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動漫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作者:由 bigfun畢方 發表于 動漫時間:2019-12-20

文丨AshuraSJ@bigfun社群

原文地址:【明日方舟¢erdot;考據向】陣營設定淺析¢erdot;威光與暗流齊鳴 維多利亞(上)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蠢的年代;這是信任的時期,也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亦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應有盡有,卻也一無所有;人們正踏上天堂之路,亦正邁向地獄之門。

——查爾斯·狄更斯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 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o heaven,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he other way。

——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遊戲中的

維多利亞

是一個相對較大的勢力,出身於此的幹員有

慕斯

推進之王

夜煙

因陀羅

夜魔

傑西卡

天火

炎熔

芙蓉

紅豆

玫蘭莎

葦草

微風

格拉尼

,共15位。幹員的出身和經歷各不相同,但都從各個方面折射出這個勢力的現實原型——曾經君臨七海、領土覆蓋全球的“

日不落帝國

”;而“

維多利亞

”這個名字,正是來自英國曆史上最為輝煌、最為強盛的

維多利亞時代

·倫蒂尼姆:一切開始的地方

她們找上了羅德島。格拉斯哥幫,這幾位來自

倫蒂尼姆

的訪客。

領頭的叫維娜的孩子,太過年輕了。她還沒有學會如何隱藏自己。她只是用街頭市井中混雜跌滾的灰煙做了些掩護,而塵土向來無法遮蓋人的舉止。

她沒意識到我一眼就能認出她是“誰”,或者說,她是“什麼”。

對我來說如此,對其它精於籌謀的人亦然。她已經被盯上了。

龐大的維多利亞正在開裂

,各郡都對

倫蒂尼姆

上空的烏雲袖手旁觀。我甚至已經猜到現在的倫蒂尼姆是由誰掌控了。

齒輪開始旋轉。腐朽的大鐘終會敲響。(

推進之王

檔案資料四)

推進之王

的檔案中提到,

維多利亞

首都

名為

倫蒂尼姆

,目前正因維多利亞王室的繼承人之爭而逐漸被混亂所籠罩;暫且先不管所謂的王室之爭,先看看倫蒂尼姆本身。

倫蒂尼姆

是一個歷史上確切存在的稱謂,出自拉丁文

Londinium

;此外也有說法認為,

Londinium

出自原來居住於此地的

凱爾特人(Celts)

所使用的

凱爾特語

,意思為

“荒野之地”

,或者

“河流流經的地方”

——考慮到英國境內有塞文河和泰晤士河兩條長河流經而過,這個說法似乎有一定的可信度;從

拉丁文

這一角度看,則不難找出

倫蒂尼姆

羅馬

的淵源。

公元前100年起,以

羅馬共和國

為主的歐陸影響力開始波及到不列顛,

羅馬共和國

迅速擴張到萊茵河畔的法國和比利時,在當地沿海建立了前沿駐地——如果對照地圖,就可以知道羅馬人幾乎只要站在海岸邊就能眺望到不列顛的景色——以便於與居住在不列顛的各凱爾特人部落進行商業貿易往來(當時羅馬人經常在今天英格蘭南部的多塞特郡從事貿易活動)。但羅馬共和國的迅速擴張引起了凱爾特人的不安,他們開始暗中支援羅馬的敵對勢力,以求拖緩羅馬的擴張侵略腳步;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歐洲地圖。可以看出不列顛和今天的法國極為靠近,雙方之間最窄的多佛海峽僅有34公里寬

為了一勞永逸的解決貿易問題、同時也為了擴張領土,對不列顛諸島的征服被提上了羅馬 元老院的議程。公元前55年和前54年,偉大的

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

Gaius Julius Caesar

,前102-前44)在元老院的授權下兩度展開了對不列顛的攻勢,不過都在凱爾特卡圖維拉尼部落(Catuvellauni)酋長

卡西維拉努斯

(Cassivelaunus)的反抗下無疾而終。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

雖然前54年的這次戰爭以

卡西維拉努斯

被出賣而被迫投降告終,但

凱撒

在兩個月後為平定

高盧

的起義而被迫離開不列顛,最終還是沒能徹底征服不列顛尼亞——此後的100年內,雙方還算是相安無事;羅馬再一次盯上不列顛,已經是羅馬帝國朱里亞·克勞狄王朝的第4任皇帝

