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動漫

畢惠曉-鷹的重生

作者:由 畢慧曉 發表于 動漫時間:2021-01-04

拔毛斷喙,鷹獲重生

畢惠曉官方唯一授權

首頁-畢惠曉錯金玉雕工作室-淘寶網

畢惠曉-鷹的重生

近日,在市場上偶然看到這塊泥石,天然的圖案似乎形成了一隻鷹。這塊石頭人工雕刻只動用了一點點。在背後給它添加了一隻錯金的眼睛。這讓我想到很久之前看到的“鷹的重生”的故事。

畢惠曉-鷹的重生

鷹是壽命最長的鳥類,它可以奇蹟般的活到70歲,超過這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動物。然而,有一部分的鷹卻在40歲的時候就會死亡,只有大約3成可以活到70高齡。

原來,當一隻鷹活到40歲左右,它的喙會變得彎曲、脆弱,不能一擊而制服獵物;它的爪子會因為常年捕食而變鈍,不能抓起奔跑的兔子;雙翅的羽毛也會粗大沉重,不再能夠自由飛翔。這個時候,鷹有兩個選擇:一是回到巢穴,靜靜等死,一是透過150天的漫長煎熬,獲得重生。 如果一隻鷹選擇了重生,那麼它必須艱難的飛到山崖頂端,在那裡築巢。然後,它要忍著飢餓和疼痛,在岩石上日復一日的敲打它的喙,直到脫落。等到新的喙長出來,老鷹必須更為決絕的用新喙將磨鈍的爪子一個個拔出,直到長出新的、鋒利的爪子。在這兩件工作完成後,老鷹還要把那些粗壯而沉重的羽毛從翅膀上一根根拔掉,好讓新的羽毛長出來。當這150天痛苦的歷程過去,老鷹可以重又獲得30年的新生,再次翱翔在天空。 改變總是漫長而痛楚的。

畢惠曉-鷹的重生

這讓我時常想到自己,也許自己並未面臨老鷹那樣的重生時刻,也許自己的生活還不至於死亡。但目前這樣是否是我想要的生活?追求的是否僅僅是吃一頓飯,曬曬太陽?,如果還有著更高的期望。如果感到了不如意而又不甘願到此為止,那麼要改變生活,就需要去忍受一個漫長的、痛楚的過程。 有時候發現有些事情不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當發現有些事情,我並不願意去做,是否可以問一問懸崖上那隻老鷹,你如何願意敲掉你的喙、拔掉你的爪子和羽毛?謀求改變需要忍耐和行動,在自己不會做時要去學習而非懼怕,在自己不願做時要去面對而非推諉。

畢惠曉-鷹的重生

要做的事是籍“重生”這個詞來描述“改變”所需要的那種徹底感,引導自己去發掘生命的意義。至於改變能獲得什麼,這是個因人而異的問題。老鷹獲得了生命,而我們也許可以獲得我們想要的東西。事實上,改變並不總是幸福的,就象登山,每次付出很多卻並非總是能夠登頂。 所以,能將改變付諸行動,懂得承受乃至享受追求過程中的痛苦,然後勇於捨棄、再次改變和追逐,也許是人生永恆的主題。

畢惠曉-鷹的重生

畢惠曉-鷹的重生

畢惠曉-鷹的重生

每一隻鷹要活下去,必須要開始一個新的蛻變過程。作者是把鷹比喻人的。而把鷹到40歲重生代表人到中年遇到的尷尬瓶頸,如果不能突破就像鷹不能重生一樣,其可能並不一定真是死亡,而是被瓶頸所困,難有大成。所以關鍵要素是40歲,這代表中年,易經乾卦第四爻是或躍在淵,也就是說非上既下。上不去,魚還是魚,上去了,就是鯉躍龍門了。看看我們老祖宗多精煉,四個字:或躍在淵。關鍵點,換嘴,爪,羽毛。為什麼要換?是因為不適應新的需求,太過陳舊了。這裡其實是用形象的東西比喻抽象的東西。代表的真正內涵是思想,思維模式的不能與時俱進,不能更新而被社會所背離。所以需要換的是內在的思想,由思想轉變而促使行為轉變。《道德經》說:“以其病病,是以不病”就是這個道理。這裡面又引發三個關鍵詞:知識,常識,思維模式。我們知道知識是需要不斷更新的。而常識則更具有普遍性和規律性。思維模式各有不同,而健全完善的思維模式對一個人一生而言可謂十分重要。

終身學習,明大道,日省吾身。要想避免出現類似鷹的重生過不去生死玄關的境遇只有終生學習,不斷去領悟天地之道,不斷反省修正自己的身心,才能趨利避害,與時偕行。也許這才是鷹的重生的故事要講給讀者的真義所在吧。

畢惠曉-鷹的重生

畢惠曉-鷹的重生

畢惠曉-鷹的重生

標簽: 重生  老鷹  40  改變  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