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Vol 22|年底出差小記:在雲端,更知道自己屬於哪裡

作者:由 弦清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12-30

2009年上映的影片《在雲端》(《Up in the Air》)講述了一個空中飛人的故事。喬治·克魯尼飾演公司裁員專家Ryan,他的工作是飛來飛去為各地公司解決麻煩,裁掉公司不想用的員工。他一年中有300多天輾轉於各城市機場,對他來說,機場就是家。他的人生目標是乘坐飛機積攢的英里數達到1000萬,從而晉升為白金會員,對里程數的追求成了他的終極目標,也成為他進行自我身份認同的唯一方式,唯有機票上的“departure”與“arrival”才能確定對於此處與彼處的分辨。他不相信愛情,不相信婚姻,不想被束縛,不想承擔生活的責任,他認為每個人最終的結果都是Die Alone,所以他不擔心將來。他有一套自己關於生活的“揹包理論”:你的生活有多負重。最終,他開始明白自己一直在做著失敗的減法,其實那個揹包就是生活的意義,那些“負擔”就是安穩。當他攢夠1000萬英里數,機長問他來自哪裡,他說我屬於這裡。

Vol 22|年底出差小記:在雲端,更知道自己屬於哪裡

今夜人們回家,迎接他們的是歡呼雀躍的小狗和孩子們,他們的愛人會噓寒問暖然後安然入眠。夜幕低垂,斗轉星移,有一束光格外耀眼,那是我的機翼劃過的痕跡。——《在雲端》

影片教會我們的是,你可以獨自飛行千萬英里,但你更應該知道自己將落何處,知道自己屬於哪裡。

翻開12月的日程,我有一多半的時間在出差。十天時間,五個省市,走過了東南沿海,去過了中部省份,感受了嶺南文化,踏上了雲貴高原。一兩天的短暫停留,已然滿足了蠢蠢欲動放飛的心情。出差對我來說,彷彿進入了不被打擾的“飛行時間”,不用朝八晚五的通勤,沒有領導隨時的工作安排,不用時時刻刻緊盯電腦螢幕,簡直開心到飛起。我喜歡靠窗的位置,看機翼劃過的痕跡,看雲層下的變化的地貌和城市,這是飛行對我最大的吸引。

Vol 22|年底出差小記:在雲端,更知道自己屬於哪裡

北京→福州

出差的第一站是福州。經濟不如泉州,名氣不如廈門, 此前,提起福州,我的腦中是一片空白,除了福建省會這個標籤,似乎也就沒有別的什麼了。對於福建的記憶,要追溯到小學。那個時候,江西人喜歡去福建務工,四叔在90年代加入了這波打工熱潮。在福建的那幾年,是他唯一走出家鄉的歷練。在那裡,他戀愛、掙錢兩不誤。後來,家中的親戚有的去福建當了選調生,有的去福建念大學。認識馮先生的時候,他也是經常在福建龍巖出差。直到這次福州之行,從同事口中我才知道福建人對江西人竟然有著如此深的歧視和排外,我沒有深入這裡的市民生活,但大抵也能想象。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也能影響思想意識。嗑與謗,俯與仰,大多是來自於經濟上的高與低。財富賦予人的自信和底氣,遠超乎我們的想象。地域歧視歸根結底是金錢歧視,它的威力,可以棒打鴛鴦,甚至可以造成原生的弱勢。不過,這種偏見,你越較真,它越甚囂塵上,一笑而過便好。

在福州,感受了濃濃的客家文化。入住的酒店是三明大廈,飯菜便是客家菜。外地人對三明的沙縣小吃應該不陌生。扁肉類似於平常吃的餛飩,只不過肉要經過扁平厚實的木棒敲打。大條面,面粗如筷子,也叫筷子面,可煮可拌。活肉,是豬腮幫子上的肉,因為這個部位經常咀嚼,所以稱為活肉。黃粿與年糕相似,海鮮炒黃粿,味道鮮美。在福州的海鮮檔口,還吃到了土筍凍、蠣蓮煎、小黃魚、蟶子、魷魚,食材新鮮。享受美食的同時,也瞭解了小黃魚的人工養殖歷史。小黃魚與大黃魚、墨魚、帶魚並稱為“四大海產”,但長期以來市場上沒有人工養殖的小黃魚,早在2014年專家就開啟了小黃魚人工繁殖馴養的科技攻關之路。平常我們吃到的都是冰凍的小黃魚,吃到新鮮的小黃魚是很不容易的。

Vol 22|年底出差小記:在雲端,更知道自己屬於哪裡

福州長樂機場距離市區將近40公里,且沒有地鐵直達,趕上了福州一年中最冷的天氣,山上雲霧繚繞,宛若仙境。福州的三坊七巷是必打卡的景點,跟著導遊的講解徜徉在街巷間,瞭解從這裡走出的名人,走累了可以去老字號永和魚丸,點上20元一份的五福臨門魚丸套餐。三坊七巷,走出過“虎門銷煙”的林則徐、著名教育家嚴復、末代帝師陳寶琛、林則徐的女婿沈葆楨、楹聯學開山之祖梁章鉅、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覺民、著名女作家林徽因和冰心等。三坊七巷由三個坊(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條巷(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和一條中軸街(南后街)組成,被稱為裡坊制度活化石、閩都名人聚集地。印象最深的是嚴復,他自書的墓誌銘“惟適之安”,出自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中的“起居無時,惟適之安”,就如同他翻譯的《天演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福州屏山公園有一座鎮海樓,一座讓颱風繞道而行的建築,有人這些說,“再大的颱風,也越不過鼓浪嶼的鄭成功雕像、湄洲島的媽祖雕像、漳州的定風珠和福州的鎮海樓”。