克勞狄一世

(全名

提貝里烏斯·克勞狄烏斯·德魯蘇斯·尼祿·日耳曼尼庫斯

,Tiberius Claudius Drusus Nero Germanicus,前10-54)在位期間的事了。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克勞狄一世,在位時間為公元41-54年。他的第四任妻子小阿格里皮娜投毒謀殺了他,後來繼承帝位的就是著名的暴君尼祿

公元43年,大約40000名羅馬士兵從肯特郡裡奇伯勒(Richborough)的高盧登陸,迅速佔領英格蘭的南部,無情地碾碎了負隅頑抗的凱爾特部落;當年夏天,皇帝

克勞狄一世

踏上了不列顛的領土,當地12位英格蘭國王俯首稱臣。羅馬人在泰晤士河畔建立了一個實質為殖民地的聚居點,取名為“

倫蒂尼姆

”(

Londinium

),後來又在此地修築城牆,並且在城牆圍住的區域內逐步建立起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城市——這就是

倫蒂尼姆

最初的起源。公元61年

,愛西尼部落

(愛西尼人)女王

布狄卡

Boudicca

)帶領不列顛諸部落反抗羅馬人的統治,她所領導的軍隊進軍到

倫蒂尼姆

。戰亂中

倫蒂尼姆

化為一片廢墟,戰後又被

布狄卡

女王組織重建;公元2世紀後葉,

倫蒂尼姆

發展為當時不列顛最大的城鎮,但隨著最後一批羅馬軍隊於407年撤離,

倫蒂尼姆

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又於842年和851年兩次被丹麥人傾略佔領,直到886年才被英格蘭的

阿爾弗雷德大帝

Alfred the Great

,849-899,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國王)重新收復並重建。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阿爾弗雷德大帝,英國曆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國王”。他主導了軍事層面的改革(阿爾弗雷德改革),將維京人逐出英格蘭,使得英格蘭大部分地區重回盎格魯-撒克遜人之手,因此被奉以“大帝”稱號,被視為“英國國父”

盎格魯-撒克遜人

之後,來自歐洲大陸的

諾曼人

成為不列顛的統治者。公元1066年,

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

成功征服英國,成為諾曼王朝開國君主

威廉一世

,號稱“

征服者

”。此時,英格蘭首都是倫蒂尼姆西南部的

溫徹斯特

(Winchester),但威廉為鞏固自己的地位,在倫蒂尼姆東部亦修築了堅固的堡壘以防禦反抗者的進犯,同時也宣示自己作為不列顛統治者的權威。到了12世紀,位於諾曼人統治下的

倫蒂尼姆

終於成為了英格蘭的首都,此時它獲得了一個全新的名字——

倫敦

;那座當初由威廉一世修築的堡壘,也被稱為“

倫敦塔

”,後來成為英國國運的載體。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倫敦塔

·維多利亞:黃金年代的不滅印記

正如它的名字所昭示的那樣,這一時代的名稱來源於

亞歷山德麗娜·維多利亞女王

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1901)。

維多利亞女王

英國曆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的君主

(僅次於現任的伊麗莎白二世),她是

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女王

——換而言之,英國被冠以“

大英帝國

”、“

日不落帝國

”的稱謂,就是從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時期開始的;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維多利亞女王

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時期,

英國的經濟總量

佔到了

全球的70%

,商貿運輸達到頂峰;這一時期的社會風氣整體積極向上,以崇尚道德修養和謙虛禮貌而著稱,崇尚個人奮鬥,鼓勵科學發明和藝術創作,男女平權和種族平等觀念得到發展——這也是工業革命和文藝流派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的深層因素;藝術風格方面,維多利亞時代幾乎重現了西方藝術各個發展時期的藝術特徵,在追求文藝復興的同時融入更多時代化特徵,從而自成一派地形成了全新的維多利亞式藝術風格。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另一個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方面在於飲食習俗和社交禮儀。由於領土(殖民地)的擴張和交通的發展,世界各地的物資都得以被運至英國本土,大大豐富了食材和烹飪手法的選擇性;隨之而來的還有餐制、餐飲禮儀的演化——如今被視為一天中第四餐的

