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別拿沙眼不當病!預防沙眼,衛生是關鍵

作者:由 知乎使用者qhj8mn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11-17

沙眼是由於沙眼衣原體感染造成的慢性結膜炎,特徵為進行性加重和緩解。它是目前全球最主要的可預防性致盲眼病。早期症狀包括結膜充血、眼險水腫、畏北和流淚。隨後開始出現角膜的新生血管,結膜、角膜和眼瞼的疲痕,診斷依靠臨床檢查。治療為區域性或者全身抗生素。

早期傳染性高,透過眼-眼接觸、手-眼接觸、眼-蠅和共用受汙染的物品(如毛巾、手帕、眼妝)等途徑傳播。

症狀和體徵

沙眼通常累及雙眼。潛伏期約為7天,隨後逐漸出現結膜充血、眼瞼水腫、畏光和流淚,通常雙側發病。7~10天后開始出現上瞼結膜小濾泡,然後在3~4周內逐漸增大增多。此時,上瞼結膜開始出現炎性乳頭和角膜新生血管形成。角膜緣的血管袢侵入角膜上半部,形成血管翳。根據對治療的反應不同,濾泡/乳頭肥大和角膜新生血管可持續數月至1年以上。最終整個角膜都受累,視力減退。

未接受治療的患眼進入瘢痕(瘢痕形成)期。濾泡和乳頭逐漸收縮,被瘢痕組織所取代,引起瞼內翻和淚道阻塞。瞼內翻進一步引起角膜瘢痕和新生血管形成。常繼發細菌性感染,導致瘢痕形成和疾病的遷延。角膜上皮混濁增厚,淚液減少。周邊角膜浸潤處可出現小的角膜潰瘍,刺激角膜新生血管生長。

癒合後結膜表面光滑,呈灰白色。罕見在沒有治療的情況下,角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和角膜恢復透明。沙眼患者中約有5%的患者出現視力下降或者全盲。

診斷

l 臨床表現(如瞼結膜的淋巴濾泡,線樣結膜瘢痕,角膜血管翳)

診斷主要依靠臨床檢查,因為在發病地區實驗室檢查常無法獲得。瞼板或者角膜緣的淋巴樣濾泡,線樣結膜瘢痕,角膜血管翳等體徵在臨床診斷上有診斷意義。如果診斷不明確,可行沙眼衣原體培養或者PCR和免疫熒光技術明確病原。疾病早期,結膜刮片行Giemsa染色發現結膜上皮細胞嗜鹼性胞漿包涵體,可以將沙眼與非衣原體性結膜炎區分開來。包涵體還可以見於成人包涵體性結膜炎(見本節上述),但是臨床表現和疾病程序與沙眼不同,可以鑑別。臉結膜型春季結膜黃在濾泡增生肥大期表現和沙眼類似,但是前者症狀不同而且伴有乳白色平頂乳 頭,刮片內找到嗜酸性粒細胞而不是嗜鹼性包涵體。

治療

口服阿奇黴素

個別的或散發的病例可給予口服單劑阿奇黴素20mg/kg(最高劑量為1g)治療,78%有效。還可選擇給予多西環素100mg,每日2次,或者四環素250mg,每日4次,共4周治療。在沙眼高發的地區,應用四環素或紅黴素眼膏,每日2次,每月連續應用5日,共6個月,可起到治療和預防的作用。全社群口服單劑或者多次阿奇黴素可以顯著減少高發地區的發病率。高發地區人群由於再次接觸病原常可出現重複感染。改善個人衛生和環境措施(如飲用水消毒)可以減少重複感染。

眼瞼畸形(如瞼內翻)應當手術治療。

標簽: 角膜  結膜  沙眼  血管  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