Vol 22|年底出差小記:在雲端,更知道自己屬於哪裡

兩天對福州的瞭解只是皮毛,這裡的房價位居全國前十,對於我也是夠不著的。行走在這座城市,從北京出發的遊客也沒有太多的優越感。來過這裡,才更知道自己奮鬥的所在。

神秘的閩越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座文化高地,我還沒有來得及觸碰。沿著客家文化的足跡,下一站是我的家鄉江西。

福州→南昌

遠在四方,千里歸家,隨著家人生活重心的轉移,家鄉於我漸行漸遠,我似乎也沒有了歸家的理由。對於南昌,只是我上學時候的中轉站。為了轉乘次日的火車,我住過南昌西站旁邊的家庭旅館,住過南昌站旁邊的七天酒店,更多的是遊人心理。18歲上大學,是我第一次走出家鄉小城,第一個路過的城市就是南昌。那時候還沒有高鐵,到北京最快的列車是Z68,12個小時直達。我和爸爸坐了一晚上的硬座從南昌來到了北京,此後多年,這兩座城市變成了我的起點和終點。

現在的南昌慢慢打造出了屬於自己的流量產品,瓦罐湯保持著傳統名氣,南昌拌粉走紅,老三樣成為新晉網紅。到南昌必提滕王閣,“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王勃的《滕王閣序》讓滕王閣留名後世。江西,一度被認為是塌陷的中部,環江西自貿區更是讓江西尷尬了一把。這次出差,酒店硬體設施,同等條件下江西是最好的,可見後發有後發的優勢。

南昌→長沙

長沙對於年輕人來說是一座非常友好的城市。均價不到一萬的房價,是全國的樣板,年輕人買房壓力小。長沙雖然限購,但是公務調動滿一年就可以有購房資格。在長沙的同事都早早地過上了有房有車的生活。外甥女在長沙念大學,畢業後留在了長沙工作,雖然在學而思的工作很累,但是深夜下班後她的生活才是最豐富的。

去坡子街排一個小時的長隊才喝到了茶顏悅色的幽蘭拿鐵,感受了一次網紅店的熱度。錫蘭紅茶、安佳淡奶油和美國碧根果的組合,太有創意了。10點鐘,夜生活才剛剛開始,夠雜夠辣夠味。

Vol 22|年底出差小記:在雲端,更知道自己屬於哪裡

長沙→南寧

大三做大創專案的時候來過廣西河池,調研水利問題。巴馬就在河池。走進廣西的壯寨,可以看到佝僂地揹著揹簍在梯田上勞作的高齡老者,不愧是長壽之鄉。那次調研令我難忘,同行的男同學說有的地方一生可能只會來一次。長壽並沒有秘訣,只是因為生活簡單、心態簡單。關於長壽老人,有過一個討論,讓你無慾無求活一百多歲,什麼都沒見過,什麼都沒吃過,還是出去見世面、瀟灑走一遭,你選擇哪個。如今巴馬,癌症病人蜂擁而至,長壽村變成了癌症村,打破了原本的清淨。

在南寧,聽到了關於巴馬的故事,關於北海的買房熱。恭城油茶、梧州六堡茶、老式騎樓,都是嶺南文化的重要元素。中山路的美食街,被稱為南寧墮落街,發達的夜市經濟,點亮了城市的街巷。三街兩巷,保留了南寧民居的特色。每個城市都有這樣一條老街,承載著城市記憶。最喜歡南湖公園,百年榕樹,枝枝蔓蔓都是年輪的力量。鬱鬱蔥蔥的熱帶植被,嫩綠的草坪,清澈的湖水,乾淨的棧道,為新人提供了絕佳的婚紗攝影場地。

Vol 22|年底出差小記:在雲端,更知道自己屬於哪裡

Vol 22|年底出差小記:在雲端,更知道自己屬於哪裡

南寧→昆明

昆明這座城,才不是只有春天而已。今年,我遇見了昆明的冬天。

從南寧出發,搭乘動車,路過廣南、普者黑,抵達昆明。一路都是高山隧道。將近四個小時,實足是漫長的旅行。雲南是我小時候深深的眷念,對小時候的我來說,那是遙遠而熟悉的地方,西雙版納是爸爸揹包上的logo,傣族的潑水節彷彿自己也曾置身其中。小學三年級時,父母帶著弟弟去了景谷,而我留在家鄉由外婆照顧。這段留守經歷恐怕是我性格中敏感內向部分的根源。三叔現在還留在普洱做生意。直到2017年我才有機會踏上這片土地。

二度出差到昆明,我依然沒有機會去蒼山洱海、滇池、西雙版納、騰衝、大理、麗江這些景點,只是翠湖公園裡的紅嘴鷗、翠湖邊鵝黃色的法式別墅、雲南陸軍講武堂就夠我瞭解半天了。獨龍族脫貧、時代楷模張桂梅、冰花男孩……雲南是座新聞富礦。這些比洱海邊的房子更值得了解。而昆明作為中轉站,連線起了雲南與外界。

Vol 22|年底出差小記:在雲端,更知道自己屬於哪裡

走過一些城市,才更知道自己適合哪裡、屬於哪裡。出差十天,聽到最多的是房價。最該奮鬥的年紀,是選擇大城床還是小城房,這已經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它是幸福的,但絕不是精彩的”,唯一的答案是不忘初心、不負自己。

“貧僧自東土大唐而來,去往西天取經”,知道自己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是了不起的。

標簽: 福州  南昌  小黃魚  出差  南寧