下午茶

下午茶文化

,就是在維多利亞時代因

第七世貝德福德公爵夫人安娜·瑪利亞·羅素

Anna Maria Russell, Duchess of Bedford,

1783-1857)的推廣而日常化;隨之而來的茶話會、舞會等社交形式也並未隨著維多利亞時代的結束而消失,目前仍然作為英式生活風格的組成部分而為人熟知。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安娜·瑪利亞·羅素,也即第七世貝德福德公爵夫人,因發明下午茶而聞名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下午茶有Afternoon tea、low tea、littel tea等多種稱呼,其並非單獨的喝茶,嚴格來說應該算是一頓簡餐。隨著下午茶的普及,泡出好喝的紅茶來招待賓客逐漸成為傳統英國女性的職務——有句俗語是這樣說的,“女孩學會泡茶,就可以出嫁了”

從狹義上說,

維多利亞時代

的時間限定在

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時期

,即

1837-1901

這64年間;而廣義角度和歷史學角度來說,維多利亞時代是一個更為虛無縹緲的存在,它的持續時間遠不止64年,而是在一戰戰後、二戰前夕的

1936

年才宣告結束。這一年,建於

第一屆萬國工業博覽會

(即1851年第一屆世博會)期間的

水晶宮

因大火而被燒燬;同時,英國作為老牌資本主義殖民國家,其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受到

第三帝國

美利堅

等勢力的衝擊而逐漸弱化,已不復維多利亞時期強盛,因此被後來的英國首相

溫斯頓·丘吉爾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1874-1965)稱為“

一個時代的終結

”。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水晶宮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反映水晶宮遠景的插畫作品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溫斯頓·丘吉爾,1940年和1955年兩度任英國首相。鮮為人知的是,丘吉爾是一名出色的文學家,在通訊、傳記、編年史等方面頗有建樹,其著作《英語民族史》以英國曆史為中心,詳細闡述介紹了英國發展歷史中各方面的變遷,以及各英語國家與英國的聯絡和各自發展歷程。

·菲林和阿斯蘭:貓之國的淵源

單就遊戲中幹員的出身可以看出,排開遷居、移民等人口遷移要素,大部分

維多利亞

幹員的種族都是

菲林

(注意是大部分。

薩卡茲族

大多是遷居,

格拉尼

是祖上移民,

因陀羅

出身不明,原型為

雪豹

崖銀初雪

是菲林,但並不是

維多利亞

出身)——這個名稱的由來是英文單詞

Feline

,意為“

貓一樣的;貓科動物的

”,作名詞時則表示“

貓;貓科動物

”;除了

獅子

這個特殊又不特殊的存在(對就是說的王維娜,具體下文會提及)被劃為

阿斯蘭

族,其他以貓科動物為原型的幹員都被划進了

菲林

族。

可能有的讀者會很好奇,

為什麼菲林族大部分都是出身維多利亞,而不是其他的地方

——因為

英國是世界上最盛產名貓的國家

,沒有之一。英國可能不是世界上養貓最多的國家(2018年的一項調查顯示,世界上養貓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全國共有約7650萬隻貓,人均2。2只;緊隨其後的是5300萬的中國和1275萬的俄羅斯;英國780萬,位居第七),但它是

