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動漫

史蒂夫麥凱瑞和他的“阿富汗女孩”

作者:由 林真趣 發表于 動漫時間:2019-06-12

史蒂夫麥凱瑞和他的“阿富汗女孩”

1984年,阿富汗戰爭期間,國家地理雜誌攝影記者史蒂夫·麥凱瑞(Steve McCurry)來到巴基斯坦的難民營,在裡面的一所帳篷學校裡,拍下了他的“阿富汗女孩”:

史蒂夫麥凱瑞和他的“阿富汗女孩”

Afghan Girl,1984

她裹著一件殘破的紅色圍巾,明亮的綠色大眼睛注視著鏡頭。照片的色彩簡單和諧地組合在一起,將所有力量凝聚在眼睛裡面。但裡面包含的情感和故事是一個謎,你可以從很多方面解讀這張照片。這種閱讀理解的多樣性,能夠代表一張照片真正意義上的質量。我們重複觀看,每次都能看到不一樣的東西。有人將這張照片與達芬奇的畫作蒙娜麗莎產生聯想,因為那是一雙蒙娜麗莎式的眼睛,她被看作是“阿富汗的蒙娜麗莎“、”第三世界的蒙娜麗莎”。

史蒂夫麥凱瑞和他的“阿富汗女孩”

Leonardo da Vinci,Mona Lisa

她叫夏巴特·古拉(Sharbat Gula),被拍攝時只有12歲。古拉對這個陌生人的好奇就跟麥凱瑞對她的一樣,畢竟她從來沒有拍過照。起初,古拉還是無法直接面對陌生人的鏡頭,在老師的解釋過後,她才不再遮面。就在那麼一瞬間,光線、色彩、構圖、背景、神情,一切都是對的。麥凱瑞按下了快門,小女孩就跑開了,沒有留下任何資訊。

五分鐘的相遇過後,十七年後才能再見。

史蒂夫麥凱瑞和他的“阿富汗女孩”

首選照片

圖片編輯一開始選用的是蒙面的照片:它沒那麼激進,透露出一種兒童特有的活潑氣質。但主編有檢查備選照片的慣例,在看過備選照片也就是那張露臉照片之後,一句“This is the one”讓她上了《國家地理》的封面,一經發表便為世人矚目,成為了歷史上最令人難忘的人物肖像照之一,也讓麥凱瑞一拍成名。

史蒂夫麥凱瑞和他的“阿富汗女孩”

1985年6月刊

這一形象成為了阿富汗戰亂和世界各地的難民局勢的象徵

在當年,世人對阿富汗的瞭解並不多,一個陌生而又混亂的地方,一個被世界所遺棄的角落。這張封面成功地讓人們更多地關注阿富汗局勢和難民生活狀況,也促成許多志願行動。

史蒂夫麥凱瑞和他的“阿富汗女孩”

史蒂夫·麥凱瑞在巴黎辦展

史蒂夫麥凱瑞和他的“阿富汗女孩”

cosplay

9·11恐怖襲擊之後,美國和盟友進軍阿富汗瓦解塔利班政權,地區的緊張局勢加劇,讓人們對“阿富汗女孩”現如今的命運更加關切,但她的真正身份一直不為人所知。直到2002年1月,麥凱瑞和國家地理團隊終於起身前往阿富汗,開始尋找這張著名照片的主角。

史蒂夫麥凱瑞和他的“阿富汗女孩”

紀錄片:尋找阿富汗女孩

沒有姓名,也不知生死。多番搜尋過後,團隊終於找到了古拉。她已經結婚生子,臉變得粗糙和成熟,多了幾分恐懼和無奈,但眼睛依舊是那麼奪目。麥凱瑞一眼就認出她是那個女孩,古拉也還記得他,因為他可能是她唯一接觸過的外國人,那次也是她一生到如今唯一的一次照相。只不過,在被外界找到以前,她從來都沒有見過自己那張著名的肖像,也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出名。

史蒂夫麥凱瑞和他的“阿富汗女孩”

30歲的古拉,穿著伊斯蘭國家女性的傳統服裝“波卡”(Burqa)

史蒂夫麥凱瑞和他的“阿富汗女孩”

瞳孔匹配

史蒂夫麥凱瑞和他的“阿富汗女孩”

古拉和家人

史蒂夫麥凱瑞和他的“阿富汗女孩”

容貌不在,眼神依舊

國際人權組織數次把阿富汗列為世界上女性最難以生活的地方。在那裡,女性進入青春期後外出必須穿著“波卡”,一襲長袍從頭到腳罩著全身,就連雙眼也得由帶網眼的面罩遮住,就像監獄的鐵窗一樣。她們不能單獨和陌生的男子待在同一間屋子裡,與男人見面需得到丈夫的同意。即使塔利班政權倒臺後狀況有所改善,但女性地位在阿富汗仍然不容樂觀。

史蒂夫麥凱瑞和他的“阿富汗女孩”

諾貝爾替代獎獲得者Sima Samar在阿富汗參加女權遊行活動

在古拉的認可下,國家地理成立了“阿富汗女孩基金會”,致力於教育阿富汗女孩和年輕婦女的慈善組織。後來擴大到包括男孩在內,改名為“阿富汗兒童基金會”。

史蒂夫麥凱瑞和他的“阿富汗女孩”

兩人跨越十七年的再次相遇沒有過多的交談,更多的是戲劇性的靜默。麥凱瑞為古拉再次照相,然後再次分別。

夏帕特·古拉和史蒂夫·麥凱瑞的重逢很安靜。作為一位已婚的阿富汗婦女,受到很大的文化觀念束縛。她不能直視丈夫以外的男人,更不用說微笑了。她一直沒有向麥凱瑞和團隊展露笑容。她面無表情。她不能理解,為什麼她的照片會觸動世界。她不明白那雙眼睛的力量。

