能另闢蹊徑,想點便宜的辦法剋制重甲目標,而最終答案就是火器。

騎兵淘汰了戰車,為何在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裡,車比馬要厲害?

▲16世紀早期的鉤槍Harquebus,口徑19。5mm,長達到132cm

火器相較於弓弩,最大的好處就在於,可以相對容易地提升威力。你加厚盔甲,我就加大口徑裝藥。火槍和板甲就像鐵板燒烤上的魷魚——捲起來了。但是盔甲畢竟是要穿著作戰的,所以厚度也是有極限的,這使得在簡單粗暴的數值對抗中,盔甲略處下風。但火器其實也沒撈到什麼好處,那個時代的很多火器,與其說是槍,不如說是炮。早期黑火藥的燃燒速度也比較堪憂,為了增加威力只能加長火槍,又粗又長的重型火槍嚴重影響射手舉槍瞄準,這也是為什麼早期的火槍手一般會帶一個支架。

騎兵淘汰了戰車,為何在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裡,車比馬要厲害?

▲裝備重型火繩槍的火槍手

火器的威力雖然變大了,但是重量也變大了,行軍攜帶,單兵使用就變得比較困難。而且早期的火器,射速只能用非常感人來形容,熟練計程車兵一分鐘也就只能射兩發。所以面對高速衝鋒而來的敵方騎兵,往往只能發射一輪,這就使得拿著火器的步兵輸出有餘,而防禦不足,並不能有效對抗成群的騎兵。

而以上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就是車壘。火器太重了不方便行軍和使用?架在車上不就好了!面對騎兵非常脆弱?車壘本身就是堅固的屏障!正是這些原因,同一時期不少地方都出現了使用車壘列陣對抗騎兵的戰例,如東歐的羅斯人,西亞的奧斯曼人。在遙遠的中國,明軍為了對抗騎兵眾多的草原勢力,也大量裝備了各式戰車。而在歐洲,將近代戰車發揮到極致的,還要數捷克民族英雄楊·傑士卡。

騎兵淘汰了戰車,為何在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裡,車比馬要厲害?

▲明軍裝備的戰車

胡斯戰車

1419年,率領由400餘位由農民組成的起義部隊的老楊,遭到了神聖羅馬帝國軍2000人的追擊。按理說裝備,人數都佔大優勢的神羅軍隊應該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碾壓這隻起義部隊。但只見指揮官老楊一聲令下,看似輜重的7輛農車很快圍成了一個半圓形車陣,從沒見過這種操作的重騎兵們一時不知如何突破陣型。

沒等他們回過神,早已準備好的士兵拿著重弩和火槍,從預留的射擊孔向騎士老爺們發起攻擊。遭遇猛烈打擊的神羅騎士正想重整陣型,眾多起義軍從車陣間隙中魚貫而出,徹底擊潰了這些裝備精良的騎士。眼見己方精銳就這樣白給了,後面的神羅步兵紛紛作鳥獸散。這便是後世鼎鼎大名的胡斯戰車的首秀。

胡斯戰車是由常見的四輪農場大車改裝而成,戰車的側板、輪子都可以加裝上堅固的包鐵和額外的裝甲。車輛的頂端實際上是一扇可收縮的防禦護板,平時收起來可以遮風擋雨,戰鬥的時候放下,就形成了一面比車身更高的防禦護板。板上鑽出了四個三角形的槍眼,射手可以安全地躲在後面射擊。戰車朝內的方向的護板上有一個供乘員上下車用的窄門,而且還有一種特製的長木板在戰鬥時可以安裝在戰車下方,不讓敵人從下面爬過去。

騎兵淘汰了戰車,為何在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裡,車比馬要厲害?

▲胡斯車壘

胡斯戰車也並不是單獨使用的,它還擁有一套完整的戰術體系。初戰大捷後,老楊就進一步增強了戰車的土工作業能力,車上除了正常武器外,還要準備一些工兵用具。斧子、鐵鎬可以砍伐樹木,製造木板補充損壞的部件,也可以清除路障。鐵鏟和鋤頭可以在車輛外圍設定土壘、沙袋防禦炮擊,還可以配合斧子挖掘陷陣坑和拒馬尖樁。

車輪之間掛著一個木桶用來滅火和飲馬,每個戰車上都安裝了旗杆,上面飄揚著聖盃戰旗。在實戰中車壘往往會選在山坡上架設,每輛戰車之間的縫隙由手持大盾計程車兵或者帶輪子的厚木板堵上,後來這個位置甚至放上了早期榴彈炮(Haufnitze)。所以單靠重騎兵想要依靠防護優勢,突破車壘陣線幾乎不可能。

早期一輛車壘一般配備20名士兵,其中4~8名射手,大多是重弩手,2名炮手操作壁壘炮,其餘的人使用近戰武器防止敵人靠近。等到後期胡斯車壘戰術成熟後,老楊在《赫德汀軍令》下做了嚴格細緻的分配:每輛戰車編制20人,有2名駕車手、2名炮手、6名重弩手、4名鏈枷手、4名戰戟手和2名盾牌手。車壘內部卸下戰車的馱馬和少數騎兵戰馬都有專人保護,還有專門負責支援受損嚴重戰車的支援班。

騎兵淘汰了戰車,為何在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裡,車比馬要厲害?

▲胡斯軍當時裝備的三種不同的火器

胡斯戰車的核心戰術理念不是被動防守,而是靈活的防守反擊。老楊手下除了戰車,還有一支小規模的精銳輕騎兵部隊,他們都攜帶輕弩,強調機動性和襲擾戰術,戰前負責偵查地形,敵情。戰鬥中從側面騷擾進攻車壘的敵人,如果敵人數量太多,就撤回陣內下馬充當射手。等敵人進攻受挫後,馬車還可以變換陣型,這些輕騎兵便會引領步兵從戰車的間隙中對敵人發起反衝鋒,在火炮的掩護下以迅雷之勢包抄敵人側翼,截殺潰退之敵。

可以說各種火器的出現,讓過去只能阻礙敵軍進攻的車壘,搖身一變成為了遠端輸出平臺。而胡斯車壘戰術,更是將這種平臺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成為了當時歐洲最強大的戰術。雖然最終胡斯派起義軍因為經濟基礎太弱加上內訌導致失敗,但由於戰場表現優異,給予神聖羅馬帝國沉重打擊的戰車被波西米亞的僱傭兵保留了下來,繼續在中歐的戰場上活躍。

然而王權沒有永恆,一種戰術也不可能永遠制霸戰場。隨著火炮技術的發展,射程更遠,精度更高的野戰炮,成為了車壘戰術的掘墓人。1504年,哈布斯堡家族干預了蘭茨胡特繼承戰爭。傳奇的傭兵隊長格奧爾格·馮弗倫茲貝格指揮一支國土傭僕團,在決定性的文岑巴赫戰役中,依靠火槍與長炮(Culverin),突破了波希米亞傭兵率領三百餘輛馬車組成的車壘,徹底終結了屬於戰車的時代。

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靠著火器發展煥發新生的戰車,又被更加發達的火器給淘汰掉。而象棋作為一種軍事遊戲,繼承了這種記憶,所以才留下了車比馬強的規則設定。總之,天底下沒有萬金油的戰術和裝備,最重要的是能因地制宜,揚長避短地指揮藝術,而這也是軍事研究如此迷人的原因吧!

標簽: 戰車  車壘  騎兵  火器  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