名優貓品種最多的國家

世界上動物福利法最完善的國家

。舉幾個例子,

馬恩島貓

(Manx,也稱無尾貓)、

威爾士貓

(Cymric Cat/Manx Longhair,馬恩島貓的長毛突變種)、

英短

(British Shorthair)、

英長

(British Longhair)、

蘇格蘭摺耳貓

(Scottish Fold)、

波米拉貓

(Burmilla,也稱博美拉貓,一種20世紀80年代由金吉拉長毛貓與緬甸貓雜交人工培育出的品種)、

喜馬拉雅貓

(Himalayan,暹羅貓和波斯貓的雜交培育品種)都是英國出產或培育出的寵物貓,而且這些並不是全部的出自英國的品種;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威爾士貓是馬恩島貓的長毛基因突變品種。純種的馬恩島貓是沒有尾巴的,傳說中是因為馬恩島貓最後一個上諾亞方舟,尾巴被艙門夾住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英國短毛貓,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家貓品種之一,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期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蘇格蘭摺耳貓。折耳是因為軟骨骨質化發育異常這一遺傳性骨骼疾病所造成的,這一疾病還會導致身體其他部位的骨骼同樣出現病變,所以平時看到的折耳貓那種奇特坐姿,其實是因後肢僵硬、屈曲帶來劇烈疼痛而不得不採取的緩解方法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波米拉貓。關於這種貓的起源有一個很爛俗的故事:一隻金吉拉長毛貓公主遇到了一隻英俊的緬甸貓王子,二人偷嚐禁果而生下了波米拉貓(什麼亂七八糟的……)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喜馬拉雅貓,因與喜馬拉雅兔相似而得名,實際上和喜馬拉雅山沒什麼太大關係

再來看看

獅子

阿斯蘭

)。阿斯蘭這個名稱出自

英國作家

(沒錯又是英國)

C·S·劉易斯

於1950-1956年間創作的系列小說

《納尼亞傳奇》

,是故事中締造納尼亞世界的獅王的名字。阿斯蘭被視為

智慧、仁愛、榮耀、正義與力量的化身

,是

納尼亞王國的拯救者、海外皇帝之子

(注意此處),亦是貫穿全系列的重要角色;遊戲內將獅子從貓科中單獨抽出作為一個獨立種族,並不單是受到《納尼亞傳奇》的影響,更多反映了獅子這一形象對英國的獨特意義。

現實中,

英國

世界上第一個圈養獅子的國家

。得益於海洋國家的傳統,英國在航海方面一直較為重視,對海外事物的接觸也相對較早。獅子作為一種猛獸,其外形威武、氣勢凜然,自認被視為是勇武和具有氣勢者的象徵,為此被英國人所喜愛。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說起英國人對獅子的執念,自然不是一般的深:

倫敦塔

有著“

獅堡

”的別稱;

白金漢宮廣場

上矗立著

四尊獅子雕像

,分別象徵

光明

和平

工業

農業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倫敦塔內的獅子雕塑。倫敦塔(不要和倫敦塔橋搞混了)在以前是關押犯人的囚牢,塔頂居住著眾多烏鴉,當時傳說“烏鴉飛走之際,倫敦塔 倒塌之時,即為王朝毀滅之日”,因此後來的王室乾脆直接養著這群烏鴉,並會派專人定期拔掉烏鴉的羽毛防止其飛走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手持火炬、象徵“光明”的雕像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手持橄欖枝、象徵“和平”的雕像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手持鐵錘、象徵“工業”的雕像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手持鐮刀、象徵“農業”的雕像

此外,

英國王室

的象徵就是

獅子

英國國徽(英王徽)

由主體盾徽和左右上三個方向的守護獸組成,兩側分別是象徵

英格蘭

蘇格蘭

金獅

白獨角獸

,象徵大不列顛島上作為主體的兩個部分;上方的

金獅

亦代表

英格蘭

,標誌著英格蘭在整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中佔據主導地位;盾徽分為四個部分,左上和右下的

紅底金獅紋

代表

英格蘭

,右上

金底紅獅紋

象徵

蘇格蘭

,左下

藍底金豎琴

則代表

北愛爾蘭

——就這幾個方面,基本已經可以看出來英國人對獅子的喜愛和推崇了。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英國國徽。盾徽兩側的綬帶和下方的嘉德勳章綬帶上寫著的是法語,原因會在後文提到

之前有朋友問過我一個問題:

英國誕生以後,獅子已經從英倫諸島消失了,那麼為何沒見過獅子的英國人會將獅子作為國徽的要素

?這實際上就要追溯到英王徽的傳承過程上。

像英王徽這樣的圖案和標誌,在英文中通常被稱為“

coat of arms"

,中文一般譯作“

盾形紋章/盾徽

”——顧名思義,這玩意是一種長得像盾牌一樣的紋章。在西方封建社會時期,紋章是貴族家族的標誌,嚴格來說紋章屬於某個家族,而並非屬於某個國家;因而一個君主制國家的國徽,實際上取決於其統治者的家族紋章;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發跡於義大利佛羅倫薩的美第奇家族的紋章。雖然在13-17世紀湧現了很多在歐洲叱吒風雨的知名後代,但這個金底紅球盾徽一直都是美第奇家族的專有紋章,而不是某個王室的紋章,只有美第奇家族的後裔才可使用這一紋章

