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淺談聯想事件之本質

作者:由 銀河系宣傳委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03-19

企業的創立者是人。

基於這個原因,一般在談及某企業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先去想該企業的創立者或說核心人物是誰,再講該企業怎樣怎樣,如何如何。

蓋莫如是。

包括對於

聯想

,一直以來,多數人如你我之流,在談及聯想的第一時間,都會首先想到

“教父”柳傳志,總裁楊元慶

;接著會說在柳楊的帶領下,聯想能從30多年前的北京中關村小作坊成長為現如今世界500強殊為不易,故柳楊二人居功至偉,所謂“教父”實至名歸……

淺談聯想事件之本質

“教父”柳傳志

倘若沒有本次的“

聯想事件

”,相信很長一段時間內,很多人和我一樣,對於聯想的印象會大概止步於上,並將繼續持續下去。

至於倪光南是誰?不知道也不關心。

然而畢竟事情(指本次“

聯想事件

”)發生了,而當我本著一顆瞭解事實真相的心看完

司馬南

尤其是

張捷老師

的系列影片,同時查閱多方資料後,回到聯想問題上,發現

倪光南

才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過的第一號人物,公里公道也可以說倪老應當是之於柳楊更重要得多的存在。

淺談聯想事件之本質

司馬南

那麼問題來了:

為什麼在聯想這條線上,倪光南後來消失了?倪光南的成果歸誰了?以及最本質的,聯想到底該姓柳還是姓倪?包括司馬南主要質疑的,倪的消失涉不涉及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

淺談聯想事件之本質

張捷老師

在看完張捷老師的系列影片並基本理解後,我知道對於以上問題已經可以做出一個基本的判斷。(這也是寫下這篇文章的主要動力)

不過在做出基本判斷以前,這裡我還是想先多餘表達下對於柳傳志柳老的看法,當然也是我的觀點之一:

即便在瞭解諸多事實真相後,我仍然認為柳傳志是“教父”級別的實幹型的企業家,正是得益於此,才有張捷老師影片裡說的,“現在中關村談得上成功的企業,除了聯想好像也沒第二家”,總之在當時特殊的時代背景下,柳傳志特有的實幹精神以及政商關係維持的能力絕對是彌足珍貴的。網上有流傳中科院的一位前領導曾說:“和倪光南同等水平的科學家,人數多於和柳傳志同等水平的企業家。在二選一時,只能選柳傳志,企業家在中國是稀缺資源。”雖然是一家之言,但接下來在討論柳的其他過錯時,希望大家始終不要忽略柳身上所具有的優點能力。

對於目前網上流傳的“

柳賊

”滿天飛的情形,私以為

Duck不必

淺談聯想事件之本質

輕噴即可

好了,迴歸正題。要理解聯想問題的本質,就不能不提一些它創立之初的故事。接下來我就帶大家先來回顧下聯想最初的

真正歷史

聯想發展史

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剛實行改革開放,這時候因為經歷文革洗禮不久國庫空虛,發工資都是問題,一些國家事業單位因此提倡自主創業,工資問題儘量自己解決。

在這樣的背景下,1984年,中科院計算所發起成立

北京計算機新技術發展公司

(聯想前身),給了20萬的啟動資金,柳傳志被選為主管日常經營工作的副經理。

不過公司業務還沒開展起來,就被人騙走了14萬,研究所一行人一籌莫展。冥思苦想之後,柳傳志想到了一個人——

倪光南

為什麼是倪光南呢?

淺談聯想事件之本質

80年代的倪光南

坦白說雖然聽上去是中科院計算所人員創業,但這其中多數人之前都是為兩彈一星做輔助計算的基礎研究人員,所以到80年代普遍面臨嚴重知識老化的問題。

和這些人比起來,倪光南算一個另類,自1961年以全優成績從南京工學院畢業並分配到中科院後,倪老就一直從事電子器件和計算機相關的工作,1981年更是受邀出國以70倍於中國國內的工資在加拿大國家研究院工作。

兩年後,倪光南以一腔愛國熱情歸國並自費購買了大量用於計算機微機研究的關鍵器材,這時又恰逢計算所處於創業之初。這種情況下倪光南能被柳傳志看上也就在情理之中。

對於柳傳志丟擲的橄欖枝,倪光南答應了,他相信柳能很好地推廣他的科研成果。出任公司的總工程師前,倪光南還提出三個條件:

一不做官,二不接受採訪,三不出席宴請

。從中可以看出一開始倪老就希望能一門心思搞研發,不被外界所打擾。

就這樣,倪光南此前在國外做的是

聯想式漢卡

的研究,他的加入也將聯想式漢卡的全部技術都帶到了公司。

1985年5月,新技術發展公司推出了適用於PC機的第一版聯想式漢卡,開始投放市場。

淺談聯想事件之本質

聯想漢卡和微機

此後漢卡一共更新了8個型號,為新技術發展公司總共帶來上億收益,而憑藉聯想式漢卡的成功,“聯想”也成為公司新名字。

從這點上看,

沒有倪光南就沒有“聯想

”,“聯想”的整個品牌上都烙著倪光南的心血。

1988年,在聯想漢卡站穩腳跟後,倪光南將工作重點轉移到微機上,他帶領團隊成功研發了中國製造的聯想主機板和擴充套件卡。1990年,採用此自主設計主機板的聯想微機在國內推出。

聯想式漢卡和聯想微機,都曾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994年,倪光南被遴選為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截止到1994年,聯想的銷售額達到了47。6億元。