Cathy Newman《National Geographic》

直到2016年夏天,古拉再次出現在世人眼前,不過這一次她因為使用偽造的巴基斯坦身份證而遭到當局逮捕。當時有百萬阿富汗難民生活在巴基斯坦無法取得合法身份,只能透過非法途徑偽造身份證。古拉將面臨的是最高14年的監禁和5000美元的罰款。而當時的她已經患上了肝炎,一個女兒夭折,丈夫也在幾年前死於疾病。

史蒂夫麥凱瑞和他的“阿富汗女孩”

考慮到古拉的情況和輿論壓力後,古拉只被拘留了兩週,隨後被遣返回國。古拉在離開前對媒體坦言:“阿富汗只是我的出生地,但巴基斯坦才是我的家。我很沮喪,但別無選擇,只能離開”。

對於阿富汗政府來說,這更像是一場公關危機。阿富汗政府大張旗鼓地歡迎她的歸來,傳達的訊息是:“我們能照顧自己的人民”。總統親自迎接古拉,承諾將會解決古拉及其孩子的住房、醫療和教育問題,但是這也意味著古拉需要接受更多的曝光。

史蒂夫麥凱瑞和他的“阿富汗女孩”

鏡頭入侵了她的邊界,但同時也讓她得以向外界說出真相。事實上,在古拉8歲的時候,母親死於闌尾炎,她的父親帶著家人徒步翻山越嶺艱難地來到巴基斯坦的難民營,而不是麥凱瑞說的那樣,父母死於蘇聯飛機的轟炸。

史蒂夫麥凱瑞和他的“阿富汗女孩”

十七年前的封面少女被大量印刷,宣傳機器上連篇累牘地說,她的眼睛表達出了阿富汗人民的苦難和恐懼。是啊,我們當然希望聽到的,而不是古拉說的那樣:“我感到的是憤怒,一個陌生的外國男人的靠近”。

史蒂夫麥凱瑞和他的“阿富汗女孩”

這張照片讓這兩個人成名,也讓他們受難。麥凱瑞靠著這張照片成名、獲獎、發財、進入瑪格南圖片社(Magnum Photos),但伴隨而來的是鋪天蓋地的指責:“侵略性”的拍攝行為、沒有給予古拉實質性的幫助,再加上前幾年的爆出的修圖造假醜聞,違背了攝影記者該有的新聞倫理道德,讓這禿頂老頭只能改口辯解稱:

從今以後,我對我的作品的定義是視覺敘事。我是一個視覺說故事者,不再是一個攝影記者。

Today I would define my work as visual storytelling。 I‘m a Visual Storyteller, not a Photojournalist。

史蒂夫麥凱瑞和他的“阿富汗女孩”

麥凱瑞網站上被撤下的修圖照片之一

歷經苦難之後,古拉最終也得到了一個較好的結局。她的子女能夠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學業,她在阿富汗當地也受到歡迎和尊重。而最重要的是,她的照片也激勵了許多人去幫助難民,由此化解了她最初的憤怒。

這是一張很棒的照片,但歸根到底,還是被做成了一門生意。人們想把它做成一個好故事來賣,只不過這種“暢銷”的故事往往是不真實的。真相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被媒體和政治所操弄。新聞價值的標準在這個後真相時代下遭受到了挑戰,是娛樂至死還是堅守底線?新聞攝影所擔任的角色和過去有何不同?我不知道,但唯一能夠確定的是,最終都會有人為此買單。

史蒂夫麥凱瑞和他的“阿富汗女孩”

我思故我在 vs 我信故我對

思考一下:

假如一棵樹在森林裡倒下而沒有人在附近聽見,它有沒有發出聲音?

史蒂夫麥凱瑞和他的“阿富汗女孩”

許多的攝影評論家一再地強調攝影師與拍攝物件之間不對等的權力,在紀實攝影也一直存在這樣的討論:在拍攝時是否應該先徵得被拍攝者的同意?如果被拍攝者不知道自己被拍了,他和攝影師或這張照片有什麼關係?對攝影師來說,在拍攝時是做一個客觀記錄的觀察者,還是主動參與做出干涉?

紀實攝影哪怕是在最有道德使命的時候,也是專斷的。。。。 而任何現實都不免要被佔有,不管是醜惡的(因而應當糾正)還是僅僅是美麗的(或被拍攝成美麗的)。 攝影師既掠奪又儲存,既譴責又加以聖化。

蘇珊·桑塔格 《論攝影》

史蒂夫麥凱瑞和他的“阿富汗女孩”

Kevin Carter,Starving Child and Vulture,1993 攝影師凱文·卡特因外界輿論而自殺身亡

史蒂夫麥凱瑞和他的“阿富汗女孩”

艾蘭·庫爾迪之死,三歲的敘利亞難民小孩在一次偷渡移民中溺死後陳屍海灘

史蒂夫麥凱瑞和他的“阿富汗女孩”

奧姆蘭·達克尼什, 敘利亞空襲過後坐在救護車裡的小男孩

攝影師公佈的影象讓世人看到了問題所在,但人們卻把過多的討論和爭議集中在影象的表面和正當性上,而不是影象背後實質反映出來的問題。大家樂此不疲的是解決提出問題的人,而不是問題本身。

阿富汗女孩的眼睛所凝視的,是無數難民的苦痛深淵。只不過,誰知道到了現在,除了少女的容貌之外,阿富汗什麼也沒有改變。

回頭再去看那張照片,只能看到黑色幽默了。

War, war never changes。

本文來源自微信公眾號:觀測日記

作者:LL

史蒂夫麥凱瑞和他的“阿富汗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