今天我們所見到的盾形英國國徽,起源於

維多利亞時代

。起初這個盾徽上應該是有4個不同的圖案(見下圖)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起初的英國漢諾威王朝紋章,右上的三鳶尾花象徵對法蘭西王位的主張,右下的雙金獅白馬藍獅王冠則來自漢諾威家族

因為

維多利亞女王

作為

女性

,不符合

漢諾威家族

遵循的

《薩利克法》

繼承順序,沒有資格繼承漢諾威王朝的王位,維多利亞女王乾脆甩掉不要,把家族紋章中屬於漢諾威的部分剔除,盾徽中就只剩下了3個紋章——

英格蘭紋章

蘇格蘭紋章

愛爾蘭紋章

。其中,

愛爾蘭

的紋章是一把

金豎琴

,起源於圓桌騎士傳說中

崔斯坦(Tristan)

的故事;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愛爾蘭紋章,起源於圓桌騎士崔斯坦的故事。崔斯坦是一名英俊而又文武雙全的騎士,擅長彈奏豎琴

蘇格蘭

紋章為

金底紅獅

,始於

12世紀的蘇格蘭國王“獅子”威廉一世

(King William the Lion,1142-1214,不要和“征服者”威廉一世混淆);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獅子”威廉一世,蘇格蘭國王,因其在司法行政領域的整頓而有“公正之獅”的稱號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蘇格蘭金底紅獅紋章

英格蘭

的紋章——

紅底三金獅

,則起源於

諾曼底家族

紅底雙金獅

紋章;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征服者”威廉一世的紅底雙金獅紋章,象徵其諾曼底公爵和英格蘭國王的雙重身份

諾曼征服

後,

諾曼底家族

的紋章成為

英格蘭

的紋章,但中間一度被

金雀花王朝

紅底單金獅

所取代。待到“

獅心王

理查一世

繼位後,融合了

諾曼家族

金雀花家族

的紋章,創造出了現在的

紅底三金獅

,標誌著

盎格魯與諾曼的聯合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獅心王”理查一世的紅底三金獅紋章,象徵英格蘭國王、諾曼底公爵和阿基坦公爵(來自理查母親阿基坦的埃莉諾的嫁妝)三重身份

獅子

實際上是

歐洲貴族紋章上最常見的動物形象之一

,象徵著

勇武、威嚴和秩序

;英王徽上的獅子形象,其實和英國是否出產獅子沒有半點關係,僅僅是隨著紋章的繼承和發展而直接拿來用的一個特殊意象罷了。

·慕斯:大道、甜點,英法兩國千絲萬縷難捨難分的聯絡

如果對幹員的出身進行溯源考察,那麼

格拉尼

慕斯

可能是

維多利亞

最奇特的兩個存在。前者是卡西米爾移民的後裔,後者雖然並未明確提及,但從其語音中可以窺見一絲細節:

博士,您知道

愛麗榭大道

麼?嗯嗯,那裡是我

出生的地方

,真想回去看一看啊……嗯?不,我已經不會感到寂寞了,畢竟,您就是我的家人呀!(

慕斯

信賴提升後交談3)

這個所謂的“

愛麗榭大道

”,在現實中確有原型——但是和英國無關;幹員慕斯的代號、以及其提及的出生地

愛麗榭大道

,其源出之處實際上是與英國一海之隔的

法國

先讓我們看看

慕斯

的出生地。愛麗榭大道這個名字看上去有些眼熟,其原型大機率就是位於法國巴黎的

香榭麗舍大道

(Avenue des Champs - Elysées)。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香榭麗舍大道,正對面就是著名的凱旋門,因此也被稱為“凱旋大道”

又稱“

凱旋大道

”的

香榭麗舍大道

世界三大繁華中心大街之一

,也被稱作是

世界十大魅力步行街之一

。這條充滿魅力的橫貫巴黎的東西主幹道全長1800米,最寬處約120米,東起協和廣場,西至戴高樂廣場(星形廣場),東段以自然風光為主,西段是高階商業區,世界名牌、服裝店、香水店都集中在這裡,因而被人們稱為“