淺談聯想事件之本質

柳傳志和倪光南

這十年時間,是倪光南和柳傳志合作親密無間的十年。

柳倪之爭

令人遺憾的是,這種親密顯然沒能一直持續下去。20世紀90年代,隨著國外電腦品牌進入中國,聯想面臨巨大的挑戰,這時候要想突破瓶頸,就必須尋求創新。

此時,一個不畏艱難的科學家,和一個利益至上的企業家商人,互相之間出現了裂痕。

淺談聯想事件之本質

倪柳之爭

是技工貿還是貿工技?他們選擇了截然相反的兩條道路。

倪光南堅定地認為,必須自主掌握核心技術,搶佔制高點。他計劃對標Intel,從晶片設計著手發展“中國芯”。

1994年,倪光南與復旦大學、長江計算機公司達成合作意向,中科院承諾由聯想牽頭,組織有實力的計算機企業一起參與,制定一個國家投資計劃。但在最後一刻,此前和倪光南步調一致的柳傳志第一次說了“不”。

柳傳志的理由是,晶片專案投入風險巨大,不是聯想的實力可以支撐,評價倪光南“技術至上,並不清楚整個市場是怎麼回事”。

科學家並不在乎失敗多少次,因為只需要成功一次就夠了。但是企業家不這麼認為,因為一失足就可能成為千古恨。

離開聯想

兩人誰也無法說服對方,極度自信又固執己見是他們的共同點,最終造成了水火不容的局面。每次開會,都成了兩人的“爭吵會”,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大半年。

直到1995年6月的那次會議,倪光南被解除職務,被迫離開聯想。

淺談聯想事件之本質

倪光南離開聯想的信

倪光南離開後,其主持的理想ASIC晶片、程控交換機等專案被陸續終止。1996年的一次大會上,聯想從提倡了十年的“技工貿”道路轉向“貿工技”。

接下來發生的事,我們基本都耳熟能詳了。

淺談聯想事件之本質

楊元慶

倪光南離開聯想後,聯想主要就由柳傳志和楊元慶掌舵

,並於2004年收購了IBM的微機部門,此後聯想雖定性為世界第一大電腦組裝公司,但

大而平庸,大而無腦

,因為

缺乏核心技術

,市值也就徘徊在千億(人民幣)左右不上不下,早已被無數後來追上的小弟追上。

至於倪光南倪老,在離開聯想之後,並未曾獲得一分報酬和股份。而假若你去翻閱聯想官方的大事紀或介紹,鮮少能發現倪老的身影。

歷史的真相似乎在被刻意隱瞞。

講完聯想初期的發展歷史尤其是倪老的離開,再回過頭看此次聯想事件的本質和幾個主要問題,其實也就脈絡清晰了。

勝利果實的竊取

很顯然,拋開技工貿和貿工技的路線問題不談(這個問題上可能也沒有對錯之分,在當時中科院的國資背景下,貿工技能產生的穩定效益反而是多數人樂意看到的),

私以為聯想問題的本質是在勝利果實和整個企業的歸屬問題上把最重要的人遺棄了。

說難聽點,這個行為有點類似於我國近代史上某位姓袁的短命皇帝竊取了孫的革命果實。

淺談聯想事件之本質

袁某人

對於這是不是原則性或原罪問題,我不知道。柳和倪都是建國前出生的老一輩的人,和倪老身上淌著的的無私奉獻的精神不同,翻看柳的家史,祖上便一直是利益至上的商人家庭,這點在柳傳志的身上更加顯露無疑,尤其是當面對倪光南這樣一位淡泊名利心裡面只想著創新愛國的樸素科研工作者,竊取一些些勝利果實或許只是柳早已刻在骨子裡的基本操作。

淺談聯想事件之本質

人性太可怕了

一切歸根到底還是人性的因素。

題外話

這裡說個題外話,作為標準的月薪2000+的工薪階層,鄙人平時最愛的就是邊吃泡麵邊去翻閱一下福布斯富豪榜的富豪名單。長期以來我的一個心結就是像柳傳志這樣的創業“教父”怎麼就榜上無名或甘居他人之後呢?看完張捷老師的影片我明白了,原來柳只更注重眼前穩定效益,所以傾向於給自己制定高工資和走貿工技,在這樣的操作下,

聯想的市值漲不了,柳的身價也就高不到哪裡去。

不然,想象一下聯想要發展到蘋果那樣的市值,柳傳志或許早已登頂國內首富。

現在回過頭來看,一切只能想想而已,從踏上走貿工技的那一刻起,聯想註定就已經不能算是可以代表真正創新精神的民族企業,這期間發生的那麼多股權變動,也就沒那麼重要。

國有資產流失問題

如果非要追究這個過程中究竟有沒有涉及國有資產的流失,

這裡我更傾向於張捷老師的看法

:對於聯想這樣的“

紅帽子

”企業來說,在當時特定的歷史環境下,說股改是純粹的國有資產流失並不妥當;首先股改是必要的,職工分股35%也沒有任何問題。但這其中真正不妥當的,是

為什麼分給職工的35%後來還是歸了高管,以及在高管已有超高分紅權的情況下,為什麼還拿那麼高的薪資。這還沒說後面其他國有股份的轉移。

當然最主要最本質的還是,按照張捷老師的說法,

非要說聯想的股改是國有資產流失,那也是先把倪光南倪老的那部分變成國產,再進入私人口袋。

我認為沒啥毛病。你認為呢?

標簽: 聯想  倪光南  柳傳志  漢卡  倪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