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郢書燕說

作者:由 平平靜靜噠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01-04

郢書燕說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原文】

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

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

雲而誤書“舉燭”。“舉燭”,非書意也。

燕相國受書而說之,曰:“舉燭者,尚明也;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

燕相白王,王大悅,國以治。

治則治矣,非書意也。今世學者多似此類。

【今譯】

(郢 ,古地名,春秋時期時楚國的都城,capital of the State of Chu,今湖北江陵附近),相傳戰國時楚國的都城郢有位官員,要寫封信,想寄封信給燕國宰相(相國 ,相當於後來的宰相,是君王手下的最高官員)。

寫信的時候恰好是晚上,因夜晚燭火不夠亮,他就吩咐拿著燈燭的僕人說:“舉燭。” 意思是讓身邊捧燭的人把燭火舉高些。

他一邊說,一邊順手在信上把“舉燭”兩個字沒有在意地誤寫到信裡去了。

其實,“舉燭”,舉起燭來,並不是信中所要說的話,本來並不是書信要表達的意思。

燕國宰相收了信,接到信後讀到“舉燭”這兩字恍然大悟地解釋說:“舉燭嘛,是推崇光明,崇尚光明正大的意思。推崇光明嘛,這樣就是要舉賢任能,推舉有道德有才能的人來大膽任用。”

燕國宰相覺得“舉燭”二字含義深刻,便把自己理解的這層意思告訴了燕王,稟報給了燕王,燕王聽了很高興地採用了這項諫議。

照此辦理,照這個意思去做了,燕國竟因此治理好了,國家治倒是治好了,但這卻不是郢人書信的原意。

現在治學的人,對古代典籍,大多穿鑿附會,妄加解釋,就像這燕國的宰相解說郢書一樣,現在的學者大多是類似這樣的人。

【賞析】

郢書比喻古代典籍,燕相比喻當世學者,這則故事原意是諷刺儒墨兩家依託先王,附會古書的做法。

它尖銳地諷刺了一些人斷章取義,distorted interpretation,隨意曲解,穿鑿附會的治學態度。

後用“舉燭” 指附會原意,無意中受惠。 也引申為以讀書求取功名。

“郢書燕說”楚國人寫的書信,燕國人作了另外的解說。

後來用“郢書燕說” 來批評主觀臆斷,farfetched analysis,穿鑿附會,曲解原意 misinterpret the original meaning,以至鬧出笑話之類的現象

郢書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