世界上最美麗的大街

”、“

法蘭西第一大道

”。

香榭麗舍大道的演變與巴黎市政建設的推進密不可分:17世紀初期,當時的盧浮宮外還是一片空無一物的沼澤和農田,亨利四世的王后

瑪麗·德·美第奇

(Marie de Medicis,1573-1642,路易十三的母親)打算把該處改造成一條綠樹成蔭的大道——這是香榭麗舍大道最初的雛形,因此在當時也被稱為“

皇后林蔭大道

”;1667年,有“

園林之王

”美稱的皇家園藝師

安德烈·勒諾特爾

(Andre Le Notre,1613-1700)為拓展土伊勒裡王家花園的視野,將其東西中軸線向西延伸至如今的香榭麗舍圓形廣場;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路易十四的首席園林師安德烈·勒諾特爾,久負盛名、標誌法國古典園林最高水平的凡爾賽宮就是他的手筆,香榭麗舍、楓丹白露也是出自他手,因此被後世冠以“園林之王”的最高美譽

到18世紀30年代左右,香榭麗舍的全線規劃工作基本完工,從此確立了香榭麗舍大道在巴黎全域性規劃中不可動搖的地位;進入19世紀後,香榭麗舍西段在保留法式優雅情調的同時,順應經濟發展的需要而開闢為商業區,噴泉、人行道和煤氣路燈的安裝被推上日程,這使得香榭麗舍成為法國花園史上第一條林蔭大道;拿破崙三世即位後,耗時18年開展對巴黎的擴建工程,其重中之重就是對香榭麗舍的改造——這使得香榭麗舍迎來了真正的春天,企業家紛紛在那裡蓋房,各類富有法國特色的時裝店、高檔化妝品店、銀行、高檔轎車行、高階夜總會、高階點心店等紛紛進駐,使得這條大道從此成為巴黎最迷人的項鍊。

再來看看

慕斯

的幹員代號。慕斯的外文名

Mousse

指的就是

慕斯

,一種奶凍式的甜點,嚴格來說慕斯既不屬於蛋糕也不屬於麵包,可以直接吃,但甜味較重容易膩口;人們為了解膩,就將慕斯與蛋糕結合,以慕斯做蛋糕夾層,才創造出後來風靡世界的

慕斯蛋糕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慕斯蛋糕

慕斯的原料為乳酪、奶油,通常是加入瓊脂、布丁粉或慕斯粉等膠凍原料,分別打發攪拌均勻後加以冷凍,以形成濃稠凍狀的效果——其中最經典的慕斯口味,就包含

芒果慕斯

抹茶慕斯

這兩種,前者更是有著“

法蘭西情人

”的美稱;方舟中唯二以食物直接命名(紅豆香草這倆不算,嚴格來說這算是食材)的幹員就是麵包人

可頌

和蛋糕人

慕斯

——好巧不巧的是這兩種食物都起源於法國,不得不說法國人在吃喝這方面還是講究得緊。

博士,

芒果味

抹茶味

的蛋糕,您喜歡哪一種呢?我試著做了一些……咦,您已經吃過了嗎?這樣啊……(

慕斯

信賴提升後交談1)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芒果慕斯蛋糕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抹茶慕斯蛋糕

拉特蘭的蛋糕,非常好吃

!不過,是不是所有幹員都要嚴格控制體重來著……?嗚……(

慕斯

交談1)

您要嚐嚐我的

手製甜點

嗎?說來有點不好意思,我只能做

25種

甜品,真是一個不合格的拉特蘭人。(

安德切爾

信賴提升後交談1)

慕斯

語音中提到了

拉特蘭的蛋糕

,而另一名幹員

安德切爾

也提到了

手製甜點

。結合

拉特蘭

的現實概念原型——

梵蒂岡城國

梵蒂岡

是“

國中之國

”,位於義大利境內,是

世界上領土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

),這裡應該是將

義大利

的特徵融入到了陣營設計中。

義大利

法國

同為

歐式甜點的重要發源地

,其甜品種類繁多,且具有極強的地域性和季節性,前者以

提拉米蘇

泡芙

蜂蜜糖球

卡薩塔蛋糕

等甜點聞名,後者則有著

可頌

慕斯

馬卡龍

可麗餅

等在世界範圍內廣受好評的著名甜點——尤其是

安德切爾

提到自己

“只”會做25種甜品

……看看隔壁整天阿噗擼派的那個天使,你是什麼神仙?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提拉米蘇,以馬斯卡彭芝士、手指餅乾為主要原料,加入朗姆酒、咖啡粉、可可粉等製成的一種海綿蛋糕,其名字的含義為“帶我走”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泡芙的學名為奶油空心餅,正統的圓球狀泡芙最早源自義大利,16世紀傳入法國,不過法國人更喜歡長條狀的泡芙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蜂蜜糖球(Struffoli)是一種傳統那不勒斯甜品,通常由蜂蜜、橘子皮和肉桂混合而成。義大利人會在聖誕節用這種糖球堆積成蜜球塔來慶祝節日,招待賓客享用

可能很多讀者會好奇,為什麼

慕斯

作為一個出身

維多利亞

的幹員,設定中會有如此多的

法蘭西

要素?這就涉及到歷史上這兩國複雜糾葛的國際關係了。

關於英法兩國的關係,可能很多人腦海中下意識會想到所謂的“

英法聯軍

”;事實上那是近代以後的事,在此前這兩國一直是剪不斷理還亂的繁雜關係。解釋起來比較複雜,籠統地說,最早的英國王室就是法國人,早期英國的官方語言也是法語(這也解釋了為何英國國徽上會印著法語),真正意義上的英語出現要晚的多——一言以蔽之,就是

英國是法國的後裔,但發展後開始找祖宗恰飯分羹

1066年,法國北部的

諾曼人

(維京人後裔)在

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一世

(William I,約1028-1087,就是所謂的“

征服者威廉

”)的帶領下入侵了英國,建立

諾曼王朝

,成為英國的統治者。在諾曼人使用

盎格魯-諾曼語

(Anglo-Norman)的同時,由拉丁語演化而來的

法語

成為英國行政、教育、文學和法律的主要語言,想要出人頭地,一口流利的法語是必不可少的——這一局面直到15世紀之前都保持穩固;近四個世紀後的15世紀,近現代意義上作為單獨一門語言存在的“

英語

”才正式發展形成,

現代英語

(Modern English)的出現則要等到

1775年

,以英國作家、文學評論家和詩人

塞繆爾·約翰遜

(Samuel Johnson,1709-1784)的

《英語詞典》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出版為標誌;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征服者”威廉一世,原法國諾曼底公爵、英國諾曼王朝首位英格蘭國王,他是當今英國王室的始祖。威廉一世征服英國以後,英語逐漸朝簡化方向發展,他也被認為是唯一一個導致一門大語種出現的個人案例

【明日方舟】陣營設定淺析:威光與暗流齊鳴——維多利亞(上)

沒錯,這張著名的表情包就是塞繆爾·約翰遜。他編纂的《英語詞典》對英語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也正因為這本鉅作,約翰遜被認為是英國300年間最受歡迎的文人之首,甚至超過了莎士比亞的地位

雖然說英國可以被視為起源於法國,但這兩國之間的關係並不好。起初

威廉一世

在法王

亨利一世

的扶持下穩固了諾曼底的局勢,後來又因勢力日趨強盛而受到

亨利一世

的攻討(不過並未成功);英格蘭國王、

“懺悔者”愛德華

(他是威廉一世的表哥)死後,

諾曼底公爵威廉

韋塞克斯伯爵哈羅德·葛溫森(哈羅德二世)

挪威國王哈拉爾德三世

三人展開激烈的王位爭奪戰,最終以

威廉一世

的勝利而告終。此後,獲得英王新身份

的威廉一世

與法王

腓力一世

發生領土糾紛,二者彼此攻伐,最後以

威廉一世

在平定長子

羅貝爾二世

的戰爭中墜馬而亡而不了了之。這一戰雖然草草了事,但卻

揭開了英法兩國數百年糾紛的序幕

,這兩國時戰時和,雙方更是在1337-1453年斷斷續續交戰(

英法百年戰爭

,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前後跨度長達

116

年;進入到近代以後,兩國才逐漸因共同利益而握手言和;

關於英國國家發展演變過程中各勢力的輪流上下臺,這裡不展開說明;後續在介紹本陣營的兩名矛盾核心人物——

推進之王

葦草

時,會進一步進行說明。

標簽: 紋章  慕斯  維多利亞  英國  尼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